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自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古文翻译自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精品文档.古文翻译自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说明:说明: 学习古代汉语各种知识的目的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而古文翻译是全面考察阅读古文能力的最好方式。古代汉语知识教程讲授的理论知识较多,由于期末是开卷考试,所考内容多数在教材中,因此难度不是很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考试中必须增加古文翻译比重古文翻译光靠翻教材是做部出来的。要做好古文翻译,必须要加强练习。为了给翻译提供练习的题目和检测的依据,这里列了一部分古代汉语语言特点比较突出的古文选段,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有选择地做一做,不仅可以检测自己阅读古文的能力,而且对及时发现在翻译古文方面的问题,从而引起注意。翻译古文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注意掌握翻译的方法,这就是直译。所谓直译,就是首先要一字一句地对译,然后在调整句式,在不太通顺的地方增补词语。这样可以避免漏译,而漏译是以往翻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例如:原文: 夏 ,郑 杀 申侯以说 于齐 ,且 用陈 辕涛涂之 谮也。译文:夏天,郑国杀死申侯来讨好 齐国,同时(也是)因为陈国辕涛涂的诬陷。原文:初 ,申侯,申 出也,有宠 于楚文王。译文:起初,申侯是申氏所生 , 在楚文王(那里)得到宠信。 又受到 楚文王的宠信。原文:文王将 死 ,与之 璧,使 行 ,译文:文王将要死的时候,给申侯玉璧,让(他)离开(楚国),原文:曰:“唯 我 知女,女 专 利而不 厌 ,译文:说:“只有我了解你,你垄断财物而不(知道)满足,原文: 予 取 予 求, 译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要, 原文: 不 女 疵瑕也。后之 人将求多 于女,译文:(我)不(把它当作)你的毛病 。继位的人将(向你)索取大量的(财物),原文:女 必 不免 。我死 ,女 必 速 行 。译文:你一定不能免(于罪)。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迅速离开楚国。原文:无 适小国 , 将不女容 焉。” 既 葬 ,译文:不要到小国去,(小过)将不会容纳你的 。已经安葬(了文王),原文:出奔 郑,又有 宠 于厉公。译文:出逃到郑国,又在厉公(那里)得到宠信。原文:子文子闻 其 死 也,曰:“古人有 言曰:译文:子文子听到申侯死的消息 ,说:“古人有(这样的)话说:原文:知 臣 莫 若 君。 弗可改 也已。”译文:了解臣下没有象国君(那样清楚的)。不能改变的啊!”翻译中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错译,这只能通过平时学习不断提高辨析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的能力来解决。在目前阶段,做好古文翻译题目最重要的问题是掌握翻译的方法。掌握翻译方法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不论学习还是教学辅导,都应该加强利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翻译古文的训练。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选古文中有一些人名、地名等方面的问题,篇幅所限,这里没有注释。如果考试中出现这类的问题,会加注释。第一部分:1. 子 曰 学 而 时 习 之 不 亦 说 乎 有 朋 自 远 方 来 不 亦 乐 乎 人 不 知 而 不 愠 不 亦 君 子 乎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复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了,不也高兴吗?别人不理解你但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 有 子 曰 其 为 人 也 孝 弟 而 好 犯 上 者 鲜 矣 不 好 犯 上 而 好 作 乱 者 未 之 有 也 君 子 务 本 本 立 而 道 生 孝 弟 也 者 其 为 仁 之 本 与 (论语·学而)【译文】 有子说:“他的为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喜欢犯上的人,这种人很少;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的人,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根本树立了,“道”就出现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3. 哀 公 问 曰 何 为 则 民 服 孔 子 对 曰 举 直 错 诸 枉 则 民 服 举 枉 错 诸 直 则 民 不 服 (论语·为政) 【译文】哀公问:“怎样做百姓才心服?”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不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心服;把不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不心服;”4. 季 康 子 问 使 民 敬 忠 以 劝 如 之 何 子 曰 临 之 以 庄 则 敬 孝 慈 则 忠 举 善 而 教 不 能则 劝 (论语·为政) 【译文】 季康子问:“要使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勤勉,应该怎么做?”孔子说:“你对待百姓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事情也严肃认真;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就会对你尽心竭力和勤劳努力;你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们就勤勉。”5. 子 曰 里 仁 为 美 择 不 处 仁 焉 得 知 (论语·里仁)【译文】 孔子说:“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是最好的事。选住处没有仁德高尚德人,怎么能算聪明呢?”6. 子 曰 不 仁 者 不 可 以 久 处 约 不 可 以 长 处 乐 仁 者 安 仁 知 者 利 仁 (论语·里仁)【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居于贫穷,不能长久地居于快乐。有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利用仁。”7. 子 曰 富 与 贵 是 人 之 所 欲 也 不 以 其 道 得 之 不 处 也 贫 与 贱 是 人 之 所 恶 也 不 以 其 道 得 之 不 去 也 君 子 去 仁 恶 乎 成 名 君 子 无 终 食 之 间 违 仁 造 次 必 于 是 颠 沛 必 于 是 (论语·里仁)【译文】 孔子说:“发财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8. 子 曰 我 未 见 好 仁 者 恶 不 仁 者 好 仁 者 无 以 尚 之 恶 不 仁 者 其 为 仁 矣 不 使 不 仁 者 加 乎 其 身 有 能 一 日 用 其 力 于 仁 矣 乎 我 未 见 力 不 足 者 盖 有 之 矣 我 未 之 见 也 (论语·里仁)【译文】 孔子说:“我没见过喜欢仁道的人,厌恶不仁道的人。喜欢仁道的人,那是至高无上的人;厌恶不仁道的人,他施行仁道的目的是不让不仁道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有谁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量施行仁道吗?我没见过没能力的,大概这样的人是有的,但我没见过。9. 子 曰 士 志 于 道 而 耻 恶 衣 恶 食 者 未 足 与 议 也 (论语·里仁)【译文】 孔子说:“读书人立志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粗布衣服,吃粗粮为耻,这种人不值得和他交谈。”10. 子 谓 公 冶 长 可 妻 也 虽 在 缧 绁 之 中 非 其 罪 也 以 其 子 妻 之 (论语·公冶长)【译文】 孔子评论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坐过牢,但不是他的错。”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11. 宰 予 昼 寝 子 曰 朽 木 不 可 雕 也 粪 土 之 墙 不 可 杇 也 于 予 与 何 诛 子 曰 始 吾 于 人 也 听 其 言 而 信 其 行 今 吾 于 人 也 听 其 言 而 观 其 行 于 予 与 改 是 (论语·公冶长)【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材无法雕琢,粪土似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我能责备他什么呢?”孔子又说:“以前我看人,听到他说什么,我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看人,听到他说什么,却要考察他的行为。从宰予的表现上我改变了以前的方法。”12. 子 曰 宁 武 子 邦 有 道 则 知 邦 无 道 则 愚 其 知 可 及 也 其 愚 不 可 及 也 (论语·公冶长)【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傻。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13. 颜 渊 季 路 侍 子 曰 盍 各 言 尔 志 子 路 曰 愿 车 马 衣 轻 裘 与 朋 友 共 敝 之 而 无 憾 颜 渊 曰 愿 无 伐 善 无 施 劳 子 路 曰 愿 闻 子 之 志 子 曰 老 者 安 之 朋 友 信 之 少 者 怀 之 (论语·公冶长)051【译文】 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朋友能够信任我,使年轻人能够怀念我。”14. 哀 公 问 弟 子 孰 为 好 学 孔 子 对 曰 有 颜 回 者 好 学 不 迁 怒 不 贰 过 不 幸 短 命 死 矣 今 也 则 亡 未 闻 好 学 者 也 (论语·雍也)【译文】 哀公问:“您的学生中谁好学?”孔子答:“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拿别人撒气,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听说谁好学了。”15. 子 华 使 于 齐 冉 子 为 其 母 请 粟 子 曰 与 之 釜 请 益 曰 与 之 庾 冉 子 与 之 粟 五 秉 子 曰 赤 之 适 齐 也 乘 肥 马 衣 轻 裘 吾 闻 之 也 君 子 周 急 不 继 富 (论语·雍也) 【译文】 子华被派到齐国去做使者,冉子为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小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子请求增加。孔子说:“再加二斗四升。”冉子却给了八十石。孔子说:“子华在齐国,坐着肥马驾驶的车子,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不去锦上添花。”16. 宰 我 问 曰 仁 者 虽 告 之 曰 井 有 仁 焉 其 从 之 也 子 曰 何 为 其 然 也 君 子 可 逝 也 不 可 陷 也 可 欺 也 不 可 罔 也 (论语·雍也) 【译文】 宰我问道:“作为一个仁德的人,如果有人告诉他:井里掉下一个有仁慈的人,他会跟着跳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你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让他远远走开不再回来,却不可陷害他;可以欺骗他,却不可以愚弄他。”17. 子 曰 德 之 不 修 学 之 不 讲 闻 义 不 能 徙 不 善 不 能 改 是 吾 忧 也 (论语·述而) 【译文】 孔子说:“不培养品德,不钻研学问,知道怎样做符合道义却不能改变自己,有缺点不能及时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18. 子 曰 恭 而 无 礼 则 劳 慎 而 无 礼 则 葸 勇 而 无 礼 则 乱 直 而 无 礼 则 绞 君 子 笃 于 亲 则 民 兴 于 仁 故 旧 不 遗 则 民 不 偷 (论语·泰伯) 【译文】 孔子说:“知道容貌态度恭敬却不知道礼就不免徒劳,知道谨慎却不知道礼就不免胆怯,知道勇猛却不知道礼就不免闯祸,知道直率却不知道礼就不免尖刻。在上位的人能用深厚感情对待亲属,那么百姓就会崇尚仁爱;在上位的人不遗弃老朋友,那么百姓就不会冷漠无情。”19. 子 曰 笃 信 好 学 守 死 善 道 危 邦 不 入 乱 邦 不 居 天 下 有 道 则 见 无 道 则 隐 邦 有 道 贫 且 贱 焉 耻 也 邦 无 道 富 且 贵 焉 耻 也 (论语·泰伯) 【译文】 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誓死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住在动乱的国家;国家太平就出来施展才华,国家黑暗就隐姓埋名。国家安定,贫穷低贱就是耻辱;国家动乱,富贵也是耻辱。”20. 子 曰 大 哉 尧 之 为 君 也 巍 巍 乎 唯 天 为 大 唯 尧 则 之 荡 荡 乎 民 无 能 名 焉 巍 巍 乎 其 有 成 功 也 焕 乎 其 有 文 章 (论语·泰伯) 【译文】 孔子说:“伟大啊,尧作为君主,只有天伟大崇高,只有尧能够把天作为准则学习!他的恩惠广博啊,无法形容!他的功绩,千古留芳!他的制度,光辉灿烂!”21. 子 疾 病 子 路 使 门 人 为 臣 病 间 曰 久 矣 哉 由 之 行 诈 也 无 臣 而 为 有 臣 吾 谁 欺 欺 天 乎 且 予 与 其 死 于 臣 之 手 也 无 宁 死 于 二 三 子 之 手 乎 且 予 纵 不 得 大 葬 予 死 于 道 路 乎 (论语·子罕) 【译文】 孔子病得很重,孔子得了重病,子路让同学组织治丧处。病情好转后,孔子说:“很久了,子路骗我!我不该有治丧的组织却要让人组织治丧处。我欺骗谁?欺骗天吗?与其死让治丧的人为我送终,宁肯死让你们学生为我送终!即使我的丧事办得不隆重,我的尸体还会丢在路上吗?”22. 颜 渊 死 子 哭 之 恸 从 者 曰 子 恸 矣 曰 有 恸 乎 非 夫 人 之 为 恸 而 谁 为 (论语·先进) 【译文】 颜渊死,孔子为他痛哭。跟着孔子的的人说:“您太伤心了!”孔子说:“真的太伤心了吗?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为谁伤心呢?”23. 子 路 问 闻 斯 行 诸 子 曰 有 父 兄 在 如 之 何 其 闻 斯 行 之 冉 有 问 闻 斯 行 诸 子 曰 闻 斯 行 之 公 西 华 曰 由 也 问 闻 斯 行 诸 子 曰 有 父 兄 在 求 也 问 闻 斯 行 诸 子 曰 闻 斯 行 之 赤 也 惑 敢 问 子 曰 求 也 退 故 进 之 由 也 兼 人 故 退 之 (论语·先进) 【译文】 子路问:“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干起来呢?”冉有问:“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说:“听到干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干起来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干起来吗,您却说听到就干起来。(您的答复不同)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做事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子有两个人那么大,所以我要压压他。”24. 子 路 曾 皙 冉 有 公 西 华 侍 坐 子 曰 以 吾 一 日 长 乎 尔 毋 吾 以 也 居 则 曰 不 吾 知 也 如 或 知 尔 则 何 以 哉 子 路 率 尔 而 对 曰 千 乘 之 国 摄 乎 大 国 之 间 加 之 以 师 旅 因 之 以 饥 馑 由 也 为 之 比 及 三 年 可 使 有 勇 且 知 方 也 夫 子 哂 之 求 尔 何 如 对 曰 方 六 七 十 如 五 六 十 求 也 为 之 比 及 三 年 可 使 足 民 如 其 礼 乐 以 俟 君 子 赤 尔 何 如 对 曰 非 曰 能 之 愿 学 焉 宗 庙 之 事 如 会 同 端 章 甫 愿 为 小 相 焉 点 尔 何 如 鼓 瑟 希 铿 尔 舍 瑟 而 作 对 曰 异 乎 三 子 者 之 撰 子 曰 何 伤 乎 亦 各 言 其 志 也 曰 莫 春 者 春 服 既 成 冠 者 五 六 人 童 子 六 七 人 浴 乎 沂 风 乎 舞 雩 咏 而 归 夫 子 喟 然 叹 曰 吾 与 点 也 三 子 者 出 曾 皙 后 曾 皙 曰 夫 三 子 者 之 言 何 如 子 曰 亦 各 言 其 志 也 已 矣 曰 夫 子 何 哂 由 也 曰 为 国 以 礼 其 言 不 让 是 故 哂 之 唯 求 则 非 邦 也 与 安 见 方 六 七 十 如 五 六 十 而 非 邦 也 者 唯 赤 则 非 邦 也 与 宗 庙 会 同 非 诸 侯 而 何 赤 也 为 之 小 孰 能 为 之 大 (论语·先进)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些,没人用我了。你们平日说:人家不理解我呀。如果有人理解(并重用)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子路不假思索地说道:“一千辆兵车地国家,局促地夹在几个之间,外有强敌入侵,内又有饥荒,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使人人有勇气,并且懂得道义。”孔子微微一笑。“冉求,你怎样?”答道:“方圆六七十或五 六十里的地方,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使百姓衣食充足,至于礼乐,要等待贤人君子来教化。“公西赤,你怎样?”答道:“不是说我已经很有本领乐,但愿意学习去做:祭祀的事,或者和外国盟会,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个小司仪。”“曾点,你怎样?”曾皙弹瑟正接近尾声,铿地一声放下琴,站起来答道:“我与他们三位志向不同。”孔子说:“说说有什么关系?只是各谈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成年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呀。”子路、冉有、公西华走后,曾皙问:“那三位同学的话怎样?”孔子说:“只不过是各谈自己的志向而已。“您为什么对仲由微笑呢?”“治理国家要应该讲求礼让,可是他的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么见得治理六七十或五 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公西赤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有宗庙,有国家间的盟会,不是国家是什么?如果公西赤只能当小司仪,谁能当大司仪?”25. 子 贡 问 政 子 曰 足 食 足 兵 民信 之 矣 子 贡 曰 必 不 得 已 而 去 于 斯 三 者 何 先 曰 去 兵 子 贡 曰 必 不 得 已 而 去 于 斯 二 者 何 先 曰 去 食 自 古 皆 有 死 民 无 信 不 立 (论语·颜渊) 【译文】 子贡问怎样去治理政事。孔子说:“充足粮食,充足军备,百姓相信你。”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而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中先去掉哪项?”“去掉军备。”“如果迫不得已而去掉一项,在充足军备,百姓相信你中先去掉哪项?”“粮食。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但如果百姓对你不信任,国家就要灭亡了。”26. 齐 景 公 问 政 于 孔 子 孔 子 对 曰 君 君 臣 臣 父 父 子 子 公 曰 善 哉 信 如 君 不 君 臣 不 臣 父 不 父 子 不 子 虽 有 粟 吾 得 而 食 诸 (论语·颜渊)【译文】 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要象个君、臣要象个臣、父要象个父、子要象个子。”齐景公说:“说得好极了!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即使粮食很多,我能吃得着吗?”27. 子 路 曰 卫 君 待% 子 而 为 政 子 将 奚 先 子 曰 必 也 正 名 乎 子 路 曰 有 是 哉 子 之 迂 也 奚 其 正 子 曰 野 哉 由 也 君 子 于 其 所 不 知 盖 阙 如 也 名 不 正 则 言 不 顺 言 不 顺 则 事 不 成 事 不 成 则 礼 乐 不 兴 礼 乐 不 兴 则 刑 罚 不 中 刑 罚 不 中 则 民 无 所 错 手 足 故 君 子 名 之 必 可 言 也 言 之 必 可 行 也 君 子 于 其 言 无 所 苟 而 已 矣 (论语·子路)【译文】 子路对孔子说:“如果卫国的君主等待您去治理国政,您将要首先做什么?”孔子说:“那一定是纠正名分上的不当吧!”子路说:“是这样的吗?您太迂腐了,为什么要纠正名分?”孔子说:“你怎么这么卤莽!君子对于他不懂的事情,一般都采取保留态度。名分不正当,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说话不能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好。事情办不好,国家的礼乐制度就举办不起来;国家的礼乐制度举办不起来,刑罚就不会公正;刑罚不公正,百姓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君子用一个词,一定要说得通,话说得通,也一定能行得通。君子对于措辞说话要没有一点随便马虎罢了。”28. 定 公 问 一 言 而 可 以 兴 邦 有 诸 孔 子 对 曰 言 不 可 以 若 是 其 几 也 人 之 言 曰 为 君 难 为 臣 不 易 如 知 为 君 之 难 也 不 几 乎 一 言 而 兴 邦 乎 曰 一 言 而 丧 邦 有 诸 孔 子 对 曰 言 不 可 以 若 是 其 几 也 人 之 言 曰 予 无 乐 乎 为 君 唯 其 言 而 莫 予 违 也 如 其 善 而 莫 之 违 也 不 亦 善 乎 如 不 善 而 莫 之 违 也 不 几 乎 一 言 而 丧 邦 乎 (论语·子路) 【译文】 定公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说话不可以这样简单机械。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也不易。如果知道做君难了,不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吗?”说:“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说话不可以这样简单机械。有人说:我做国君没有别的快乐,只是我说什么话都没人敢违抗我。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人敢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的话不对却没人敢反抗,不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29. 子 曰 君 子 易 事 而 难 说 也 说 之 不 以 道 不 说 也 及 其 使 人 也 器 之 小 人 难 事 而 易 说 也 说 之 虽 不 以 道 说 也 及 其 使 人 也 求 备 焉 (论语·子路) 【译文】 孔子说:“为君子做事容易,但讨他欢喜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欢喜,他是不会高兴的;等到他任用人的时候,却衡量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为小人做事难,但讨他欢喜很容易。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欢喜,他也会高兴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会百般挑剔,总是要求十全十美。”05230. 子 曰 君 子 义 以 为 质 礼 以 行 之 孙 以 出 之 信 以 成 之 君 子 哉 (论语·卫灵公)【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事情以合宜为原则,依礼节实行它,用谦逊的言语说出它,用诚实的态度完成它。真是位君子呀!”31. 子 曰 君 子 病 无 能 焉 不 病 人 之 不 己 知 也 (论语·卫灵公)【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惭愧自己没有能力,不怨恨别人不了解自己。”32. 子 曰 君 子 求 诸 己 小 人 求 诸 人 (论语·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33. 季 氏 将 伐 颛 臾 冉 有 季 路 见 于 孔 子 曰 季 氏 将 有 事 于 颛 臾 孔 子 曰 求 无 乃 尔 是 过 与 夫 颛 臾 昔 者 先 王 以 为 东 蒙 主 且 在 邦 域 之 中 矣 是 社 稷 之 臣 也 何 以 伐 为 冉 有 曰 夫 子 欲 之 吾 二 臣 者 皆 不 欲 也 孔 子 曰 求 周 任 有 言 曰 陈 力 就 列 不 能 者 止 危 而 不 持 颠 而 不 扶 则 将 焉 用 彼 相 矣 且 尔 言 过 矣 虎 兕 出 于 柙 龟 玉 毁 于 椟 中 是 谁 之 过 与 冉 有 曰 今 夫 颛 臾 固 而 近 于 费 今 不 取 后 世 必 为 子 孙 忧 孔 子 曰 求 君 子 疾 夫 舍 曰 欲 之 而 必 为 之 辞 也 聞 有 國 有 家 者 不 患 寡 而 患 不 均 不 患 贫 而 患 不 安 盖 均 无 贫 和 无 寡 安 无 倾 夫 如 是 故 远 人 不 服 则 修 文 德 以 来 之 既 来 之 则 安 之 今 由 与 求 也 相 夫 子 远 人 不 服 而 不 能 来 也 邦 分 崩 离 析 而 不 能 守 也 而 谋 动 干 戈 于 邦 内 吾 恐 季 孙 之 忧 不 在 颛 臾 而 在 萧 墙 之 内 也 (论语·季氏) 【译文】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有、季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动武了。”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颛臾,上代君王曾经授权它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的国境早就在鲁国境内了,是和鲁国共存亡的藩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冉有说:“季氏要攻打它,我们二人都不想这么做。”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去担任官职,如果不能,就要辞职,假如瞎子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了也不去搀扶,那又那里用得上助手呢?你得话说错了,虎兕跑出笼子,龟玉毁在盒中,这是谁的错?”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又离费城很近,现在不夺过来,将来会成为子孙的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说自己想要,却要找理由去做的人。我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怕财富少而怕分配不平均,不怕人少而怕境内不安定。因为平均了就没有贫穷,和睦相处就不会觉得人少,安定了就没有危险。这样,如果远方的人不服,就用仁政招徕他们;使他们来了之后,就使他们安心。现在你们二人辅助季氏,远人不服却不能招徕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保全,反而想着在国境内使用武力,我担心季孙的祸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呢。”34. 孔 子 曰 益 者 三 友 损 者 三 友 友 直 友 谅 友 多 闻 益 矣 友 便 辟 友 善 柔 友 便 佞 损 矣 (论语·季氏)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谄媚奉承的人交朋友、与当面逢迎背后毁谤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35. 孔 子 曰 益 者 三 乐 损 者 三 乐 乐 节 礼 乐 乐 道 人 之 善 乐 多 贤 友 益 矣 乐 骄 乐 乐 佚 游 乐 宴 乐 损 矣 (论语·季氏)【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得调节为快乐、以称赞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有益得朋友为快乐,便有益了;以骄傲为快乐、以游荡为快乐、以饮食荒淫为快乐,便有害了。”36. 孔 子 曰 侍 于 君 子 有 三 愆 言 未 及 之 而 言 谓 之 躁 言 及 之 而 不 言 谓 之 隐 未 见 颜 色 而 言 谓 之 瞽 (论语·季氏)【译文】 孔子说:“陪君子说话容易犯三种过失:没有轮到说的时候就先说,叫做急躁;该说的时候却不说,叫做隐瞒;不看君子得脸色就贸然开口,叫做睁眼瞎。”37. 孔 子 曰 君 子 有 九 思 视 思 明 听 思 聪 色 思 温 貌 思 恭 言 思 忠 事 思 敬 疑 思 问 忿 思 难 见 得 思 义 (论语·季氏)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得事情:看的时候要考虑是否看清楚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脸上的表情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忠诚,工作的时候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的时候要考虑怎样向人家请教,愤怒的时候要考虑有没有后患、见到可以得到好处的时候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38. 阳 货 欲 见 孔 子 孔 子 不 见 归 孔 子 豚 孔 子 时 其 亡 也 而 往 拜 之 遇 诸 涂 谓 孔 子 曰 来 予 与 尔 言 曰 怀 其 宝 而 迷 其 邦 可 谓 仁 乎 曰 不 可 好 从 事 而 亟 失 时 可 谓 知 乎 曰 不 可 日 月 逝 矣 岁 不 我 与 孔 子 曰 诺 吾 将 仕 矣 (论语·阳货) 054【译文】 阳货想让孔子来拜见他,孔子不去,他便送给孔一只熟乳猪,想让孔子去他家致谢。孔子探听他不在家时,去拜谢。两人在路上相遇了。他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说。”孔子走过去。他说:“自己身怀本领却任凭国家混乱,能叫做仁吗?”“不能。”“想做大事却总是不去把握机遇,能叫做明智吗?“不能。时光一天天过去,岁月不等人啊。”孔子说:“好吧,我准备做官。”39. 公 山 弗 扰 以 费 畔 召 子 欲 往 子 路 不 说 曰 末 之 也 已 何 必 公 山 氏 之 之 也 子 曰 夫 召 我 者 而 岂 徒 哉 如 有 用 我 者 吾 其 为 东 周 乎 (论语·阳货)【译文】 公山弗扰凭借占据的费邑反叛,来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不高兴地说:“没地方去就算了,何必到公山弗那里去呢?”孔子说:“那个来召我的人,难道是白白召我的吗?如果有人肯用我,我将使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40. 子 曰 :“ 古 者 民 有 三 疾 , 今 也 或 是 之 亡 也 。 古 之 狂 也 肆 , 今 之 狂 也 荡 ; 古 之 矜 也 廉 , 今 之 矜 也 忿 戾 ; 古 之 愚 也 直 , 今 之 愚 也 诈 而 已 矣 。”(论语·阳货)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百姓有三种偏激的毛病,今人或许没有:古代的狂人肆意直言,今天的狂人放荡不羁;古代矜持的人威不可犯,今天矜持的人一味恼羞成怒;古代的愚人天真直率,今天的愚人只是狡诈无赖。”41. 子 贡 曰 :“ 君 子 亦 有 恶 乎 ?” 子 曰 :“ 有 恶 , 恶 称 人 之 恶 者 , 恶 居 下 流 而 讪 上 者 , 恶 勇 而 无 礼 者 , 恶 果 敢 而 窒 者 。” 曰 :“ 赐 也 亦 有 恶 乎 ?”“ 恶 徼 以 为 知 者 , 恶 不 孙 以 为 勇 者 , 恶 讦 以 为 直 者 。”(论语·阳货) 【译文】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宣扬别人缺点的人,厌恶居下位毁谤上级的人,厌恶勇敢却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不通情理的人。” 孔子说:“赐啊,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我厌恶剽窃却把它当作聪明的人,厌恶不谦逊却把它当作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却把它当作直率的人。”42. 子 路 从 而 后 , 遇 丈 人 , 以 杖 荷 莜 。 子 路 问 曰 :“ 子 见 夫 子 乎 ?” 丈 人 曰 :“ 四 体 不 勤 , 五 谷 不 分 , 孰 为 夫 子 ?” 植 其 杖 而 芸 。 子 路 拱 而 立 。 止 子 路 宿 , 杀 鸡 为 黍 而 食 之 , 见 其 二 子 焉 。 明 日 , 子 路 行 以 告 。 子 曰 :“ 隐 者 也 。” 使 子 路 反 见 之 。 至 , 则 行 矣 。 子 路 曰 :“ 不 仕 无 义 。 长 幼 之 节 , 不 可 废 也 ; 君 臣 之 义 , 如 之 何 其 废 之 ? 欲 洁 其 身 , 而 乱 大 伦 。 君 子 之 仕 也 , 行 其 义 也 。 道 之 不 行 , 已 知 之 矣 。” (论语·微子)【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杖挑着农具。子路问:“您见到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完,就把拐杖插在一边去除草。子路拱着手站在一边。老人留子路过夜,杀鸡煮饭让子路吃,又让两个儿子跟来见子路。第二天,子路告辞,赶上孔子,把遇到老人的事情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隐士啊。”让子路返回去见老人,子路到了老人的家,老人已经出门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能抛弃呢?想使自身不受玷污,却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大伦。君子出来做官,只是履行人臣的职责,至于我们的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43. 子 张 问 于 孔 子 曰 :“ 何 如 斯 可 以 从 政 矣 ?” 子 曰 :“ 尊 五 美 , 屏 四 恶 , 斯 可 以 从 政 矣 。” 子 张 曰 :“ 何 谓 五 美 ?” 子 曰 :“ 君 子 惠 而 不 费 , 劳 而 不 怨 , 欲 而 不 贪 。 泰 而 不 骄 , 威 而 不 猛 。” 子 张 曰 :“ 何 谓 惠 而 不 费 ?” 子 曰 :“ 因 民 之 所 利 而 利 之 , 斯 不 亦 惠 而 不 费 乎 ? 择 可 劳 而 劳 之 , 又 谁 怨 ? 欲 仁 而 得 仁 , 又 焉 贪 ? 君 子 无 众 寡 , 无 小 大 , 无 敢 慢 , 斯 不 亦 泰 而 不 骄 乎 ? 君 子 正 其 衣 冠 , 尊 其 瞻 视 , 俨 然 人 望 而 畏 之 , 斯 不 亦 威 而 不 猛 乎 ?” 子 张 曰 :“ 何 谓 四 恶 ?” 子 曰 :“ 不 教 而 杀 谓 之 虐 ; 不 戒 视 成 谓 之 暴 ; 慢 令 致 期 谓 之 贼 ; 犹 之 与 人 也 , 出 纳 之 吝 , 谓 之 有 司 。”(论语·尧曰) 【译文】 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从政呢?”孔子说:“尊五美,去四恶,就可以从政了。”子张说:“什么是五美?”孔子说:“君子给百姓邑好处而不浪费,让百姓辛勤工作而无怨很,有欲望而不贪图钱财,安泰矜持而不骄傲自大,威武严肃而不凶猛可怕。”子张说:“什么叫给百姓邑好处而不浪费?”孔子说:“做有益于百姓的事,给百姓以实惠,不就是给百姓邑好处而不浪费吗?选择百姓可以劳动的时间再去让百姓劳动,谁会怨恨?自己的需要得到实现,还有什么可贪图的?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势力小大,都不怠慢他们,不就是安泰矜持而不骄傲自大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重严肃,人人见了都很敬畏,不就是威武严肃而不凶猛可怕吗?”子张说:“什么叫四恶?”孔子说:“不加教育就杀戮叫做虐,不加申诫便要成绩叫做暴,下命令迟缓却限期完成叫做害。同样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44. 仲 尼 居 , 曾 子 侍 。 子 曰 :“ 先 王 有 至 德 要 道 , 以 顺 天 下 。 民 用 和 睦 , 上 下 无 怨 。 汝 知 之 乎 ?” 曾 子 避 席 曰 :“ 参 不 敏 , 何 足 以 知 之 ?” 子 曰 :“ 夫 孝 , 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