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基本情况简介.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一、二、三、四、 团队基本情况简介.精品文档.五、 团队基本情况简介1历史沿革我校贸易经济专业教学团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早在1983年我校前身南京粮食经济学院时期,以粮食经济专业教师为主组建了商业经济教研室。1988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经济与贸易系,从事商业经济学和粮食流通经济学的教学,一些骨干教师加入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和中国高校商业经济教学研究会,教学与科研开始逐步走上正规。1993年,南京粮食经济学院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成立了贸易经济系,教学队伍进一步扩大。1996年,根据我国流通领域经济的发展及专业领域拓宽的需要,我们对贸易经济专业进行了改革。1998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我校是全国10家保留贸易经济专业的高校之一。这样,贸易经济专业教学团队不仅没有削弱,反而不断扩大。团队在徐从才教授的率领下,教学和研究取得了成果。例如,徐从才教授推出论著现代商品流通:转型与发展(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带动了整个贸易经济学科队伍的建设。2000年后,我校贸易经济专业团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有了很大提高。随着我国入世,境外零售业逐渐进入我国,零售理论及操作技能的知识凸显重要,贸易经济教学团队围绕如何培养复合型商业人才进行思索,进行教学改革,先后推出一批教学成果,如贸易经济学课程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2002年产业经济学学科梯队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2005年,“用信息化改造贸易经济学科,培养复合型商业人才”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贸易经济学课程获得2005年度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以贸易经济学科团队为核心的产业经济学科被评为省重点学科,贸易经济专业被授予江苏省品牌专业。目前,我校已经是全国高校贸易经济学教学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单位,以徐从才教授为核心,聚集了一批中青年贸易经济学专家和学者。例如,高校贸易经济学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经济学博士高觉民教授,韩耀教授、经济学博士石奇研究员等教学骨干,在全国贸易经济教学与科研领域已经具有较大影响。2. 人员构成我校贸易经济专业教学团队归属于国际经贸学院。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7人,其中教授7人(包括研究员1人),副教授4人,高级职称比例达64.71%;博士(含在读1人)10人,占58.82%,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达76.47%;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的教师3人,40-49岁之间的教师6人,30-39岁的教师8人。3建设成果近5年以来,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近30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教材10部;承担省部级等各类课题(含教学研究)32项(其中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课题4项,近3年来纵向科研课题经费达136.6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5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国家级奖2项)。本专业教学团队注重凝练教学理念,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晓内外贸理论与实务、具有现代“商人”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2002年被省教育厅评为“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2005年7月“用信息化改造贸易经济学科,培养复合型商业人才”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12月“贸易经济学”课程被国家教育部授予2005年度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12月,贸易经济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省级品牌专业。本专业教学团队还承担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由于我校产业经济硕士点设在国际经贸学院,该硕士点主要以流通产业和贸易现代化的研究为主要特色。目前已经毕业了一届研究生。所在的产业经济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本团队先后投入900万元人民币,建设了江苏省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流通信息化实验室等多个实验研究中心,改善了教学与科研条件;注重提高国内外学术交流层次,先后主办中韩产业与贸易发展国际研讨会、全国高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全国现代粮食物流理论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五年来,学校还就有关本团队的学科梯队建设(包括引进教授和博士、教师出国学习等)、硕士点建设、学术交流、专业图书杂志订阅等花费达580余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学院在三年中的配套资金90万元人民币)。目前,已初具规模。4目标定位在2010年前,为适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商业人才”的需要,将我校贸易经济专业教学团队建成这样一个群体:1、师资结构优化、学缘领域较为完整、学科带头人的知名度大;2、能够高质量地培养具有雄厚的现代经济基础理论与贸易经济等应用理论基础、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现代商业人才;3、在全国贸易经济类专业中处于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方面的领先水平,使得毕业生在复合理论素养与实践操作技能等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优势。二、团队成员情况1.带头人情况:姓 名徐从才出生年月1951.10参加工作时间1982.7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 族汉族性 别男最终学历(学位)博士授予单位复旦大学授予时间1999高校教龄26年职 称教授行政职务校长联系地址、邮编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3号、210046办公电话025-84028888移动电话13901568729电子邮件地址xcc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1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2江苏省委“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3“用信息化改造贸易经济学科,培养复合型商业人才”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教育部,200574贸易经济学课程获国家教育部2005年度精品课程5.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苏教师(2000)60号,梯队负责人6.现代商品流通:转型与发展(人民出版社),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著),2001年 7商业产业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1998年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主要学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1977.12-1982.1安徽财贸学院贸易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1982.2-1995.6安徽财贸学院贸易经济系贸易经济学教学、科研1996.9-1999.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1995.7-至今南京财经大学贸易经济学教学、科研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16 姓 名高觉民年 龄52参加工作时间1976.6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产业经济高校教龄26职 称教授职 务姓 名韩耀年 龄52参加工作时间1975.6最终学历(学位)本科(学士)专 业商业经济高校教龄25职 称教授职 务姓 名张春法年 龄42参加工作时间1986.7最终学历(学位)本科(学士)专 业商业经济高校教龄22职 称教授职 务姓 名崔新有年 龄43参加工作时间1985.7最终学历(学位)本科(学士)专 业商业经济高校教龄23职 称教授职 务教务处处长姓 名石奇年 龄42参加工作时间1988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产业经济高校教龄14职 称研究员职 务院长姓 名曹宝明年 龄44参加工作时间1987.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生专 业农业经济管理高校教龄21职 称教授职 务所长姓 名闫星宇年 龄39参加工作时间1991.9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产业经济高校教龄12职 称副教授职 务系主任姓 名陶金国年 龄41参加工作时间1989.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经济管理高校教龄20职 称副教授职 务姓 名曹杰年 龄39参加工作时间1992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制造业自动化高校教龄6职 称副教授职 务副主任姓 名庄红娟年 龄43参加工作时间2001.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经济史高校教龄7职 称副教授职 务姓 名李平华年 龄31参加工作时间2005.06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人文地理学高校教龄4职 称讲师职 务姓 名汪秋明年 龄33参加工作时间1996.8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经济学高校教龄3职 称讲师职 务姓 名杨向阳年 龄30参加工作时间2006.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农业经济管理高校教龄1职 称讲师职 务姓 名毛彦妮年 龄31参加工作时间2003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管理科学与工程高校教龄5职 称讲师职 务姓 名宗颖年 龄32参加工作时间1998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企业管理高校教龄10职 称讲师职 务姓 名霍焱年 龄35参加工作时间1996.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世界经济高校教龄12职 称讲师职 务三、教学情况1.主要授课情况:(2005年以来)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间总课时流通经济学徐从才、高觉民、陶金国2004.92007.6756H贸易经济学徐从才、高觉民、霍焱、杨向阳2004.92007.6576H零售管理学(零售学)闫星宇、汪秋明、宗颖等2004.92007.6496H批发管理学(批发学)张春法、曹宝明2004.92007.6496H电子商务概论(含实验课)韩耀、曹杰、 毛彦妮等2004.92007.61002H区域经济与区际贸易石奇、原小能等2005.92007.6288H商业规划学李平华2006.92007.672H现代商业技术曹 杰2005.92007.6414H中国商业史庄红娟2006.92007.6144H世界经贸史庄红娟2006.92007.6144H发展经济学曹宝明2004.9-2007.6240H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情况)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流通经济学:过程、组织、政策徐从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江苏省精品教材(2007年6月评审结果)网络经济徐从才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入选现代商业技术晏维龙、韩耀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网络经济学:基于新古典经济学框架的分析韩 耀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江苏省精品教材建设项目(2006年)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限国家级奖励)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用信息化改造贸易经济学科,培养复合型商业人才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教育部20057 “贸易经济学”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教育部2005124.教学改革项目:(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贸易经济江苏省品牌专业10万江苏省省教育厅2003-2006(省教育厅验收通过)“贸易经济学”国家精品课程2万国家教育部2005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财经类应用人才培养质量20万教育部高教司2005-2006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网络学习社区构建研究自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2003-2006 网络经济学精品教材1万江苏省教育厅2005江苏省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320万(累计)江苏省教育厅2001-2007流通信息化实验室100万国家财政部20052006经济管理教学示范中心30万江苏省教育厅2007南京市商务软件工程研究中心50万(未到)南京市科技局2007南京市软件人才培训基地10万(未到)南京市科技局2007经济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0万 (到账17万)教育部2007年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发展对高等商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及所属国际经贸学院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明确了“用信息化改造贸易经济学科,培养复合型商业人才”的改革目标。立足于此,我们组织制定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用信息网络技术对原有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重新设计了课程体系。基于培养复合型商业人才的目标,本团队从专业教育理念入手,对教学过程与方法、课程内容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特色归纳如下:1、打破学科界限,多学科交叉和多层次复合地设置团队复合型的商业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生懂得经济与贸易理论,还要懂得管理与技术,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我们认为,培养复合型商业人才,首先要复合团队的知识结构。为此,在专业教学中团队设置采取了三个复合的成员结构方式:即“经济学管理学”、“贸易理论电子商务”和“本科生培养硕士生培养”的架构。例如,从事贸易经济学、流通经济学的教师与从事零售管理学、批发管理学的教师在团队中混合;在此基础上,又复合了从事电子商务等课程的教学人员。从培养层次上,还复合了贸易经济本科专业和以流通理论与实践研究为特色的产业经济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人员。本团队的教师大部分是产业经济专业的硕士生导师。2、形成独特的商业管理与贸易信息化的专业特色在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后,基于我们的改革目标,本专业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为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基层商业企业管理与贸易信息化人才。本专业设在国际经贸学院,又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一定交叉。因此,我们为本专业确立了“贸易现代化”、“贸易信息化”和“贸易国际化”的整合方向。例如,按照“复合型与重应用”的要求,使“贸易实务类课程”(如零售管理学、批发管理学等)成为“理论+案例+应用软件”课程,即在理论讲授的同时,强化案例教学、增加应用软件学习。其中,“增加应用软件学习”是信息化改造的具体落实,同时,将国际贸易中的理论融灌在课程中。由此带来的课程内容更新得到了国内大学同行的认可。2006年12月,贸易经济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省级品牌专业。3、形成贸易理论与信息类知识为主体的课程体系特色信息社会化条件下,由于商业组织结构、零售业态、流通渠道、交易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就要求对原先的教学及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更新。我们在不失贸易经济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教学计划中不断充实信息技术及其在贸易领域应用的课程。例如,我们首先抓精品课程建设,贸易经济学课程被国家教育部授予2005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在保持贸易经济学(流通经济学)、零售学、批发与批发市场学、物流学、区域经济与区际贸易等课程地位的同时,与国内数所大学联合,由我校开拓了现代商业技术等具有创新性的课程。此外,我们增加了商业管理信息系统(POS/MIS)、商业智能、网络经济、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课程,力求使得学生成为掌握“商业经济+商业企业管理+商业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商业人才。4、创新性措施:鼓励团队成员参与“产学研”结合,创新教学方法要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必须要使文科出身的教师在动手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本团队拿出部分学科建设经费,专门资助申报与本专业建设有关的“产学研”项目,采取团队内立项的办法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并对其发表的科研成果进行特别奖励。这一措施使我们把基础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与开发结合起来,由此带来科研的创新。例如,我们利用流通信息化实验室的物质资源以及人力资源优势,创新性地开发出一些教学(实验、教育管理、应用)软件,如瑞邦商业管理信息系统、奥派物流实验教学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鼓励性措施使我们总结并创建了“自测+网络+模拟”的“新三法”教学方式。其中,自测教学就是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内容编成试题库,通过自行编制的软件自动生成符合教学进度的试卷,学生可以自行进行测验,以了解自己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网络教学就是将课程编成网络课件,并提供大容量的资料库,学生通过点击链接,就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同时提供BBS、聊天室、在线答疑等互动性方式开展师生交流;模拟教学是将目前社会所使用的商业管理软件进行简化,形成模拟教学软件,学生根据“看、做、改、编”四个流程,由浅入深,从了解、运用软件到最后进行修改与创新。5、“实验室基地课程中”实践性教学体系在培养“复合型”商业人才中,我们团队除建立实习与实训基地(固定的实习基地有4个,它们是:南京奥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中央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商厦股份有限公司)外,还建立了社会实践、参观与课程实习、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为了能在信息化中实施实践环节,我们先后编写了相关的实验指导书,运用自己开发的信息化商业教学软件,如电子商务、物流、商业MIS、客户关系管理等软件进行实验教学,用信息化平台使学生熟悉和充分感受信息化商业的活动方式。我们还将实践性教学渗透到具体的课程中。例如,在国家精品课程“贸易经济学”课程的授课中,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主讲教师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和内容,不断把实践中所得到的新经验、教训及案例等带进课堂。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向学生布置“调查报告”或“某一商业问题的研究报告”作业,让学生做成PPT,在“调查(研究)报告会”上进行交流、辩论和争论,以培养学生感悟社会、关心社会并对社会经济活动敏感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调研意识、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6、资源建设为落实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学校为本团队以专业实验为主体建设了实验教学设施,共投入近900万元人民币,建设了江苏省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流通信息化实验室等多个实验研究中心,形成了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共享开放实验平台。江苏省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面积为300M2,利用IBM-IS6000小型机等先进设备可进行实验教学和模拟教学,能满足福建路校区的学生进行实验需要;流通信息化实验室面积为近700M2,配有IBM Netfinty 7000型PC服务器、IBM DS4400型磁盘阵列以及110台微型电子计算机等设备,满足仙林校区贸易经济专业学生的上机及实验要求。另外,本团队分别在两个校区建有资料室。自95年订阅的主要期刊近120种:除了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财贸经济、中国农村经济、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等杂志外,主要订阅与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有关的杂志:如:商贸经济、商业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及财经院校的学报等。7、网络建设在2002年承担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项目及建设江苏省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的带动下,本团队认识到:要培养信息化条件下的复合型商业人才,必须将网络教学放在重要位置。我们以校园网为基础建立了“贸易经济学”、“电子商务概论”、“批发管理学”和“零售管理学”等课程的网上教学计划、教学大刚、教学课件和各种教学资源的平台,有能力为互联网基础、Internet技术与Web编程、网络营销学、现代商业技术、POS/MIS、电子商务应用开发工具、网络支付预结算完成课程实验,其中有的课程还能进行通知发布、课程信息发布与查询、多媒体视频点播、网络教学、自测与考试等。这样,大大方便了学生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贸易经济学课程和电子商务概论课程通过发布教学参考书目、专业实验指导等,学生可以在周日进行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在线答疑、考前测验,与老师进行交流。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一、应用效果1.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拓展了知识领域,减少了政策说教式的课程内容,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增加,教学评估中对教师授课的满意率提高。过去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是“书生气”较强,常常伴随“高分低能”现象,现在的毕业生的独立意识、交往能力和自主能力普遍加强;过去的学生多“动嘴”,而现在的学生多“动手”;过去的学生以“软知识”为主,注重于政策解读,而现在的学生的知识“软硬结合”,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实际上,这才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本质。2.出了一批教学与科研成果自2002年以来,我们推出教学类研究论文14篇,承担教育部课程建设项目,还编写较高质量的教材。例如,完成网络经济、网络营销教材的出版(2003年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商业经济学由国家教委“九五”、“十五”立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全国数所大学联合编写面向21世纪贸易经济专业核心教材共9本,我校承担了流通产业经济学和商业技术概论2本;研发的教学软件有:物流实践教学平台、电子商务教学模拟套件、客户关系管理模拟系统等11个系列,应用软件有:UR/POSMIS V2.5商业管理软件、电子订货系统等9个系列。3.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普遍增强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拿毕业论文来说,我们将创新及理论联系实际放在评判标准的突出位置。贸易经济专业2004届周超波的跨国公司经营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一些观点和统计数据被省政府有关部门采纳,给予该学生的论文较高评价;此外,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加强。贸经专业的学生庄尚文、徐建宏同学于获200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赛区)一等奖,庄尚文、吉雍军同学获200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刘洁获200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等等。自2002年月到2006年底,共28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其奖项获得的数量呈增长趋势。贸经051班王显菊同学的对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实证研究以南京餐饮业为例获得2008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立项;贸经042班章六红、陈伟和文都日嘎等同学的“联通新势力品牌发展调查报告”、贸经041班顾永良、冯泽英和熊壮同学的“零售商自有品牌策略研究以苏果超市为例”及傅培培和曹海莹的“基于品牌强度分析的我国彩电业发展预测研究” 于2008年2月均获得第十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三等奖。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增加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提高。近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6.23%、97.63%、97.85%;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国际、国内知名的大公司,进入工作单位后,能很快进入角色,现了一批创业型人才,大部分同学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总的评价是:学生的适应时间短,创新、创业能力强。专业改革以及部分专业主干课教学的改革,不仅为贸易经济专业提供了明确的就业导向,而且也为加入WTO后我国复合型商业人才的培养找到了一条出路。二、应用推广1.影响扩大我校曾两次(2005和2007年)在全国高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介绍本专业信息化改造及该过程中所进行的创新情况。2003年11月,在由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全国财经院校实验室建设工作会议上,我校进行了本专业信息化改造及实践性教学改革经验介绍,得到了国内其他财经院校同行的普遍认可,成为该专业走出困境和健康发展的示范,“用信息化改造贸易经济学科,培养复合型商业人才”获得2005年度教育部颁发的教学成果二等奖,贸易经济学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 2.教学软件与商业应用软件得到推广与应用教学软件的典型客户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56家大专院校,应用软件的典型客户有南京太平洋百货商厦、南京新街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富成百货公司等43家用户单位。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论文(著)题目期刊名称、卷次时间高等财经院校经济类专业规范建设的若干问题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11期2007年11月流通理论研究的比较综合与创新财贸经济2006年第2期2006年2月创新创业教育:高等商科教育新使命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年6月17日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中贸易经济学科的地位创新贸易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与贸易经济学内容整合创新贸易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用信息化改造贸易经济学科,培养复合型商业人才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2006年2月五位一体"教学法及其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2004年12月以知识组织工具构建信息化建设知识平台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2004年10月在课程教育中实施创业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11期2003年12月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问题的研究嘉兴学院学报2005年11月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为了扩大本团队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进入国际学术领域的科研能力,我们采用学术短期出访与出国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年轻的硕士生导师。2004年以来,共有8人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先后有2位博士后出站,有3人赴国外留学。培养费用的来源是:对于赴国外留学或访问有:国家留学基金、省留学基金、学校出资等,对于博士后研究及赴国外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团队予以资金上的配套。赴国外留学的三位学者:石奇博士于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研究集成经济、低价战略,研究中国产业国际化与企业转型的福利经济学分析;原小能博士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修区域经济与产业转移的理论;闫星宇博士于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赴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产业政策与垄断行业规制问题。五、科研情况1.科研项目(限5项)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基于流通创新的现代生产者服务体系构建18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1-2008.12零售商主导的纵向约束的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9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7.62008.6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路径研究5万省社科基金基于业务构架的商业智能分析平台关键技术研究23万教育部2007.6-2009.12江苏软件业崛起的战略思考:基于模块化的视角2万省社科基金200620072.科研转化教学情况1、科研成果运用于贸易经济专业教育理念与教学计划的实施本团队中不少科研成果涉及到了“贸易信息化”的研究,如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领域等,还涉及到教育改革问题的研究(如徐从才: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国际高等商科教育比较研究等项研究),从而加深了我们对本专业改革必要性的认识。由于流通创新与信息化紧密相连,而其教学必须反映现实贸易社会的运行与需求,这就提出了贸易经济专业到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将教育理念确定为:“以人为本,崇尚学术,适应社会,科学管理”,并将贸易经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贸易经济活动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商务活动相关知识与业务技能和现代商人素质、能从事该领域业务经营与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据此,我们在教学计划中不断充实信息化类的课程。2003年,贸易经济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专业主干课中加入了“现代商业技术”等3门信息化类课程,专业选修订增加、课修或改善了“POS/MIS”、“电子商务应用开发工具”等5门课程,还加强了信息知识领域的实践环节。由此,改变了原来贸易经济专业只讲理论、缺乏信息知识和实践的状态。2、科研成果运用于贸易经济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中从不少科研成果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产业经济发展使得商业以大流通为主导特征,电子商务、贸易现代化研究和流通国际化是贸易发展的基本方向(如徐从才:“流通革命”与中国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及现代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01-2005)。我们据此运用现代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将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和大商业综合为一体进行研究,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这一研究成果。为此,本团队与中国人民大学等十几所国内高校参与了贸易经济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流通经济学:过程、组织、政策和商业技术概论两本由我校牵头。商业技术概论以社会信息化为背景,对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现代商业技术类型、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引导性的介绍和论述。这套教材为完善贸易经济专业建设及促进信息化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据流通信息化发展对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组织力量编写了电子商务丛书(网络企业经营术、网上技术快易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拓宽了教学内容。我们还编写了“零售学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以及“流通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目”、“ 零售学教学参考书目”等,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课堂内外学习的重要资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指定的参考书目。3、 产学研结合的科研成果用于贸易经济专业的教学本团队与南京奥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瑞邦软件有限公司等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聘任本团队的一些教师担任顾问,学生定期进入公司实习,形成了顺畅的产学研运行机制,如曹杰副教授研究电子商务实验室关系模式与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创新(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第9期)等杂志),张春法教授研究基于网络背景的营销模式及其运作(管理世界2006年第2期)等等。团队的教师利用电子商务省级重点实验室及流通信息化实验室的物质资源,以及从事贸易经济教学和信息化研究的人力资源优势,创新性地开发出一些教学实验软件、教育管理软件、教学应用软件,如网络经济、改进型商业POS-MIS系统应用、瑞邦商业管理信息系统及奥派物流实验教学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并将这些开发成果运用于贸易经济专业的教学六、团队今后建设计划一、2010年团队建设总体目标从强化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几个方面着手,建设贸易经济人才高水平的培养基地;以产业经济学科为依托,立足于贸易的信息化、国际化和社会化,建设江苏商业发展研究特色团队,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在实现这个总体目标过程中,保持该团队在本专业的国内领先地位,在教学、科研和服务方面形成全国领先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打造本专业团队的国家品牌。二、目标分解与措施(一)第一阶段(20082009):“强化培养,初见规模” 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本阶段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进展:首先,完善学科特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其次,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初具规模;第三,硬件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进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建设适应总体目标和分目标的团队管理运行机制。1培养与引进结合。除成批输送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外,包括研究零售管理、批发管理的学者等,还要培养和引进研究特许经营、商业规制、商业物流方面的学者,以及研究国际经贸理论、粮食期货贸易、粮食物流方面的学者等。2.加强团队的硬件及设施建设。依托学校多功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贸易经济研究的中外交流网络平台,进一步完善教学、实验(如商业连锁与配送、商品检验及条码等实验)与办公条件。3.制定倾斜政策,完善团队的激励机制与科研配套措施,为下一阶段实现团队建设目标及高质量人才培养打好基础。(二)第二阶段(2009-2010):“提升层次,达到目标”全面提高团队竞争力、知识创新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在全国同行中取得一定的话语权,基本达到国家品牌的水平。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第一,建成基础理论雄厚、既具有特色又具有综合研究的学术团队;第二,具备能够解决地方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第三,拓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第四,申报并获得国家品牌专业。1.为提升团队各个方向学术带头人群体的层次,在完善人员结构的同时,引进国内外有理论创新的知名学者,完成硕士生导师出国进修计划,以及挂靠国内著名大学培养博士生导师等方式,形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团队。2.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强化与政府和企业界的联系,扩展横向课题的范围,提高实践能力、知识原创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基础理论的攻关,在几个特色方向上取得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新突破;进一步扩大承接国家级项目的数量,推出解决经济社会重大问题的标志性重要成果。3.更广泛地扩大学术交流,巩固本团队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联系,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本团队的本科及研究生教学质量,在几个特色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基础上,建成国内外有影响的“都市与商圈研究基地”、“现代批发零售业研究基地”和“国家粮食贸易研究基地”,形成贸易经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基地。七、评价、推荐意见教务部门评价意见我校贸易经济专业教学团队近年来在团队建设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所在产业经济学科是江苏省的重点学科。2002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首席团队带头人徐从才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是全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院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其科研成果在国内流通产业研究中具有前沿性。该学科学术团队具有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经过长期建设,我校的贸易经济专业教学团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具备了一定的地位。该团队在现实的贸易经济理论及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公章)负责人(签字) 2008年6 月 16 日手机:13901582111电子信箱:cxy(负责人信息将进入专家库,请勿填写公用邮箱)学校推荐意见鉴于该团队所取得的科研与教学成果、多年凝练的品质及专业方向上形成的特色,我校同意其申报国家级教学团队,并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给予其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学校将完善各种管理机制,完善科研配套措施,为该团队建设继续引进所需要的人才。同时,继续加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