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doc

    • 资源ID:17582443       资源大小:2.82MB        全文页数:1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精品文档.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P GB500262007工 程 测 量 规 范Code for engineering surveying2 0 0 71025发布 2 0 0 80501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设 部 联 合 发 布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前 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85号文关于印发“2001-2002年度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主编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同国内有色冶金、石油、化工、水利、电力、机械、铁路、航务、城建等行业的勘察、设计、科研单位组成修订组,对原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进行全面修订而成。修订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工程测量的实践经验,吸收了该领域的有关科研和技术发展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修改意见,经修订组反复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最后经审查定稿。修订后,本规范共有10章7个附录,增加了术语和符号、地下管线测量两章内容和附录A要求较高工程的中误差评定方法。删去了绘图与复制一章。修订新增的主要内容包括:1)卫星定位测量;2) GPS拟合高程测量;3)纸质地形图数字化;4)数字高程模型(DEM);5)桥梁施工测量;6)隧道施工测量;7)地下工程变形监测;8)桥梁变形监测;9)滑坡监测。删去的主要内容包括:1)三角点造标要求;2)因瓦尺基线丈量和2m横基尺视差法测距的要求;补充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1)将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测量,合并统称为三角形网测量;2)将灌注桩、界桩与红线测量的内容并入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规范以电子记录、计算机成图、计算机数据处理为修编主线,并同时保留手工测量作业的方法。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5.3.43(1)、7.1.7、7。5。6、10.1.10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参加本次修订的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如下:(略)目 次前 言11 总 则62 术语和符号72.1 术 语72.2 符 号73 平面控制测量93.1 一般规定93.2 卫星定位测量93.3 导线测量123.4 三角形网测量174 高程控制测量204.1 一般规定204.2 水准测量214.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224.4 GPS拟合高程测量235 地形测量245.1 一般规定245.2 图根控制测量265.3 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285.4 纸质地形图数字化315.5 数字高程模型(DEM)325.6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335.7 城镇建筑区地形测图345.8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345.9 水域地形测量355.10 地形图的修测与编绘366 线路测量426.1 一般规定426.2 铁路、公路测量436.3 架空索道测量446.4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446.5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457 地下管线测量467.1 一般规定467.2 地下管线调查477.3 地下管线施测487.4 地下管线图绘制487.5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488 施工测量498.1 一般规定498.2 场区控制测量508.3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518.4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548.5 桥梁施工测量558.6 隧道施工测量569 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599.1 一般规定599.2 竣工总图的编绘599.3 竣工总图的实测6010 变形监测6010.1 一般规定6010.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6110.3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6210.4 基本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6310.5 工业与民用建筑变形监测6510.6 水工建筑物变形监测6710.7 地下工程变形监测6810.8 桥梁变形监测7010.9 滑坡监测7110.10 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71附录A 精度要求较高工程的中误差评定方法73附录B 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73附录C 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变换计算公式76附录D 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77附录E 建筑方格网点标志规格及形式81附录F 建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81附录G 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82 本规范用词说明83附:条文说明841 总 则872 术语和符号882.1 术 语882.2 符 号883 平面控制测量893.1 一般规定893.2 卫星定位测量893.3 导线测量933.4 三角形网测量1004 高程控制测量1034.1 一般规定1034.2 水准测量1034.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1054.4 GPS拟合高程测量1075 地形测量1085.1 一般规定1085.2 图根控制测量1105.3 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1125.4 纸质地形图数字化1145.5 数字高程模型(DEM)1155.6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1165.7 城镇建筑区地形测图1165.8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1165.9 水域地形测量1165.10 地形图的修测与编绘1176 线路测量1176.1 一般规定1176.2 铁路、公路测量1186.3 架空索道测量1196.4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1196.5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1197 地下管线测量1217.1 一般规定1217.2 地下管线的调查1217.3 地下管线施测1227.4 地下管线图绘制1227.5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1228 施工测量1228.1 一般规定1228.2 场区控制测量1228.3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1248.4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1258.5 桥梁施工测量1268.6 隧道施工测量1279 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1299.1 一般规定1299.2 竣工总图的编绘1299.3 竣工总图的实测12910 变形监测12910.1 一般规定12910.2 水平位移基准网13110.3 垂直位移基准网13210.4 基本观测方法与技术要求13210.5 工业与民用建筑变形监测13410.6 水工建筑物变形监测13410.7 地下工程变形监测13510.8 桥梁变形监测13610.9 滑坡监测13610.10 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1361 总 则1.0.1 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工程测量产品满足质量可靠、安全适用的原则,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程建设领域的通用性工程测量工作。1.0.3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并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可按附录A的方法评定观测精度。注:本规范条文中的中误差、闭合差、限差及较差,除特别标明外,通常采用省略正负号表示。1.0.4 工程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和相关设备,应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对相关的测量软件,正式使用前应进行验证。)105对工程中所引用的成果资料,应进行检核。1.0.6 各类工程的测量工作,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说明和理解1:1.通用性工程测量工作。有色冶金、石油、化工、水利、电力、机械、铁路、航务、城建等行业2.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并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可按附录A的方法评定观测精度。3. 工程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和相关设备,应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对相关的测量软件,正式使用前应进行验证。)4.各类工程的测量工作,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卫星定位测量 satellite positioning 利用多台接收机同时接收多颗定位卫星信号,确定地面点三维坐标的方法。2.1.2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 satellite positioning control network 利用卫星定位测量技术建立的地面三维测量控制网。2.1.3 三角形网 triangular network由一系列相连的三角形构成的测量控制网。2.1.4 三角形网测量 triangular control network survey 通过测定三角形网中各三角形的顶点水平角、边的长度,来确定控制点位置的方法。其是对已往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网测量的统称。2.1.5 2级仪器 2class instrument 2级仪器是指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为2的测角仪器,其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仪。1级仪器和6级仪器的定义方法相同。2.1.6 5mm级仪器 5mm class instrument 5mm级仪器是指当测距长度为1km时,电磁波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为5mm,其包括测距仪、全站仪。10 mm级仪器的定义方法相同。2.1.7 数字地形图 digital topographic map 将地形信息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采用计算机生成和计算机数据格式存储的地形图。2.1.8 纸质地形图 paper topographic map 将地形信息直接用符号、注记及等高线表示绘制在纸质或聚酯薄膜上的正射投影图。2.1.9 变形监测 deformation and settlement monitoring 对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建筑基坑或一定范围内的岩体及土体的位移、沉降、倾斜、挠度、裂缝进行监测,并对相关影响因素(如,地下水、温度、应力应变等)进行监测,并提供变形分析预报的过程。2.2 符 号A GPS接收机标称的固定误差;a 电磁波测距仪器标称的固定误差;B GPS接收机标称的比例误差系数;b 电磁波测距仪器标称的比例误差系数;C 照准差;D 电磁波测距边长度、GPSRTK参考站到检查点的距离、送变电线路档距; 水平距离;d GPS网相邻点间的距离、灌注桩的桩径;DS05、DS1、 DS3 水准仪的型号; 方位角闭合差; 等高距; 平均高程;H 水深、建构筑物的高度、安装测量管道垂直部分长度、桥梁索塔高度;h 高差、建筑施工的沉井高度;i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K 大气折光系数;L 线路长度、天车或起重机轨道长度、桥的总长、桥的跨径、隧道两开挖洞口间长度;l 测点至线路中桩的水平距离、桥梁所跨越的江、河、峡谷的宽度;M 测图比例尺分母、中误差;M 高差偶然中误差;MW 高差全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方位角中误差; 地下管线重复探查的平面位置中误差; 地下管线重复探查的埋深中误差;N 附合线路或闭合环的个数;n 测站数、测段数、边数、基线数、三角形个数、建筑物结构的跨数;P 测量的权;R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S 边长、斜距、两相邻细部点间的距离、转点桩至中桩的距离、隧道洞外水准路线长度或两开挖洞口间长度;T 边长相对中误差分母;W 闭合差;Wx Wy Wz 坐标分量闭合差;Wf 、Wg、 Wj、 Wb 分别为方位角条件、固定角条件、角极条件、边(基线)条件自由项的限差;a 垂直角、地面倾角、长度比例系数; 对向观测的高差较差;测站点1向照准点2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值;d 长度较差;a 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 、 隐蔽管线点探查的水平位置限差、埋深限差;Si 重复探查的复查点位与原点位的水平距离;Hi 重复探查的复查点位与原点位的埋深较差;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深度检查较差; 单位权中误差;基线长度中误差;说明和理解2:参考: 1.测绘基本术语 GBT14911-94 1990-01-14发布 1994-10-01 实施2.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28-96 1996-06-05发布 1996-10-01实施3 平面控制测量3.1 一般规定3.1.1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导线及导线网、三角形网等形式。3.1.2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3.1.3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2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3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3.1.4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1 采用统一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 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平面直角坐标系统、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4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5 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3.2 卫星定位测量() 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2.1 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1的规定。表3.2.1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等91021/2500001/120000三等4.51051/1500001/70000四等210101/1000001/40000一级110201/400001/20000二级0.510401/200001/100003.2.2 各等级控制网相邻点间的基线精度,可用公式3.2.2表示。 (3.2.2)式中 基线长度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d平均边长(km)。3.2.3 GPS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1 GPS网的测量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3.2.31)W = 式中 m GPS网测量中误差; N GPS网中异步环的个数; n 异步环的边数;W 异步环的环闭合差;Wx Wy Wz 异步环的各坐标分量闭合差。2 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并符合(3.2.32)式的规定。 m (3.2.32)()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3.2.4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测区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综合设计;2 首级网布设时,宜联测2个以上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坐标系的高等级控制点;对控制网内的长边,宜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3 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宜多于6条;4 各等级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测量的1.5倍;5 加密网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比较灵活的布网方式。6 对于采用GPSRTK测图的测区,在控制网的设计中应顾及参考站点的分布及位置。3.2.5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点位应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2 视野开阔,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3 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3.2.6 控制点埋石要求见附录B,并绘制点之记。() GPS观测3.2.7 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7的规定。 表3.2.7 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等级二 等三 等四 等一 级二 级接 收 机 类 型双频或单频双频或单频双频或单频双频或单频双频或单频仪器标称精度10mm+2ppm10mm+5ppm10mm+5ppm10mm+5ppm10mm+5ppm观 测 量载波相位载波相位载波相位载波相位载波相位卫星高度角(°)静态1515151515快速静态1515有效观测卫星数静态55444快速静态55观测时段长度(min)静态9060453030快速静态1515数据采样间隔(s)静态10301030103010301030快速静态515515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66688注:当采用双频接收机进行快速静态测量时,观测时段长度可缩短为10 min。3.2.8 规模较大的测区,应编制作业计划。3.2.9 GPS控制测量测量作业,应 满足下列要求:1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电池的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2 天线安置的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天线高量取应精确至1mm。3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近旁使用无线电通讯工具。4作业同时, 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等相关的测站信息。() GPS测量数据处理3.2.10 基线解算,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起算点的单点定位观测时间,不宜少于30min;2 解算模式可采用单基线解算模式,也可采用多基线解算模式;3 解算成果,应采用双差固定解。3.2.11 GPS控制测量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异步环及复测基线检核,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列各式要求: (3.2.11-1) (3.2.11-2) (3.2.11-3) (3.2.11-4) (3.2.11-5)式中 同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 同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2 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列各式要求: (3.2.11-6) (3.2.11-7) (3.2.11-8) (3.2.11-9) (3.2.11-10)式中 异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3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下式要求: (3.2.14-11)3.2.12 当观测数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并舍弃不合格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所构成异步环的边数不应超过3.2.4条第3款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或有关的同步图形。3.2.13 外业观测数据检验合格后,应按3.2.3条对GPS网的观测精度进行评定。3.2.14 GPS测量控制网的无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在WGS84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并提供各观测点在WGS84系中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及相关的精度信息等;2无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相应等级的基线长度中误差的3倍。3.2.15 GPS测量控制网的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中进行二维或三维约束平差;2 对于已知坐标、距离或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3.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3 平差结果,应输出观测点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二维或三维坐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角及相关的精度信息,需要时,还应输出坐标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4 控制网约束平差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3.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3.3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3.1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表3.3.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 角中误差()测 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 合差1级仪器2级仪器6级仪器三等1431.8201/1500006103.61/55000四等91.52.5181/800004651/35000一级40.55151/3000024101/15000二级2.40.258151/1400013161/10000三级1.20.112151/700012241/5000注:1 表中n为测站数;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2倍;3测角的1、2、6级仪器分别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在本规范的后续引用中均采用此形式。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3.3.4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或多边形网,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2 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多结点导线网形式;3 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4 网内不同线路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3.3.5 控制点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点位应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2 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3 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 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太大; 5 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3.3.6 导线点埋石规格及埋设要求,见附录B。三、四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它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 水平角观测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旋转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 7 光学对中器或激光对中器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mm。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表3.3.8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 级仪器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四等及以上1级仪器 16962级仪器 38139一级及以下2级仪器1218126级仪器1824注:1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2 观测的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3 观测的方向数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4 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按本规范附录C执行。5 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3.3.9 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二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右角。左右角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之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3.3.1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2倍。3.3.10 测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2 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的限制;3 如受外界因素(如震动)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4 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测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它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应量至15,长度元素应量至1mm。3.3.11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2 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倍照准差变动范围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3 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该测回。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3.3.12 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3.3.13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根据需要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距离测量3.3.14 一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测距边,应采用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进行测距,一级以下也可采用普通钢尺进行量距。3.3.15 本规范测距的各项指标适用于电磁波测距仪、全站仪等中、短程测距仪器,中、短程的划分,短程为3km以下,中程为315km。3.3.16 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按下式表示。 (3.3.16)式中 测距中误差(mm);a 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b 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D 测距长度(km)。3.3.17 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定期进行检验。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计时,宜送当地气象台(站)校准。3.3.18 各等级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8的规定。表3.3.18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平面控制网等级仪器型号观测次数总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差(mm)单程各测回较差(mm)往返较差(mm)往返三等 5 mm级仪器1165710 mm级仪器81015四等5 mm级仪器1145710 mm级仪器61015一级10 mm级仪器121015二、三级10 mm级仪器111015注:1 测距的5 mm级仪器和10 mm级仪器,是指当测距长度为1km时,仪器的标称精度分别为5mm和10 mm的电磁波测距仪器()。在本规范的后续引用中均采用此形式;2 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3 根据具体情况,边长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4 计算测距往返较差的限差时,a 、b分别为相应等级所使用仪器标称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3.3.19 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站对中误差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2 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如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3 四等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测量,应分别量取两端点观测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4 测量气象元素的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气盒气压表;读数前应将温度计悬挂在离开地面和人体1.5m以外的地方,读数精确至0.2;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滞阻,读数精确至50Pa。5 当测距边用三角高程测定的高差进行修正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要求,可按本规范4.3.2和4.3.3条中五等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1倍执行。3.3.20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根据需要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3.3.21 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21的规定。表3.3.21 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边长量距较差相对误差作业尺数量 距总次数定线最大偏差(mm)尺段高差较差读定次数估读值至(mm)温度读数值至(C°)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m)二级1/20000122501030.50.52三级1/10000122701020.50.53 注: 当检定钢尺时,其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00000。() 导线测量数据处理3.3.22 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正计算。3.3.23 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量斜距,须经气象改正和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2 两点间的高差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当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时,其高差应进行大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3 水平距离计算,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进行: 当边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