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光伏发电站设计技术要求.doc

    • 资源ID:17480797       资源大小:229.5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光伏发电站设计技术要求.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光伏发电站设计技术要求.精品文档.光伏发电站设计技术要求A、厂房电气设计要求一、设计依据: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1995 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1998 8.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1994  9.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0343-2004 10. 建设单位的有关意见和各专业所提供的工艺要求 11.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标准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太阳能超白钢化玻璃厂厂房,总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其中地上 平方米,本工程结构型式为钢结架结构,建筑高度为 米。 变配电所设在 ;消防中心设在 。 三、设计范围:  1. 强电部分: a). 10KV变配电系统. b) 220V/380V配电系统. c) 电气照明系统.d) 防触电安全保护系统. e)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 2. 弱电部分: a) 通信系统(宽带,电话). b) 有线电视系统(CATV). c).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d).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CCTV) 四、10KV/0.4KV变配电系统: 1. 本工程用电负荷分级如下:  一级负荷为: 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消防泵,喷淋泵,,保安监控系统,应急照明,弱电用电、生活泵。 三级负荷为: 一般照明及普通动力用电。2. 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  本工程采用1路10kV电源供电;3. 变电所低压配电系统 3.1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集中方式运行,设置母联开关。 3.2按相关容量设计低压配电柜。4. 功率因数补偿采用低压集中自动补偿方式。在变配电所低压侧设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的变压器侧功率因数在0.90以上。 5.变压器出线:设计与光伏阵列电源容量相符的变电所及开闭所,以及相应的供电线路。 五、 低压配电方式及线路敷设: 1. 低压配电方式:  a). 本工程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b). 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在末端双电源自动切换。C)三级负荷,采用单电源供电。2.导线选型  a). 消防线路选用耐火型电缆/电线,一般负荷采用通用型电缆/电线. b). 控制线为KVV型控制电缆。 c). 电缆支架,桥架: 钢制热镀锌.。d). 保护管:采用SC厚壁镀锌钢。 3.线路敷设 a). 对消防负荷的导线采用NH-YJV-1KV耐火型电缆或NH-BV-750V型耐火导线,敷设方式采用穿钢管沿地面(顶)及墙面暗敷,埋深不应小于30mm,若采用明敷设或吊顶内敷设时,应穿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保护,所穿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应采取涂防火涂料等防火保护措施. b). 电缆桥架水平安装时,除注明外底距地原则上不低于2.5m.除,配电室,机房等处外,其余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电缆桥架内的电缆应在首端,尾端,转弯及每隔50m处设有线路编号,型号及起,止点的标记牌.  c). 电缆桥架需经制造厂实地踏勘后,方可进行订货和安装.固定桥架的支,吊架,通过金属膨胀螺栓进行安装.  d). 线路穿管敷设当线路较长或有弯时,应设过路盒(箱)两个拉线点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无弯的管路,不超过30m.  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一个转弯时,不超过20m. 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两个转弯时,不超过15m. 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三个转弯时,不超过8m.  e). 凡引至灯具,风机,水泵等设备的线路,当需要柔性连接处必须采用普通型可挠金属电线管保护,引至消防设备的分支线路,应采用防火型可挠金属电线管保护.  f). 管线穿越防火分区,梁,柱时,均应预埋套管(土建留洞者除外),施工时请与土建密切配合. g). 所有敷设型式的线路在穿越沉降缝,变形缝时,均应采取措施,具体作法参见03D301-3<<钢导管配线安装>>之3940页. 六、照明配电系统:1照度要求:办公室等300lx;变配电所200lx;办公室(区)、生产车间300lx;仓库150lx;车库75lx;走廊50lx。 2应急照明: a)消防控制室、监控机房、弱电机房、消防风机房、消防水泵房、变配电所等处设备用应急照明,由各自双电源箱供电。 b)门厅、走廊、楼梯间等设疏散照明,选用自带蓄电池灯具,应急照明持续供电时间应大于90min。  c)车间、会议室等大空间人员密集处设疏散照明,选用自带蓄电池灯具,应急照明持续供电时间应大于90min。  d)走廊、楼梯间内应急照明采用消防型声光控开关控制。 e)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应设玻璃或其他非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3灯具及光源:照明灯具以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及光源为主,如:办公室、机房等采用直管型节能荧光灯;车间采用节能型号厂房灯具,走廊采用高效节能灯; 七、设备安装:  1.高低压配电柜及变压器落地安装在预埋槽钢上;  2.各层配电小间及各机房内配电箱均挂墙明装,安装高度距地1.5米,其余配电箱除标明外均距地1.5米暗装;  3.照明开关底边距地1.4m暗装;地下层电源插座底边距地1.0m暗装;普通插座除特殊标注外均底边距地0.3m暗装;空调柜机插座底边距地0.3m暗装;空调挂机插座底边距地1.8m暗装;  4.变配电室部分灯具、水泵房灯具距地3.5m钢管吊装;变配电室壁灯底边距地2.5m明装。 5.电缆桥架为梁下吊顶内吊装或沿墙壁装,安装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2m,垂直间距不大于1.5m。  八、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1. 建筑物防雷:  a) 本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  b) 屋顶设避雷带,利用柱内主筋作防雷引下线,利用基础内主筋和人工接装置共同作接地体. c) 接地装置: 接地极利用建筑物主筋,地梁及基础底板上,下两层主筋中的两根16以上主筋通长焊接,绑扎形式基础接地网.  d) 从框架圈梁内的底部钢筋均与框架柱内做为引下线的钢筋焊接起来使整个建筑物外侧四周形成一个水平避雷带及均压环以防侧击雷 2. 接地及安全措施:  a). 防雷击电磁脉冲: 在电源总进线处装设一级电涌保护器(SPD); 电梯机房,屋顶等重要房,设二级SPD.  b) 采用联合接地方式: 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弱电系统接地合一,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网和室外人工接地装置作为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以实测为准,当达不到要求时,应增设人工接地极. c) 保护接地采用TN-S 系统,配出线路的中性线与保护地线严格分开.  d) 设置总等电位联结(MEB),要求建筑物内所有电气设备不带电金属外壳,各种金属支架,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等,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总等电位联结应通过等电位卡子,不允许在金属管道上焊接.  e) 金属电缆桥架采用25x4热镀锌扁钢作接地干线,沿支架与桥架平行敷设,各段桥架采用 6mm 编织铜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所有连结均通过螺栓连接。 水管井内竖立的金属水管在地下层和屋顶机房层,就近与接地干线作等电位联结.  f) 所有保护线(PE)严禁断开,若必须断开时,则PE线间应采用压接或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g) 单相插座回路一律采用三线(相线,零线,PE线),保护开关采用电磁式漏电开关;本工程灯具均采用I类灯具,灯具外露可导线部分均应可靠接地. h)  电源金属外皮及弱电系统金属外皮在进户处就近接. 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详见消防设计说明) 十、 电信(宽带,电话)系统  1. 本工程电信主配线架设于设于值班室内. 2. 本工程电信由室外市政管网引来.  3. 办公室、仓库等处设双信息插座; 4. 双信息插座距地0.3m暗设;电话插孔距地0.3m暗设; 十一、视频安防监控系统(CCTV)  1. 本工程设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主机设于值班室内.  2. 在大厅主要出入口,电梯(楼梯)前室,电梯轿箱等处设监控摄像机. 3. 本设计摄像头均为球形云台摄像机,吸顶安装4. 具体由专业单位进行深化设计 十二、其它  1. 本说明未及之处,按现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进行. 2. 防火封堵:  所有明敷管线在穿越防火分区时应预埋套管,并在设备安装完毕后用膨胀型防火材料将套管中的缝隙填实,楼板竖井内的留洞在设备安装好后亦应作同样处理.防火材料选用AB-1无机,膨胀型防火堵料,耐火极限60分钟.  3. 本工程所选设备,材料必须满足与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所有开关,灯具,装置件,线缆,电子产品等,必须具有国家强制性"3C"认证,方可使用.  4. 本设计所选设备型号仅供参考,对招标所确定的设备规格,性能等技术指标,不应低于设计图纸中的要求,并需经建设方专业人员确认.  5. 施工时请与土建密切配合,当多根管线集中埋于墙内引上,或穿梁时,需经结构专业设计人员确认.  6. 消防配电设备均采用防火型外壳,且应设有明显志. 十三、本工程所需图集1. <<常用电机控制电路图>>D303-232. 2. <<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2 3. <<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99D501-14. <<接地装置安装>>03D501-4 5. <<建筑物综合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安装>>L04D502 B、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一、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032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 16895.22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53部分 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隔离、开关和控制设备 第534节:过电压保护电器GB 18802.1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8802.21   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21431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6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 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5016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601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L/T 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二、总则2. 1  光伏发电站的防雷应防止和减少雷电对光伏发电站造成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2. 2  在进行光伏发电站防雷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防护目标的特点等因素,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制定合理的防雷方案,将光伏方阵、光伏发电单元其它设备(包括汇流箱、逆变器、就地升压变压器等)、站区升压站、综合楼(配电室、办公室、通讯机房等)的防雷措施协调统一,按工程整体要求进行全面规划,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2. 3  光伏发电站防雷设计应与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统一规划。三、 雷电防护等级3.2.1  光伏发电站可按光伏发电站雷电防护等级分级系数F划分雷电防护等级。3.2.2  光伏发电站雷电防护等级分级系数F可按下式确定:F=K×Td   (1)式中:K地形环境因子。光伏发电站光伏方阵设置在山顶、海边、水面等区域时取1.5;光伏发电站光伏方阵设置在矿藏区、地下水露头处等区域及金属屋面时取1.3;光伏发电站设置在其它区域时取1。Td年平均雷暴日数值,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3.2.3  光伏发电站雷电防护等级的划分,应根据雷电防护等级分级系数F分为A、B、C三级,见表1。表1   光伏发电站雷电防护等级的划分光伏发电站雷电防护等级分级系数F光伏发电站雷电防护等级F>120A级60<F120B级F60C级四、 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光伏发电站应根据雷电防护等级进行防雷设计。4.1.2  光伏发电单元各室外设备、建(构)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措施。防直击雷设施不应遮挡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站设备和线路应采取防雷电感应和雷电电涌入侵的措施。光伏发电站各个防护目标的防雷措施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1.3  光伏发电站电气装置、设施的金属部件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4.1.4  通讯及信号线路雷电防护宜采取屏蔽和合理布线措施。4.1.5  光伏发电站宜采用共用(联合)接地。共用接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值由光伏发电站电气装置要求的最小接地电阻值确定。五、技术要求 5.1一般规定5.1.1光伏发电站的光伏方阵、光伏发电单元其它设备以及站区升压站、综合楼等建(构)筑物应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接闪器不应遮挡光伏组件。5.1.2光伏发电设备应采取雷电感应、雷电电涌侵入等防护措施。5.1.3光伏方阵的接地网应根据不同的发电站类型采取相应的接地网形式,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应统一规划。共用地网电阻应满足设备对最小工频接地电阻值的要求。5.1.4站区升压站、光伏发电单元其它设备的接地要求应满足GB 50065标准的要求。5.2光伏发电单元 5.2.1光伏方阵5.2.1.1光伏方阵设备和线路应采取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5.2.1.2光伏方阵电气装置、设施的金属部件应与防雷装置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5.2.1.3光伏方阵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高电阻地区(电阻率大于2000·m)最大值应不高于30。5.2.1.4独立接闪器和泄流引下线应与地面光伏发电方阵电气设备、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3m。5.2.1.5光伏方阵外围接闪针(线)宜设置独立的防雷地网,其它防雷接地宜与站内设施共用地网。5.2.1.6屋面光伏发电站应根据光伏方阵所在建筑物的雷电防护等级进行防雷设计。5.2.1.7屋面光伏发电站光伏方阵各组件之间的金属支架应相互连接形成网格状,其边缘应就近与屋面接闪带连接。5.2.2其它设备5.2.2.1汇流箱、逆变器、就地升压变等设备应采取等电位连接和接地措施。其工频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5.2.2.2光伏发电站其它设备的电源线路和电子信息线路宜使用屏蔽电缆或敷设在金属管道内,其两端宜在防雷区交界面处进行等电位连接并可靠接地。5.2.2.3架空线路,宜于线路上方安装架空避雷线,并应进行可靠接地和防雷电电涌侵入措施。5.2.2.4在光伏方阵的汇流箱的正极与保护地间、负极与保护地间应安装电涌保护器;在逆变器直流输入端侧的正极与保护地间、负极与保护地间应安装电涌保护器,正极与负极间宜安装电涌保护器。5.2.2.5在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的相线与保护地间应安装电涌保护器。5.3站区升压站站区升压站的防雷及等电位连接、接地网结构、接地要求应满足DL/T 620和DL/T 621的要求。5.4光伏发电站建(构)筑物光伏发电站中综合楼、逆变器小室、水泵房、生活设施等建(构)筑物的防雷措施应满足GB 50057的要求。5.5防雷设备要求5.5.1接闪器5.5.1.1  光伏组件金属框架或夹件用作接闪器时,光伏组件金属框架或夹件应接地良好,能承受预期雷电流所产生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金属框架或夹件材质采用铝板、铝合金时,厚度不应小于0.65mm;采用不锈钢、热镀锌钢时,厚度不应小于0.5mm。5.5.1.2  专设接闪器可采用下列的一种或多种方式:a)  独立接闪针、接闪线(带)。 b)  直接装设在光伏方阵框架、支架上的接闪针、接闪带。c)  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针、接闪带。d)  其他新型接闪装置。5.5.1.3  屋面光伏发电站可利用屋面永久性金属物作为接闪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电气贯通。5.5.1.4  接闪器应能承受预期雷电流所产生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接闪器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表1的规定。接闪器材料的使用条件按照GB 50057执行。执行。表1  接闪器和引下线的材料、结构与最小截面材料结构最小截面mm2备注铜,镀锡铜单根扁铜50厚度 2 mm单根圆铜50直径 8 mm铜绞线50每股线直径1.7mm单根圆铜176直径 15 mm铝单根扁铝70厚度3mm单根圆铝50直径8mm铝绞线50每股线直径1.7mm铝合金单根扁形导体50厚度 2.5mm单根圆形导体50直径8mm绞线50每股线直径1.7mm单根圆形导体176直径 15 mm外表面镀铜的单根圆形导体50直径8mm,径向镀铜厚度至少70m,铜纯度99.9%热浸镀锌钢2单根扁钢50厚度 2.5mm单根圆钢50直径8mm绞线50每股线直径1.7mm单根圆钢176直径 15 mm不锈钢单根扁钢50厚度 2mm单根圆钢50直径8mm绞线70每股线直径1.7mm单根圆钢176直径 15 mm外表面镀铜的钢单根圆钢(直径8mm)50镀铜厚度至少70m,铜纯度99.9%单根扁钢(厚2.5mm)注:热浸或电镀锡的锡层最小厚度为 1m;镀锌层宜光滑连贯、无焊剂斑点,镀锌层圆钢至少22.7g/m2、扁钢至少32.4g/m2;仅应用于接闪杆。当应用于机械应力没达到临界值之处,可采用直径10 mm、最长1 m的接闪杆,并增加固定;仅应用于入地之处;不锈钢中,铬的含量等于或大于 16 %,镍的含量等于或大于 8 %,碳的含量等于或小于 0 .08%;对埋于混凝土中以及与可燃材料直接接触的不锈钢,其最小尺寸宜增大至直径10 mm的 78mm2(单根圆钢)和最小厚度 3mm 的 75mm2(单根扁钢);在机械强度没有重要要求之处, 50mm2(直径 8mm)可减为 28mm2(直径 6mm)。并应减小固定支架间的间距;当温升和机械受力是重点考虑之处,50mm2加大至75mm2;避免在单位能量 10 MJ/下熔化的最小截面是铜为16 mm2、铝为 25 mm2 、钢为50 mm2、不锈钢为50 mm2 。截面积允许误差为 -3%。5.5.1.5  接闪针可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的普通接闪针,也可采用其它类型接闪针。接闪针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针长1m以下时,圆钢不应小于12mm;钢管直径不应小于为20mm,厚度不应小于2.5mm。b)  针长12m时,圆钢不应小于16mm;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5mm,厚度不应小于2.5mm。5.5.1.6  架空接闪线宜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热镀锌钢绞线或铜绞线。 5.5.1.7  除利用混凝土构件钢筋或在混凝土内专设钢材作接闪器外,钢质接闪器应热镀锌。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应加大其截面或采取其他防腐措施。 5.5.1.8  接闪器保护范围应按照滚球法计算。5.5.1.9  专设接闪针最大抗风强度应满足当地最大风速。5.5.2引下线5.5.2.1  地面光伏发电站光伏方阵金属支架、建筑物屋面光伏发电站所在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以及幕墙的金属立柱可作为引下线,但各部件之间均应电气贯通。5.5.2.2  利用光伏方阵金属支架、建筑物金属部件作引下线时,其材料及尺寸应能承受泄放预期雷电流时所产生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5.5.2.3  引下线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表1的规定。引下线材料的使用条件按照GB 50057执行。5.5.2.4  明敷引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表2的规定。 表2 明敷接闪导体和引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布置方式扁形导体和绞线固定支架的间距 mm单根圆形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mm安装于水平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安装于垂直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安装于从地面至高 20 m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10001000安装在高于 20 m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50010005.5.2.5  专设引下线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5.5.2.6  在易受机械损伤处,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宜暗敷或采取保护措施。5.5.3接地装置5.5.3.1  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可采用热镀锌角钢、钢管、圆钢、复合材料等接地材料;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或圆钢。光伏方阵的接地网外缘应闭合。光伏方阵支架应至少在两端接地,接入点宜增设垂直接地极。5.5.3.2  埋于腐蚀性土壤中的接地体应采用防腐蚀能力强的接地体。5.5.3.3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宜采用降低接地电阻措施,如外引接地装置、换土法、降阻剂法或其他新技术。5.5.3.4  接地体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表3的规定。接地体材料的使用条件按照GB 50057执行。表3  接地体材料、结构和最小尺寸材料结构最小尺寸备注垂直接地体直径mm水平接地体mm2接地板mm铜、镀锡铜铜绞线-50-每股直径1.7mm单根圆铜1550-单根扁铜-50-厚度2mm铜管20-壁厚2mm整块铜板-500×500厚度2mm网格铜板-600×600各网格边截面25mm×2mm,网格网边总长度不少于4.8m热镀锌钢圆钢1478-钢管20-壁厚2mm扁钢-90-厚度3mm钢板-500×500厚度3mm网格钢板-600×600各网格边截面30mm×3mm,网格网边总长度不少于4.8m型钢注3-裸钢钢绞线-70-每股直径1.7mm圆钢-78-扁钢-75-厚度3mm外表面镀铜的钢圆钢1450-镀铜厚度至少250m,铜纯度99.9%扁钢-90(厚3mm)-不锈钢圆形导体1578-扁形导体-100-厚度2mm注:1热镀锌层应光滑连贯、无焊剂斑点,镀锌层圆钢至少 22.7g/m2、扁钢至少32.4 g/m2 ;2热镀锌之前螺纹应先加工好;3不同截面的型钢,其截面不小于290 mm2,最小厚度3 mm,可采用 50mm×50mm×3mm角钢。4当完全埋在混凝土中时才可采用裸钢。5外表面镀铜的钢,铜应与钢结合良好。 6不锈钢中,铬的含量等于或大于 16%,镍的含量等于或大于 5%,钼的含量等于或大于 2%,碳的含量等于或小于 0.08%。7截面积允许误差为 -3%。 5.5.3.5  人工垂直接地体的埋设间距宜不小于垂直接地体长度的两倍,受场地限制时可适当减小。5.5.3.6  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并宜敷设在当地冻土层以下。5.5.3.7  埋在土壤中的铜质接地体之间以及铜质与钢质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宜采用放热熔接;钢质接地体的连接宜采用焊接,并应在焊接处做防腐处理。 5.5.4过电压保护装置5.5.4.1  升压站选用的避雷器应满足GB 11032的要求。5.5.4.2  低压电源系统选用的电涌保护器其性能应符合GB/T 18802.1中的规定。5.5.4.3  低压电源系统电涌保护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原则:a)  各级电涌保护器的有效电压保护水平应低于本级保护范围内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b)  交流电源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应大于系统工作电压的1.15倍。c)  安装在汇流箱、逆变器处的直流电源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应大于光伏组件最高开路电压1.2倍。d)  各级电涌保护器应能承受安装位置处预期的雷电流。5.5.4.4  信号系统选用的电涌保护器其性能应符合GB/T 18802.21中的规定。5.5.4.5  信号系统电涌保护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形式和特性阻抗等参数,选择插入损耗小、分布电容小、并与纵向平衡、近端串扰指标适配的电涌保护器。b)  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应大于线路上最大工作电压的1.2倍。c)  电涌保护器的有效电压保护水平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d)  各级电涌保护器应能承受安装位置处预期的雷电流。5.5.4.6  电涌保护器连接导体应采用铜导线,最小截面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  电涌保护器连接导体最小截面等电位连接部件材料截面mm2连接电涌保护器的导体电源系统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Cu(铜 )6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2.5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1.5信号系统D1类电涌保护器1.2其他类的电涌保护器 (连接导体的截面可小于 1.2mm2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六、接地和防雷设计的具体要求  6.1、太阳能光伏电站为三级防雷建筑物,防雷和接地涉及到以下的方面:(可参考GB50057 -94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6.2尽量避免将光伏阵列安装在雷电易发生的和易遭受雷击的位置6.3避免避雷针的投影落在太阳电池组件上6.4防止雷电感应:控制机房内的全部金属物包括设备、机架、金属管道、 电缆的金属外皮都要可靠接地,每件金属物品都要单独接到接地干线,不允许串联后再接到接地干线上。 6.5防止雷电波侵入:在出线杆上安装阀型避雷器,对于低压的220/380V可 以采用低压阀型避雷器。要在每条回路的出线和零线上装设。架空引入室内的金属管道和电缆的金属外皮在入口处可靠接地,冲击电阻不宜大于30欧姆。接地的方式可以采用电焊,如果没有办法采用电焊,也可以采用螺栓连接。6.6接地系统的要求6.6.1所有接地都要连接在一个接地体上,接地电阻满足其中的最小值,不允许设备串联后再接到接地干线上。6.6.2光伏电站对接地电阻值的要求较严格,因此要实测数据,建议采用复合接地体,接地机的根数以满足实测接地电阻为准。6.7光伏电站接地接零的要求6.7.1电气电子设备的接地电阻R1欧姆,满足屏蔽接地和工作接地的要求。6.7.2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要重复接地,R10欧姆6.7.3防雷接地应该独立设置,要求R10欧姆,且和主接地装置在地下的距离保持在3M以上。6.7.4共用接地电阻R1欧姆,  总的来讲,光伏系统的接地包括以下方面。  防雷接地:包括避雷针、避雷带以及低压避雷器、外线出线杆上的瓷瓶铁脚还有连接架空线路的电缆金属外皮。工作接地:逆变器、蓄电池的中性点、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 圈。  保护接地:光伏电池组件机架、控制器、逆变器、以配电屏外壳、蓄电池 支架、电缆外皮、穿线金属管道的外皮。 屏蔽接地::电子设备的金属屏蔽。  重复接地:低压架空线路上,每隔1公里处接地。接闪器可以采用12mm圆钢,如果采用避雷带,则使用圆钢或者扁钢,圆 钢直径48mm,厚度不应该小于等于4 mm2。  引下线采用圆钢或者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直径8mm,扁钢的截面不应 该小于4mm。 接地装置: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者圆钢。水平接地体宜采 用扁钢或者圆钢。圆钢的直径不应该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角钢厚度不宜小于4mm,钢管厚度不小于3-5mm。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m,需要热镀锌防腐处理,在焊接的地方也要进行防腐防锈处根据实际情况安装电涌保护器。参考GB50057-94。C、消防设施本设计的火灾报警系为中型电站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一般需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设计主要依据的规范: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 GB 50229-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3) GB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4) 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5)GB50263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6)GB50261 自动喷水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7)GB50281 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8)GB 50166-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二、设计要求2.1 本系统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现对光伏电站的整体监控及防护。2.2 光伏方阵场逆变升压室及无功补偿室区域火灾报警系统,逆变升压室信号及无功补偿室信号接至火灾报警控制器主机上。 2.3本工程火灾报警系统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感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和各类模块及消防电话等组成。2.4当发生火灾时,报警区域内任意一个火灾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报警后,相应报警区域的声光报警动作。2.5火灾报警控制器应按照规范要求做好接地,可采用公共接地系统或专用接地,电阻值满足施工规范要求。采用专用接地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欧;采用公用接地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欧。三、消防措施3.1设置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其系统设置应参照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的相关规定。3.2配置移动式灭火器,应符合建筑物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相关规定。3.3当光伏发电系统的电缆穿越墙体时,应采用防火材料填塞,当电缆穿越防火墙且直径32mm时,还应采取阻火措施。四、消防报警及消防供电4.1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的建筑,其设备房宜纳入该建筑物的报警系统,并应在各设备房中设置相应的火灾探测器。对报警系统的布置及选择,应符合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的相关规定。4.2光伏发电系统各类设备室内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应根据安装部位的特点采用不同类型的探测器,其布置及选择应符合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的相关规定。4.3光伏发电系统的消防供电系统应符合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的相关规定。五、消防供水系统5.1消防供水管道直接与市政供水管,生活供水管连接时,连接处应安装倒流防止器。5.2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防冻措施。5.3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的满水试验或水压试验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D、厂房给排水设计要求一.设计主要依据的规范: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 GB50015-2010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2) GB50073-200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3) GB50268-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条文说明4) GB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5)GB/T50106-2010 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6)GB50013-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二设计内容a. 生活用水1.生活给水:(1)给水水源: 在市政供水管网未接到园区前,由深井泵抽取地下水,供本建筑生活及消防使用。(2)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1)办公:40L/人/班,使用时数:8小时,小时变化系数:1.5;2)车间:60L/人/班,使用时数:12小时,小时变化系数:2.0;3)餐厅:500L /次,冲洗用水定额5L/m2;4)冷却循环补充水:按总循环水量的1.5%计算;5)采暖补水:按总循环水量的1.5%计算;6)道路:2L/m2/天,小时变化系数:1.2;7)绿化:2L/m2/天,小时变化系数:3.0;未预见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计; 3)给水系统:设生活水泵和生活水箱,采用微机变频调速供水,设水泵二台(一用一备);控制给水压力不超过0.35MPa,超压部分设减压阀。2.热水供水:洗浴热水采用电热水器供应。3.冷却循环水:按工艺需要设立,冷却循环水经过杀菌灭藻过滤处理。4.生活排水: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排水系统。(1) 生活污水系统:排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90%计算。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建筑内设专用通气管。(2)雨水系统

    注意事项

    本文(光伏发电站设计技术要求.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