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doc
-
资源ID:17497054
资源大小:19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精品文档.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本节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一节是济南版初中生物教材第六单元第五节的内容,前五节分别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类型。学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的相关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生态系统前五节的知识,更是将这些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使知识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这节内容还对于下一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的方式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过程与方法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交流的能力。4、学会将所学的生态调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生态问题。5学会分析坐标图、曲线图或直方图中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情感与态度6、关注人类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尊重生态自身的规律。教学重点、难点:本节的重难点主要是对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的理解教学过程1、引入视频 敕勒歌朗诵师:蓝天、绿草、牛羊,勾画出的美丽大草原,曾让生活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人们幸福地吟诵和歌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丽的草原在长期的各种因素影响下,有的依然光彩夺目,但更可惜的是有些草原消失了,想知道原因吗?想让美丽的草原永远稳定地详和地存在吗?请同学认真学习今天这节课的知识,提出你宝贵的建议。2、自主合作学习1、看课本58页某岛上生态系统中驯鹿与狼的数量关系图,试回答:在1965年1980年该生态系统中驯鹿的数量是一成不变还是在不停发生变化?狼呢?(鹿的数量在不停地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变化着,狼也是在不停地由少到多,由多到少地发生变化。)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岛上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驯鹿的数量急剧增加,驯鹿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不会,当驯鹿的数量增加时,狼也因为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数量增加,相反由于食物缺乏和天敌数量的增加,驯鹿的数量减少,草木因老鼠的数量减少又繁茂起来,如此循环下去,驯鹿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长。)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2、某年,该岛上的人开始大量捕杀狼,导致狼几乎绝迹请问该生态系统中的狼和植物会如何变化?(狼绝迹后,驯鹿会由于失去天敌而迅速繁殖,草原会被破坏,再也长不出草来,最后变成一片沙漠。)该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后,会对当地人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人类得到的警示是什么?(该生态系统破坏后,人就要被迫离开这个生态系统,失去一定的生存空间。人类得到的警示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对生态系统的干涉如果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平衡就会被打破,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失去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越多,人的生存空间就越小。)4、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那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大?为什么?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稳定性就越低。那些生物种类多、数量多,自然条件好的生态系统不容易遭到破坏。) 以上答案均是参考,学生的答案是随机的,老师应根据课堂学生回答情况予以引导和生成。3、重点释疑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稳定存在。甲乙丙丁 当丙数量增多时,乙的数量,甲的数量,丁的数量的变化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有两种: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台风海啸等;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大自然不合理地开发,如修建大型工程、大量排放有毒物质、引进或毁灭某些生物物种、大量地施用农药或化肥等。小有波动,自我平息。大有波动,毁灭。4、归纳总结1、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影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也将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 3、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预防自然灾害,减少自然 灾害,防止人类自身对环境的破坏,维持生态平衡。5、当堂检测 内容附后6、布置作业 调查本市区或县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状况附:板书第六章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不同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有差异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又有大有小,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拓展资料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这种稳态是靠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反馈进行的。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的出现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使其变化减弱或增强,这种过程就叫反馈。负反馈能够使生态系统趋于平衡或稳态。生态系统中的反馈现象十分复杂,既表现在生物组分与环境之间,也表现于生物各组分之间和结构与功能之间,等等。前者在第三节种群部分已有叙述。生物组分之间的反馈现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当被捕食者动物数量很多时,捕食者动物因获得充足食物而大量发展;捕食者数量增多后,被捕食者数量又减少;接着,捕食者动物由于得不到足够食物,数量自然减少。二者互为因果,彼此消长,维持着个体数量的大致平衡。这仅是以两个种群数量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简单例子。说明在无外力干扰下,反馈机制和自我调节的作用,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破坏时,只要不过分严重,一般都可通过自我调节使系统得到修复,维持其稳定与平衡。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压力很大,使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即“生态阈限”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下降,以至消失。此时,系统结构被破坏,功能受阻,以致整个系统受到伤害甚至崩溃,此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失调。草原缘何累累伤痕目前,我国严重退化草原近18亿公顷,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扩张,天然草原面积每年减少约65万70万公顷。草原质量不断下降,90年代与60年代初比较,北方天然草原产草量下降了3050。造成草原大面积退化和草原减少的原因,除气候因素外,最主要是不合理利用所致。专家认为,人口急剧膨胀的影响,草原牲畜数量急增,超载过牧。近年来,受经济利益驱动,滥挖、滥采、滥割(简称“三滥”)草原药用与经济植物,使草原植被破坏雪上加霜,仅内蒙古草原就因此被破坏1267万公顷,其中200万公顷已完全沙化。此外,在牧区由于非法开发矿藏、淘金、采沙等活动占用和破坏草原现象也非常严重,例如数万淘金者将青海西部草原挖得千疮百孔。 加强草原保护促进西部发展专家指出,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西部草原是黄河、长江、珠江等几大水系的源头和上中游流经区,草原的水源涵养能力直接影响着江河水量、质量和泥沙淤积。我国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草原区,草原退化成为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对于防止沙尘暴、减少水土流失和降低水灾隐患,保护和改善我国生态大环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堂检测试题及答案1.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2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2.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A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C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3.我们通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4.“一山不存二虎”本是一句成语,如果把这句话当成一种生物学事实,我们可用生物学学科观点对这种现象进行多方面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l)用生态学观点分析:用生态学的观点看,“一山”属于一个_,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看,两虎相争属于_。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观点看,两虎相争的根本原因是:虎所处的营养级层次较_,生态系统内能量流经虎这一营养级时_。用生态平衡的观点看,两虎相争是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种_方式。(2)用生物进化的观点看,两虎相争是实现_的一种方式。5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河蚌等生物(1)该生态系统能量和有机物的来源分别是_、_。来源:学科网(2)水草和水绵在此生态系统中是_。鱼、虾是_。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生物,如_,它们的作用是:_。(3)如果有人向池塘中投放了一些大黑鱼(肉食性的鱼类),则池塘中的小鱼的数量会_,写出这条食物链_。(4)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数量处于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5)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 最多的生物是 _。来源:6.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兔子和狼。请回答:(1)草类与兔子、兔子与狼之间的关系是_。来源:学#科#网Z#X#X#K(2)影响兔子的生物因素是_。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3)写出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 来源:学.科.网Z.X.X.K(4)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5)冬天,草类减少,兔子的数量将会_,狼的数量_;夏天,雨量充沛,草生长茂盛,此时,兔子和狼的数量将_。(6)如果人类大量捕杀草原上的狼,兔子的数量将会_,草的数量_,最终导致_的破坏。7.某校兴趣小组为农民设计了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右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植养植生态系统,它的生物种类少,成分单一,自动调节能力 (填“较强”或“较弱”);来源:学科网(2)牛呼吸作用产生的 可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光合作用的效率;(3)稻草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进行发酵,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被称为 。8.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含有 条食物链。(2)在这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图示的生物外,还有作为分解者的 和非生物部分的 等。(3)由于人们连续不断地围猎狼和狐,使得鼠、兔的数量大增、啃食大量牧草,草原植被遭到破坏。停止围猎几年后,狼和狐重新大量繁殖,生态系统恢复了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 能力。不过这种能力是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 办事。参考答案1.A 2.D 3.D4.(1)生态系统 竞争关系 高 能量最少 自动调节 (2)自然选择5.(1)光能 生产者 (2)生产者 消费者 细菌 真菌 分解动植物尸体 (3)减少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水草 小鱼大黑鱼 (4)自动调节 (5)大黑鱼6.(1)捕食关系 (2)草 狼 (3)草 兔子狼 (4)草 狼 (5)减少 减少 增加 (6)增加 减少 生态平衡来源:学科网7.(1)较弱 (2)CO2 (3)分解者8.(1)6 (2)细菌、真菌 阳光、空气和水 (3)自动调节 生态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