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实施的基本策略及思考》.doc
-
资源ID:17498837
资源大小:223.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实施的基本策略及思考》.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实施的基本策略及思考.精品文档.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实施的基本策略及思考摘要:高效课堂是当前课改实施的主流,如何在课改中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本文试着从对历史高效课堂的再认识、实施的基本策略和对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三个方面作了真实有效的阐释。关键词:高效课堂、认识、实施、策略、思考随着当前学校“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改教学模式的推广,以及教导处“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课堂教学要“堂堂清”教学策略的实施,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摆在了我们历史教师的面前,任务明确、形势紧迫,这也是今后一段时间课堂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下面仅对历史高效课堂,谈一下自己的认识、课堂实施的基本策略及对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对历史高效课堂的再认识)高效课堂就是教师教得高效、学生学得高效的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通过前阶段课改的实践与反思,我们历史组教师一致认为,高效课堂必须符合三个标准:(1)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2)在具体的一节课里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3)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高效课堂要符合三个“量”:(1)信息量;(2)思维量;(3)训练量。高效课堂要达到三“动”:(1)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2)心动,思维在动;(3)神动,思想在动。我们的课堂要符合两个目标:(1)教师的需要;(2)学生的需要。上面的三个“标准”、三个“量”、三“动”和两个“目标”,揭示了高效课堂的一些最本质的东西。 判断一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有专家提出“八看”标准:一看教学目标是不是落实了“三维”要求,二看教学程序是不是实现了“先学后教”,三看课堂上是不是由“教教材”变成了“用教材”,四看教师的角色是不是由“主演”变成了“导演”,五看学生的角色是不是由“观众”真正变成了“主角”,六看教学手段是不是实现了现代化,七看教学过程是不是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八看课堂教学效果是不是实现了“堂堂清”。这“八看”的标准,从不同层面细化了高效课堂,对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作了清楚的阐释和要求,值得我们借鉴。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像已经在课堂改革方面走得很远的郭思乐的升本教育、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不论他们的模式怎样,个性如何,无不是在课堂“高效”上下功夫,终究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主要是靠课堂来实现的。二、历史高效课堂实施的基本策略:1、备课:在市编同步学习与探究上备课,首先(1)教师要吃透教材。(2)教师要研细探究。第二,教师要结合探究的“内容标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切实结合学习过程,制定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而不是照抄教参的重点、难点)。第三,教师结合探究的内容,仔细研讨,把探究中的不同部分的内容分配到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去,真正达到与学生学习的同步,这样,既保证了同步学习与探究在课堂上的充分应用、学生对探究习题的完成,又避免了课下作业的生成。第四:教师在探究上的备课,字数可能不多,但是要有思维含量,哪怕是一个符号,一个标注 ,都要能够体现学法的指导,或者是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并非是简单地只在探究上标明答案了事。2、上课:(1)上课前两分钟让学生自由交流,一方面培养学生课前两分钟在座位上的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交流是自由的,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历史小知识、心得、体会或疑问,也可以是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2)上课了,教师结合同步学习与探究的“内容标准”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强调学习的重点、难点,提出下一环节的学习要求。(3)学生结合同步学习与探究的“探究课程”仔细阅读教材(包括课题、大小字内容、地图、人物图等),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探究过程”的提示,在教材中划出关键句、标出关键词,本环节要求学生默读且要独立完成,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调控课堂,鼓励、指导学困生在教材中大胆标出相关的内容,提醒走神的学生。(4)学生阅读完教材后,用3-5分钟(一般3分钟左右)独立完成探究上开放性作业的选择题。教师要求学生在读题干的过程中,在题干上标出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和选项来“对号入座”。鼓励学困生要相信自己,可以把不会做的题空着。(5)学生小组讨论与交流:A:阅读教材时的困惑。B:不会做的选择题(不能只交流答案,而是把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出处,做题时的思路、方法等交流出来)。(6)教师精讲。这里的讲是指教师讲明讲透学生的疑惑,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到答案;另外一点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识记知识的技巧、解题的思路与方法。(7)结合教师的精讲,学生小组讨论与交流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材料解析题。具体做法是:A、学生独立阅读材料至少2遍,读完后划出材料中的关键句,标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句和关键词明白材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B、学生独立阅读问项至少2遍,并标出问项的关键词,根据问项的关键词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C、小组讨论与交流各自标记的关键句、关键词以及各自答题的思路和要点,明确材料的内容和问题的答案要点。(8)学生独立完成材料解析题(9)阅读拓展性材料。(10)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困惑。三、对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1. (1)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讲,真正的自主学习需要同学们的内驱力,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并且把这种行为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其实,教师的课改也是这样。如果我们都有“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做就做最好”的理念,课改的进行还会难吗?(2)我们都知道“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往往,我们不缺的是认真的态度,但是,如何确定一个正确的思路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讲课改的理论,老师们都能高谈阔论,也就是说老师们的课改现在大多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缺少的则是实践的操作。 (3)学习小组的使用、评价需要任课老师们的配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踏踏实实地去落实,而不是在需要的时候做样子给别人看。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哪一个学习小组使用好的班级,哪一个班级的学习效果就好,哪一个班级就受老师们的欢迎。因此,班主任对学习小组的使用要有力度,要建立一定的评价机制加强对学习小组的指导和管理。(4)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能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阅读思考,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在课堂上,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就不要点明。(5)教师要组织学生组内或组间进行充分讨论,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诱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6)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上面的图示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处于评价的中心位置,与同伴、教师、家长都发生评价关系,既自评,又在群体中评他和接受他评;教师处于评价的重要位置,既评价学生,又接受学生的评判;(在学生评价机制中,学生对教师、家长的评价是辅助的,但在教师评价机制中,学生对教师、家长的评价,就是主要的了。)让家长参与评价,他们从社会角度,以一个监护人的身份对孩子进行评判,多一个角度,多一方面看法,是必要的。在本学期中,我通过引入家长参与、评价机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7)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勇于放心,敢于放手,为学生生开辟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8)课堂教学中,没有了控制和监督,做事就会有一定的偏激性、盲目性、随意性。放手不管,学生就会不知所从,进而出现扰乱课堂等不良现象,学习效率就会下降。我们教师应该清醒地知道,放手不是放纵,而是积极的约束。(9)指导学生整理、反思与小结,让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科能力。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根据王校长的倡导,自本学期开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0)改变对作业的观念:变重“量”为重“质”; 变求“同”为求“异”( 作业布置必须有层次性,适合因素各异的每个学生。);变封闭为开放(作业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还可适当充实一些与社会联系的实践性作业,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变独立完成为协同合作。(11)彻底杜绝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以备课组为依托,利用资料(如探究、检测题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方案和复习方案。(12)关注学困生。我们可能一节课转化不了一个学困生,但是每一节课我们都去关注学困生,只要坚持下去,还愁学困生的转化吗?总之,今后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要充分体现一下特点:即,以教科书为依据,以市编同步学习与探究为依托,以知识梳理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自我测评为手段,以自主学习为方法,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以落实“三维”为指导,以培养能力为目标,进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