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学.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口腔科学.精品文档.龋病:是牙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猛性龋:又称放射性龋,常见于颌面及颈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多数牙在短期内同时患龋,病程发展很快.继发龋:龋病治疗后,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形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形成微渗漏,都可能产生龋病,称.龋病的病因:宿主与牙齿,微生物,食物,时间.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颌面间隙感染:又称颌周蜂窝织炎,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中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口底蜂窝织炎:是口底弥散性多间隙感染,包括双侧下颌下/双侧舌下和颏下间隙在内的五个间隙的感染,否则称为多间隙感染.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方法,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并进行适当消毒,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危险三角:从鼻根到两侧口角连线形成的三角形区内,一旦发生感染,可循此途径引起海绵窦血栓性V炎/脑膜炎和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称鼻唇区为.牙龈瘤:是发生于牙龈乳头部位的炎症反应性瘤样增生物.它来源于牙周膜及牙龈的结缔组织,因其无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结构,故非真性肿瘤,但切除后易复发.口腔白斑:OLK是口腔粘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定义的损害特征.可专化为癌.口腔黏膜白斑好发部位为颊,唇,舌,口角区,前庭沟,腭及牙龈,双颊咬合线处最多见.有粗糙感,有溃烂时出现自发痛及刺激痛.临表:1斑块状白斑2颗粒-结节状白斑3皱纸状白斑4疣状白斑5糜烂或溃疡 6好发颊,唇,舌,口菌区,前庭沟,腭双颊咬合线处多见雪口病:发生率位4%.即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新生儿多见,又称新生儿鹅口疮,多在生后2到8天内发生,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粘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并可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严重者蔓延及扁桃体咽部,牙龈混合牙列:6-12岁之间,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恒牙和乳牙发生交替,此时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这种乳/恒牙混合排列与牙弓上的时期称为混合牙列期.二次弹片伤:在高速撞击伤中,被打折的牙或脱位的牙及碎骨片可能成为二次弹片,加重损伤程度,常见粉碎性骨折和骨缺损.此类伤的伤口多在,形状多样,伤道深邃,盲管伤常见,并常有异物存留,容易损伤面颈部知名血管,造成严重出血,清创时还易发生继发性大出血.葡萄酒色斑:多发于颜面部皮肤,常沿三叉N分布区分布.口腔粘膜较少.呈鲜红或紫红色,与皮肤表面平,边界清楚,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皮脂腺囊肿:中医称粉瘤.主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受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涎石病: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眼镜征:由于眼睑周围组织疏松上颌骨骨折时眶周容易水肿皮下淤血/青紫呈蓝色眼圈称口腔:位于颌面部区域内,是指由牙/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唾液腺等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的潜在腔隙.口腔前庭沟:又称唇颊龈沟;呈蹄铁形,为口腔前庭的上/下界,为唇/颊黏膜移行于牙槽黏膜的沟槽.前庭沟黏膜下组织松软,是口腔局部麻醉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部位.上/下唇系带:为前庭沟中线上扇形或线形的黏膜小皱襞.颊系带:为口腔前庭沟相当于上下尖牙或前磨牙区的扁形黏膜皱襞.腮腺导管口: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黏膜上,呈乳头状突起.翼下颌皱襞:为伸延于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黏膜皱襞,其深面为翼下颌韧带.该皱襞是下牙槽N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也是翼下颌间隙及咽旁间隙口内切口的标志.颊脂垫尖:大张口时,平对上下颌后牙合面的颊黏膜上有一三角形隆起,称之为颊脂垫.其尖称颊脂垫尖,为下牙槽N阻滞麻醉进针点的重要标志.舌系带:舌腹部黏膜折返与舌下区的黏膜相延续在中线形成的带状结构.咬合关系:咀嚼时,下颌骨作不同方向的运动,上,下颌牙发生各种不同方向的接触,这种互相接触的关系称为咬合关系.深覆合:指上前牙牙冠盖过下前牙牙冠长度13以上者,因其程度不同分为三度.预备(简称备洞):用牙体外科手术的方法将龋坏组织去净,并按要求备成一定形状的洞形,以容纳和支持修复材料,所备成的洞称为窝洞.四环素牙:指由四环素族药物引起的着色牙.由黄色变为棕褐色或深灰色.前牙比后牙着色明显,乳牙比恒牙着色明显.楔状缺损: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缺损呈楔形.刷牙尤其是横刷法刷牙是发生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牙颈部釉牙骨质界处的结构比较薄弱,易被磨去,有利于缺损的发生.好发于第1前磨牙.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牙体疾病共有的症状,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0岁左右.磨耗/楔状缺损/牙折/龋病以及牙周萎缩致牙颈部暴露等各种牙体疾病,在其釉质破坏/牙本质暴露时均可发生牙本质过敏症.疼痛发作迅速,尖锐,时间短暂.牙髓切断术:指切除炎症牙髓组织,以盖髓剂覆盖于牙髓断面,保留正常牙髓组织的治疗方法.表面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涂布或喷雾于皮肤或黏膜表面,使末梢N麻痹,达到痛觉消失的目的.浸润麻醉: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于组织内,以阻断用药部位N末梢的传导,产生镇痛的麻醉效果.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范围内的手术以及牙/牙槽突的手术.阻滞麻醉:局部麻醉药物注射于N干或主要分支周围,以阻断N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该N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晕厥:是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导致突发性/暂时性的意识丧失. 头晕/胸闷/恶心/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呼吸短促/脉搏快而弱.单个毛囊和皮脂腺发生浅层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之为疖;感染在多个毛囊和皮脂腺内引起较深层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称为痈.切忌痈热敷/烧灼/切开引流等方法.牙挫伤:由于直接或间接外力撞击所致,其主要特点是牙周膜和牙髓受损而产生充血/水肿.颧骨复合体骨折:由于颧骨骨折多与邻骨骨折同时发生,包括上颌骨/颞骨颧突/额骨颧突和蝶骨.颞下颌关节:是人体所有关节中结构最复杂/生理功能最多的双侧联动关节,由颞骨和下颌骨构成的关节以及附着于下颌骨上的咀嚼肌所组成.具有转动和滑动两种功能.颞下颌关节脱位:TMJ指髁突与关节窝/关节结节或关节盘之间完全分离,不能自行回复到正常的位置.唾液腺:又称涎腺,又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唾液腺以及位于口腔/咽部/鼻腔和上颌窦粘膜下层的小唾液腺组成.交界性肿瘤:有些肿瘤虽为良性,但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和恶变倾向,临床上称之为交界性肿瘤.例如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乳头状瘤等.挫伤:挫伤系没有皮肤开放创口的软组织损伤,不仅是皮下组织,而且肌/骨膜和关节也可同时受伤.慢性根尖周炎:指根管内由于长期有感染及病原刺激存在,根尖周围组织呈现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牙槽骨破坏.干槽症:是拔牙创伤性感染的一种类型,以下颌后牙多见,特别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拔牙23天后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用一般止痛药物不能缓解.临床检查可发现牙槽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呈灰白色,异味,探针可直接触及骨面,淋巴结肿大/压痛.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牙槽窝骨壁的浅层骨炎或轻微的局限性骨髓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又称智牙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常见于1825的青年.颜面部:上从发际下至下颌骨下缘或舌骨水平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腭大孔:位于硬腭后缘前方约0.5cm处,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相当于腭中缝至龈缘之外中1/3处可复性牙髓炎:是牙髓组织以血管扩张,充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初期炎症表现牙周炎:在微生物数量及毒性增强或机体的防御能力消弱时,牙周致病菌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散导致胶原破坏,结合上皮想根方增殖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原有的慢性牙龈炎发展成为的牙周组织破坏的疾病牙源性感染:口腔颌面部独有的感染,牙生长在颌骨内,龋病,牙髓炎和牙周病继续发展,则可通过根尖和牙周组织使感染向颌骨蜂窝组织蔓延腺源性感染:感染经淋巴管扩散,导致该引流区的淋巴结发炎,尤其是婴幼儿淋巴网状内皮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易发生腺源性感染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特点:1位置显露2血供丰富3解剖结构复杂4自然皮肤皮纹5颌面部疾患影响形态和功能6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临床上常以牙列和咬合关系的变化作为颌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上颌骨:为面中分最大的骨骼,有口腔,上颌窦,额窦,筛窦.下颌骨;是颌面部惟一可以活动而且最结实的骨骼.分为下颌体与下颌支咀嚼肌群1闭口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翼 外肌2开口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亥页舌骨肌面V;又称面前V,可经内目比V和翼V丛2个途径:通向颅内海绵窦.翼V丛;可通过卵圆孔和破裂孔等与海绵窦相通面N:第七对脑N主要运动N,伴有味觉和分泌N纤维,(内分五只,颞支,颧支,夹页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口腔颌面部的感觉N主要是三叉N,运动N主要是面N.三叉N,第五对脑N,主管颌面部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眼N上颌N:由圆孔出颅,向前越过翼腭窝达眶下裂,再经眶下沟入眶下管,最后出眶下孔分为睑,鼻,唇三个末支,分布于下睑,鼻侧和上唇的皮肤和黏膜.下颌N:为颅内三叉N半月节发出的最大分支,属混合N,含有感觉和运动N纤维.龋病的临床各分类:按进展速度分为急性龋/慢性龋和继发龋;按解剖部位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根面龋,线性釉质龋;按病变深度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口腔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牙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有牙釉质覆盖,显露于口腔的部分为牙冠;由牙骨质所覆盖,埋于牙槽窝内的部分为牙根;牙冠和牙根交界部分为牙颈.牙冠分为唇(颊)面舌(腭)面近中面远中面及咬合面.前牙-切割食物.后牙-研磨食物.尖牙-撕裂食物.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的支持组织.舌乳头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正常乳牙有20个,分别为乳中切牙(一个),乳侧切牙(一个),乳尖牙(一个),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一般从出生后68个月开始萌出乳中切牙,然后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和第二乳磨牙依次萌出,2岁左右乳牙全部萌出.恒牙共2832个.恒牙从中线起向两侧,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6岁左右萌出第一恒磨牙(六龄牙)牙髓病是指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疾病.病因为细菌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免疫因素.不可复性牙髓炎分为急性牙髓炎(包括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慢性牙髓炎/残髓炎和逆行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剧烈疼痛的特点: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温度刺激加剧疼痛,疼痛不能自行定位.牙髓坏死:常由各型牙髓炎发展而来,也可因创伤/温度/化学刺激等因素引起.急性根尖周炎包括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患者有咬合痛,自发性/持续性钝痛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根尖脓肿 叩痛(+)(+),松动度 骨膜下脓肿 粘膜下脓肿青春期龈炎是青春期少年未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好发于前牙唇侧的牙间乳头和龈缘.唇侧龈缘明显肿胀,乳头呈球状突起.龈袋形成.妊娠期龈炎:龈缘和龈乳头呈鲜红色或发绀,松软,光亮,肿胀,肥大,有龈袋形成,轻探易出血.妊娠期龈瘤发生于个别牙列不齐或有创伤性合的牙间乳头区.瘤体呈扁圆形,可有蒂.药物性牙龈增生:始于服药后16个月.龈乳头可呈球状,结节状或桑葚状,质地坚韧,略有弹性,呈淡粉红色,一般不易出血.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是最根本的治疗.青少年牙周炎:伴放线放线菌是青少年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病变局限于切牙和第一恒磨牙.X线见第一磨牙有垂直型骨吸收,切牙区为水平型骨吸收.早期进行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彻底消除感染加强定期复查和必要的后续治疗.好发部位:第一恒磨牙和上下切牙,全口患牙部超过14个(切牙8,第一磨牙4,外加任何2个牙位)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病因:细菌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免疫因素口腔单纯性疱疹: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临表: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前驱期:口腔黏膜,附着龈和缘龈广泛充血水肿水疱期糜烂期愈合期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部位在口唇处癌前病损包括白斑/红斑/扁平苔藓/乳头状瘤.唾液腺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和沃辛瘤.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感黏膜粗糙,口干.病损为白色小丘疹,黏膜可发生红斑,充血,糜烂,溃疡,萎缩和水疱等.治疗应详细询问病史.扁平苔藓:病因:精神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环障碍因素;病变部位分:颊扁平苔藓,唇扁平苔藓,舌扁平苔藓,腭扁平苔藓,龈扁平苔藓;病损形态分:环状型,网状型,条纹型,斑块型,糜烂型,萎缩型,水疱型,丘疹型;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舌部损伤处理1舌部创口或有组织损伤时缝合时应最大限度的保持舌的纵长度以免功能障碍2舌腹部的创面在清创缝合时应避免与口底和牙龈粘连应先缝合舌组织其余创面可视情况进行转瓣或游离植皮以关闭创面3舌组织较脆缝合时应用大针粗线进针点应距离创缘至少5mm以上并多带深层组织和作褥式缝合牙折分为冠折/根折及冠根联合折.上颌骨骨折分型:型低位或水平骨折型中位或锥形骨折型高位骨折或颅面分离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突颈部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上颌骨血供丰富,骨创愈合快,骨折的复位固定应争取在2周内进行,下颌骨应争取在3周内复位固定.固定时间在上颌骨一般为34周,在下颌骨为68周.儿童颌骨骨折:儿童期髁突颈部骨折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不宜行腮腺造影.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为牙源性.牙源性和唾液腺源性肿瘤为口腔颌面部所特有的肿瘤.白血病的口腔表征:1牙龈增生/肿大2牙龈及口腔黏膜出血3牙龈坏死4牙痛/牙松动5淋巴结肿大艾滋病的口腔表征:口腔黏膜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毛状黏膜白斑口腔卡波济肉瘤牙龈炎/牙周炎口腔疱疹面颈部淋巴结肿大唾液腺感染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和治疗:特点:1口腔/鼻腔/鼻窦长期与外界相通,常驻有各种细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生感染.2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独有的感染3口腔颌面部的筋膜间隙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这些组织的抗感染能力较弱,感染可经此途径迅速扩散和蔓延4颌面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感染可循血液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还可经淋巴管扩散,导致该引流区的淋巴结发炎5口腔颌面部暴露在外容易受带损伤 细菌可经破损部位引起局部感染治疗:应扶正祛邪,消灭病原菌,采用全身支持疗法及抗生素治疗,辅以局部治疗,促进炎症吸收消散.当脓肿形成时应予切开引流,还应将病灶牙/死骨或异物清除.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性肿瘤为多见,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常见,口腔癌原发部位以舌癌为最多,近年来女性口腔癌有明显增加趋势.诊断首先要区别肿瘤或非肿瘤疾病(如炎症/寄生虫/畸形或组织增生所引起的肿块);其次要鉴别肿瘤的良恶性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则和预防治则:1良性肿瘤通常以外科治疗为主,如为交界性肿瘤应切除肿瘤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将切除组织作冷冻切片检查.如有恶变,则应扩大切除范围.2 恶性肿瘤应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生长部位分化程度发展速度临床分期患者的机体状况等全面研究后再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预防:消除或减少致癌因素,及时处理癌前病损,开展防癌普查或易感人群的监测成人牙周炎的临表一般侵犯全口多数牙颏开始于青年时期,活动期与静止期交替进行,病程长达十余年甚至数十年.牙面常有大量牙石/菌斑.牙龈呈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颜色暗红或鲜红,质地松软,点彩消失,牙龈水肿,边缘圆钝.探诊袋内壁由出血/溢脓.早期有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但因程度较轻,牙尚不松动.晚期深牙周袋形成后,牙松动,咀嚼无力或疼痛,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临床上根据牙周袋深度,结缔组织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程度来确定牙周组织破坏的严重程度:牙龈/探诊/牙周袋/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轻度/炎症/出血/<4mm /1-2mm/不超过牙长的1/3;中度/炎症/出血(可有脓)/<6mm/3-5mm/牙槽骨水平形或角形,吸收超过根长1/3但不超过1/2;重度/明显炎症 牙周脓肿/>6mm/>5mm/超过12有牙分叉病变,牙有松动晚期并发症:牙移位,食物嵌塞,继发性牙合创伤,牙根暴露对温度敏感或发生根面龋,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口臭.治则:(1)控制菌斑(2)彻底清除牙石,以洁浴术清除龈上牙石,以龈下刮治或深部刮治清除龈下牙石(3)牙周袋及根面的药物处理:复方碘液,甲硝唑,四环素(4)牙周基础治疗(5)建立平衡的颌关系(6)尽早划除有深牙周袋过于松动确已无保留价值的患牙(7)对有某些系统疾病应积极治疗并控制全身病(8)牙周支持疗法.颧弓骨折的临表:骨折移位/张口受限/复视/出血和淤血/N症状原发性疱症性口炎的临表:是由1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成人亦常发病.前驱期:由4-7天潜伏期,以后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肉疼痛甚至咽喉肿痛的急性症状,下颌下和颈深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经过1-2天后,口腔粘膜/附着龈和缘龈广泛充血水肿;水疱期:口腔粘膜呈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疱壁薄/透明;糜烂期:水疱溃破后颏引起大面积糜烂,上覆黄色假膜;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整个病程约7-10天.化脓性和流行性腮腺炎的鉴别诊断:化脓性: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临表为常单侧受累,炎症早期,症状轻微或不明显,腮腺区轻微疼痛/肿大/压痛.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若及时处理可使炎症消散.若未能及时控制,炎症进一步发展,可使腺组织化脓/坏死.此时疼痛加剧,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明显,耳垂被上抬.进一步发展可伴发蜂窝织炎,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流行性:大多发生于儿童,有传染接触史,常双侧腮腺同时或先后发生,一般一次后可终生免疫.腮腺肿大/充血/疼痛,但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唾液分泌清亮无脓液.血液中 白细胞计数正常,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急性期血液及尿淀粉酶可能升高.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特点1剧烈疼痛,疼痛性质的特点: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温度刺激加剧疼痛,疼痛不能自行定位2患者可查及极近髓腔的深龋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或见牙冠又充填体存在,或又深牙周袋3探诊常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探及微小穿髓孔4温度测验,患牙反应极其敏感 5晚期患牙可出现垂直方向的轻度扣痛牙髓病和根尖周炎治疗的应急处理1.开髓引流(急性牙髓炎:应在局麻下直接进行牙髓摘除,去除牙髓后,放置无菌小棉球暂封即可.急性根尖周炎:应在局麻下,开通髓腔,建立引流通道,穿通根尖孔,使根尖渗出物及脓液通过根管得到引流)2.切开排脓3.安抚治疗4.调牙合5.消炎止痛6.针刺镇痛.治疗方法包括盖髓术的适应症:根尖孔尚未形成,因机械性/外伤性因素露髓的年轻恒牙意外穿髓,穿髓直径不超过0.5mm的恒牙根尖已完全形成,机械性露髓范围较小的恒牙 牙髓切断术 指切除炎症牙髓组织,以盖髓剂覆盖于牙髓断面,保留正常牙髓组织的治疗方法.根管治疗术 适应症急/慢性牙髓病变根尖周炎牙髓牙周综合症有系统性疾病不宜拔牙而又需要治疗或暂时保留的患牙 操作步骤及方法:根管预备 包括开髓,进入髓腔,清理病变牙髓组织,测量根管工作长度,根管扩大及清洗 根管消毒包括药物消毒,电解治疗,微波治疗,激光治疗 根管充填 目的是消灭手术后遗留的死腔,杜绝再感染及炎症发生的源地.涎石病为什么多发生于下颌下腺1下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的唾液富含粘蛋白,较腮腺分泌液粘滞,钙的含量也高出两倍,钙盐容易沉积2下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腺体分泌液逆重力方向流动.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导管全程较曲折,这些解剖结构均使唾液易于瘀滞,导致涎石形成.下颌骨骨折的临表:1骨折段移位:颏部正中骨折|颏孔区骨折|下颌角部骨折|髁突骨折2出血和血肿3功能障碍:咬合紊乱/张口受限/局部出血血肿水肿疼痛等致使咀嚼呼吸吞咽语言等功能障碍4骨折段的异常活动5影像学检查颌骨骨折的治则:尽早进行复位和固定,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和面形的对称和匀称,同时使用防止感染/镇痛/合理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等方法,为骨创的愈合创造良好条件.舌部损伤的处理特点:1舌部创口大或有组织缺损,缝合时应最大限度地保持舌的纵长度,以免功能障碍2舌腹部的创面,在清创缝合时应避免与口底和牙龈粘连,应先缝合舌组织,其余创面可视情况进行转瓣或游离植皮以关闭创面3舌组织较脆,在缝合时应采用大针粗线,缝合进针点应距离创缘至少5mm以上,并多带深层组织和作褥式缝合.龋病的治疗:化学疗法再矿化疗法 用人工方法使已经脱矿/变软的釉质发生再矿化,恢复硬度,使早期釉质龋终止或消除的方法称再矿化治疗窝沟封闭恢复性治疗 窝洞预备(简称备洞) 用牙体外科手术的方法将龋坏组织去净,并按要求备成一定形状的洞形,以容纳和支持修复材料,所备成的洞称为窝洞. 窝洞分类:类洞:发生于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类洞: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类洞: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类洞: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类洞: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13处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窝洞的结构:由洞壁/洞角和洞缘组成.洞壁分为侧壁和髓壁.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去净龋坏组织,保护牙髓组织,尽量保持健康牙体组织,预备抗力形和固定形.慢性牙髓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型牙髓炎.包括慢性闭锁型牙髓炎/慢性溃疡型牙髓炎/慢性增生型牙髓炎.诊断:可以定位患牙,有长期冷/热刺激病史和(或)自发痛史可查到引起牙髓炎的牙体硬组织疾患或其他病因患牙对温度测验的异常表现叩诊反应残髓炎:常表现为自发性钝痛/放射性痛/温度刺激痛.诊断:有牙髓治疗史有牙髓炎症状表现强温度刺激患牙有迟缓性痛以及叩诊疼痛探查根管有疼痛感觉.逆行性牙髓炎:感染来源于患牙牙周病所致的深牙周袋.患者有口臭/牙松动/咬合无力或咬合疼痛感.诊断:患者有牙周炎病史近期出现牙髓炎症状患牙未查及引起牙髓病变的牙体硬组织疾病患牙有严重的牙周炎表现慢性龈缘炎的临表:病损局限于游离缘和龈乳头,牙龈色泽变为深红或暗红炎性充血可波及附着龈/龈乳头圆盾肥大,附着龈水肿时,点彩消失,表面光滑发亮,牙龈松软脆弱,缺乏弹性,龈沟可加深3mm以上,形成假性牙周袋,但上皮附着(龈沟底)仍在正常的釉牙骨质界处(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重要指征).牙龈轻触即出血,龈沟液渗出增多.口腔念珠菌病临表:念珠菌性口炎 急性假膜型(雪口病):新生儿28天内发病,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红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轻度发热 急性红斑型:见于成人,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而致 慢性肥厚型 慢性红斑型 念珠菌性唇炎 念珠菌口角炎:皮肤与黏膜发生皲裂,常有糜烂和渗出物,或结有薄痂.各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特点:溃疡/轻型/重型/疱疹样;位置/唇,颊/颊,腭,咽/任何部位;大小/24mm/1030mm/2mm;数目/15个/单个/多;性质/红,黄,凹/大,深,硬/小,散;病程/12周,自愈/2周,自愈/12周自愈;愈后/不留疤痕/可留疤痕/不留疤痕常用局部麻醉药物: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碧兰麻.口腔局部麻醉方法:表面麻醉:黏膜下脓肿切开引流,松动的乳牙或恒牙拔出 浸润麻醉: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于组织内,以阻断用药部位N末梢的传导,产生镇痛的麻醉效果.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范围内的手术以及牙/牙槽突的手术.阻滞麻醉:局部麻醉药物注射于N干或主要分支周围,以阻断N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该N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上牙槽后N阻滞麻醉腭前N阻滞麻醉鼻腭N阻滞麻醉眶下N阻滞麻醉下牙槽N阻滞麻醉舌N阻滞麻醉颊N阻滞麻醉上颌N阻滞麻醉下颌N阻滞麻醉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全身并发症:晕厥:是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导致突发性/暂时性的意识丧失. 头晕/胸闷/恶心/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呼吸短促/脉搏快而弱.使患者仰卧,头低,脚高,保持呼吸通畅,吸氧,V推注高渗葡萄糖.过敏反应:烦躁不安/胸闷/寒战/恶心/呕吐/神志不清/血压下降.中毒:中毒反应的轻重取决于总的用药剂量或单位时间内注入药物剂量的多少和浓度的大小. 注射区疼痛和水肿 血肿:多见于上牙槽后N阻滞麻醉 感染:红/热/痛/肿/张口受限或吞咽困难 注射针折断 暂时性面瘫 其他并发症拔牙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龋齿,牙冠严重破坏已不能修复,牙根或牙周不适合作桩冠.晚期牙周病,牙松动已达度,牙周溢脓.额外牙/错位牙/埋伏牙等导致邻近软组织创伤.阻生牙,反复引起冠周炎.牙外伤,牙冠折断达牙根,无法修复的牙.乳牙滞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根尖外露 需要治疗的牙,正畸拔牙 病灶牙,损伤牙,放疗前拔牙.禁忌症:血液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急性白血病,严重贫血(HB8g ) 心血管系统疾病:近期心肌梗死,心绞痛频繁发作,心功能级.血压高于180100mmHg.糖尿病 血糖控制在160mgdl以内.甲状腺功能亢进 基础代谢率控制在+20以下,脉搏不超过100次min.急性肾炎急性肝炎 妊娠期 妊娠第4/5/6个月期间进行拔牙较为安全.急性炎症期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时以及放射治疗后35年内不能拔牙.拔牙术后并发症与防治:拔牙后出血拔牙后当时出血未停止是原发性出血,拔牙后第二天因其他原因发生出血是继发性出血.拔牙创感染 急性感染 与拔牙局部创伤大,拔牙前有局部感染灶,患者有糖尿病有关.拔牙后第二天,局部或面部疼痛/肿胀以及张口受限. 防治:无菌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干槽症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拔牙23天后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临床检查可发现牙槽窝内空虚,腐败,异味.探针可直接触及骨面,淋巴结肿大. 防治:与手术创伤与细菌感染有关,无菌操作,减少手术创伤.慢性感染.颜面部间隙感染:眶下间隙感染:间隙内有表情肌/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感染多来自上颌前牙和第一前磨牙的根尖感染,红肿热痛明显,鼻唇沟变浅或消失,有压痛和波动感,引起眼眶蜂窝织炎/颧/颊部蜂窝织炎/海绵窦血栓性静V.咬肌间隙感染:感染最多见来自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也可见于下颌磨牙的根尖感染和下颌骨骨髓炎.切口在下颌角下缘1.52cm,作长5cm的弧形切口,注意保护面N下颌缘支及腮腺组织.术中探查下颌支外侧骨面是否光滑或粗涩,有无边缘性骨髓炎发生.翼下颌间隙感染:感染来源常见为下颌第三磨牙根尖感染或冠周感染等,少数为医源性感染(下牙槽N阻滞麻醉的并发症).多从口外作切开引流.下颌下间隙感染:间隙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血管和N/脂肪组织.感染常来自下颌磨牙根尖感染和第三磨牙冠周炎.下颌下缘下1.52cm作35cm长的平行切口.注意保护面N下颌缘支及血管.口底蜂窝织炎:是口底弥散性多间隙感染,包括双侧下颌下/双侧舌下和颏下间隙在内的5个间隙的感染,否则称之为多间隙感染.全身中毒严重,皮肤触之有捻发感.治疗应首先防治窒息和中毒性休克,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考虑是否作气管切开术,局部应尽早作切开引流,减轻张力.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组织再生修复和抗感染的能力很强.口腔颌面部腔/窦多,腔窦内常存在一定数量的病原菌,易感染.颌骨上有牙,颌骨骨折发生骨折段移位时,则引起咬合关系错乱,导致咀嚼功能障碍.二次弹片.口腔是消化道的入口,损伤后常妨碍正常进食,需选用正确的进食方法和食物,以维持伤员的营养.进食后应清洗口腔,注意保持伤口卫生,预防伤口感染.口腔颌面部又是呼吸道的上端,损伤时最容易发生机械性阻塞,故在抢救伤员时首先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误吸.鼻部/唇部/舌/睑部和颊部开放性损伤时,如处理不当,伤口愈合后常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组织和器官的移位和变形以及瘢痕挛缩畸形.颌面部有腮腺/面N和三叉N等组织.损伤可发生涎瘘/面瘫/麻木.颌面部紧邻颅脑,严重的颌面部损伤常合并颅脑伤,并发颅底骨折时,可发生脑脊液鼻漏和耳漏,在抢救时必须注意.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处理 解除窒息1阻塞性窒息:异物阻塞组织移位气道狭窄活瓣样阻塞2吸入性阻塞止血 包扎 运送 防治感染颊部损伤:如无组织缺损,应将黏膜/肌/皮肤分层相对缝合皮肤缺损较多而口腔黏膜无缺损或缺损较少者,应立即缝合口腔黏膜,消除口内外穿通创口.如穿通口腔黏膜以及口外皮肤均有大面积缺损,可将创缘皮肤和口内黏膜相对缝合,遗留的洞穿缺损,待后期整复. 处理原则上应尽早关闭创口,注意预防张口受限.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智牙冠周炎)的病因/临表和治疗:病因:第三磨牙阻生阻生的或正在萌出的第三磨牙牙冠被牙龈部分或全部覆盖,构成较深的盲袋,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临表:局部表现:a 炎症早期仅感磨牙后区不适,偶有轻微疼痛 b 炎症加重时,局部自发性跳痛,放射至耳颞区 c 炎症波及咀嚼肌时张口受限,咀嚼吞咽时疼痛加剧,口腔清洁差而有口臭.全身症状:晚期全身不适,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便秘等症状 口腔检查: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牙冠周围软组织红肿/溃烂/触痛.治疗:A 急性期以消炎/镇痛/建立引流及对症处理为主 a全身治疗:注意休息,进流质饮食,勤漱口,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b局部治疗:冲洗上药/理疗,切开引流,抗生素.B慢性期以去除病因为主,可消除盲袋或拔牙.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临表和治疗复位手法:临表:女性多见,以单侧急性前脱位多见,患者不能闭口,前牙开始,下颌中线偏向健侧,后牙早接触.双侧脱位患者语言不清,唾液外流,面下13变长.临床检查可见双侧髁突突出于关节结节的前下方.复位手法:手法复位时,患者体位为端坐位,头紧靠在椅背上,下颌合平面应低于手术者的肘关节.手术者双手拇指缠以纱布,放置在患者两侧的下颌第二磨牙合面上,其余手指固定在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切迹之前,嘱患者放松,手术者将患者下颌后部下压并抬高颏部,使髁突向下达关节结节下方,然后相后推,使髁突回到关节窝内.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癌多见于老年,肉瘤多见于青壮年;生长速度/一般慢/一般快;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关系/有包膜,不侵犯周围组织,界限较清楚,可移动/侵犯破坏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移动受限;症状/一般无症状/常有局部疼痛/麻木,头痛,张口受限,面瘫,出血等;转移/无/常发生转移;对机体影响/一般对机体无影响,如生长在要害部位或发生并发症时,也可危及生命/对机体影响大,常因迅速发展/转移和侵及重要脏器及发生恶病质而死亡;组织学结构/细胞分化良好,细胞形态和结构与正常组织相似/细胞分化差,细胞形态和结构呈异形性,有异常核分裂脓肿切开引流的目的指征要点目的1使脓液坏死感染物迅速流出减少毒素吸收2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及张力,缓解对呼吸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窒息3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重并发症4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指针1发病时间一般是牙源性感染34天,腺源性感染5-7天经抗生素治疗后仍高烧不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者2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3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者4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应留5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要点1引流通畅2不影响面容3避开重要的血管N涎腺导管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