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九年级《浮力》教学案.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初中物理九年级浮力教学案.精品文档.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浮力教学案课题 14.5 浮力授课人课型新授课时间教学模式实际问题-科学探究推导归纳 小循环多反馈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浮力和浮力的方向。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1、知道阿基米德实验的器材、过程和方法,并会进行实验和探究。2、会计算浮力的大小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钻研的科学态度。2、激发学生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石块、水槽、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等教与学的过程课前复习方法与要求1、密度公式: 2、重力公式: 3、压强公式: 液体压强公式: 4、力的三要素: 、 、 5、平衡状态是指: 6、前面学习了哪几种力? 回顾、比较、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二力平衡力课堂学习研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前检查:二、情景导入 激发情趣死海死海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最咸的湖,湖水盐度达300g/L,为一般海水的8.6倍,死海的盐分高达30%。传说2000年前,罗马帝国的远征军来到了死海附近,击溃了这里的土著人,并抓获了一群俘虏,统帅命令士兵把俘虏们投进死海。奇怪的是,这些俘虏竟然没有沉下去,而是个个都漂浮在水面之上,统帅以为这是神灵在保佑他们,就把俘虏释放了。这是神灵的力量吗?你能科学的解释死海不死的现象吗?三、探究新知:板块一:认识浮力任务一:初步解释死海不死的现象。结论1: 任务二:观察从水中释放乒乓球 现象: 结论2: 任务三: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猜想: 方法:结论3: 了解、点评指导点拨展示操作过程提问启发思考回答阅读思考讨论学生交流联系实际并举例比较演示观察思考课堂学习研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任务四:总结归纳:浮力定义、分析成因。1、浮力定义: 2、方向: 3、浮力产生原因: F浮= 反馈练习一:1、质量为0.9kg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2、水中一正方体物块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2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5N,物体受的浮力为 。3、一物体重为8N,放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5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板块二:探究浮力的大小任务一:体验在水中向下按饮料瓶任务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有关因素猜想: 讨论:过程:(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a.如图1,放置烧杯,使水正好不溢出b.如图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G.c.如图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桶重G1d.如图4,将石块浸入烧杯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 石块排开的水从溢水口流到小桶中,当石块完全浸没时,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e.如图5,测出小桶和排开水的重力G2.则G排=_.f.利用公式F浮=_,算出石块受到的浮力.课堂学习研讨点拨归纳分析巡视点拨引导启发分析综合引导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提醒注意有关细节问题指导操作教师活动明确任务联系重力方向夯实基础体验和观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讨论学生操作进行实验观察实验过程学生活动物重G/N 空桶重G1/N物块浸入水中后测力计的读数F/N 空桶和排开水重G2/N物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N物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G排/Ng.比较所得的实验数据可得结论: ,这就是著名的 ,用公式表示就是 _ .任务三:推导理解公式:F浮=G排= 适用于 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 (注:与物体密度、物体体积无关。)2、单位: 3、关于v排:(1)完全浸没: (2)未完全浸没: 例题:体积为200cm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有4/5的体积露出水面,它所受的四、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课堂学习研讨巡视指导回顾提问推导分析引导审题方法总结师生互动教师活动小组合作记录数据(边学边实验-在做中学)尝试推导认真审题规范解题归纳分析严密表达学生活动五课堂检测:1、一金属块重5N,将其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变为2N,则它所受的浮力为 N,它排开水的质量是 。2、一物体重6N,浸没在水中时排开的水重为5N,则它所受浮力为 。3、根据图中的现象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1)由甲、乙两图可知:_ ;(2)比较_ 图和_ 图,可以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3)由乙、戌两图可知:_ ;(4)要研究浸没后浮力与深度的关系,应比较_图和_图。巡视学生答题情况收集学生掌握情况评析疑难点独立检测交流并订正答案六课后拓展: 1、你能画出竖直下落的铜块从水面上方5m处到达水面全部浸没继续向下静止这一过程中所受的浮力与深度的关系图吗?2、调查一下,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记录板书设计14.5 浮力一、浮力 二、浮力的大小 三、计算浮力的方法:1、定义: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法 1、浮体法2、产生原因: 2、阿基米德原理: 2、称重法3、三要素: 内容: 3、原因法公式: 4、排水法(阿基米德原理)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