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昼夜交替现象》微课程设计方案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doc
-
资源ID:17572301
资源大小:29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昼夜交替现象》微课程设计方案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昼夜交替现象微课程设计方案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精品文档.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 2.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3.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进行论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一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不同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三、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和证据补充排除某些假说的可能性,能发现和概括太阳和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四、教学器材: 手电筒、地球仪、准备记录实验表格 课前准备:1、学生6人一个小组,前后坐开。2、每组发放一支手电筒,一只乒乓球,一份实验记录单。3、每小组指定太阳、地球、记录员。 师生谈话: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 问:你会想到什么?生:太阳、月亮、盘子、句号、轮胎、蛋糕、孩子的脸、篮球、皮球、足球、瓶盖、飞碟师:大家的回答让老师感受到你们思维的无拘无束,想象的丰富活跃。师:再来做个小游戏,两个同学上台:师问: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学生讨论并交流:(人不动自己转、自己不动别人绕着自己转、两人都转,但转的速度不一样。)过渡:我们上的是科学课,科学正是在不断地想象、假设、验证中进步的。在没有其它新证据之前,任何假设都有可能成立,面对问题需要我们大胆猜测,认真求证。(上课)一、联系生活中现象,了解学生的原认知:1、生活中的现象: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小片段,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FLASH动画,微视频前半部分,回忆生活中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从生活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原认知,将昼、夜概念延伸至昼夜交替现象。)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古人就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生活当中也常常都是这样,地球上有时候亮堂堂的白天,我们用一个字来形容为-生:昼。师:嗯,非常棒。有时候是黑漆漆的夜晚,用一个字来形容为-生:夜。师:好。那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交替过程,我们称为昼夜交替现象。2、谈话讨论:地球上的昼夜现象为什么会交替出现呢?生讨论交流(可能与太阳有关)二、假设与实验:1、假设师:首先,我们思考一下地球上的明暗变化,是由天上哪一个星体引起的?指名,你来说?生:是太阳。师:是由太阳引起的,对吗?非常棒!假如说没有太阳只有地球的话,能有昼夜交替吗?生:不能。师:对,一定要有太阳。【板书太阳】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手电筒代表阳光,照在正方体纸盒上和照在球体上有什么不同?生:照在纸盒上可能只有一个面、两个面、三个面,照在球体上永远能照到一半,所以和地球是球体也有关系。【板书球体】师:如果有了太阳,就像这两个拳头一样固定在那里,能有昼夜交替现象吗?生:不能。师:哎,是呀,他们必须运行起来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是吗?【板书运行】提出假设:太阳与地球怎样运动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生: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手来模拟一下,(两只手)怎样运动,有哪几种可能?(学生说地球不转)师:有人想说了,有很多人在动脑筋了。我们来看,把你的想法用画图的形式、或文字填在记录单“我们的猜想”里(可以有很多种),然后用一句话来描述你的猜想当中地球是怎么样的,太阳是怎样的?好,每个人拿一张记录单。学生填写。师:很棒,有人想出了两种了。(教师指导)看谁最快想出第三种?看谁最会动脑筋?师:好,把我们手中的笔停下,来看一下别人的想法,然后同时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想到要这样做?你来说?生:我的第一种想法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师:非常棒,(稍等一下)太阳围绕地球转,和我们生活中的感觉是一样的,对吗?(教师板书)继续。生:我的第二种猜想是地球不动并围绕太阳转。师:地球不动然后围绕太阳转,你的思维真敏锐。(教师板书)地球不动并围绕太阳转。地球不动怎么绕着地球转?生:地球没有自转,围绕太阳转。师:哦这样,那太阳动不动?生:太阳也不自转。师:哦。(教师板书)生:我的第三种猜想是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转。师:太阳围绕地球转。 (教师板书)生: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师:很会思考,现在是地球不动了,对吗?继续,好了。生:嗯,三种。师: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不一样的,快速。你来说。生:我是地球、太阳同时自转。师:地球、太阳同时自转(教师板书)。好,他很会思考。还有没有不一样的,你来?生: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师:好的(教师板书),还有不同,是吗,上来说。生:太阳自转而且围着地球转。师:想法很有意思,和刚才的意见换了一下,还有哪位同学?生:地球、太阳互相绕着转。学生展示自己的猜想,老师黑板上罗列、归纳学生的想法。师:我们来看一看书上的同学有几种想法?生:4种。老师先板书以上四种假设。小结:以前,人们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中,就有非常多的猜想。对于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们班的同学非常棒,大胆猜想,提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想法,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大胆猜想。2、实验:师:太阳与地球怎样运动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我们提出了4种可能,那一种观点是正确的?我们怎样才知道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生:做实验。(四)模拟实验师:我们要研究太阳和地球的运动情况,用什么来模拟太阳?生:用手电筒。生:蜡烛。师:这两样材料都能喝太阳一样发光,我们就用手电筒来模拟太阳,那用什么来模拟地球呢?生:兵乓球师:兵乓球效果怎么样?还能用别的材料来模拟地球吗?生:地球仪。师:固定好的地球仪就方便多了。这种用模型来模拟的实验我们叫做模拟实验,这是科学家经常用到的一种实验方法。师:地球仪这么大,能不能找一个地方来观察,你们说行不行?生:行。师:那找哪里来观察呢?生:中国。师:1、那就把中国作为我们的观察点,在上面贴上红星,做个标记。2、太阳、地球的位置这样放行不行?(高度、距离要恰当)3、这样转动行不行?(转动的速度要尽量保持平稳)4、至少要转一圈。5、及时指出观察点的昼夜现象。6、做好实验记录。师:你对周围的环境还有什么要求吗?(暗)请同学上台演示实验。师出示实验要求:1.出示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仪、支架,请同学们准备好自己的材料。2.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用地球仪代表地球。3.调节好手电和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仪。4.地球绕太阳运转时,速度要均匀,方向是自西向东。5、认真观察:小红旗处昼夜会不会变化?6.请用喜欢的方式作好记录。附:(昼夜交替实验记录表) 实验情况能否解释昼夜交替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接下来就请材料员上来领取材料吧!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五)汇报交流师:请各小组汇报你们的实验发现。下面的同学看好红星观测点,跟着做实验的同学指出昼夜。(老师让孩子停顿4次,指明昼夜)学生汇报。师:这4个实验都可以让我们看到昼夜交替现象,那么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吗?生1:不是地球在转就是太阳在转。生2:总有一个是在动的。师:只要太阳绕着地球,或者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转动就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师:现实生活中,这4种假说肯定只有一种是正确的,在没有新证据之前,哪条假说暂时是正确的呢?同学们还不能确定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我们还不能知道哪个假说是正确的。老师给你们提供了点资料,你们能从资料里寻找新证据,找出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吗?学生查找新证据。汇报。师:这是你们的想法,我们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说的吧。(微视频出示昼夜交替的解释)师:看过了科学家的解释,你找到地球昼夜交替的真正原因了吗?师:科学探究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科学的思维过程。更是学生经历、体验和发现的过程。大家刚才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检验自己提出的预测,而且能用语言描述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地球或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点,真了不起。三、总结、延伸:1.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有什么收获?2.总结。指出: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把你得资料带来我们一起交流。3、人类的脚步已踏入太空,茫茫的宇宙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学生画的示意图)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自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反思山东肥城桃园晒书城小学 冉霞本堂课通过提出昼夜交替的假说模拟实验检验假说能否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三个层次的活动来构建科学概念。这节课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它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追寻科学家们探索的足迹,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这些猜想,从而体验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1、关于学生认识开课以动画形式引出昼夜现象,如果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可以使学生感性的认识更丰富。在提出昼夜交替现象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想到地球自身特点比较困难,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这是教师如果能出示一个透明球,直接让学生观看,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2、关于假说的提出这节课先让学生提出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再围绕着假说进行实验,用实验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说,但是让学生提出假说,并不是单纯地为了罗列假说而进行了,这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交流意识的过程。教师应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提出假说。3、关于实验材料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选择了手电筒模拟太阳,手电筒的光线更加强一些,但如果从可操作性方面来看,拆掉了手电筒外面的罩子,使光向四周传播,操作性更强。实验材料中的记录单要有实际意义,关于这课的实验记录我参看了很多老师的教案,但我个人认为可以有更简单有效的记录方法,上课时,我让学生在实验中,如果假说正确的直接在该假说图画旁打勾,错误的打叉,实验结果汇报时一目了然,非常实用高效,如果记录单是为了形式而存在,那它就失去了教学的实际意义。因此我觉得教师备课时确定好学生的记录方法也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途径。4、思维的提升最后汇报时让学生根据老师搜集的新证据解释自己的猜想,用科学家的解释验证自己的猜想,这符合“科学不是断发展的”这一观点。现在我在上课前都会关注本课的重难点,尽量围绕了重难点来设置各个环节、提问和追问,在扣住重难点后,我个人觉得设置的环节和提问就会朝着目的性比较明确的方向进行,即一堂课的主线会比较清晰,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发展很有帮助,一堂课一堂课的积累,让我们的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的共同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