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论文:释一年级学生在音乐课中的有效聆听.doc
-
资源ID:17558252
资源大小:151.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音乐论文:释一年级学生在音乐课中的有效聆听.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音乐论文:释一年级学生在音乐课中的有效聆听.精品文档.小学音乐论文释一年级学生在音乐课中的有效聆听【摘要】:古人造字非常奇妙,“聪”字由耳,眼,口,心组成,而其中占了一半的就是“耳”字,由此可见古人对于聆听的重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培养演奏家,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音乐是听觉艺术,一个音乐教师如何培养好一年级学生学会有效聆听,对他今后学习音乐及其他功课和为人处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小学一年级学生刚由幼儿园出来,年龄小,比较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无法安静下来好好地听一首完整的乐曲及歌曲。正因为如此,我们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就有更多的理由来为此好好研究,本文从一年级小学生聆听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及聆听习惯培养的策略1.重视舆论导向,引起社会关注;2.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技巧;3.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聆听习惯等几点来阐述旨在使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就学会安静聆听,认真聆听,有效聆听。为他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美好的基础。【关键词】: 音乐 有效 聆听 “聆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一种习惯,有效聆听更是一项不可多得的本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如果能学会在课堂上认真地聆听老师的讲课,安静地倾听同学的回答,用心地聆听音乐,那么这个孩子无疑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他学起来会很轻松;在和别人交往中也会很受欢迎。今年学校安排我执教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小学一年级学生,思想活跃,由于较少受到世俗观念影响,孩子们想象力丰富,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在看到积极方面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由于年龄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课堂上,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的同时,往往很少顾及老师及其他同学的反应。在从事小学音乐教育的几年中,我发现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过于活跃,特别是一年级新生自我意识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能做到安静地聆听,以致于影响到教学效果。现象1:课堂上,当我播放某乐曲给学生听,乐曲没播放完,就见台下有学生举手示意要回答问题。事实上我并没有向学生提问。孩子们非常积极,借每个机会自我表现,但是并没有很好聆听,甚至是并没有在听,影响到了教学。现象2:有时为达到教学目的,我会采取提问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当某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没有聚精会神的倾听,而是做着自己的事情,或者在该学生没有说完时,某些孩子就大声嚷嚷“错了,错了,我来”。小学低段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差,往往很难将心中的想法表达清楚,这种近乎蛮横的打断,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会在不经意间打击发言同学的自信心。现象3:课堂上,有些孩子坐姿端正,表现出一幅认真聆听的样子,实际上魂飞天外,云游四海。他们可能对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又迫于压力,只能装装样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只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好评。现象4:更有甚者,有些孩子完全无视纪律,玩着自己的玩具,或跟前后同学讨论嬉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孩子内心根本不重视音乐教育,认为这个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就像家长口里说的,唱歌好又不能当饭吃。也可能是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吸引他们。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聆听能力是得到音乐熏陶并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倾听和模仿来完成最初的学习进程。同时,良好的聆听也是一种素质,是尊重他人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聆听习惯呢?结合几年音乐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重视舆论导向,引起社会关注随着教育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小学音乐教育除了教授基础的乐理知识之外,更应该强调利用优美的、积极的音乐对学生进行熏陶。孩童时代就好比人生的春天,小学音乐教育则是在春天里,给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一棵种子,当夏天来临时,种子能长成树,秋天到来时,树木能结出果子来。虽然很多人注意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但一回归到课堂,包括家长、学生,都只是把音乐课简单的理解成一种丰富教学、调节学习的课程,甚至有些其他课程的老师,也觉得音乐课是摆设,在学习紧张的期末阶段,公然占用音乐课。为消除这种偏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强舆论宣传充分重视音乐教育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社会发展到今天,各种不正之风日甚,浮躁、冒进充斥着方方面面。整个民族处于一种躁动之中。当然,音乐教育不是速效药,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利器。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见到一定的效果。全社会必须要充分重视,实践证明,只要全社会充分重视,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好的。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加强舆论宣传,一步一步影响到方方面面,让学校、家长、孩子都能充分重视起来。2、学校充分重视在呼吁全社会重视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将学校的作用充分挖掘出来。学校应把音乐教育摆放到更高的位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提升办学条件,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很多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硬件设施很难保证。一到音乐课,抬个电子琴,就开始上课。教室周围的嘈杂环境,较差的音响效果,完全会影响孩子们的注意力,影响其有效聆听;二是学校要注重音乐教育的过程,不能只是把它当成一种调节手段。比如到了学期末,音乐课不能粗暴的被占,这种占课本身就给孩子们一种直观印象:音乐课远远不如语文、数学等课程作用,久而久之,孩子内心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既然音乐课不那么重要,那上课也不需要太过专注。二、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技巧社会的充分重视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的教学效果还是要回归到课堂上。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丰富教学手段,激发聆听欲望现阶段,教学设施等硬件的改善主动权不在教师手里,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我们应尝试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其专注度。比如可以给孩子们播放一段跟教学内容相关的小视频,或者结合教学内容,给孩子们讲一个小故事等等。可以用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在于教师是否用心,将自己课余的时间好好利用起来。我们相信,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当孩子的注意力完全被集中起来的时候,一堂优质的音乐课顺利进行的可能性就更大了。2、复述相关情景,促进有效聆听课堂上很多时候,教师问题说了一半,就有孩子抢着要回答,他们可能根本没有听清楚,只是想急于表达自己。或者在某个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孩子也没有认真听讲,就迫切打断其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是一个好的现象,但这种没有规矩的表达并不可取。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必要的方法来调整。比如有孩子抢答时,可以让他把刚才的问题复述一下,或者把刚才的同学的回答完整地复述出来,这种时候,抢答的孩子肯定很难复述,当他出现因无法复述难以为情的时候,教师可以因势疏导,告诫他以后要先听清老师的问题再来回答。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形成一种氛围,大家就会逐步学会聆听。3、各种奖惩手段,维持有效聆听对于课堂上善于聆听的同学,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回应,比如正面表扬等等。在整个课堂上树立一种导向,告诉孩子们要学会倾听。除了表扬,我们也需要引入一些惩罚手段。当然,这里的惩罚需要谨慎,比如针对上课开小差的同学,我们不能粗暴的让其站在走廊上或者其他什么体罚手段,我们可以让他给大家唱首歌或者别的什么方式。“惩罚”要注意方法,控制好力度,一定要给孩子留有余地,要让他们觉得自己的“面子”没有失去。有奖有惩,整个教学规范才能树立起来。低段小孩子,兴趣起来了容易“疯”,“惩罚”不当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三、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聆听习惯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哪一门课程,都必须回到这一点上来,一定要让所学的孩子有足够的兴趣。有些孩子一上音乐课就表现得异常踊跃,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正确的疏导,让他明白即使他们急于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也需要用心倾听老师、其他同学的讲话,这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是尊重他人和自己的一种体现。对于那些本身对音乐课程没有多大兴趣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尝试着慢慢培养。有些孩子可能觉得音乐课没意思,或者受家庭影响,觉得音乐没有用,没有必要花精力在上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引发孩子的兴趣,比如播放一些优秀的动画片。一般好的动画片都有很好的音乐,在观看的同时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当然,这些都只是手段,是教学的辅助方法。方法很多种,目的只有一个,切记为了教学而教学。教孩子学会一首歌,远没有培养孩子兴趣来的重要。当孩子有了兴趣,课堂形成较好的氛围,再辅以鼓励、惩罚,孩子们就会慢慢养成倾听的习惯,因为他有兴趣,愿意倾听,他也知道如果没有认真听,回答错了,老师会进行“惩罚”,其他同学也会“笑话”。有效聆听是一种素质,同时也是一种习惯。而正确的习惯则是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前提。有效聆听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社会需要对音乐课程的充分重视,这种重视一定要落实到基层,只有家长、孩子重视了,他们在课程上才有动力认真倾听;学校应尽可能提供较好的教学环境,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孩子的注意力才更容易集中,学习的兴趣也更容易激发;教师作为引路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做到有张有弛,引领整体朝正确的方向前行。我们相信,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孩子们能够学会有效聆听,从而让他们在音乐课堂收益,也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中收益良多。参考文献:1、熊景明、葛新斌、张玉林、肖今、刘佩琼:中国农村教育的困境、开放时代 2003年第六期2. 李书磊:村落中的国家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10第1版3.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44. 张卓玉:现代教育思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65. 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96. 马戎 龙山: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0.8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