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专项方案.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基坑监测专项方案.精品文档.目 录1工程概况1第二章 编制依据12.1 主要技术标准、规范规程1第三章 基坑监测方案33.1基坑监测的目的33.2水平位移监测方案33.2.1监测原理33.2.2实施方案及测点布置33.2.3观测精度53.2.4变形监控预警值53.3沉降位移监测方案53.3.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53.3.2沉降观测原则53.3.3沉降观测注意事项53.4现场巡视检查63.5监测数据处理6第四章 基坑应急预案64.1预案启动前提64.2预控措施74.3应急救援系统74.4安全预案84.4.1 基坑变形值控制84.4.2 预案启动前提84.4.3 紧急情况处理措施84.4.4 边坡紧急抢险状态解除10第五章 其他重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05.1 报警和通讯105.2 现场险情处理要点115.2.1 火灾事故各专业队的任务:115.2.2 停电事故各专业队的任务:115.2.3 人员伤亡事故115.3 应急方案115.3.1 电缆火灾115.3.2 人员伤亡事故125.3.3 人员中毒12第一章 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临博兴十一路(规划),南临兴海路,西距博兴西路约45m,北临泰河三街。本基坑深度约5.91-9.56m,基坑北边、西边及东北围挡高度为8.0m,南侧及东南侧围挡高度为4.0m,基坑东侧、北侧坡顶管线距离基坑上口线较近,基坑西北角为售楼处,根据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本基坑支护侧壁安全等级按二级考虑,拟建建筑物概况见表1-1。表1-1 拟建建筑物概况表拟建建筑物名称及编号层数(地上/地下)上部结构类型拟用基础形式预计基础埋深(m)预计基底荷载(kPa)1#、3#住宅7/2剪力墙筏板基础-8.1待定5#住宅12/2筏板基础-8.1待定2#、6#、11#13/2筏板基础-8.1待定7#、8#、9#、10#、12#、13#、15#、16#住宅11/2筏板基础-8.1待定17#、18#住宅10/2筏板基础-8.1待定4#公租房16/1筏板基础-8.128015/1筏板基础-8.128014#公租房16/1筏板基础-6.51559/1筏板基础-6.526019#、20#公租房16/1筏板基础-6.5260纯地下车库0/1待定独立基础+防水板-8.1260第二章 编制依据2.1 主要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表2.1 规范规程一览表类别名 称编 号行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地方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国标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国标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第三章 基坑监测方案3.1基坑监测的目的观测目的:在基础施工及维护阶段,由于工程的基础深,开挖面积大,基坑边坡服务时间长,需要在开挖前根据支护形式准确放线定位、在开挖过程中不断监测,掌握基坑变形发展趋势,防止基坑过大变形,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和工程顺利进行,及时掌握基坑边坡变形动态,为基坑施工提供信息反馈。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相关规范的要求,本基坑监测的项目包括以下几个项目:水平位移监测、沉降位移监测、管线沉降变形,锚索应力监测等项目。3.2水平位移监测方案3.2.1监测原理 1)基坑边坡直线段:采用觇牌法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或J2经纬仪为观测工具,及时反馈施工及使用期间边坡坡顶、坡腰不同测点的变形情况,供现场技术人员分析、评价、处理施工中的复杂问题。视准线法的过程是先在要进行位移观测的基坑槽壁上(或支护结构上)设一条视准线,并在该视准线两端设置两个工作基点A、B,分别作为立站点及后视点,然后沿着该视准线在槽壁上分设若干个观测点。测量时可用觇牌法直接读出测点的水平位移。觇牌法是指测量时用带有读数尺的觇牌设置在观测点,把全站仪或J2经纬仪立在工作基点A上、后视B点,并通过对校核点确定无误后,通过觇牌读出测点的位移(见图1)。图1 基坑水平位移观测点布置图2)基坑不规则段:采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坐标控制法,基坑未开挖时,选定工作基点A、B(坐标已知),并在基坑圆弧段或不规则段进行点位测放,记录初始坐标,测量时把仪器建立在工作基点A上,校准B点,通过记录测点的坐标进行计算,判断位移情况。3.2.2实施方案及测点布置 1)测点布置原则基坑观测点以布置在边坡的各重要拐角及中点部位为原则,设置观测点靠近基坑边沿。后视点及立站点应尽量设置在基坑影响范围之外,监测点应设在变形量大的地段,应能确切反映变形量和变形特征的位置。基准点应布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靠近观测目标,便于长期保存和观测的位置。监测点、基准点应在土方开挖前布设完毕,监测点、基准点应设有明显的标识。施工时要对观测线路提供有效的保证,所有点位不得被碾压、扰动及遮挡。2)测点设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观测点主要布置在土钉墙、微型桩连梁顶及周边管线之上、监测点间距为20-25m。具体观测点布置详见基坑监测总平面图。3)实施方案土方开挖第一步完成后,应进行第一次观测,第一次观测取得的数据作为初始数据。基坑开挖过程中,观测工作必须指派专人负责观测,同时严格按照观测周期进行观测,以便变形分析。必要时绘制变形曲线,每次观测结果必须真实可靠地记录在观测表格内,并及时整理,以便服务于施工安全,将数据和分析结果分为几种等级,实测与设计情况基本吻合的用绿色表示;当天数据超过规范要求的或有一定异常的,用黄色表示;有倾向性偏离,且偏离值比较大的,用红色表示,并加上不安全的警示标记。监测人员必须在当天向施工单位技术主管人员进行口头提醒,如有必要,应向主管部门通报,每周将本周报表进行处理,作成成果表进行上报。并在工程竣工时作为竣工资料上报。4)观测时间土方开挖过程中随时进行观测,在施工的关键线路上应增加观测次数。a、基坑每开挖一步都应有基坑变形观测数值;b、观测间隔时间为每天观测一次,必要时应进行连续观测;若遇雨天,雨后必须进行观测;在基坑开挖完毕7后,可将观测间隔时间适当延长;变形稳定30天后,可停止观测。5)记录在施工前应对原场地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重点查清已有裂缝情况,并以笔录和照片记录的方式存档。每次观测结果应由记录员详细记入记录表。6)观测注意事项为减小观测误差,观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观测时应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b、观测应使用同一个仪器进行;c、观测应是同一个人进行观测。3.2.3观测精度本工程观测精度±1.0mm。3.2.4变形监控预警值本基坑属二级基坑,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DB11/489-2007规定,本工程变形监控预警值设计如下:表3.1 沉降变形监控预警值监测边坡部位坡顶沉降变形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基坑坡顶监测点404管线监测点2533.3沉降位移监测方案3.3.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为了能够反映出基坑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药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基坑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对称,且相邻两点之间间距2030m,均匀的分布在基坑周围。3.3.2沉降观测原则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程序、方法要固定。3.3.3沉降观测注意事项沉降观测应采用符合线路或闭合线路,做到定机、定人、定线路。沉降观测的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不得大于30m。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程序、方法要固定。另外,我方建议,可由独立的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3.4现场巡视检查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应包含以下内容:1) 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微型桩墙复合土钉墙及土钉墙后土体有无裂缝出现;2) 施工工况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基坑开挖分段长度、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场地内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设施是否运转正常;基坑周边有无超载。3) 周边环境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露;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周边道路有无裂缝、沉陷;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4) 监测设施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对以上巡查情况做好记录,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3.5监测数据处理监测工作由专业测量人员完成,并将每天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技术组,处理数据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完成后,装订成册后上报甲方、监理。第四章 基坑应急预案4.1预案启动前提1)边坡观测变形持续不稳定,已经开始威胁边坡安全;2)意外事故造成边坡局部塌陷、崩塌。3)业主、总包、监理单位认为需要的其他紧急情况。4.2预控措施本场地位于旧城区居民院内,地下管线较多,必须保证施工时不损坏可能的在用管网。支护工作的最主要目标,是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施工时应注意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前应多与业主、总包碰头,提前弄清地下障碍物及管线走向,尤其是对基坑北坡围墙外地下管线,必须逐个了解,并在正式施工前探明。2)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预先探明地下管线的位置,施工锚索及护坡桩前,一定要确保弄清管线具体位置,必要时可采用人工挖探坑探明管线。如护坡桩、锚索遇到障碍物无法正常施工时,可适当对其位置和角度进行调整,但应经设计人员许可。3)基坑支护施工时,由于场地内存在大量原有地下管线,有可能遇到老管线渗水漏水现象,会给支护施工造成困难,并给基坑安全造成隐患。为做到防患于未然,应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出现险情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及时解决。4)基坑支护将处于冬季,遇到雨雪等极端天气时,应加强基坑变形观测的力度,严格控制施工质量。5)重视基坑检测及信息化施工。基坑开挖过程中,要使用专业测量设备,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观测工作必须指派专人负责观测,同时严格按照观测周期进行观测,以便变形分析。必要时绘制变形曲线,每次观测结果必须真实可靠地记录在观测表格内,并及时整理,以便服务于施工安全,将数据和分析结果分为几种等级,实测与设计情况基本吻合的用绿色表示;当天数据超过规范要求的或有一定异常的,用黄色表示;有倾向性偏离,且偏离值比较大的,用红色表示,并加上不安全的警示标记。监测人员必须在当天向施工单位技术主管人员进行口头提醒,如有必要,应向主管部门通报,每周将本周报表进行处理,作成成果表进行上报。并在工程竣工时作为竣工资料上报。4.3应急救援系统1)现场成立应预案项目领导小组,小组管理机构及成员为整个现场项目部人员。应急小组原则上由工地项目经理任组长,根据情况设置12名副组长,小组成员必须坚守岗位,手机保持开机状态,随呼即到。组 长:刘 渤 13811409462组 员:佟 丹 15101157174 穆伟刚 136932847212)外部信息沟通渠道保持与有关各方负责人的有效沟通,及时通报监测信息,便于统一指挥、行动。4.4安全预案4.4.1 基坑变形值控制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基坑变形间控制如下表(本工程为二级基坑):表4.1 基坑变形监控值(cm)基坑类别围护结构墙顶位移监控值围护结构墙体最大位移监控值地面最大沉降监控值一级基坑353二级基坑686三级基坑81010本基坑深度属于二级基坑。基坑水平位移变形预警值与控制值详见表3.1。4.4.2 预案启动前提基坑施工由于支护措施不当或因不明水源、地表面超负荷承压等客观原因造成地面开裂等问题,如不及时进行抢险,极有可能造成基坑坍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启动应急预案前提如下几种情况:1)边坡位移达到预警值;2)边坡观测变形持续不稳定,已经开始威胁边坡安全;3)意外事故造成边坡局部塌陷、崩塌。4)附近地面出现险情:a 煤气、供水、污水管线变形;b 相邻建筑物沉降或不均匀沉降;5)业主、总包、监理单位认为需要的其他紧急情况。4.4.3 紧急情况处理措施边坡发生险情后及时撤离现场附近人员及机械设备、材料,在发险地段树立围挡、立警示牌,调集挖土机在坡底附近堆载以减轻边坡安全隐患,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对于边坡附近渗漏水而导致的险情及时采取堵漏措施防止渗漏,对于坡顶超载原因导致的险情及时卸载,如本身安全性不足,则在边坡稳定后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具体应急措施如下:(1)边坡变形1)在施工过程中,就要进行预防,严格按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在边坡建立相应的位移观测点;2)注意周边现场管线情况,杜绝管道水渗漏,基坑安全的最大隐患是水,为此施工过程中对渗水,一定要将其引出。同时对地表水亦应做好排水工作,不能使其渗入,特别是在基坑周围不得有渗水井的存在。若发现基坑四周有地下管线跑漏水的现象时,一定要将其处理妥当。基坑四周坡顶施工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以保证施工机械以均布荷载的形式作用于坡面;3)由于施工速度过快,锚索水泥浆尚未凝固,则不能起作用时坡面发生较大位移时,应和土方施工单位加强配合,安排好施工顺序,避免发生上一步坡面刚施工完就立即开挖的情况发生;4)当坡顶部分地段的土质情况不好时(如坡顶附近有近期挖沟且回填不密实的松动土层),采用通过土钉设置地面拉筋的办法进行固定;5)当发现坡面位移持续增大并逼近变形预警值时,开始二级应急措施,具体措施如下:观测变形工作连续进行,观测仪器一直安放,不得移动,监测时间每68h一次。对重要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如加锚索,补桩,压力注浆补强等。当边坡变形变形接近控制值时开始一级应急措施,具体措施如下:a.人员安排: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设计人、公司职能部门领导,全部到现场,安排指挥抢救工作;b.技术措施:根据不同结构形式,制定相应的加固措施。组织人力、物力、资金等,尽快处理,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立即封锁该区路面,禁止各种车辆及无关人员通行。暂停所有基坑工程,安排采用挖土机坡脚堆土,压镇坡脚;边坡上口,移走所有堆放物,对坡顶进行卸载,必要时摘掉局部土方,放一级台阶。待变形略有稳定,不再继续加大的前提下,组织人员,搭设脚手架,补打锚索。对重要部位,补打护坡桩。c.信息措施。加强观测力度,施工观测变形工作连续进行,观测仪器一直安放,不得移动,监测时间每0.51h一次。以便反馈信息,供领导决策。d.管理措施:由项目总工程师对各种紧急方案、处理措施把关;由项目经理调配工程急需的各种资源。(2)周边市政、消防管线跑水进场后调查现场周边正在使用的市政、消防管线,搞清楚各条管线的产权单位、维修电话和负责人。收集最近的市政抢险电话,土方队保证24小时有挖掘机及司机在场。若出现管线跑水情况,一方面在基坑内土方队配合挖出集水坑,用水泵明排至市政系统,同时,拨打跑水管线产权单位维修电话和市政抢险单位电话,通知产权负责人进行处理。(3)土方滑坡土方挖运时如出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等)时,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a暂停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撤至安全地点;b通知现场管理人员,迅速采取处理措施,如用挖掘机在坡脚迅速回填;c根据滑动迹象设置观测点,观测滑坡体平面位移和沉降变化,并做好记录。(4)地表裂缝在整个施工开挖过程中,应连续观察邻近地表、地物的开裂、变形情况。一般情况下,地表发生细小裂缝和紧靠基坑的一般建筑物出现装修层的轻微开裂可以视作正常,但必须密切追踪发展趋势并及时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当裂缝出现不断加速发展并延伸时,必须停止原定施工过程,修改支护参数并及时加固。雨后出现的地表裂缝,如果经过观察,不发生继续增大,必须及时灌注水泥净浆,以尽最大可能地封堵地下和近地表处的裂缝,同时可防止地表水进一步渗入护坡体。(5)局部坍塌由于本工程不采用降水,在砂层中开挖时,容易在砂层、粉土层与粘性土交界面处形成流砂,若支护不及时,容易造成局部坍塌。在此情况下,清坡后,应立即编网并喷射混凝土。必要时应在开挖至流砂层前,沿坡脚打入一定数量竖向钢筋,防止局部土体塌落,然后继续下挖进行支护(亦即采用超前支护)。4.4.4 边坡紧急抢险状态解除充分辩识加固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当监测数据表明边坡处于安全稳定状态时,经甲方、监理工程师认可,由现场紧急抢险组长宣布解除紧急抢险状态,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第五章 其他重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5.1 报警和通讯发现或得知事故现象的公司人员应马上向调度或者领导报警,如果是火灾事故必须同时向消防部门报警。现场值班人员或总机在接到报警后按照预案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通知各专业队各司其责,火速赶赴现场。指挥部成员根据事故类别迅速向总公司主管部门、甲方、公安、劳动等上级领导机关报告。报警和通讯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2)事故类型:火灾、停电、触电、人员受伤、中毒、边坡出险;3)必要的补充: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5.2 现场险情处理要点5.2.1 火灾事故各专业队的任务:1)引导消防队合理布置消防车和重点保护区域;2)医疗队营救、保护、转移事故中心区受伤人员;3)通讯队通过信号和治安队员组织、引导工人进行疏散;4)治安队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5)密切注视事故发展和蔓延情况。5.2.2 停电事故各专业队的任务:1)属于现场故障派抢修队迅速进行抢修,属于工地外故障及时了解何时能保证供电;2)物资供应站准备好抢险任务所需要的设备、材料;3)运输队迅速将抢修任务所需要的设备、材料送到现场;4)医疗队要根据气候和现场环境保障抢修人员的工作卫生条件,在现场随时准备救护受伤人员。5.2.3 人员伤亡事故1)医疗队迅速进行紧急救护,并尽快转送受伤人员到相应医院;2)安全技术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原因;3)人员中毒;4)立即组织抢救,并向医疗机构报警;5)查明中毒原因以便采取对应处理措施。5.3 应急方案5.3.1 电缆火灾1)在扑灭电缆火灾时应防毒用的空气呼吸器及绝缘手套、鞋;2)采用隔离灭火法,限制火灾范围;3)采用窒息法和冷却法把火扑灭;4)分析事故原因,对于破旧或老化电缆及时更换,对于负荷功率过大的电缆可以减小电缆负荷或更换大功率电缆。5.3.2 人员伤亡事故人员受伤后,根据伤势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如是轻伤可以采取简单医疗包扎止血,如果属于严重外伤则应简单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对于严重内伤则应不移动伤员的情况下简单处理,同时向120报警,请专业医疗人员进行处理。5.3.3 人员中毒目前工人所食副食有扁豆、青豆及土豆等蔬菜较多,如果此类蔬菜未充分煮熟可能产生食物中毒(或者食用变质发霉、发芽蔬菜),如发现有人或多人腹泻、呕吐头晕等症状时应分析原因,确认是否食物中毒,对于食物性中毒或者应尽量让其吐出所吃食物并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