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乒乓球多球训练中常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少儿乒乓球多球训练中常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精品文档.少儿乒乓球多球训练中常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乒乓球多球训练在系统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对于快速掌握基本的动作技术,形成正确的动作动力定型至关重要,它弥补了单球的一些不足,是乒乓球训练必不可少的一种训练手段。 根据本人已学习掌握的乒乓球理论知识,结合本人极其有限的乒乓球训练经验,在此对少儿乒乓球教学与训练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找到解决的方法,旨在于提高自己观察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敦促自己多看,多思,多总结,真正地把书本理论与训练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下是训练中常见的不足与纠正办法:,正手攻球第一,引拍不到位。包括引拍靠前和引拍靠后。靠前导致球易出界。靠后动作过大,导致错过最佳击球时间容易漏球。少儿初学引拍手臂差不多与球台平行。第二,重心移动不到位。重心的移动是乒乓球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贯穿整个乒乓球训练的始终,包括今后学习的搓球尤其是拉弧圈球都必须配合重心的转换。初学时一定要加强学生重心转移的学习。引拍时右腿弯曲重心落在右腿,挥拍击球时也就是重心转移的过程,击球后重心由右向左,最后左腿弯曲,右腿稍微蹬直,重心压在左腿上。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初学者重心转移容易由右向左晃,没有向前压住,这一问题及其常见,应该引起重视。纠正方法:徒手重心转移。另一方法是要求学生击球后定住并保持击球后的姿势,让其自己观看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反复如此,直到其把重心转到位。第三,挥拍击球只是用大臂,小臂收得不够。纠正方法:握住其大臂,让其收展前臂,体会收展前臂,用前臂发力击球的感觉。第四,转腰与收臂脱节。这是很重要,很关键的内容之一。转腰与收臂脱节导致动作不协调,击球匀速运动,缺乏爆发力,发力不集中,击球力量较小,击球没有威胁。纠正方法:多做徒手动作,在结合球练习时要时刻提醒其腰带胳膊,转腰收胳膊要同时。第五,体会不到放松紧张放松的肌肉用力感觉。有的学生完整一次击球动作肌肉自始至终处于紧张状态,以至于在击球瞬间真正作用于球的有效力量薄弱,外观上身体僵硬,动作机械,同时身体也易于疲劳,不利于连续击球。第六,击球时间和击球点掌握不好。这在年龄较小,球性熟悉不太好的初学者中常见。纠正方法:手把手教学,帮助其找准最佳的击球时间(上升前期,上升后期,高点期,下降前期,下降后期)和击球点(上中部,中上部,中部,中下部,下中部)。第七,球拍后仰。球拍压不住,球飞了,这是初学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作为教练或者陪练应当反复提醒。,反手攻球第一,引拍不到位。常见是引拍太过。第二,抬肘。如果肘部抬得太高,发不上力,用力轨迹缺乏向上的分力,球带不起来易下网。第三,发力轨迹方向不对。反手攻球和正手攻球是相同的用力方向,球拍的行走轨迹也是一样的。纠正方法:基于前面所说的道理,陪练可以用自己的正手手把手辅导,使其体会反手攻球向前向上的发力方向。第四,只用大臂,前臂发不上力。只是大臂上抬托球,没有小臂的收展。纠正方法:握住其大臂,使其做前臂的收展,体会前臂收展的肌肉用力感觉。另一有效的方法是让其做自抛自拨的多球练习。第五,手腕不发力。手把手教其用手腕发力以控制球的落点和方向,体会手腕拨球的感觉。第六,站位不正确。初学者反手攻球站位近台,两脚平行或者左脚稍前,右脚稍后,反之则不可以。 3,正手两点 第一,转腰不到位,重心转移不到位。这在正手位两点、三点中极其常见。纠正方法:陪练方稍微放慢送球频率,待其重心转移到位,并且又及时地送球,把握好这个点和节奏。第二,正手第二点球出界。原因是侧身不够,道理很简单,一点的时候打对角线,两点(一般在中路)理论上一定会出界的。这就要求学生侧身让开。道理很简单,可以向其讲明,都可以理解。 4,双摆速 以前自以为双摆速比单摆速难,事实或许不是如此,在打计划中最好还是安排在单摆速的前面为宜。 5,单摆速 又称左推右攻。是一项很重要的训练计划。对于正反手的转换要求很高,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正反手的转换。对于陪练方,可以选择大角度 慢速度亦或是小角度 快速度,只不过是训练的侧重点不一样而已,前者练习步伐,后者练习摆速。对于高水平运动员可以大角度 快速度,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6,推侧 易犯错误:第一,反手推或者拨发不上力。第二,正手侧身攻重心转不过来,腰滞后。第三,侧身步子跟不上,侧身不到位,右腿太过靠前。纠正:侧身时两脚与球台端角成一等腰三角形为宜。 7,推侧扑 推侧已经讲解,在这儿恕不累述了,只是说说扑那一板球。动作要领:正手位大角度来球时用交叉步空中转腰,击球时同时收右腿,击球后右腿支撑避免重心不稳,为下一板准备,下一板反手空当球时交叉步拨。对于初学者,扑那一板可以先学习用并步。 8, 正手三点 三点,与两点相似,第三点侧身与前面推侧所讲侧身同。 9,三点扑 扑与推侧扑同。 以上是处理上旋球的多球训练计划,以下是处理下旋球的单项技术要领和计划。 1,反手搓球 反手搓球比正手更容易,一般先学习反手搓。动作要领:双膝微曲、收腹含胸,重心在两腿之间。引拍与击球:稍向后上方引拍,来球时向前下方切送,注意多摩擦,多前送。击球时间和击球点:初学时在球的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下部。一般上同侧脚。注意搓完球后迅速还原。 2,正手搓球 与上同。上同侧脚。 3,拉弧圈球 也是处理上旋球的主要手段,也是进攻直接得分的主要途径。乒乓球训练计划1,正手位/侧身位直、斜线攻球要求:动作完整、协调,练习在近台,中台的控制球能力 控制回球落点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后,可在1/2台范围内进行2定点或不定点的练习2,直拍反手推挡/横板反手攻球要求:动作完整、协调,熟练控制回球的路线、力量3,左推右攻要求:正、反手动作结合自如,步法移动迅速、准确熟练控制回球路线4,正手位/反手位连续拉弧圈球(高吊弧圈球或前冲弧圈球)要求:拉弧圈球动作协调,出手速度较快,爆发力较强,旋转质量较高掌握在不同时期(上升期,高点,下降期)拉弧圈球的要领注意击球点,步法移动迅速、准确5,正、反手搓球要求:动作完整、协调,控制回球的落点、旋转的变化注意长短结合,转与不转结合6,搓中侧身突击/拉弧圈球要求:突击动作速度快,爆发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击球质量拉弧圈球动作协调,出手速度较快,爆发力较强,旋转质量较高练习起板后连续击球的能力横板选手应注意练习反手起板(拉/打弧圈球)7,比赛要求:在实战中熟练掌握各种技术突出个人打法风格、特点也可进行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等专项性比赛注:均为常规训练计多球训练计划1,正手位/侧身位正手攻球要求:在1/2台范围内,1定点,2定点或不定点,全台不定点的练习动作完整,协调,步伐移动迅速熟练掌握控球能力 注意回球路线变化2,直板反手推挡/横板反手快拨要求:动作完整,迅速,协调熟练掌握控球能力 注意回球路线变化3,连续性反手推挡,正手攻球 (左推右攻)要求:正、反手动作结合自如,步法移动迅速、准确熟练掌握控球能力 注意回球路线变化4,推挡(反面拔/反手拔)、侧身攻、扑正手 (推、侧、扑)要求:各动作结合自如,步法移动迅速、准确熟练掌握控球能力 注意回球路线变化5,正手位/侧身位正手拉球要求:在1/2台范围内,1定点,2定点或不定点,全台不定点的练习动作完整、协调,步伐移动迅速熟练掌握控球能力 注意回球路线变化6,正手位/侧身位正手突击下旋球要求:在1/2台范围内,1定点,2定点或不定点,全台不定点的练习动作完整、协调,步伐移动迅速熟练掌握控球能力 注意回球路线变化7,反手位搓下旋球要求:动作完整、协调,控制回球的落点、旋转的变化注意长短结合,转与不转结合8,反手拉球要求: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动作完整、协调,步伐移动迅速熟练掌握控球能力 9,正手位/侧身位正手中远台拉弧圈球要求: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动作完整、协调,步伐移动迅速熟练掌握拉弧圈球的能力 注意回球路线变化10,反手搓、侧身拉/侧身攻、扑正手要求:各动作结合自如,步法移动迅速、准确熟练掌握控球能力 注意回球路线变化11,正手挑/正手搓、反手攻/侧身拉/侧身突击、正手攻要求:各动作结合自如,步法移动迅速、准确熟练掌握控球能力 注意回球路线变化12,正反手快摆要求:动作完整、协调熟练掌握控球能力 注意回球路线变化13,直板反手推挤/反手推下旋要求:动作完整、协调熟练掌握控球能力 注意回球路线变化14,正反手攻打弧圈球/快带弧圈球要求: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动作完整、协调熟练掌握回接弧圈球的能力 并且运用灵活、准确注意回球路线变化15,正手反拉弧圈球要求: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动作完整、协调熟练掌握回接弧圈球的能力,并且运用灵活、准确16,正反手近台挑球要求: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动作完整、协调17,打高球/机会球要求:熟练掌握击球要领,运用灵活、准确步法移动迅速、准确18,发球抢攻要求:熟练掌握各个动作要领,动作完整、协调各动作结合自如,步法移动迅速、准确熟练掌握控球能力 注意回球路线变化19,接发球抢攻要求:熟练掌握各个动作要领,动作完整、协调各动作结合自如,步法移动迅速、准确熟练掌握控球能力 注意回球路线变化20,发球要求,熟练掌握多种发球方式,运用灵活注:111,1720为常规训练计划;1216为专项训练计划步伐训练:1,侧跳步要领:向左侧跳的时候,蹬地脚是右脚,向右侧跳的时候,蹬地脚是左脚,侧跳的时候,步幅要稍大一些。2,侧滑步要领:侧滑步比侧跳步的步幅要小一些,并步跳的方向不仅可以向左向右,还可以向斜前方,斜后方。3,交叉步要领:向左前交叉时,右脚在左脚前横跨一步,后交叉时,右脚在左脚后横跨一步,髋部要随步伐灵活转动4,碎滑步要领:碎滑步的步幅要小,跟进要快,身体重心保持平稳,起伏不大,可以向左向右,斜前方,斜后方滑动。5,并步要领:来球落点远侧方的脚先向近侧方的脚靠一步,来球落点近侧方的脚随即再向来球落点方向迈出一步。这种步伐活动范围不大,移动时身体重心平稳,是削攻型打法的常用步伐。6,滑步要领:以来球落点近侧方的脚用力蹬地,两脚几乎同时离地,向来球落点方向移动,来球落点远侧方的脚先着地,另一脚跟着落地,这种步伐的活动范围较大,一般在来球离身体较远时使用注:着重练习1.侧跳步;2.侧滑步;3.交叉步;6,滑步 这个计划适用于直横板弧快、快弧运动员长期训练使用,时间的跨度应是从业体校至省体校这短时间(即初学具有一定水平至能参加全省运动会青少年甲、乙组比赛)。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可以使用计划中的常规训练计划或者根据自己技术的不足使用某些单项训练计划。 按业体校每节训练课3小时来讲,计划中单球每项目10-15分钟(比赛30分钟),重点练习项目,每项2030分钟。(或1,2项连续攻球50100个回合;3,4项连续1530个回合;其他项目1015分钟)多球每项目1-2盆球,重点练习项目4-5盆球(每盆150个球左右)。练习顺序可按计划的顺序进行(按照队员的自身水平)。旋转是乒乓球运动中五大要素之一,通过胶皮与球体之间的摩擦产生,它的作用是给对手制造困难,造成对手回球失误,从而为自己创造得分机会。专业选手通过专项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对球的旋转比较容易判断,经常看专业队员比赛的朋友都会发现,专业队员之间直接吃发球很少,但是在业余界内吃发球确是普遍存在的,大家普遍对此感觉头痛。下面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如何克服旋转?首先要正确认识旋转,树立征服旋转的信心 初学者一遇到旋转往往被搞得晕头转向,心理上就会受到巨大压,进而失去信心。其实多接触,多实践,不断总结找出规律,掌握旋转也并非难事。业余球友在平时练习时,要多接触发球好的球友,吃什麽球就让对方发什麽球,防守弧圈掌握的不好,就找弧圈拉的好的球友练习,最好在实战中体会如何克服旋转,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薄弱环节进行练习。学会判断来球的旋转 对付不同的旋转应用不同的方法,所以提高对球的判断能力就显的十分重要。需要强调一点,对球的旋转强度上往往很难把握,这一点也是业余选手中有一部分球友善用的发球变化之一,通俗一点就是即使知道对方发的是下旋,但究竟有多转,自己估计不足。所以,在旋转强度的判断上,大家要提高警惕。掌握拍形的调节 一般情况下,遇上旋拍形向下;遇下旋拍形稍后仰;遇左侧旋拍形偏向对方右角;遇右侧旋拍形偏向对方左角。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对不同的旋转方式,要调节好不同的拍形。掌握发力方向和发力大小的调节 遇上旋向下发力;遇下旋向上发力;遇左侧旋发力偏向对手右方;遇右侧旋发力偏向对手左方。来球旋转越强,触球瞬间发力要求越高,球拍的摆速越快,旋转弱些,相应的对发力和摆速的要求就低些。靠近旋转轴,减少正面撞击球 旋转着的球,越靠近旋转轴部位,旋转速度越小,越远离旋转轴,旋转速度就越大,所以在对付不同旋转来球时,要根据来球的旋转和落点,调整脚步移动和拍形角度使球拍尽量靠近旋转轴心用力,避免正面撞击球。 以上五点是克服旋转最基础的一些东西,大家必须掌握好。除此之外,与旋转有关的因素还有许多,例如胶皮,拍子等等一些客观因素,但其中最关键的是在判断准确的基础上,调整好拍形,用力方向和大小,球迷朋友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的开始,它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来球限制和约束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施展自己的战术意图。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可以打出发球抢攻的战术配合,在比赛中争取主动;对业余球迷来说,发球往往直接得分,由此可见发球在乒乓球比赛中有多重要。 对业余爱好者来说,练习发球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发球的规范性 发球有抛球和挥拍击球两个动作组成,抛球的高度不低于15cm。对业余球迷来说发球的规范性要求不高,但最起码的抛球高度要符合要求。发球的用力 业余乒乓爱好者的发球大多数是手腕的力量运用的好,身体其他的发力和协调配合不够。在发球上身体各部位的发力有如下一些:腰和身体重心的惯性作用 对于惯性的理解大家在物理学上都学习过,借助腰和身体重心转换时的惯性作用可以对球产生一种暗力,这种力量不像手臂,手腕发力那样明显,不易被对手所觉察,发球的质量就高许多,效果自然不用说。大家都知道马琳的发球神出鬼没,技术极佳,他说“我发球,肘以下是松的,沾球的时候我发力,但是我身体其他地方都适度紧张,都要吃住点劲,我沾球的一刹那,手,重心也是同一时间同一方向点一下。”有些人说“发球,第一跳我用身体重心找点,稳定系数更高。”还有些业余球友发球的动作很小,看上去没那麽张扬,但是发出的球效果很好,用的就是暗劲,这些都充分说明腰和身体重心发力的重要性!前臂的加速作用 前臂的作用是加速作用,发球的速度不快,多数是前臂的力量运用不好或者根本不用前臂。发球时从挥拍到触球前臂的摆速一定要快,利用前臂的摆速加快来加快发球的速度,尤其是发长球时运用前臂的加速发力效果会更好。手腕手指的发力 国家队的资深教练李晓东以前讲过,手腕用力的最高境界是“松而不晃,紧而不僵”手指在触球瞬间发力很关键,最终触球是靠手指手指来传递力量,在球拍触球瞬间手指要有握紧球拍的感觉,从而把所有的力量传递到球拍上。对于这点的理解横板爱好者可以从发球时握板的调整来体会,横板发球时要将原来握于拍柄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置于拍后,以提高手腕的灵活性和手指的瞬间用力,来增加发球的旋转变化。对比握拍变化前后的发球感觉,横拍球友很容易体会到手腕,手指在发球中的显著作用。直拍手腕,手指天然的好用是理所当然的,建议还没有试用上述握拍调整来发球的横板球迷,体会一下啊!其实我认为对于我们业余乒乓爱好者来说,无论直还是横发球时对手腕,手指的运用大可不必像专业运动员要求的那样高,我感觉只要发球挥拍过程中手腕保持适度放松,在最后触球一瞬间手指握紧球拍,做到这两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