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小学二年级校本阅读教材《走进古诗》.doc

    • 资源ID:17546669       资源大小:171.5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二年级校本阅读教材《走进古诗》.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二年级校本阅读教材走进古诗.精品文档.1.长歌行【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含义。3.明白要珍惜时间的道理。【阅读准备】小黑板【阅读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已经学过一些古诗了,谁来背一首?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一首新古诗,读题。2.简介作者。汉乐府是汉代专门用来制作音乐的机构。二、学习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疏通诗句大意。重点理解:复:再次,归:回来,徒:白白的。3.赏析重点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解意思,感悟道理,情境迁移运用。三、熟读成诵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背诵本诗。2.风【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感受诗人对风的赞美。【阅读准备】小黑板、图片【阅读过程】一、猜谜导入1.老师说谜面:来无影去无踪,没有颜色没味道,春天暖来冬天冷,始终围绕你身边。(打一自然现象)2.唐朝诗人李峤就写了一首赞美风的诗,读题。二、学习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疏通诗句大意。重点理解:解落:吹落,入:进入。3.赏析重点句中的“千尺浪”“万竿斜”,了解虚指的写法。三、拓展,熟读成诵1.观看图片,找风的踪影。2.自由背诵本诗。3.集体配乐朗诵本诗。3.回乡偶书【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热爱。【阅读准备】小黑板、图片【阅读过程】一、看图导入1.展示书页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清图意。2.这位老人就是唐代非常有名的诗人贺知章,他常年在外,到老年时回到家乡,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什么事呢?学了这首诗就知道了。读题。二、学习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疏通诗句大意。重点理解:少小:年轻时候,老大:年纪大了、老了,衰:衰老,这里指头发白了。3.熟读成诵:自由背诵本诗。集体配乐朗诵本诗。三、拓展阅读。介绍贺知章写的咏柳,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找来读、背。4、夜宿山寺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2、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小擂台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唐朝大诗人李白。(相同的内容不重复)二、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山寺三、学习新课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2、教师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3、学生自己读古诗。4、相互交流学习情况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宿:住宿。寺:庙。危:高。辰:天上的星星。恐:害怕。惊:惊动。语:说话。百尺:泛指很高很高。天上人:天上的神仙。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危楼高百尺: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8、指导朗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9、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10、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5、鸟鸣涧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与学的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 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 学习古诗鸟鸣涧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2、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6、相思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相思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相思 1、出示红豆或图片,师讲红豆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写红豆的诗歌:板书课题:相思 2、 解题:思念. 自由读诗 ( 读准节奏)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3、 朗读诗歌相思 自由读诗.4、师引导读诗.(1)大家找找,哪一句写了红豆(红豆生南国)(2)出示红豆(可以是图片) (长江以南叫南国也叫江南) 红豆生长在什么季节,找一找,读出来.(春来发几枝) 出示图片,红豆树枝繁叶茂,红豆累累.5、师引导:这红豆美么大家想把这份美读出来么 齐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6、 如果你要离开故乡了,会带走故乡的哪些东西 (泥土,水,树叶,红豆) 师:对.江南的水,土,叶,豆代表了故乡,所以诗人这样写. 愿君多采撷,(希望你多多采摘)此物最相思.(这东西最会引起人们思念故乡)了解诗意: 红豆生长在江南,春天来了红豆常得十分茂盛, 希望大家多多采摘,这东西能引发大家思念故乡。二、指导朗读。 1、大家想想学过哪些写到思念的诗(静夜思) 2、对故乡的思念还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读 请一学生示范读. 评价. 读出红豆树的美. 读出了对故乡的思念. 大家齐读.背诵古诗.三、作业。 学生课余读一读静夜思,忆江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望庐山瀑布阅读目标:1、使学生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2、背诵这首古诗。阅读准备:小黑板阅读过程:一、谈话式导入:1、请同学们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给大家听。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二、简介作者:1、学生交流所了解的李白。2、李白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的?3、老师也来做一回诗人,请同学们告诉我,应该站在哪儿来给大家吟诵这首诗呢?("望""遥"说明诗人是站在远处观察瀑布的。)通过老师的吟诵,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学生自学:1、出示自学提纲:(1)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遥、川、疑、飞。(2)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3)通过自学,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2、学生自学。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所得。四、师生共同学诗:(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学生谈到哪句,交流哪句)日照香炉生紫烟:(1)诗中哪个词是"升起"的意思?(2)"红日、高山、紫雾"诗人用寥寥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遥看瀑布挂前川:(1)理解:川,河流。(2)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飞流直下三千尺:(1)学生体会"飞流""直下"。(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疑是银河落九天:(1)重点理解: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2)有感情地朗读。(二)学生质疑:1、"生"为什么不用"升"?(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2)生,产生而后升起。2、"挂",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1)学生交流。(2)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四、指导朗读并成诵。8、赠汪伦阅读目标: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阅读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阅读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二、学习古诗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三、带读古诗: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唐·李白唐·高适唐·王维故人西辞黄鹤楼,千里黄云白日曛,渭城朝雨浥轻尘,烟花三月下扬州。北风吹雁雪纷纷。客舍青青柳色新。孤帆远影碧空尽,莫愁前路无知己,劝君更尽一杯酒,惟见长江天际流。天下谁人不识君!西出阳关无故人。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四、背诵古诗9、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阅读目标 :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背诵课文。 阅读过程 : 一 、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宿”读作“sù”,不要读作“shù”。 2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五、背诵古诗各种形式背诵古诗10、绝句(迟日江山丽)阅读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阅读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2、板书课题。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二、细读课文,读懂诗句。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三、朗读背诵,体会感情。指导学生背诵古诗。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指名学生背诵。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集体背诵古诗。四、课外延伸,注重积累。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1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阅读目标: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阅读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1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2解诗题。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二、读诗解意。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3解词连句知大意。(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三、展开想象,悟诗情。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5练习背诵古诗。(1)自己试着背。(2)同桌互相背。(3)集体背。12、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阅读目标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过程:一、读诗人,介绍杜甫二、读全诗,理解诗意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含-包含。泊-停泊。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4、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5、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13 望洞庭【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理解“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含义。3.感受洞庭湖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阅读准备】小黑板【阅读过程】一、  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2、揭示课题。    3、解题。作者简介。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望洞庭是诗人秋天行经洞庭湖所作。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2、学生自学。  要求:(1)拼读“螺”(luó)。(2)检查自学情况。(3)指读生字。指名朗读诗句。    三、精读指导1、理解诗句。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铜镜,本课喻洞庭湖面。磨:拭,即擦。句意: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拭的铜镜一样。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句意: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理解后同桌练说,指名说。2、思考讨论。3、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四、指导朗读,背诵1、指导停顿方法和重音。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2、教师范读。3、自由练读,指名读。4、指导背诵。五、布置作业熟背望洞庭。14 池上【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理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的含义。3.感受小娃的天真无邪以及充满乐趣的儿童生活。【阅读准备】小黑板【阅读过程】一、,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2揭题 :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3学生齐读题目。 4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1、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2、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了解池上大意。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4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15. 暮江吟【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3.感受暮色中的江上美景,感受自然之美。【阅读准备】小黑板【阅读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疏通诗句大意。重点理解: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瑟瑟:碧绿色。怜:爱。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3、赏析重点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了解意思,感受美景。三、熟读成诵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16.忆江南【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含义。3.感受江南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阅读准备】小黑板【阅读过程】一、 谈话导入: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无锡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二、 学习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疏通诗句大意。重点理解:谙:熟悉,江花:江边的花。3、赏析重点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了解意思,感受美景。三、熟读成诵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17.江雪【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理解“ ”的含义。3.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感悟诗人孤傲不屈和不愿同流合污的个性。【阅读准备】小黑板【阅读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题目是“江雪”顾名思义,也就是江上雪景。这一首诗,是古诗中的精品!三、 学习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疏通诗句大意。重点理解:绝:尽,径:小路,人踪灭:行人绝迹。3、赏析重点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了解意思,体会诗人高洁的品质。三、熟读成诵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二年级校本阅读教材《走进古诗》.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