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活动区游戏优秀教学案例:《甜甜的好朋友》.doc
-
资源ID:17544618
资源大小:35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班活动区游戏优秀教学案例:《甜甜的好朋友》.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大班活动区游戏优秀教学案例:甜甜的好朋友.精品文档.幼儿园活动区域游戏优秀实例游戏名称:表现性活动区游戏:甜甜的好朋友年龄班:大班游戏来源大班幼儿是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愿意与人交往,喜欢交朋友。因此,大班幼儿在表现性活动区游戏美工区中喜欢邀请好朋友一起游戏,一起交流,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人物”永远是创作的主题,为此,我们以“甜甜好朋友”为主题,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大胆创作,表现出好朋友的模样和特点,在表现表达好朋友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创作能力,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预期目标1.能仔细观察自己的好朋友,用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人物的外形特点。2.尝试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创作人物形象,提高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图片材料投放1.绘画工具:画纸,剪刀,蜡笔,水粉等。2.辅助材料:橡皮泥,各种纸制品等。游戏玩法1.自主选择创作工具,尝试表现“好朋友”形象。2.大胆地在墙饰环境中展示自己的作品。l 游戏推进 一 :观察分析观察:孩子们一开始,对人物的创作兴趣很高,有的孩子们在涂鸦墙上绘画好朋友;有的孩子选择了图画纸进行绘画好朋友;还有一些好朋友尝试用橡皮泥进行制作但是两天后来这儿活动的小朋友逐渐减少了,虽然还是喜欢绘画人物,但逐渐冷落,作品也出现草率地完成。分析:区域游戏活动时经常发现幼儿对美工区的兴趣持续不长,容易“喜新厌旧”,究其原因,主要是投放的材料较单一,幼儿玩一次就不兴趣了。所以,我们从材料、环境等入手进行调整,利用地方乡土资源,进行提炼、加工、改造后融入到活动区,形成具有本土特色、仓储式和自选式的游戏模式。让幼儿能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材料选择并选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目标调整:尝试用自然资源松果、树枝、石头等拼出简单人物外形。材料调整:调整推进(图片)结合季节和特有的环境,让小朋友和家长开展资料收集工作。有各种各样的树叶、果实:山枣核、桃核、松果、葫芦、稻草、芦苇;有小沙石、九龙璧石、鹅卵石;还有山区特有的竹子、树枝、藤条、树根场地调整:大班老师共同收集材料,分类投放设置一个公共创作区域,并和孩子们一起命名为“稻草人私房菜” 工作室。根据材料的类别分别以漳平方言分出三个小区域: “汤汤水水”区主要投放石头、砖头、瓦片、颜料、陶罐等的石屋, “古早小点” 区主要投放竹子、竹节、树枝、小树桩、木板、木片等的木屋, “风古味道”区则是投放稻草、玉米皮、松果、笋壳、树叶等材料的草屋。图片:我们的“稻草人工作室” l 游戏推进 二 :观察分析观察:活动区域游戏时,孩子们很快发现松果、稻草等这些当季的自然材料。这些材料吸引了孩子,参加人数逐渐多了。孩子们开心地创作人物,有的孩子想用松果作为人物的眼睛,但是发现石头脸太小了,尝试换成大树桩为好朋友胖乎乎的脸,更换后又发现以松果当作朋友脸上突起的小鼻子其实更加形象;有的孩子想用瓜子壳作为眼睛,创作中发现瓜子壳在瓦片上尝试的效果不够理想,于是更换成小石头放在瓦片上,更象好朋友的大大眼睛;更有的小朋友用长长的羽毛当好朋友的辫子。活动呈现的作品虽然不完美,但是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投入、对好朋友仔细观察创作、作品的稚朴展现都是很好的收获,在反复尝试,修正中逐渐完成自己创作的作品。作品完成的过程一刻,孩子们的兴奋溢于言表,呼朋唤友来观赏自己的作品。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我们投放了许多自然物材料,活动中孩子们开心拿着自然物反复尝试拼出好朋友的雏形,并没有以往出现的“老师我不会”而是津津乐道地反复尝试,同时也发现孩子创作的人物较为精简,注重在人物头部五官的创作,作品质朴而简单。指南 提出“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所以为了让孩子更多积累创作的创作素材,准备通过游戏再次加深好朋友的外貌影像,同时让幼儿再次利用反复对材料的操作的经验基础上,让幼儿通过环境,与人与物互动,模仿、体验、探究,自然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进一步展示自己的好朋友。调整推进(图片)经验准备:活动前进行好朋友“拍照”游戏,通过互动记忆朋友的动态造型目标调整:1.通过游戏熟悉好朋友的造型特征,并尝试创作好朋友不同动态。2.与大家分享好朋友的美丽造型,并用语言进行交流。人员调整:幼儿两两一组轮流合作场地调整:鼓励幼儿走出教室,到户外寻找适合创作的场所(如:木连廊地上、草地上等) 第一次活动作品好朋友第二次活动作品好朋友 l 游戏推进 三 :观察分析观察分析观察:自由游戏时,孩子们进行“拍照”游着音乐玩游戏,音乐停摆出不同的造型让好朋友拍照,然后交流好朋友的肢体造型。在活动中,铭铭看着苗苗好朋友舞蹈,并对大家分享说:“我的好朋友是苗苗,她的舞蹈动作可美了,是这样的一手在上一,一手在下,苗苗跳舞旋转时裙子打开象美丽的太阳伞”。在制作的过程中铭铭对苗苗说:“你跳的舞蹈真漂亮,放心吧我一写要把你做得美美的。”说着铭铭找来了稻草做裙子、树枝做好朋友的张开的小手,更形象的是两根羽毛做为苗苗头上的小羊角辨,栩栩如生地把苗苗的外貌特点展示出来了。这是铭铭兴奋地找到其他的好朋友豆豆,对他说:“你快来,猜猜我把谁做出来了?”“苗苗,对吗?”其他的小朋友听见了也好奇地围观过来说:“铭铭你做得太像了。”而苗苗小朋友也成功地创造出好朋友“铭铭”酷哥的外形这时兰兰说:“铭铭、苗苗,你们做得太像了,就差没有站起了。”“是呀,如果我们做的“人”能够和我们一起站着,那该多好看呀?”分析:1.这次活动,小朋友们两两一组互为模特,游戏后的分享加深了好朋友的造型印象,如铭铭觉得苗苗的舞蹈很美,记住了苗苗的样子,而这次活动是建构在上次操作的基础上,因此在创作中开始有目地创作,所以孩子在熟悉自然物的基础上,更多的静心思索:如何用自然物将漂亮的裙子凸显得更美?活动中减少了盲目的操作,更多的是静心思考后再有目的地尝试,大胆地创作。如:长长的稻草,展开就像好朋友苗苗的连衣裙,山鸡的羽毛正好像好朋友的羊角辫,树枝的小分权就来展现小手正好。男孩的头发短短、毛毛、刺刺的,松果正是这个特点,直截了当地拿来做好朋友的头发,大小的石头正好可以展现出好朋友的动态,更有大胆的孩子真接把草席当作好朋友的身体,这样才能展现凸显朋友的高个子。活动中孩子们能选择地面、或在小草席上进行创作,作品大气。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幼儿大胆创作,支持孩子们对自然物作形象的加工,维持孩子创作热情,完成令人惊喜的作品!2.本次活动初见成效,孩子们觉得美中不足的是,作品虽然是用自然物拼成的,比画得更有趣,是躺着着的,如果是站着就更好。这就是说孩子们有初步的立体造型需求了,立体构成是艺术类设计理论体系,是一门设计类指导性的学问,学习立体构成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造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方面的能力,或者说培养幼儿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处理立体形态的能力,以及对物体形、色、质的心理效能探求和对材料强度、加工工艺的物理效能的探求等,这些高要求适合我们的孩子吗?孩子们能力进行立体的创作吗?我想应该鼓励幼儿并帮助他们实现希望作品能够站起来的愿望。调整推进(图片)目标调整:支持幼儿尝试创作“站立”的好朋友;人员调整:可以单人创作、两两合作、小组合作等;场地调整:多范围的制作空间(如:户外草地、操场、桌面、墙面等);材料调整:增添部分材料,有粉笔、水粉、彩色毛根等 第三次活动作品好朋友游戏推进四:观察分析观察:孩子们想在这次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想法,就是让自己做的“好朋友”能站起来,怎么样能站起来呢?毛毛靠在墙壁上对兰兰说:“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让我们做的“人”能够站起来?”兰兰说:“我还没想到,就是想如果做的人大一点,和你一样高会不会站得更好看,便像呀?”这时他看着毛毛说:“对了就这样不要动,我去拿笔” 兰兰拿来记号笔,对毛毛说人:“你躺下”沿着毛毛在大大的纸板上画出轮廓,最后把纸板立起来大声对小伙伴们说说:“你们看,你们看,我的“好朋友”的人站起来了!”铭铭说:“兰兰你的朋友好像是站起来了,但是还差一点(铭铭说不出还差什么),就是不太好看呢!苗苗我们要做更漂亮的,你看,我觉得树桩就很像站着的人呢”就着铭铭就开始尝试了起来,这时铭铭像开始时把脸放在了树桩上,很快就发现了不对,这样的人看过去不像站着,他想了想,如果把五官放在树桩的中间呢?苗苗说:“眼睛有点像,不过呢你放得嘴巴不好看头上光光的,不然,我做头上的,你想想脚要怎么办好吗?”在苗苗、铭铭一步步的尝试中终于完成了看似坐着的小人,虽然离想像中的站立小人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他们还是满心欢喜欣赏完大家的作品后,孩子们觉得铭铭做得最好,不过正如铭铭说得还差一点,所以我们接着讨论:“什么材料做得最像站起的人呢?孩子们五花八门地回答着,这是有孩子说:“我认为动画片里雪人最像站起来的人了。”马上得到另一些孩子的反对:“我们这里又没有下雪,要怎么做呢?”最终,我们大家决定用沙子试一试,会成功吗?分析:从铭铭的表现中,我们可以发现铭铭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对于活动中的兰兰用笔绘画毛毛轮廓将大纸板竖立起来站立人像的成功,他总觉得还是差一点,铭铭并不跟着兰兰的思路走,而是希望能和苗苗创造一个更加好看的人,在活动苗苗虽然不是主动的孩子,不过铭铭的带下共同创造出属于他们的小人了。孩子们初步表现“立体”的小人,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是也用了自己的方活动创造出了貌似“立体”的好朋友,孩子是否还有创造的空间呢?用沙子能做出“站立”的人呢?于是我们把场地调整到了幼儿园的沙池里。调整推进(图片)目标调整:鼓励幼儿尝试用沙子创作“站立”的好朋友场地调整:沙 池材料调整:沙上用具(水桶、铲子等等)、稻草人工作室材料第四次活动作品好朋友 观察分析观察:孩子们一来到沙地里就开心地尝试沙地“人”, 铭铭和苗苗开心堆起沙子来。“苗苗我们做一个最美最美,我们把沙子堆大一点吧”很快他们堆了一个小沙丘,同时问题也出现了,沙子到一定高度时,倒上去又滑下来尝试了几次后都没有成功,这沙丘的高试孩子们并不满意。铭铭着急了说:“老师,快点来怎么办呀?沙子不够高呢”我说:“奇怪了,乐乐他们的沙子就能堆高呢,我们是哪里出问题了呢?”铭铭说:“苗苗走我们去看看。”一会儿他们就跑过来说:“老师,我发现了,乐乐的沙不一样。”“对,乐乐用的是黑色的沙。”我说:“奇怪为什么乐乐有黑色的沙子呢?怎么她的沙子和我们的不一样呢?”苗苗开心地说:“我知道,乐乐用的沙子是湿的呢,所以是黑沙子。”铭铭对苗苗说:“那我们也挖一点黑沙子来试试。孩子们开心去用小水桶去装新的“黑色沙”,继续堆沙人。苗苗说:“这是够高了人头怎么是尖的呢?”铭铭说:“哦,这样呢?”小毛把小沙丘拍了拍,变成一个圆形我们把它当身体,苗你去做人头给它安上,这样就像了 分析:甜甜的好朋友作品的制作随着材料、场地和活动形式的不断调整,一次次地激起孩子们对人物制作的创意,孩子们不断变换创作地点,在桌面地面墙面沙地等不同场所中自由探索,从头像创作到人体动态再到立体人物,伴随着作品表现力的不断提升,孩子们的创作和表现能力也一点点的成长,在活动中我们能做的是,让幼儿具备“小马过河”的能力和信心,放手与支持孩子们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尝试。通过一次次的目标调整、场地更换,孩子们活动的空间大了,材料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力、表现力也就更多了。整个参与过程,孩子们始终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开心。当孩子们通过借助已有的经验与同伴、老师、材料互动,将“好朋友”零散、片段的经验进行反复的创作,最后成就了孩子心中“立体好朋友”的作品时,他们获得的远远不只是作品成功的喜悦,更是对自身美术创作能力的一种挑战,一场游戏,一个收获。通过这一场有趣的“甜甜好朋友”制作过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幼儿的潜能和智慧,从挖掘和使用漳平的乡土资源来支持幼儿的艺术创作,为他们打开一扇艺术之门,在不断的尝试、动手操作中去感受自然、观察生活,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让美的创作充实生活并无处不在!第五次活动作品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