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地震火山雷电洪水泥石流.doc

    • 资源ID:17527546       资源大小:172.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震火山雷电洪水泥石流.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地震火山雷电洪水泥石流.精品文档.课题:雷击的预防与处理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哪些场所和行为容易发生雷击灾害;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雷击灾害。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雷电发生前后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雷击灾害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哪些场所和行为容易发生雷击灾害雷电全年都会发生,全国各地都有,而强雷电多发生于春夏之交和夏季。我国西南地区为雷击多发地区。1雷雨天易发生雷击的场所(1)地势较高处的校舍。(2)无防雷设施的校舍。(3)离高大树木、电线杆等物体很近的校舍。(4)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树林的边缘。(5)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6)铁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7)孤立的烟囱或大树(山顶孤立的大树下尤其危险)。(8)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等。2雷雨天易引发雷击的行为(1)大开门窗,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2)接触天线、煤气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建筑物外墙。(3)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拨打、接听电话。(4)用喷头洗澡。(5)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6)进行打高尔夫球、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二、如何预防雷击灾害(1)主动与地质、气象部门沟通,远离风险源选择校址;给校舍安装防雷装置,并进行定期检测,及时维护;清除或移栽距校舍较近的高大树木。(2)雷雨多发地区,学校必须成立防雷领导小组,组建应急疏散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综合协调组。(3)建立本校雷击防灾应急预案,组织演练;一旦发生雷击,全面启动学校雷击应急工作,指挥各专业组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抗雷救灾。(4)在雷雨季节执行天气预报传达制度,及时向老师传达气象状况,引起师生重视,提前准备。(5)利用全校教职工会议、专题培训、广播、标语、黑板报、印发防雷击小报等形式,大力宣传雷电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等知识,增强师生的防雷击意识及防雷击能力。(6)教师要在学生中开展防雷击知识专题教育、防雷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时时警惕,尽力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在遇到雷电来临时能应知应会。具体的室内、室外的避雷方法室内避雷雷雨天气时,要注意关好门窗,以防侧击雷和球状雷侵入。雷雨天气时,最好把电器的电源切断,并拔掉电源插头。雷雨天气时,不要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雷雨天气时,不要接触天线、煤气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建筑物外墙等,远离带电设备,不要赤脚站在泥地和水泥地上。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洗澡。户外避雷立即寻找避雷场所,可选择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等处所,但是注意不要靠近防雷装置的任何部分;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如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行的感觉,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按上一条要求,做好防雷击动作,并拿掉身上佩戴的金属物品,如发卡等。不要待在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不要停留在树林的边缘。不要待在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不要停留在铁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不要靠近孤立的大树或烟囱(山顶孤立的大树边尤其危险)。不要躲进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里。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应立即停止打高尔夫球、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避免开摩托车、骑自行车,更不能在雷雨中快速开摩托车、骑自行车。人在汽车里要关好车门、车窗。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应相互拉开几米距离,不要挤在一起。高压电线遭雷击落地时,近旁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当心地面“跨步电压”的电击;逃离时的正确方法是双脚并拢,跳着离开危险地带。身处空旷地带宜关闭手机,更不能拨打电话。(7)加强家校联系,要求学生向家长及邻居讲解防雷击知识,让防雷击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学校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以上措施,增强师生防雷击的意识和预防雷击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三、雷电发生前后的注意事项1雷电发生前当校园上空暴雨、闪电、雷鸣即将发生时:(1)切断校园内包括微机房、远程教育室、教室、办公室等场所的一切电源。(2)班主任应当迅速通知、召集正在室外活动的学生安全地回到教室。(3)根据天气状况,学校可适当调整放学时间,避开雷雨时段。2雷电发生时(1)应当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滚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2)不得打电话或接听手机。(3)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水管)及门窗等容易被雷击中的地方,不要赤脚站在泥地和水泥地上。3雷击伤害事故发生后(1)立即启动雷击事故应急预案。(2)拨打120、999急救电话,并及时通知受伤学生的监护人马上赶赴现场或医院。(3)受雷击而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他的身体是不带电的,抢救时不要有顾虑,应该迅速扑灭他身上的火,实施紧急抢救;若伤者失去知觉,但有呼吸和心跳,则有可能自行恢复,应该让他舒展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若伤者已经停止呼吸和心跳,应迅速果断地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在专业医护人员未接替前救治不能中止。(4)及时做好其他学生的心理抚慰工作。(5)在遭受雷电灾害后,应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洪水和泥石流的预防与处理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洪水灾害;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泥石流。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遇到危险时如何机智预防和自救的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学校如何预防洪水灾害对于易受洪水灾害影响的学校,要做好洪水灾害的预防、宣传教育和相应物资准备。(1)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和条件,选择最佳撤离路线,做好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2)加强预防洪水灾害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熟悉学校和上学路线周边地理情况,了解洪水发生规律和逃生知识,减少洪水危害。(3)在得到可能发生洪水的预警后,学校要及时调整学生上课日程,同时发动在校师生做好应急准备:备足几天用的方便速食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有条件的学校可扎制木排、竹排等适合漂浮救生工具,以备急需。准备手机等通讯设备,备足电池,并做好防潮保护处理。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妥善保存。二、如何应对洪涝灾害学校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和当地实际情况,在洪水到来前采取提前放学和调课等措施减少洪水对学校的危害。洪水到来时,学校要组织师生自救互救,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科学、有序逃生。(2)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师生,要就近迅速向楼房的高层、附近的山坡高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大树等高处暂避。由于洪水温度低、夹杂一些漂浮物,轻易不要选择游泳逃生或上泥坯房房顶求生。(3)如洪水继续上涨,暂时躲避的地方将出现险情,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漂浮物逃生。(4)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5)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6)发现高压线铁塔、电线杆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洪水灾害发生后,各级各类学校要首先组织好学校内部的自救、互救,并协助安排救灾人员在校内的抢险救灾和受伤师生的救治、转移、运送工作,做好受灾师生安置及心理疏导,并根据灾情调整教学、考试计划,安排好师生生活。在属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协助、配合公安、武警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相应的救灾工作,稳定师生情绪,防止衍生灾害的发生。同时,了解灾害情况,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情和工作情况。三、如何预防和处理泥石流泥石流灾害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过程迅速的特点。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低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东北和南方地区。我国西南、西北山区学校在雨季要注意预防泥石流灾害。1泥石流的预防泥石流虽然流域面积小,但是暴发突然、运行速度快、危害严重,人一旦裹进泥石流后,逃生机会非常渺茫。(1)校舍选址:学校校舍要建在没有泥石流威胁的安全地带。(2)安全警示:学生上下学的路上如果经过可能有泥石流发生的区域,当地政府和学校要设置警示牌,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在雨季提高警惕。(3)普及预防知识: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和泥石流。如果听到异常响声,看到有石头、泥块频频飞落,向某一方向冲来,表示附近可能有泥石流袭来。如果响声越来越大,已经可以看见泥块、石头等,说明泥石流就要发生,要尽快逃生。(4)技能训练:要学会根据各种现象判断泥石流的发生,并立即逃开,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顺着泥石流前进方向奔跑。2泥石流的处理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各级各类学校首先组织好学校内部的自救、互救,并协助安排救灾人员在校内的抢险救灾和受伤师生的救治、转移、运送工作,做好受灾师生安置及心理疏导,稳定师生情绪,防止衍生灾害的发生。同时,了解灾害情况,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情和工作情况。地 震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2、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3、了解地震现象,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二、教学过程:1、回顾所学知识,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构造,知道了从地表到地心,可将地球分为三层,谁能说一下,着三层分别是什么?(画图揭示地球的三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主要由什么构成?(解释:岩石不是一层,而是很多层,因此构成了地层)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火山的成因,并且知道在火山喷发时常伴随有地震,地震和火山一样,也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2、探究过程活动一:谈话增强对地震的认识。师:建国以来,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发生过两次比较强烈的地震,一次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发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大地震,这次地震震级是7.6级,共造成了24.2万人死亡。还有一次我们至今还记忆犹新,它就是今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的大地震,这次地震震级高达里氏8.0级,造成了6922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前一段时间,同学们肯定从电视上、报纸上看到了许多关于地震的消息,能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事和画面吗?师:从刚才的数据和同学们的描述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地震巨大的破坏力,那么关于地震,你想研究哪些问题呢?活动二:探究地震的成因。师:关于地震的成因,同学们来大胆的猜一猜,地震的发生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师:到底我们的猜想正确与否,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毛巾,这些毛巾漂亮吗?用毛巾可以来干什么?动手玩一玩。师:好玩吗?下面我们用我们手中的毛巾来做一个实验如何?师:把毛巾叠起来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住毛巾两头,用力向中间挤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叠了一层,有的同学叠了很多层,你认为怎样叠更合适?(交流)师:对呀!正像这位同学说的,地壳中的岩层有很多层,所以应该多叠几层,再来玩玩试试,看你观察到了什么?师:交流,(毛巾有的地方凹下去,有的地方凸起来)那么为什么毛巾会变形呢?在这个实验中,叠起来的毛巾相当与地壳中的什么?讲解:实际地壳中的岩层像毛巾一样,也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当岩层受到压力时,它也会发生变形。讲解:当岩层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会发生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来做一个实验,让我们从毛巾中抽出一层地壳,(教师故意从毛巾中抽出一根木棍),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木棍,要注意安全,用力,木棍有什么变化?松手后,你发现了什么?再继续用力,你听到了什么?你的手又感觉到了什么?在这个实验中,木棍相当于什么?木棍是一开始就会断裂吗?什么时候才会断裂呢?讲解:对,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迅速的断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形成了地震。谁能根据刚才我们做过的实验,来说一下,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学生交流。讲解: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了地震的成因,课本也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了地震的成因,下面让我们来一个记忆大比拼,看谁能够记住它。 检查交流活动三:如何防震。讲解:地震发生的突然又迅速,破坏力很大,加之地震发生的频率很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的频率高达500万次,但这些地震有些因为震级不高,有些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在今年10月5日和6日就在新疆乌恰县和西藏当雄发生了里氏6.5级的地震,因此掌握一定的避震常识就显得犹为重要。老师这里有三个地点:野外、家里、学校,同位两人任选一个地点,假如你就在这个地点,又恰巧发生了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商量出避震小策略。 学生商量交流教师小结:野外: 躲到开阔的地方(沟底)。避开电线杆、路灯、广告牌等高大的危险物。家里: 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躲到炕沿下、家具下;墙角等形成三角的地方。时间来得及要关闭电源、气源。上课时:抱头,躲在课桌下或及时有序的撤出。操场上:原地不动,蹲下,抱头并避开危险物。3、回顾交流: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仔细查阅关于地震的资料,了解地震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火 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火山的成因及地球的内部构造。了解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火山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网上观察、查找和交流信息,体验网上学习的乐趣,了解有关国内外探索火山的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科学兴趣。教学重点学会怎样搜集、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学会交流与表达。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查阅有关火山的资料、课件、视频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具体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情景导入1出示:火山图,进行简介。2 学生观看屏幕,认识火山。利用多媒体图像产生壮观的感觉,激发学生对火山的探索兴趣。活动:交流讨论1通过自学课文或看电视、画报,你们了解了火山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对火山已有的了解。如:火山的喷发能人死亡;去火山喷发的地方,人感觉很热;月球上也有火山喷发。2阅读火山喷发资料并思考:A.火山喷发前有什么现象?B.火山喷发物有什么,喷多高?它们是从哪里喷出来的?C.岩浆是什么样的?喷出后有什么变化?3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A.地球内部有什么?B.地球内部温度怎样?C.地球内部的压力怎样?D.岩浆是一种什么东西,为什么会冲出地面适应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把握小学的“个性”,布置学生自学课文和收集资料,对于火山的研究在课前已开始。活动:网上探究交流1 关于火山,你还想研究它的什么?2引导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要求小组互相合作填写好报告单,能有新发现。 A.学生回答还想了解的问题。B.小组商量好要研究的问题,共同在网上探究。 C.组内提出问题,考考同学,并提出对没研究问题的有价值的小问题,以便交流时有的放矢。根据学生提问,引导小组确定研究方向,通过上网浏览探险究等形式,大胆运用网络提供的生动丰富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脉权交还了学生。活动:开科学信息交流会 1布景交流会的场景(科学交流会-谈谈火山),讲清比赛的规则,鼓励学生争当“探究之星”、“问题大王”、“小研究家”。2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其他同学提问相关的问题。3交流自己的新发现。模拟交流会,让课堂成为社会生活的一角。探究的结果网上共享。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实现信息教育的民主。归纳总结 1今天有什么收获?谈谈网上学习的体验。2发放有关火山互联网的网址。 学生谈自己今天的收获和网上学习的体验。组织学生谈收获、体验,发放网址,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紧迫感。泥石流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危害。了解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的分布。2对学生进行有关我国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方面的地理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教学重点我国是一个多泥石流的国家。教具准备1地球仪讲述泥石流是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它多发生在山区,和地形、岩石、植被、气候都有关系。提问请同学们阅读图3·29,对照课文,说说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提问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说泥石流有哪几方面的危害。(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2造成的危害讲述泥石流也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应当认识它。预防泥石流也是我们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问泥石流发生在山区,我国哪些地方是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泥石流会危害人们生产、生活,我们应当认识它们,预防它们,尽量减少它们的危害。练习 1我国火山分布在哪些地方? 2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有哪些?它有什么危害?(布置作业)滑 坡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滑坡的形成条件及其危害。了解我国滑坡多发地区的分布。2对学生进行有关我国滑坡等自然灾害方面的地理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教学重点我国是一个多滑坡的国家。教具准备1地球仪讲述滑坡是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它多发生在山区,和地形、岩石、植被、气候都有关系。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说滑坡发生的条件。(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提问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说滑坡有哪几方面的危害。(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2造成的危害讲述滑坡也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应当认识它。预防滑坡也是我们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问滑坡发生在山区,我国哪些地方是滑坡的多发地区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滑坡会危害人们生产、生活,我们应当认识它们,预防它们,尽量减少它们的危害。练习 1我国火山分布在哪些地方? 2滑坡发生的条件有哪些?它有什么危害?(布置作业)

    注意事项

    本文(地震火山雷电洪水泥石流.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