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精品学案.doc
-
资源ID:17489955
资源大小:156.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精品学案.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精品学案.精品文档.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精品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2、通过学生的探究与思考,分析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比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重点和难点1、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2、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匈奴族在 过着游牧生活。秦汉时期,其杰出首领 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匈奴族的 业兴旺发达; 业也发展起来, 被广泛应用;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了 。 2、西汉 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 年,派大将 、 大破匈奴,夺回了 地区。 3、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 向汉朝称臣,并同西汉订了 ,还向 帝请求和亲,宫女 嫁给了他。 4、东汉时匈奴分裂为 两部, 匈奴向汉称臣内迁; 匈奴经常出兵攻打东汉边境,后被东汉大将 、 击败,大部分向西迁徙 。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二、课堂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合作学习(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1、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出击匈奴能够取得胜利?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有何作用?3、结合所学的知识归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昭君出塞有何历史作用?4、探究: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分析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政策的不同及其原因。知识竞赛:学生代表,选题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四、课堂巩固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2、有位同学暑假想要实地考察“昭君出塞”的历史遗迹,请你告诉他应该去哪一城市( )A. 开封 B. 咸阳 C. 南京 D. 呼和浩特3、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 ) 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 A. B. C. D.4、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已成为千古佳话。这是因为( ) 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昭君和亲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昭君和亲使我国北方地区再无战乱各族人民历来希望和睦友好相处A. B. C. D.5、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他所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6、“白马如去,落日悲笳(胡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肯定昭君主要是因为( ) A昭君出塞是为了个人幸福 B昭君出塞是为了报效国家,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C昭君出塞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友好往来 D昭君出塞是为了显示一个不畏艰险的伟女子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唐戎县咏史材料二、“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董必武谒昭君墓 (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汉”对“胡”的政策是什么?并分析作者对此持何态度?(2)材料一中的“妇人”和材料二中的“昭君”分别指谁?(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昭君”?(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献计献策。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习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史实。 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汉朝疆域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等,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学习难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 时期,人们把今 和 以西也就是今天 和更远的地方称为 。 2、 帝时,为联络被匈奴赶走的 人,派 于公元前 年和公元前 年两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 年西汉政府设 管理西域。从此今 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 通过 、 到达 ,最后到 5、汉武帝后,还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即历史上著名的 。 6、东汉时期, 在西域苦心经营了三十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他曾派部下 大秦(古罗马)。 年大秦派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二、课堂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思考:1、在课本示意图中找到唐诗中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阳关和玉门关的位置,它们和西域有何关系? 2、为什么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而到汉武帝时却积极备战,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反击?3、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 4、结合课本示意图,探究: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分析丝绸之路为何会没落?这条中西要道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何价值和作用?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四、课堂巩固1、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 A.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 B.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C.开辟了东西交通的重要商道 D.设置了管辖西域的行政机构2、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西域都护的设立C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秦统一六国3、在拍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该场面中最不适合摆放的道具是( ) A.铁剑 B.丝绸 C.瓷器 D.葡萄4、两汉时期为促进汉和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是( )卫温 甘英 张骞 王昭君 班超 文成公主 A. B. C. D.5、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相同的作用不包括( )A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B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C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为欧洲同我国进行直接友好交往创造了条件6、两汉时期的西域就是今天的( )A新疆和向西更远的地方 B欧洲 C印度 D西亚和欧洲东部7、西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中国的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 B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课本P83)材料二:西汉的疆域图(课本P83)(1)仔细阅读材料,你能否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名称填在( )中。?示例: ( 长安 ) ( ) ( ) ( ) ( )(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谁?(3)对材料二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幅图,你认为丝绸之路对西汉疆域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