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四年级数学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精品文档.“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教案 四 年级 数 学 学科 教师 课 题口算和估算(一)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掌握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促进学生对口算方法的理解。 3.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重难点掌握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瓜果遍地,景色真美!下面让我们走进丰收的果园,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引导观察单元主题图)教师:从这些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有桃树647棵,平均每棵收桃48kg。一共可收桃多少千克?收了231吨脐橙,每吨大约要32个筐装,一共要多少个筐?有500棵梨树,平均每棵收梨25kg,一共可收梨多少千克?(小黑板一一出示这些问题) 教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会列式吗?(学生口答)生活中很多问题都要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二、运用迁移,探究新知 1.教学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1)教学例1。 教师:下面让我们走进例1(指导看图),看一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为什么列式为400×30?学生:因为有30个400棵。 教师:能口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吗?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想法。比如:学生1:因为400×3得12个百,就是1200,400×30的得数是400×3的10倍,所以是12000。学生2:4×3=12,然后再在12后面添3个0,就是12000。 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添加几个0。 (2)课堂活动,及时巩固。 教师:请同学们做第77页的口算,答案填在书上,之后抽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集体订正答案!然后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按课堂活动中的第二题对口令,以达到熟练程度! 2.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1)教学例2。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请看例2,请大家把这道题做在书上!(抽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从这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请大家观察,5×3变成50×30,因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第二个因数也扩大了10倍。 教师:积有什么变化?学生:积扩大了100倍,也就是10×10=100倍。同法教学从5×3变成500×30的变化规律。 (2)师生共同小结。(小黑板出示)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倍;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倍。(3)及时巩固。根据24×3=72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积。240×3=240×30=240×300= 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三、尝试运用,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公布答案,最后选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然后选一组让学生说说这当中积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3、4题。1、电脑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出示例2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对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 信息技术整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化抽象为形象,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教案 四 年级 数 学 学科 教师 课 题口算和估算(二)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2借助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3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一、复习引入引导观察例3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桃园里有桃树64棵,平均每棵收桃48kg。”教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丰收的果园。你能估算一下总共有多少个桃吗? 教师:怎样估算? 学生:把64看作60,把48看作50,因为60×50=3000,所以桃园大约能收桃3000kg。 老师:“桃园里有桃树64棵”变为“桃园里有桃树647棵”。 教师:估算一下桃园大约能收桃多少千克,又该怎样列式? 学生:647×48。 教师:现在又该怎样估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准备如何对647×48进行估算? 学生讨论,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问答准备怎样估算。学生1:可以把647看作600,48看作50来估计。学生2:也可以把647看作650,48看作50来估计。 教师:这种估算方法和前面学习的估算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估算都是把不是整十、整百数看作接近这个数的整十、整百数来算。 教师:同学们估算出这个桃园大约能收桃多少千克了吗?学生1:647×4830000(kg)学生2:647×4832500(kg)。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写结果时要用“”,表示这是一个近似值。 教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估算,在这些估算方法中,你更喜欢哪种估算方法呢?为什么? 小组交流,展开讨论,反馈交流情况。学生1:我喜欢第一种估算方法,因为把647看作600,48看作50,600×50等于30000,计算很方便。学生2:我也喜欢第一种估算方法,因为把647看作600,就把第一个数看小了一点,48看作50,把第二个数看大了一点,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与准确值很接近。学生3:第二种方法是把两个数都看大了一点点,一定会比准确值大,虽然与准确值还是比较接近,但计算不够简便,所以我还是喜欢第一种估算方法。2.教学“议一议”。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怎样估算45×496? 引导学生提出多种估算方法,如把45看作50,496看作500来估算,或者把45看作40,496看作500来估算。 教师:估算出结果,看相差多少? 学生估算出结果分别是25000和20000,相差5000。 教师:怎么会差异这么大呢? 引导学生得出:由于45看成40和50都相差5。把45看成40来算少算了5个500,就是2500;把45看成50来算多算了5个500,就是2500,所以两种结果相差5000。 教师:我们在进行估算时,有时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比如下面这个题目,你认为采用哪种估算方法更适合呢?为什么? 出示:动物园每张门票45元,496个小朋友去参观,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 引导学生讨论出用第一种估算方法较好,因为第一种方法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一点,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肯定大于45×496的结果,还有多余的一点钱,在参观旅游中可以防止意外发生。 教师:我们在进行估算时,可以灵活地选择估算方法。但在具体实际生活中,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76页课堂活动1、2题。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510题。1、电脑出示复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2、电脑出示例3情境图,引导观察让学生说图意。对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 练习题和例题的展示、处理、评价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节约了时间,同学们的参与度提高了很多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教案 四 年级 数 学 学科 教师 课 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难点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口算。121×2=121×10=216×1=301×2=304×10=304×10=112×30=112×40=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点评:通过相关?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初步计算。 引导看例1情境图,让学生说获取的信息:“张阿姨每时采摘123kg脐橙,她在果园里工作了32时;李叔叔每天包装324筐脐橙,他在果园里工作了27天。” 教师: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1:张阿姨32时采摘脐橙多少千克?学生2: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 教师:解决第一个问题应怎样列式?学生:123×32。 教师:你能估一估张阿姨32时大约采摘脐橙多少千克吗?学生1:把123看作100,32看作30,我估计大约3000kg。学生2:把123看作120,32看作30,我估计大约3600kg。教师:张阿姨实际采摘的脐橙比3000kg多还是少呢?学生:略。教师:通过估计,可以判定她采摘的脐橙至少也在3000kg以上,但是,张阿姨究竟采摘了多少千克脐橙,123×32的积又是多少?大家会算吗?你准备怎样计算?学生1:我用的是口算,先用123×30=3690,再用123×2=246,3690+246等于 教师:的确,要让每个同学口算出123×32的积,实在有些困难,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2:最好的方法是用笔算。 教师:为了计算更加准确,我们常用竖式计算,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2)尝试笔算教师:以前在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那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呢?请你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尝试计算一下123×32的积,遇上困难可以向老师和同学求助。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演算过程:123123 ×3234×6322463693936369615学生讨论,同意第一种算法。 (3)探究明理。 教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算吗? 引导学生说出:把32分成30和2,用2乘123得246,再用30乘123得3690,把两次乘积加起来,就知道123×32的积是3936了。教师相机完善板书。 教师:在乘的时候明明123×3的积是369,为什么不与个位对齐,而与十位对齐?学生:因为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123×3得369,表示的是369个十。 教师:这是笔算乘法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同学们要注意。这个准确值和刚才估算的结果相比,差异大吗?学生:有一定差异。教师:所以有时我们需要精确数时,就要用到笔算乘法。(4)学生尝试自学第二个问题: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注意引导学生和前一道题进行对比,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再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到视频展台展出,让该生说说自己的做法,强调进位,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进位的数记在心里,也可以用很小的数字把它标出来,相加时不能加表示进位的这个小数字。(5)小结。 教师: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引导学生说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只是每一步乘的位数要多一位。 教师:从上面的问题中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求的都是工作总量,而每时采摘的千克数和每天包装的筐数都是工作效率,32时和27天都是工作时间,所以在做工问题中,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学生独立完成第79页课堂活动,强调计算要认真仔细。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12题。对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教案 四 年级 数 学 学科 教师 课 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简便算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重难点会用简便算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20×40= 18×20= 16×50= 240×3= 105×3= 208×2= 301×2= 209×4= 学生可能有的用口算,有的用笔算,如果用笔算的可进行板演。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那么中间、末尾有零的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引导观察例2情景图) (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抽一个学生板演。 (2)汇报思考过程及结果,在视频展台上展出学生计算的竖式,可能有以下两种:24024 0×30000×3 072 007207200(3)讨论:这道题和我们前面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不同?以上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这道题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计算?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第二个竖式把240和30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24乘3,另一部分是两个0,24×3和240×30的结果一样吗?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学生:24×3教师:算一算24×3的结果。 学生算出24×3=7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72与7200相比,缩小了100倍,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我们把积扩大了100倍。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板书: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计算过程?学生:略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及时巩固,算一算课堂活动的第2小题的前两小题:230×40,380×87。 2.教学例3。 出示例3题目。 (1)根据题意,学生列式:108×18。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征?学生:因数中间有0 (3)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抽一学生板演。教师巡视,重点围绕竖式的书写,从而归纳出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要点。 3结合两个例题,小结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教师:在这两个题目中,王师傅每分行240m和列车平均每时行108km都叫做什么?学生:速度教师:30分和8时都叫做什么? 学生:时间教师:要求路程,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速度×时间=路程。4课堂活动。 (1)怎样用竖式计算34×386? 学生按书中的程序计算完成后,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讨论得出: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因数写在上面。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后面两个小题:65×408,207×20。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46题。对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教案 四 年级 数 学 学科 教师 课 题解决问题(一)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能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重难点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一、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都应用得相当广泛。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二、进行新课 1.准备题。 引导看例1情境图。 小黑板出示:6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150m,一天一共铺多少米?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1。 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题变成例1。 6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150m,40天可以完成任务。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1)读题,分析理解题意。 (2)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强调计算要细心,结果注意单位换算。抽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3)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解法:150×6×40150×40×6=900×40=6000×6 =36000(m)=36000(m)36000m=36km36000m=36km教师:用到第一种解法的同学,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学生:先算6台铺路机每天铺路多少米,再算6台40天一共铺路多少米,也就是这条公路的全长了。 教师:用到第二种解法的同学,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先算每台铺路机40天可以铺多少米,再算6台铺路机40天一共铺多少米,也就是这条公路的全长。 教师:问题的单位是千米,计算结果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学生:转化单位。 3小结。 教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再根据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最后根据这个思路完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4教学课堂活动。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尽可能指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 如:205×4×28或205×28×4。 教师:同学们发现解决这个问题和解决例1的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相同的地方包括:都是做工问题中求工作总量的问题。解决时都要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都要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不同的地方有:这道题计算的数要大一些,因此最好用笔算。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2练习十六第2题。 指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引导学生讨论:题目中的“一共有18辆车? 一个月(30天)能运多少吨矿石?”是否有用,为什么,再具体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教案 四 年级 数 学 学科 教师 课 题解决问题(二)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能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些价值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重难点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一、导入课题教师:前一节课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2。出示例2。教师:你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略。教师:要求该市至北京的铁路的长度,你想选择哪些信息?怎样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求两地间的路程,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要找出列车的速度和所利用列车的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可以求出列车一共行的时间。学生2: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在题目中是已知的,可直接利用。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2)合作学习,把自己的解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全班交流:24-8+13=29(h) 102×293000(km) 抽学生回答每步算式表示的意思,强调结果不需要准确值,用估算,结果要用约等号。 教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根据问题看需要选择哪些条件,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总思路,最后根据这个思路完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2教学课堂活动。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要知道李阿姨一家去内蒙古草原比去海南三亚要多花多少钱,要知道哪些条件?学生:要知道李阿姨一家3人去海南三亚花多少钱,去蒙古草原花多少钱。 教师:这些条件都知道吗?学生:不知道,需要先算。 教师:根据图上的信息,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抽一学生板演,再全班交流,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在解决第二问时,让学生理解“该列车48时至少可以运行多少千米?”中的“至少”,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知道应选择速度范围“200km至250km”中的最小的速度200km。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要求学生先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 教师: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交流回答。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57题。 对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教案 四 年级 数 学 学科 教师 课 题整理与复习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归纳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内容,构成知识网络,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2,通过计算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一次正确率.3,培养估算意识,简算意识.重难点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一,整理:师:你在乘法的学习中有什么收获 1,乘法是两位数的乘法. 372×692,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29×3043,简算:乘法分配律3278+7868 372×99945×101 64×99+6467×29-47×29 32×1254,探索规律.二,复习:1,直接写出得数.12×8= 6×13= 18×2= 16×6= 18×4= 13×5= 24×4= 14×5= 6×15=2,先计算,然后用计算器验算.629×53 167×28 408×7586×154 350×673,每箱酸奶24盒,一共145箱.一共有多少盒酸奶 24×1454,迷你型洗衣机授价205元,全自动洗衣机的授价是迷你型的13倍.问:每台全自动洗衣机的授价是多少元 205×13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每辆车可以乘坐165人,17辆车可以乘坐多少人 165×176,高层:平均每套建筑面积是85平方米,共有34套.板式楼房:平均每套建筑面积是108平方米,共有75套.两座楼房的建筑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85×36+108×757,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413+(960-728)×8 87×46-46×7735×28+65×28 684÷6-469÷743×100+43 25×24 83+83×998、,运动服:每件上衣68元,裤子每条46元.学校要为田径队买145套.共用多少元 (68+46)×145对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