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巧家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doc

    • 资源ID:17581031       资源大小:256.50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巧家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巧家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精品文档.巧家县蚕桑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蚕桑产业是巧家重点打造的特色优势产业,对于推动绿色经济强县,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增加农民收入,越来越凸显出生机和活力。根据省市加快蚕桑产业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前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实际,在分析县内、外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市场要求、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好我县“十二五”蚕桑产业的发展。围绕蚕桑产业发展的总体构想、发展目标、建设内容、主要任务和需要采取的措施,确立今后五年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指导。目前,我县的蚕桑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是做大做强我县蚕桑产业的关键时期,为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打造省列蚕桑核心基地县,加快蚕桑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展望2020年)。一、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一)蚕桑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1、栽桑养蚕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我县的蚕桑产业,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以及龙头企业的精心培育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至2010年底,全县栽桑养蚕乡镇发展到11个乡镇(蒙姑、金塘、中寨、白鹤滩、大寨、茂租、东坪、红山、小河、新店、包谷垴),累计栽桑8.7万亩,实存桑园面积7万亩,投产桑园面积5万亩,养蚕农户发展到2.5万户,全年养蚕6万张,产鲜茧量2500余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获得了省列蚕桑核心基地县的重点扶持,蚕桑龙头企业被省市列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蚕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蚕桑形成基地化、产业化为推动蚕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县蚕桑产业积极探索行政主导、公司+基地+农户、产加销的运行模式。通过近年来的扶持发展,形成了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机制。蚕桑生产发展到11个乡镇,重点打造了白鹤滩镇、金塘乡、蒙姑乡、中寨乡、东坪乡、小河镇6个基地乡镇,建成了39个重点基地村。桑园面积上万亩、产量上100吨的有2个乡镇;桑园面积上3000亩、产量上50吨以上的乡镇有6个。基地乡村桑园规模和产茧量占全县的80%以上。以蚕桑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为根本,强化了产品的加工和市场营销,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了基地联龙头、龙头带基地、产加销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巧家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的标志性重点特色优势产业。3、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2002年以来,通过企业改制,龙头企业在全县发展壮大蚕桑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下,积极推动生产技术进步,强化管理,不断积累原始资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获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昭通市长江丝绸有限公司是昭通市最大的缫丝企业,通过2006年至2008年建成丝绸工业园为牵引,生产能力和技术装备跃上了新台阶,拥有国内先进的自动缫生产线19组7600绪,年加工生丝能力从改制前的120吨,提高到600吨,生丝品质从改制前的2A、3A,提高到5A、6A级产品为主,全部达到出口标准。龙头企业抓住列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市场较好的机遇,充分利用原料大幅增加的推动,弥补了改制前的亏损,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至2010年底,企业员工从改制前的300人,增加到现在1049人,加工生产的长江牌生丝、七彩牌丝棉被产品获得省优品牌,生产加工生丝300吨,单厂加工生丝量在省内处于前茅,工业产值首次近亿元。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动力和活力,发展势头强劲。4、管理和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我县在精心打造蚕桑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着力强化行政力度,形成了全县上下集中统一抓蚕桑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并完善了政府主导、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体系和科技服务网络。行政管理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蚕桑产业发展领导组,并专门成立正科级行政管理蚕桑产业职能的县热区产业开发办公室,强化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形成了县乡村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势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为搞好蚕桑生产的科技进步,不断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 注重蚕桑生产科技的培训、指导和服务,健全了科技服务体系,县热开办牵头,以龙头企业建立服务生产一线的蚕业服务中心为载体,切实推广蚕桑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有效服务蚕农,并为县委、政府发展蚕桑产业提供决策服务,重点落实好生产发展、科技推广、产品收购和维护生产经营秩序等工作。管理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有效保障了蚕桑产业化的持续发展。5、综合效益逐年增长近年来,茧丝市场行情总体趋势好,加之蚕桑基地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蚕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稳步提高,综合效益明显。“十一五”期间,栽桑以年平均8%的速度递增,产茧量以年平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蚕农收入以年平均30%以上速度递增,蚕桑加工产值以年平均5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底,栽桑农户达2.5万户以上,鲜茧产量2500余吨,蚕农收入突破5000万元,龙头企业实现工业产值0.9亿元,实现利税2500万元。蚕桑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加快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进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快了巧家绿色经济强县战略的实施进程,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加快发展。与此同时,蚕桑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有效解决了1000余名人员的社会就业,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和谐稳定。蚕桑多年生植物的特征,有效绿化了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二)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加快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困难。由于地方财力困难,蚕桑发展的投入偏低,缺乏专项资金的有力保障,对于快速推进桑园基地建设和做大做强蚕桑产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和制约。巧家近几年筹措的蚕桑产业投入资金,要兼顾每年桑园建设、蚕房建设和奖励政策的出台,资金明显不足,尤其是桑园水利基础十分滞后,年度发展计划安排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影响了发展步伐,桑园基地规模还不能满足加工需求,制约了规模效应和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投入的严重不足,加之,蚕桑科技人才欠缺,全县仅一名蚕桑专业技术人员,产业的科技提质增效缓慢,科技投入有限,栽桑养蚕基础十分脆弱,桑园稳定投产及桑园的产量、质量,既受到基础设施滞后的制约、又受到科技含量偏低的削弱,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和粗放经营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导致大量的中低产桑园面积支撑产业发展,影响了产业效益的全面提升。2、各乡镇发展不平衡,纳入全县重点发展的乡镇,还有部分乡镇距离县列的发展规划差距较大,影响了快速推动的进程。3、蚕桑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几年蚕桑的比较效益有所下降,尤其是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桑园管理质量下降,养蚕技能有弱化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化的进程。4、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还十分有限,兼顾一、二车间的建设和参与行业竞争的能力不足,加之,现有的产业规模量,还缺乏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还不足以抵御市场风险。5、影响我县蚕桑产业的又一潜在因素,由于白鹤滩电站建设的启动,“十二五”末到2020年期间,库区是当前我县桑园规模较大,养蚕量较多区域,一旦淹没桑园,全县养蚕量将大幅度减少,龙头企业加工面临严重缺乏原料的较大风险。分析统计,淹没的桑园面积预计达到3万亩左右(含埂桑),需要重新规划新植桑园和蚕房等基础建设,至少需要投入上亿元的资金。若得不到原料基地的恢复,龙头企业每年创产值损失预计将超过1个亿,必然对做大做强产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加快桑园基地建设的任务艰巨而紧迫。二、国内外蚕桑产业发展环境与潜力分析(一)蚕桑产业消费发展情况分析人类栽桑、养蚕、织绸、用丝近5000年历史,蚕丝纤维含有18种氨基酸,对人体皮肤搔痒、调节水分、保暖御寒功效独特,其它纤维无可代替,丝绸制品倍受人们青睐,欧美市场经久不衰、需求强劲。现在世界上有蚕丝的国家近70多个,其中近40个国家有一定的茧丝生产规模,按蚕茧生产量居于前几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巴西、泰国、越南、朝鲜、日本和孟加拉国。世界真丝产量只占多种纤维总和的0.18%,不能满足人们对穿着服饰发展的要求。随着21世纪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蚕丝业生产中心发生转移,主要产茧国基本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加之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消费心理的时尚化和个性化,丝绸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发展蚕桑业符合时代消费特征,发展前景和市场份额将有持续增长的空间。(二)国内外蚕桑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从蚕桑产业生产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茧丝绸生产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丝绸生产和出口国,生丝和坯绸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印染绸和服装产量也居世界前列,丝绸产量的80%左右用于出口(包括丝织品、服装和制品),生丝、真丝绸缎的出口量分别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0%和70%。随着世界丝绸贸易及消费格局的变化,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已成为世界丝绸生产的集中地。世界丝绸科技、生产中心已转移到中国。从国内来看,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区桑园面积在缩减,蚕茧产量大幅下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蚕茧生产的萎缩和丝绸企业的持续运转,必然向外寻求原料支撑;而西部丘陵山区的气候、土壤以及社会经济结构,较为适宜发展蚕茧生产,随着“东桑西移”的推进,云南已经成为优质蚕茧生产的主要承接地区,为我县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扩大了较好的发展空间。(三)发展蚕桑产业的有利条件和机遇1、生产条件一是气候条件优越。巧家县地处干热河谷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桑树生长,且桑树产量高,一年可养四季蚕。二是适宜发展区域面积广,土地资源丰富,全县16个乡镇有14个乡镇适宜栽桑养蚕,可用于栽桑的面积较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优质蚕茧产区,且单产高,蚕农经济效益好。三是蚕茧质量优。巧家县域内蚕茧一直因为茧层厚、上车率高、解舒好、净度高而有名,能够生产加工5A、6A以上高等级生丝。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为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带来了较好的生产条件和发展潜力。2、产业比较效益好蚕桑产业涉及种养、加工、科研、服务、市场流通和综合利用,带动面广、产业链长、综合开发利用价值高;桑树种植成本相对较低、见效快、收益周期长,适宜在坡耕地种植,不与粮田争地,又适宜间套种,是农民增收致富难得的重要产业,管理较好的桑园,加上套种作物,每年产值可达5000元以上,成本利润年可达75%以上,具有一定的比较效益优势。3、区位优势我国茧丝绸产品具有极高的外向度,80%以上外销出口。东南亚、南亚除了是我国低档生丝的消费区,更是高档生丝的转口贸易区。云南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通道,地处我国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中心位置,随着国家大通道建设的推进,我省茧丝绸产品走向东南亚、南亚更为便捷,有利于外销出口和茧丝绸产品市场开拓,增加直接出口量。巧家距离省会昆明257公里,与市府昭阳区距离220公里,同四川省凉山州卫星城西昌距离165公里,是云南出川的便捷通道之一,也是攀西经济圈、承接西南“桥头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发展蚕桑产业越来越显示出较优越的区位优势。4、面临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现代农业和“东桑西移”的推进、“绿色经济强省”和“桥头堡建设”战略的实施,给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和良好契机,发展蚕桑产业符合国家、省、市的产业政策和资金扶持投向。“十五”以来,我县蚕桑龙头企业被列为省市蚕桑龙头企业;2010年列为重点扶持的省级蚕桑核心基地县,给我县加快蚕桑产业的发展,赢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是巧家蚕桑产业化发展难得的重要机遇期。三、蚕桑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打造省市重点蚕桑核心基地县和做大做强蚕桑产业的总体要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按照“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规模抓重点,集中连片上水平、依托龙头带农户、加大投入、依靠科技、做大产业、扩大影响”的发展思路,突出做大基地规模,打牢桑园和养蚕基础;突出科技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桑园的产量、质量,提高养蚕单产、总产,增加农民收入;突出扶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通过蚕桑生产和加工的齐头并进,使蚕桑产业以产茧年平均增1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桑园规模达到10万亩,总茧量达到5000吨,农户售茧收入接近1亿元,工业产值达2亿元;到2020年,桑园规模达到12万亩、总茧量达到7500吨,农户售茧收入接近2亿元,工业产值达3亿元。(二)基本原则1、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原则突出以市场的需求来确立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推进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强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行政+公司农户”的机制保障,进一步加强政府推动和各级各部门抓实蚕桑产业发展的职责,充分发挥农民发展蚕桑生产和龙头企业产品加工的主体作用,营造蚕桑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格局。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规模化发展的原则针对产业化发展的特征,立足长远,突出蚕桑生产基地的统筹规划布局和丝绸工业园增量加工两大重点,强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扩大生产和加工规模,全力打造重点蚕桑基地,扩张原料规模加工,实现规模与质量并重、速度与效益并举,带动蚕桑产业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水平的全面提升。3、坚持以蚕农为主,合理兼顾企业与农民利益的原则蚕桑产业的发展,一头连着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农户,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是推动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有机保障。发展蚕桑产业,必须确保农民栽桑养蚕长期的根本利益,才有企业的生存发展,也才有蚕桑产业的发展壮大。随着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进一步强化完善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加大农民发展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实行鲜茧最低保护价和毗邻地区茧价协调机制,使农民和企业在生产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来不断地扩大发展规模,实现“双赢”;进一步确立公司与农户做好订单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收购蚕茧时,不折不扣地执行好收购政策,提高收购服务质量,收购时不打白条,确保收购平稳、正常,让蚕农满意,进一步调动蚕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4、坚持依靠科技,提质增效的原则以蚕桑生产和产品加工技术进步为着眼点,依托科技进步,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经济效益潜力,科学布局蚕桑生产基地,强化良种良法,确保规划一片、实施一片、成功一片,搞好桑园的田间管理,抓实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缩短桑园投产周期和提高桑园利用率,增加亩产效益,强化科学饲养管理,坚持小蚕集中共育,规范小蚕标准化饲养,确保饲养小蚕质量的稳步上升,坚持推广先进实用科技,提升大蚕饲养的科技含量,有效提升养蚕单产和总产,增加蚕农收入。积极做好茧丝加工技术的研发、创新和推广,逐步实现对蚕桑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注重产品品牌和质量的影响力,拓展市场,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新植桑园3万亩,到2015年,全县累计桑园面积10万亩以上,养蚕12.5万张,产茧5000吨,蚕农收入突破亿元,工业产值达2亿元以上。到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为:新植桑园2万亩,到“十三五”末,累计桑园面积12万亩,养蚕18万张,产茧7500吨,蚕农收入突破2亿元,工业产值3亿元以上。重点阶段性目标如下:1、2012年目标:新栽桑0.7万亩,累计存活桑园面积9.6万亩,养蚕8.8万张,产鲜茧3500吨,蚕农收入7000万元;企业生产生丝500余吨,工业产值1.2亿元。2、2015年目标:累计新栽桑3万亩,累计存活桑园面积10万亩,养蚕12.5万张,产鲜茧5000吨,蚕农收入1亿元;企业生产生丝700余吨,工业产值2亿元。3、2020年目标:累计新栽桑5万亩,累计存活桑园面积12万亩,养蚕18万张,产鲜茧7500吨,蚕农收入2亿元;企业生产生丝1000余吨,工业产值达3亿元以上。四、产业发展布局和重点建设内容(一)产业发展布局1、蚕桑基地布局全县蚕桑基地规划布局在沿金沙江流域、牛栏江流域和以礼河流域三个片区的乡村。到2020年,全县桑园规模累计面积12万亩,重点建成2500亩以上规模的基地村50个。重点基地村累计规划桑园基地面积11.66万亩,分流域分乡镇规划布局如下:a、金沙江流域片区:规划布局在白鹤滩镇等6个乡镇25个村,规划桑园基地累计面积67000亩。白鹤滩镇9个村,累计桑园基地面积25000亩(其中:莲塘村3500亩,大坪村3000亩,黎明村3000亩,野鸭村2600亩,棉沙村2600亩,旧营村2600亩,巧家营村2600亩,渔坝村2500亩,七里村2600亩)。金塘乡5个村,累计桑园面积13000亩(其中:双河村2500亩,煤炭村2600亩,仁和村2600亩,兴隆村2800亩,黎树村2500亩)。蒙姑乡3个村,累计桑园面积8000亩(其中:新塘村2600亩,干冲村2800亩,大垛村2600亩)。大寨镇3个村,累计桑园面积7800亩(其中:海口村2700亩,小寨村2600亩,大寨村2500亩)。茂租乡2个村,累计桑园面积5200亩(其中:拖姑村2600亩,英戈村2600亩)。东坪乡3个村,累计桑园面积8000亩(其中:新街村2800亩,老街村2600亩,柯都村2600亩)。b、牛栏江流域片区:规划布局在包谷垴乡等4个乡镇的11个村,规划累计桑园基地面积29000亩。包谷垴乡3个村,累计面积8000亩(其中:青山包村2600亩、周家坪村2800亩,洼落村2600亩)。新店乡3个村,累计面积8000亩(其中:青山村2500亩,碉楼村2600亩,渭姑村2900亩)。小河镇3个村,累计面积8000亩(其中:小河村2500亩,嘿格村2600亩,坝统村2900亩)。老店镇2个村,累计面积5000亩(其中:法土南村2500亩、田坝村2500亩)。C、以礼河流域片区:规划布局在崇溪乡等3个乡8个村,规划累计桑园基地面积20600亩。崇溪乡3个村,累计桑园面积7600亩(其中:河玉村2500亩,老屋村2500亩,南团村2600亩)。中寨乡3个村,累计桑园面积8000亩(其中:中寨村2600亩,下寨村2600亩,拖租村2800亩)。炉房乡2个村,累计桑园面积5000亩(其中:鸡噜村2500亩,荒田村2500亩)。2、生丝加工基地布局全县规划布局生丝加工龙头企业1个,即昭通市长江丝绸有限公司。通过已建成投产的丝绸工业园为基地,满足全县蚕桑基地发展原料收购的需求,到2020年加工生丝达1000余吨,工业产值3亿元以上。3、丝绸加工基地布局规划到2020年新建织绸、制衣加工基地1个。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丝绸加工企业一个,延长产业链,实现蚕桑的精深加工和综合附产物的开发。(二)重点建设内容1、优质桑园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全县新规划建成5万亩优质桑园,按照“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通过改善农田设施条件,配套田间排灌沟渠,夯实蚕桑稳产丰产的基础条件;通过工程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实施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保证产叶量的稳产高产,促进养蚕单产和质量的增长。(1)桑水配套工程。对水源比较缺乏的桑园区域,按照每5亩桑园配套建成1个30m3的小水窑,全县规划建设小水窑5000口,每年建成500口,干旱时节确保旱地桑园能灌水23次,使工程覆盖25000亩左右的桑园灌溉;在有水源灌溉的区域,规划建成有灌溉保证的三面光水利沟渠20万米,每年新修2万米,设计断面10cm×30cm×40cm,沟帮和底均采用c15砼混泥土浇注,改善8万亩以上的桑园灌溉。(2)配方施肥工程:实施10万亩桑园的配方施肥,每年每亩桑园推广使用配方专用复合肥3包(150公斤)。2011年至2020年每年实施1万亩,确保中低产桑园向稳产高产桑园转化。2、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建设。(1)大小蚕房建设:按新增5亩桑园配套建成1间20平方米以上的大蚕房,全县规划新建或改造专用蚕房10000间,每年实施1000间,并配备省力蚕台、升降温等设备设施;按新增50亩桑园配套建设1间25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全县规划新建或改造小蚕房1000间,每年实施100间,并配备小蚕盒、升降温等设备设施。(2)催青室和鲜茧收烘站建设:根据蚕桑基地发展的实际需要,“十二五”期间规划在崇溪、老店、炉房新建蚕茧收烘站3个,设计每个蚕茧收烘站建设占地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配置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等主要设备10组;按照新桑园的分布情况,全县分三个流域片区新建蚕种催青室3个,设计每个催青室建设占地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通过工程建设,以满足全县大小蚕饲养的根本需要。(3)科技培训:每年进行两次以上的栽桑养蚕技术专题培训,使栽蚕养蚕农户家中至少有1名蚕桑生产技术能手。全县规划蚕桑生产技术培训2万人次,其中,“十二五”期间培训1万人次;“十三五”期间培训1万人次。3、良种工程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强化桑园的培育管理和家蚕饲养,选择产量高、质量优、抗逆性强的桑、蚕优良品种,搞好桑树的规范栽培和管理以及家蚕饲养品种的比较试验,提高良种供给能力。每年选择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优良桑树穗条品种,对适宜嫁接的桑园和老化桑园进行改良,配供桑园病虫害防治的药品、器具,每年重点综合改善桑园面积1万亩,在提升良种覆盖率的基础上,强化桑园田间重点管理,为中低产桑园改造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切实加强蚕种质量监管,建设蚕种质量检测中心,强化蚕种引种的病理检测、成品质量检验检测,确保县内蚕种供给的规范有序、安全健康,在做好蚕种供给管理的基础上,计划在2020年前,在县内引进一家蚕种制种企业扶持发展,规划建成年产杂交种50万张以上的蚕种场1个,以满足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化的需要。4、龙头企业打造工程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和产业发展的理念,按照扶优扶强龙头企业的发展思路,以最优惠的政策,最宽松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生产加工生丝的潜能,把县内重点龙头缫丝企业,扶持打造成为年产生丝1000吨、年创产值3亿元以上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带动蚕桑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鼓励实行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外引内联,走丝绸精深加工和附产物综合利用开发的新路子,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开发,延伸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推动蚕桑生产加工逐步向织绸、服装等后续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蚕桑资源的综合价值。5、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工程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与科研院所合作,解决良种良法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快培育产量高、质量优、抗性强的桑蚕新品种和蚕桑病虫害监测预防技术的研发,大力推广规格化、规范化培育桑园,推广专用蚕房饲养大小蚕和优良器具、省力化养蚕等先进实用技术。强化丝绸工业园的生产技术革新,加强丝棉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的培训力度,促进丝棉制品提升品质和效益,形成新的增长点,扩大蚕桑产业的增值空间,提高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加强县、乡、村三级蚕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蚕种、蚕药、蚕具和鲜茧收购等涉及蚕农根本利益的服务网络,确保蚕桑实用先进技术进村入户,推动蚕桑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多层次培养蚕桑专业人才,充实蚕桑科技队伍,扎实有效开展蚕桑生产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服务网络的科技水平和蚕农栽蚕养蚕的技能。切实加大行业信息、产品营销、市场动态方面的研讨,提高蚕桑产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推动科学化管理蚕桑产业取得新成效。五、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概算1、优质桑园基地建设a、对新植优质桑园5万亩,实行补助性扶持政策与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每亩栽桑1200株投资1000元,其中,每亩补助性投资400元,含苗木成本及运费180元/亩(0.15元/株)、栽桑补助320元/亩(化肥补助100元/亩、桑园培育管理补助220元/亩);群众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600元。每年实施5000亩左右,年度投资500万元(其中:补助性投资2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300万元);“十二五”投资2500万元;“十三五”投资2500万元。共投资5000万元。b、对基本无水源的桑园,配套实施小水窑建设,实行项目整合与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规划建成5000口(30m3/口),每年实施500口,每口建设投资5000元(其中:项目整合投资4800元,群众投劳投资200元),年度投资250万元(其中:项目整合投资240万元,群众投劳投资10万元);“十二五”投资1250万元;“十三五”投资1250万元。共投资2500万元。c、对有水源但灌溉困难的桑园,配套实施三面光沟渠建设。实行项目整合与群众投劳相结合。三面光沟渠设计断面为c15砼浇注为10cm×30cm×40cm,规划建成20万米三面光水利沟渠,每米投资200元(含整合项目3包水泥60元、砂石料100元和群众投劳投资40元),每年建成2万米,年度投资400万元(其中:项目整合投资320万元,群众投劳投资80万元);“十二五”投资2000万元;“十三五”投资2000万元。共投资4000万元。d、对中低产桑园,实施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监测防治,实行补助性扶持政策和群众自筹相结合,每亩每年配套专用复合肥150公斤(3包),配方施肥每亩成本240元(80元/包);病虫害监测防治成本500元/亩(含药物10元,机动喷雾器30元,杀虫灯购置200元,专业作业人工费160元,群众投工投劳100元),每亩投资740元(其中:补助性投资600元,群众自筹和投劳140元)。全县规划改良面积10万亩,每年计划投资改造1万亩,年度投资740万元(其中:补助性投资600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劳折资140万元);“十二五”投资3700万元;“十三五”投资3700万元,共投资7400万元。2、优质蚕茧基地建设a、大蚕房建设:新建或改造大蚕房10000间,实行补助性政策和群众自筹相结合,每间平均投资8000元(其中:补助性投资2000元,群众自筹6000元),每年实施1000间,年度投资800万元;(其中:补助性投资200万元,群众自筹600万元);“十二五”投资4000万元;“十三五”投资4000万元;共投资8000万元。b、小蚕房建设:新建和改造专用小蚕共育室1000间,实行补助性政策和群众自筹相结合,每间平均投资10000元(其中:补助性投资3500元,群众自筹6500元),每年实施100间,年度投资100万元;(其中:补助性投资35万元,群众自筹65万元);“十二五”投资500万元;“十三五”投资500万元;共投资1000万元。c、催青室和蚕茧收烘站建设:新建占地面积200m2的催青室3个和蚕茧收烘站3个,实行企业自筹投资建设为主、补助扶持政策为辅相结合,催青室每平方米含土地征用费80元、房屋建筑和配套设施920元,平均单价20万元/个,3个催青室投资6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投资45万元,补助性投资15万元);蚕茧收烘站新建占地面积500,每平方米含土地征用费80元,房屋建筑和配套设施1520元,平均单价80万元/个,3个收烘站投资24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投资210万元,补助性投资30万元)。“十二五”期间完成,共投资300万元。3、科技服务体系建设a、开展与科研院所合作,实行科研经费补助性政策,年度补助科研经费20万元;“十二五”补助投资100万元;“十三五”补助投资100万元。共投资200万元。b、开展栽桑养蚕技术培训,实行补助性政策,每年培训农户2000人次,每年每人培训成本70元(含资料费10元,授课费30元,误工费30元)。年度补助投资14万元,“十二五”补助投资70万元;“十三”补助投资70万元。共投资140万元。(二)资金筹措巧家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建设目标和规划投资概算,资金筹措方案如下:1、年度投资共2884万元(其中:申请省市专项扶持补助资金599万元,整合项目资金560万元,县级配套479万元,企业自筹51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1195万元)。2、2011年至2015年投资共14420万元(其中:申请省市专项扶持补助资金2995万元,整合项目资金2800万元,县级配套2395万元,企业自筹255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5975万元)。3、2016年至2020年投资共14120万元,(其中:申请省市专项扶持补助资金295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2800万元,县级配套2395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5975万元)。本规划总投资共计28540万元,(其中:申请省市专项扶持补助资金5945万元,整合项目资金5600万元,县级配套4790万元,企业自筹255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11950万元)。六、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项目全部实施后,全县累计建成桑园面积将达到12万亩以上,丰产桑园6万亩以上,到2020年末,可实现养蚕18万张以上,实现鲜茧产量7500吨,蚕农收入2亿元以上,企业生丝加工产值达3亿元以上,年平均产茧量增长15%以上,蚕农收入增长20%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0%,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综合经济价值的显现,将有力促进蚕桑产业的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将成为巧家县贫因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将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支撑点。(二)社会效益随着规划项目的全面推进,不仅积极调整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传统农业向优势特色产业转变,而且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综合利用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潜力优势。蚕桑产业的不断做大做强,每年将新增解决社会就业人员50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个以上,到2020年底,企业将新增员工500人以上,全县栽桑养蚕农户将达到3.5万户以上,对于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基础,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三)生态效益桑树是一年栽、多年循环利用的乔本植物,稳定建成12万亩蚕桑基地后,等于增加林地12万亩,既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又减少了水土流失和避免群众砍伐林木用于日常生活,对于降低自然灾害、调节气候、提高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可持续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桑树也可种植在田边地角、沟畔河堤和房前屋后,有利于美化家园,对于实施绿色经济强县战略,保护环境,都将发挥显著的生态效益。七、政策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县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蚕桑产业的领导和推进蚕桑优势产业发展的工作力度,成立由县长任组长,联系农业的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府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和县直机关部门组成蚕桑生产领导组,牵头制定蚕桑产业化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加大研究和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困难问题的力度,统一管理,协调、组织、指导督促相关项目管理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同时乡镇相应成立党委书记或乡镇长挂帅的蚕业领导小组,强化乡镇长“一把手”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围绕“十二五”及今后时期蚕桑产业的做大做强,强化生产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班子领导分片联系和乡镇蚕业领导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生产责任制,确保层层有人抓、有人管,促进产业发展和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处。完善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和统筹兼顾的配套机制,年年分解目标任务,县乡村和龙头企业层层量化考核,确保规划项目分年度整体推进,促进蚕桑产业年年有新成效,不断促进蚕桑产业化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抓住省市财政支持蚕桑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全力打造省级蚕桑核心基地,实现做大做强蚕桑产业的目标。千方百计整合农、林、水、以工贷赈项目资金,强化桑水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集中财力支持蚕桑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整合资金项目为纽带,建立县级财政发展蚕桑产业的专项资金,“十二五”时期,直至2020年,县级财政每年预算蚕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重点支持蚕桑基地、科技推广、蚕房基础建设、丰产桑园等关键环节;同时,每年整合项目资金,重点加大桑水配套工程建设的力度;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为产业化注入新的活力。1、支持蚕桑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中低产桑园改造,整合项目资金,集中一定财力,推动桑水配套建设,在争取省市项目倾斜的基础上,搞好到位县级涉农项目的整合,推动中低产桑园改造的力度。新建优质桑园基地,争取省市专项资金的扶持,县财政和企业按1:1配套,使新建优质桑园基地的培植,在栽桑大小蚕房等方面,实现每培植1亩新桑园,综合达到3000元的补助标准,强化速生杂交桑优良品种的繁育和优质母本穗条园的培育,提升新桑园嫁接改造的质量;强化桑园配方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加大小蚕共育室、大蚕房、优良器具以及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蚕桑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整体效益的快速增长。优质蚕茧基地,争取省市专项资金的扶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加大对第一车间的投入力度,完善服务蚕农的硬件基础建设,对龙头企业新建鲜茧收烘站和催青室,在省市给予以奖代补资金补助的基础上,县级财政每个再奖补5万元,促进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网络体系形成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产业发展的主体作用。2、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坚持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发展的思路,执行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生产建设用地给予倾斜,对企业鲜茧收购和缫丝加工所需的流动资金,给予贴息贷款支持,每年贴息资金不少于3万元。3、支持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积极鼓励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加工技术力量,打造高质量的产品品牌,组织企业参加展销会、推介会,对企业创立品牌和“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每个项目相关费用补助50%;对企业产品出口创汇1美元,县财政给予0.2元人民币的奖励;对企业获得商务部和省级重点品牌,在省市奖励的基础上,县级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4、支持关键技术研发每年财政预算安排20万元科研经费,加大蚕桑生产科技和蚕桑综合附产物的研发,对龙头企业提高养蚕单产进行考核,每年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贯彻有关农产品初加工、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科技创新和蚕桑综合利用开发等国家、省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按规定严格执行税收减免。并根据龙头企业所创税收程度,给予适当的创税增长奖励。(四)落实土地优惠政策 认真执行国家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生产用地和建设用地审批,对农户修建大小蚕房,只收取生产用地和建房工本费;对龙头企业加工生产用地,优先审批、报批,并就征用土地费用适当倾斜。(五)加大金融支持为缓解产业发展投入不足,改变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发展规模和提质增效还较为滞后的现状,以加快推动蚕桑产业发展步伐为着力点,在采取企业投入一点、项目整合一点、财政扶持一点的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强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力度,实行政府贴息贷款和小额信贷扶持贷款等方式,对龙头企业在蚕茧收购、生产厂房扩展、技术创新等环节提供信贷支持,促进扶优扶强龙头企业,不断提高龙头企业服务带动产业发展的质量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推动蚕桑产业化的又好又快发展。(六)加强蚕茧价格市场风险调控蚕茧收购实行依法定价,结合茧丝市场,按照“总体平稳、毗邻协调、适当升降、兼顾蚕农和企业利益”的办法,合理确定每季鲜茧收购,调控蚕茧收购市场风险,同时,制定蚕茧收购的最低保护价,确保鲜茧收购底价不少于20元/公斤,结合毗邻地区的收购价,实行分季定价,按照平稳正常、升降适当的茧价机制,防止茧价大起大落,导致蚕农利益受损,防止市场风险全部转嫁伤农和龙头企业生存难以为继,保障蚕桑产业化的持续健康发展。(七)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县境内只确定一家龙头企业,即昭通市长江丝绸有限公司,具有鲜茧收购合法资格,确保蚕桑生产经营秩序平稳运行。突出营造良好的茧丝市场环境,依法加强市场秩序的管理,坚持有关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严格执行茧丝流通管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茧丝非法经营的行为,净化县内茧丝市场,为龙头企业发展和保障蚕农根本利益,创优发展氛围,确保蚕桑产业化发展形成长期良好的发展局面。附件:一、20112015

    注意事项

    本文(巧家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