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精品文档.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以纺织服装业为例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以纺织服装业为例摘要: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也随之调整,从而影响到我国的对外贸易。本文以纺织服装业为例来说明出口退税对其影响。这就要求对出口退税政策实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进行详细的研究,依次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促进对外贸易稳定持续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关键词:出口退税政策,对外贸易,纺织服装业The Export Drawback Policy Adjustment to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the Textile Garment Industry as an ExampleAbstract: Export drawback policy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have a very important role.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ituation , our countrys export drawback policy is then adjusted, thus affecting Chinas foreign trade. This paper based on textile garment industry as an example to show that export drawback policy adjustment to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This requires to export drawback policy implementation economic theory for detailed research, and to put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and to promote foreign trade stabi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Key words: export drawback policy,foreign trade,textile garment industry目 录一、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 1(一)出口退税的产生与发展 11.出口退税的思想起源 12.现代出口退税 13.国内出口退税的相关研究 2(二)出口退税的法律依据 2二、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 2(一)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初期探索阶段(1979-1994) 2(二)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重要发展阶段(1994-2002) 3(三)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基本定型阶段(2003 至今) 3(四)我国现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4三、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4(一)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4(二)出口退税政策对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影响 51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 52. 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6四、完善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建议 7(一)国家方面 7(二)企业方面 7参考文献 9一、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 (一)出口退税的产生与发展1.出口退税的思想起源(1)重商主义出口退税关于出口退税政策的思想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倡导“奖出限入”的重商学派。重农学派的先驱者布阿吉尔贝尔(Boisguil-lebert.P.)主张退税是重商主义所主张的鼓励出口政策之一,当本国商品出口时,国家对原已缴纳的赋税全部退还,或部分退还,而当进口货物复出口时,则退还其已缴纳的进口税。他明确提出了进口商品征税、出口商品免税的思想。在法国的辩护书中他指出,“关于法国的进口税,税额应保持现状,但应消除手续上的麻烦,因为这对国王丝毫无益,却会使外国人望而却步。至于出口税,则丝毫不应轻饶,而应全部取消,因为这是国王和王国前所未有的敌人。”(2)古典主义出口退税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威廉·配第(Williampetty)认为出口商品不应该征收消费税,因为他们不是以实物形式在本国消费,不过,如果出口商品未课征消费税,用其交换得来的将要在本国被消费的进口货物就一定要课征消费税。由此可见,配第无意识中已经接触到税收来源地税收管辖权问题,己经意识到了重复征税问题,并提出流转税应由消费者来负担。亚当·斯密(AdamSmith)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专著论述了退税问题。他认为高关税比低关税危害更大,出口税比进口税危害更大。他指出在各种奖励出口措施中,要数退税最合理。商品输出国外时退回其国内交纳的一部分或全部税金,既不会使货物的输出量减少,也不会驱使资本违反自然趋势转投入某些特定产业,破坏社会资本的自然平衡和劳动的自然分配。亚当·斯密实际上指出了对出口进行退税不但不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反而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虽然亚当·斯密首先提出了出口退税的思想,但他仅从自由贸易有利于商品出口的角度考虑,没有从税收来源方面去认识。2现代出口退税在二战后,随着对外贸易范围扩大,程度加深,学术界人士对于国际贸易的相关调查分析逐渐增加,这其中也包括对于出口退税制度的进一步探讨。关贸总协定明确说明,出口退税是一种出口促进措施,而不属于不公平贸易的出口补贴或倾销行为范围内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96版:230-244。出口货物退(免,Export Rebates)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出口退税制度的运用避免了双重课税,符合间接税的征收原则,是间接税国际协调的必然结果。3.国内出口退税的相关研究从实现公平竞争的角度,王永斌(1996)、黄岩君(2001)、和李圣敬(2001)等都从遵循国际惯例的方面出发,主张出口退税制度服从公平贸易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出口鼓励政策。在不超过国内间接税税额的前提下,出口退税不算做出口补贴之列。从避免重复课税的角度,潘明星(1997)从间接税属地、国民待遇和进出口的对应关系等角度出发从事研究,支持出口退税制度有助于清除重复缴税。国税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1997)的研究也显示,出口退税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因为,首先,符合清除重复征税原则;其次,符合流转税的消费者承担原则;第三,符合流转税的中性原则。(二)出口退税的法律依据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第六条第四款规定:“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出到另一缔约国领上,不得因其免纳相同产品在原产国或输出国用于消费时所须完纳的税捐或因这种税捐已经退税,即对它征收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GATT附件九注释和补充规定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免征某项出口商品的关税,免征相同商品供内销时必需缴纳的国内税,不能视为一种补贴。”GATT在东京回合拟订的补贴与反补贴条例中提交了一份“出口补贴示例清单”,该清单列举了12种出口补贴的方式,其中规定“对出口产品生产和销售的间接税的免除或退还超过对用于国内消费的同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所征收的间接税”属于出口补贴。世界贸易组织(WTO)继承了GATT的有关规定,并在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中有相同的明细规定。WTO允许成员国采取出口退税的措施,规定只要出口退税额不超过出口商品实际所含税金,出口退税就不能被视为出口补贴 内容来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二、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 (一)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模式的初期探索阶段(1979-1994)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进出口产品的征免退税,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专项制度,而且由当时国家对外经济政策和外贸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所决定,变动较为频繁,经历了1950开始规定实行,1957年废止,1966年又实行,1973年又停止执行的过程,因而税收对进出口贸易发挥调节的功能受到限制。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始自1985年,当时国务院批准了关于进出口产品税或增值税的报告,规定从1985年4月1口起实行对进口产品征税、对出口产品退税的管理办法,形成了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第一个带有基本法性质的文件。由于当时没有设置增值税,出口产品的营业税,流转税都纳入了消费税系列,所以这时的退税率不是很高,直到1994年税制改革前,我国的平均出口退税率只有11.2。这段时间国内的出口量小,出口的产品单一,退税的产品较少,税制为产品税,且参与出口的一般为国有外贸公司。所以出口退税对我国经济的作用未能体现出来。(二)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重要发展阶段(1994-2002)1994年,我国进行了全面的税收体制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退税制度,从而改革了已有的退还增值税、产品税、消费税的出口退税制度。 1994年2月18日颁布了出口货物(免)税管理办法,它成为了我国执行出口退税制度的“母法”。1995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有增无减,出口退税指标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为此,国务院1995年两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平均退税率下调幅度高达8.34个百分点,在实际运行中确实给中国出口带来了诸如出口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和出口减少等问题。1996年,我国实现了1510亿美元的外贸出口总额,只比上年增长 1.5%,在连续两年出口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我国外贸增长幅度有所回落。1997年下半年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庄严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使我国的出口产品在价格竞争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为简化手续以解决企业自营出口的困难,国家对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性企业实行了“免、抵、退”的税收管理办法;1998年,我国出口仅比上年增长0.6%,进口增长幅度为-1.5%,国务院在1998年两次对出口退税政策作了调整,对部分出口商品提高了两个以上百分点的退税率。此后,为尽快摆脱外贸出口的下滑局面,国务院1999年又两次宣布调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三)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基本定型阶段(2003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外贸出口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 2003年上半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高达3648亿美元,这使得人民币由原来的贬值预期转变为升值预期,为了稳定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央行不得不抛售人民币购买外汇。这种情形下,为了降低人民币升值及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2003年10月13日国家颁布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这次改革以“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为原则对原有的出口退税机制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但是实行一年后,却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增加地方财政的负担,有些县区直接把退税压力转移到乡镇一级,但乡镇没有财政预算体系,矛盾很突出;二是因为商品的外埠采购,造成了退税与征税地不一致,退税地的财政收入提高不大,但支出很大,使出口货物的地方政府对外贸企业产生了反感情绪,纷纷抑制外贸企业在本地的设立,从而影响到了全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与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别负担,对截至2003年底累计的欠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2005年8月1日国务院出新政来调整现行出口退税机制,把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分担的比例从75:25调整为92.5:7.5,地方财政负担下调17.5个百分点。这次调整有力的缓解了地方的财政压力,保证了企业出口退税的足额到位,保障了外贸出口的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2006年中央调整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重点转向限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2007年,为了缓解贸易顺差过大产生的突出矛盾,促进贸易平衡,引导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的结构优化升级,中央以“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原则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一共涉及2831项商品。2008-2011年中央先后发出了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通知,频繁的调整出口退税是为了让国家经济发展适应国际新形势的变化。(四)我国现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时,出口退税率的调整频率和幅度都非常大。自2008年以来,出口退税税率10个月内经历7次上调。2009年6月份最后一次调整之后,综合退税率已经由12.4%上升至13.5%。金融危机后,我国先后七次调整出口退税率,涉及的商品税号超过8000个,其中已有1971个税号商品实现了出口全额退税。2010年6月2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决定从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加工材等406个税号的退税率,随后,加工贸易禁止目录也在危机后首次扩容。2010年11月1日起,海关总署、商务部44个十位商品编码增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目录,其中,多晶硅等22种商品禁止出口,热压铁块等22种商品禁止进出口。我国商品目前实行5%-17%不等的出口退税率。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外贸进口总值为29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增速远远超过年初设定的8%的增长目标,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2010年我国出口退税总额为7327亿元,比上年多841亿元,增长13%。三、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一)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和出口国,而纺织业在中国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对外依赖度较大的产业。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中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解决社会问题、稳定人民币汇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并不是纺织强国,大多数纺织企业还处于初级的发展探索阶段,信息来源不足,人才稀缺,缺乏品牌理念,无法应对国际竞争。国家重视纺织行业的发展,出台政策,积极引导纺织行业的发展。表3.1国家关于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代金章,王英中国纺织业出口退税政策演变及效果分析J价格月刊,2009(389):31-341995年 7 月之前13%1995年 7 月10%1996年12月6%1998年 1 月11%1999年 1 月13%1999年 7 月15%2001年 7 月17%(棉纱、棉布、棉制品)2004年 1 月13%2006年 9 月15日11%(纺织品)2007年 7 月 1 日11%(服装)2008年 8 月 1 日13%2008年11月 1 日14%2009年 2 月 1 日15%2009年 4 月 1 日16% 从表4.1可以看出,国家对于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退税率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及为维护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而调整的。特别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后,国家在纺织服装业出口退税政策方面的有效快速的反应给纺织服装行业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二)出口退税政策对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影响1.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2004年的出口退税调整后的退税率为17%、13%、11%、8%、5%五档。当时的主要出口商品为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以及船舶、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等商品。据统计资料显示,退税率小调2个点的商品,占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48%;下调4个点的商品占36%;而取消出口退税率的商品仅占2%。由此可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与出口贸易额变动是同向的。据统计2004年我国一般出口额为2346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3.9%;出口退税下调后,2005年我国的出口贸易额为3151亿美元,年增长率为29.3%,而2003年的增长率为33.7%。可见,贸易增长额也会受到出口退税率的变动而相应的变化。近年来我国一直针对“两高一资”的商品在出口退税上进行调整,是为了减少人民币升值对市场的影响,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2005年以来出口退税的年度规模:2005年是3371.57亿,2006年是4284.89亿,2007年是5273.29亿,2008年是5865.90亿,2009年是6487.00亿。5年的时间增长了2.5倍。最新数据:2011年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4958.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其中:出口2474.7亿美元,增长21.3%;进口2483.6亿美元,增长36%。2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00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出口967.4亿美元,增长2.4%;进口1040.4亿美元,增长19.4% 数据来源: 2011-03-11.。受2008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贸易额下滑12%,中国的的进出口总额下降16%,而我国的纺织服装业的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商品净出口贸易的13.89%,完成的出口额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大背景下,1998年和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5.98%和-9.74%。此时,国家采取了出口退税的宏观调控功能,1999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分别为13%,15%;2009年也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分别为15%,16%。之后的2005年2009年间,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额始终占全国的10%左右。国家有力的调控,让纺织服装这个夕阳产业能够健康稳步的发展,也为我国对外贸易顶住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提足了信心。2.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是为了让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使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促使出口商品的附加值由低向高转变。这是我国对外贸易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2001年至2007年间,纺织服装行业的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许多低附加值的产品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恶性竞争,企业盈利的空间逐渐缩小,随着这些年物价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是我国纺织服装品的价格优势逐渐减弱,服装行业的利润已降至7%-9%左右。面临这样的状况,国家逐渐调低出口退税率,使品种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小的中小企业被兼并或者淘汰,使品种多样化、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大的大企业扩大其生产规模,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站稳脚跟。国家的对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引导纺织服装行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此时,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但由于一些中小的企业的倒闭,也使得失业率增加。2008年至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部的经济逐渐恶化,市场逐渐萎蔫,需求也不断减少,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大量的减少,许多企业都面临倒闭的危机。此时,国家分别在2008年8月和11月以及2009年2月和4月将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上调为11%、13%、15%、16%。出口退税率的上调使得企业的出口增加,保持了国际竞争力,也稳定了就业水平。纺织行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行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提高就业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有重要的作用。四、完善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建议在如何才是正确的调整出口政策的问题上,不同利益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遵守国际惯例实行“零税率”政策,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和促进外贸的发展;有的考虑到中央财政的承受能力认为应该降低出口退税率。我认为,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不能以单方面利益的角度出发,这样不能使产业优化升级,外贸企业无法在世界市场上没有优势,对国家和企业的发展有影响,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应该是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前提,参照国际惯例、符合中国国情并把国家财政、对外贸易和企业三者的利益和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一)国家方面:应该制定一部完善的专门的出口退税的法律法规,加强立法,用以规范企业及地方部门的行为,加强税收征管建设,完善科学管理技术;加大对企业先进科学技术装备的支持,营造企业发展的优越环境,大力发展企业“走出去”策略,方便企业的报关等,为企业提供便利;加强外贸管理,严查虚假出口,加强出口退税等政策的依法实施,继续取消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逐步加大降低出口退税率的产品范围,如附加值低的部分机电产品;(二)企业方面: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企业规模,要有企业危机感,抓住机遇,不能一味依靠出口退税,必须内外兼修,从各个方面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提高产品的出口效益。优化产业以及出口产品结构。企业应加快引导产品结构多样化、贸易方式多样化、生产技术科学化,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出口效益,提高国际综合竞争力;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实时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以及出口退税的政策变动,用好国家有关的鼓励政策,把政策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加强与生产企业的沟通,引导生产企业通过外贸企业代理,使企业重组,扩大企业规模,缩小成本,增加出口量;积极发展“走出去”策略,扩大境外办厂、设立办事处、代理所等,提高竞争力,扩展品牌。参考文献:1杜莹芬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及其影响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2):44-52.2张昆华出口退税对我国外贸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S2):63-703陈若虚出口退税制度改革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0-424朱胜勇论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及其影响J经济前言,2005(4):12-155苏金磊论出口退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J北方经济,2009(11):82-846宋超江浅议我国出口退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36):167-1687安丽我国出口退税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山东商业会计,2008(2):21-248钟华完善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新思考J.财经论丛,2004(01):50-53.9郭乡平出口退税率最新政策调整解析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12):28.10吴秀芳议退税政策对出口企业的影响J.2011(1):83.11沈明其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6(1):8-12.12张阳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效应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6(1):21-24.13邵桂兰出口退税新政的产业贸易影响分析国际贸易问题DB/CD. 2008-7-21.14 张军出口退税调整的背景、影响及展望DB/CD15张翼去年全国海关税收超12万亿 解读增长背后的新信号N 光明日报,2011-1-20(3)16代金章,王英中国纺织业出口退税政策演变及效果分析J价格月刊,2009(389):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