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讨.doc

    • 资源ID:17532248       资源大小:213.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讨.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讨.精品文档.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讨【摘 要】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而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关键词】大学:大学精神:精神文化建设: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一、大学精神的涵义中文“大学”一词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atis,f)的翻译,universitas涵义等同于古希腊文Academia(指古雅典西北郊的体育场,即柏拉图办学讲学之场所),其最初是指“学生集会”或“教师集会”。大学在初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民间和自发的:众多“爱智慧”(philo sophia 英文Philosophy(哲学)一词,是由古希腊文philo(动词,意为“喜爱、追求”, 现在时直陈式第一人称单数)和sophia(阴性名词,意为“智慧”)构成的动宾词组,含意是“爱智慧”。)之人聚集在城市,聘请智者为他们传授知识,于是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双方为获得各自所需组织成了一种社团,也就是所谓的universitas。现代大学制度是在德国洪堡、英国纽曼这样的教育哲学家的深入参与下建立起来的,对于这些教育家而言,有形的文化和社会建制都是无形理念、精神的外在表现,文化和制度离开了其内在的精神,无疑于一具行尸,因此大学的理念、精神就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生命。唯有在长期的办学历史过程中,通过倡导、践行、提炼自身办学理念,从而形成独特价值理念和理性追求那样一种具备凝聚力、向心力的大学精神,这是一所大学的魅力之处,更是这所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关于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学界存在多种表述,我们较倾向于此一定义:大学精神是大学独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是给大学行为提供指导、使大学采取这样而非那样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而从大学最初的发展和涵义来看,大学从一开始就是爱智慧之人聚集一起谈论、学习关乎宇宙自然人性等之事的场所,这些人深具对宇宙奥秘的惊诧探索之精神和对人类命运、人性问题的深切关怀,因而,我们认为大学精神涵盖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时期正是近代大学兴起之时,对人、人性的解放、对人类的深切关怀是当时的一个主旋律,大学是人文精神的代表。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注,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从古至今,大学的这种“以人为本、健全人格”和“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从未、亦不应变更,一所大学如果缺乏人文精神,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只有躯壳没有灵魂的畸形发展的人。正如著名教育家、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实施完全人格教育”之主张: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之之虑焉”,还有著名教育改革家、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坚持大学之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求生存发展之技能,还要培养其为人处世之道,因为正是这样一些“不太实用”的人文学科能够给予学生广博的视野、宽阔的胸怀、坚毅的意志,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最终使那些“实用”之学免于流入庸俗和浮泛;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兼涵并容,学术自由”这样的学术独立精神更是21世纪大学必须坚守的大学人文精神品格,大学与社会之间的一个保持清净思维的距离应始终被保持,大学不应单纯是“象牙塔”又或“社会服务站”,大学不能外于人群,但却不能随外界社会风尚而盲转、乱转,大学应该是风向的定针,有所守,有所执著,以烛照社会之方向。2、科学精神。大学要坚守自己的品行,亦要履行引领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使命,而在进行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就必须始终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在探索科学真理和科学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心理取向,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教育凝聚的精华。它主要包含求实精神、求真精神、协作精神、批判精神和献身精神等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不为名利所累,能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认识,只有如此,一所大学方能具备活泼泼的生命力,才能肩负起引领社会方向、推动现代文明发展的重任。二、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生命,但它又是无形的,因此需一些外在的建制呈现出来,尤其体现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如果把学校当成一个组织来理解,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艾德佳·沙因教授有关组织文化三个层次的理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其中精神文化建设是动力、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它隐含于其余两者之中,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根本性的组成部分。精神文化建设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大学这个组织中,在多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导向引领,精神文化能对全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到引导作用,使其符合学校的发展需要;二是凝聚人心,精神文化能使学校这个组织的所有成员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上升为责任感、荣誉感,从而使所有成员凝聚成一个蓬勃向上的群体,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而奋斗;三是约束作用,精神文化会对全校师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产生“软约束力”,对其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作出评判,并逐渐内化为个人自律意识和自律行为;四是激励作用,“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从尊重人、关怀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内在的引导,使全校师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高昂激情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从而主动为学校发展献一份力。三、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存在问题大学是精神和文化存在的统一体。精神文化的建构主要是通过大学的使命、校训、校风以及名师文化等文化要素的形成和成熟而起作用。而目前,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时代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均给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高校均受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价值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世俗化、实用化的倾向,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存在某些问题:1、对精神文化建设的地位把握有误。在校区不断的扩展建设中,陷于追求规模和现代气息,使得新建的校园建筑与整个校院的文化积淀相脱节。大学文化独特魅力的缺失,往往造成部分院校失去了自身固有特色和竞争力。很多学校在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对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其实,校园文化从内在看是一种精神,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指导,它是校园人格风貌和群体意识的集中表现。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会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普遍偏离了这一宗旨,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功能作用无法充分彰现,使得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流于形式。2、低估网络信息化时代带来的负面影响。21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高校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领域,享有“第四媒体”之誉的网络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而网络媒体的出现令这种稳定格局发生了变化。网络这种新型文化媒体所表现出的自由、开放、互动使得更多的人都可以最大限度参与文化的制造、传播,这种自由在带来平等、民主的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带来了无序和混乱。由于网络信息基本上是难以控制和过滤的,一些非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趁机欲占领思想阵地,造成了严重的信息污染。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强烈冲击研究不够,在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做好精神文化建设上仍缺乏足够的思想和技术准备。3、未充分调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力量,建设力度和效果不明显。大学精神文化是一种内隐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它作用于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各环节,是大学文化建设,也是大学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从参与建设的主体而言,是全校师生员工所共同创造形成的,但由于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目前高校中也弥漫着一种不健康的风气,师生员工中呈现出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占据了一定位置。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引路人和主力军,但市场经济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边缘人和旁观者。4、社会辐射作用不够突出。大部分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社会辐射功能并未发挥出来,只将其局限于校园范围之内,大部分高校并未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和魅力,从而起到引领社会风向的作用。高校既是传承文化之所,更是接触异质文化的触角和通道、创造新文化的基地,大学应是倡导正确的社会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之重要场所,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营造的独具自身精神风貌和魅力的品格应能在社会中起到良好且有效的辐射作用,与周围的社区融合一起,“让大学精神之光穿透围墙”。四、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之途径1、明确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有的放矢地做好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精神文化建设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精神文化这一主轴旋转,从而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精神文化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不单是学生的文化活动、校园自然景观建设,又或规章制度的建设,因而其建设可从高校自身的校训、发展定位等基础出发,切实将本校的办学理念、精神潜移默化地渗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中,如:学校的建筑物和校园规划,就其风格要体现本校校园精神;而一些规章制度也大可是以本校办学理念、校训为精神支柱的;对学生的文化活动作好系统的指导,形成品牌特色;校风、教风、学风等均围绕自身大学精神为指南针,务求把学校的精神文化内化成每位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打造独具本校魅力的精神文化。2、占领网络这一重要思想教育重地,充分发挥其优势的一面。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抢占校园网络文化阵地,是当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立要以形成良好校风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要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规范上网行为,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同时,要健全网络管理的制度建设和技术设备的投入建设,加强校园网及论坛的监管工作,加入网络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及时对不良网络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和筛选,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3、探索激励、评价机制,发挥精神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生活在大学里的人,包括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群体、以教授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和以优秀大学生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其中教师群体在其中处于践行办学、管理理念的地位上,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功能,是大学精神在“可见领域”的无形力量,因此,探索相应的激励以及评价机制,鼓励教师也积极参与至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来,比如将对教师指导学生文化活动、科研项目纳入相应的奖励或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发挥其敏锐思想触角、广博的知识视野和人格魅力,积极参与至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与广大学生一起为践行自身大学精神而共同努力。4、注重校园精神文化的社会辐射作用。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除了指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及各种校园文化表现形式的协调发展,同时更应突出精神文化建设。被称为“社会亚文化”的校园文化,它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轨迹,这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怎样把大学精神文化进一步推向社会,与整个社会文化同呼吸;怎样进一步发挥大学精神的先进作用,以带动整个社会文化向高层次、高文明发展。我们既要让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大胆地走向社会,与整个社会文化融为一体,又要注意保持大学某些须持有的“象牙塔”特性,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向着健康、文明、民主的方向发展。科学精神、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在今天或许已渐成为了主导的社会价值,很多大学也受到了这种社会价值的冲击,教育也开始过分地实用化和工具化。但是,回顾大学发展的历程,就不难发现,牛津、剑桥、耶鲁、哈佛等名校能经历了多个世纪依然成为世界创新思想之源,帝国理工大学、东京大学等兴起虽只有百余年的大学能够在世界如此多的大学中出类拔萃,关键在于其坚守非功利的文化来应对时代的挑战。因此,无论在什么时代,社会如何变迁,包含着科学、人文艺术、理想主义、实用主义等多种精神要素的、无序中蕴涵着秩序的文化是育人的最好土壤。现代大学应该要做到在两种方向上的平衡,既保持大学作为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追求知识的象牙塔圣地,又要与现代社会的现实和需求紧密结合,保持大学的时代性。正如鲍罗·舒尔所言,大学的神话是关于现实和愿望的思考,是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混合体。也就是说,“大学不能无象牙塔精神的恪守者,也不能缺乏经世致用之术专攻者如果真的完全丧失了象牙塔精神,大学求真、求知精神以及俯视众生的情怀,为尘世的名利、权势所湮没,大学就不过仅仅是一个抽离了精神的躯壳而已;当然,如果没有务实的入世求存策略,大学也会丧失自身。这是现代大学所面临的两难困境,一个择其两端都无出路的两难抉择。” 参 考 文 献 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增订版)M北京:三联书店20082杨东平大学精神M沈阳: 辽海出版社20003杨寅平现代大学理念构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4刘新生大学文化建设M济南:泰州出版社20105雷玉琼大学文化建设的国际借鉴J外国教育研究2008(06)作者简介:刘颖慧(1983-),女,哲学硕士,工作单位:韶关学院。联系方式:13580129628; ying0677联系地址:广东省韶关市大学路韶关学院学术交流中心501室 邮编:512005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讨.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