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论文市场竞争力论文.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市场竞争论文市场竞争力论文.精品文档.市场竞争论文市场竞争力论文中国ATM市场竞争及商业银行的发展对策摘 要本文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理论具体分析中国ATM市场的持卡人、中国银联、商业银行间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和替代品竞争,得出结论,发达国家ATM的发展轨迹不能简单套用到我国ATM市场上,我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为促进ATM业务的发展,本文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ATM的对策:不同商业银行制定不同的ATM发展策略;ATM机具的布放向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转移;在行式ATM和离行式ATM的选择;增配ATM引导员,普及ATM知识;通过业务外包降低运营成本。 关键词自动柜员机;五力分析模型;策略;转移;外包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5-0006-03 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一般称为自动柜员机。很多人把ATM等同于自动取款机,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虽然最早的ATM只能取款,甚至不与银行主机相连,但随着市场需求以及技术的发展,现在的ATM机已经超出了自动取款机的范畴,从单一的取款功能发展为存取现金、查询、转账、代理缴费、打印对账单、理财等多种功能。而且,也恰恰是ATM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才能够名副其实,匹配“自动柜员机”(银行柜员的替代)这个名称。 很多人在研究中国ATM市场的时候,经常把发达国家ATM的发展轨迹套用到我国,或者用发达国家的一些数量指标作为衡量我国ATM未来发展水平的标准,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发达国家ATM发展早于中国,当时的需求、市场和技术环境与现在有相当大的差别,因此会出现不一样的ATM行业结构,而行业结构又一直处于不断调整之中,最终导致不一样的发展轨迹。 1 中国银行ATM及相关业务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ATM机、POS机等自助设备投放,推动柜面业务向自助设备转移,缓解了柜台排队现象,为客户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金融服务。同时,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发展迅速(见下图及表1、表2)。 2 中国ATM市场的竞争因素分析 1979年,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年轻的经济学家、副教授迈克尔波特的文章“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阐释了构成行业基本结构的五大竞争力量:进入威胁、供应商议价能力、买方议价能力、替代品威胁以及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对抗。他指出,这五种力量扩大了竞争范围,界定了行业结构,也决定了一个行业竞争互动的本质。这就是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 中国的ATM市场上,买方是持卡人,持卡人因使用ATM所支付的费用是整个市场的利润源泉;供应商是中国银联,因为目前银行卡在ATM上的跨行使用必须通过其提供的信息交换网络,中国银联是ATM使用渠道的供应方;投资主体单一,所有ATM都是由商业银行投资,因此银行是ATM唯一的出机机构;非银行出机机构和第三方ATM服务商是国内银行在ATM市场上的潜在进入威胁;现在除现金业务外,ATM其他业务可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实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可看做是ATM的替代品,买方对现金的依赖程度取决于用卡环境,用卡环境好,现金业务就会减少,反之,现金业务就增加。 2.1 持卡人 持卡人是ATM市场的消费者,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是整个ATM市场的利润源泉,也是ATM市场发展壮大的基础。由于不同持卡人对ATM业务收费存在不同的接受程度,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对ATM业务的收费逻辑上要顺应消费者的观念改变,同时应提供相应的超值服务。 商业银行以吸储为目的,向消费者提供多种免费服务,这已经被理论和实践证明。因此,免费服务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根深蒂固。ATM业务增加了持卡人的便利性,商业银行为支持这种便利性会增加成本,向这种便利收费似乎也理所当然。但是,不同的持卡人对便利性的在乎程度不同,从而不同人群对ATM的利用程度不同。为方便分析,我们可以把消费者分为便利性高敏感人群和便利性低敏感人群,便利性高敏感人群必然是最先采用ATM来替代柜员业务的一类,他们在ATM业务中获得更多的便利,而且这种行为会不断得到强化。便利性高敏感人群的行为会对便利性低敏感人群起一种示范作用,如果体验良好的话,便利性低敏感人群也会加入ATM使用者的行列,但对一些首次或前几次有不良体验的消费者来说,很有可能以后也不会用。因此ATM业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消费者的首次体验。 经济的发展、交易范围的扩大等会使消费者对便利性的要求发生改变,而且消费者对便利性的要求是刚性的、不可逆的,因此从前述的分类来看,部分便利性低敏感人群会向便利性高敏感人群转移,但不会存在便利性高敏感人群中的消费者向下转移的情况。技术的发展使ATM越来越多功能化、人性化、简单化,从而ATM的使用人数越来越多,交易量越来越大。 ATM替代银行柜员使银行的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把人工成本转化为固定成本(ATM的购置成本和维护成本)。大量固定成本投入的成本结构也支持大量交易分摊成本。 2.2 中国银联 1993年,在人民银行的倡导下,国内开始以城市为单位实施“金卡工程”,在一些主要城市由各银行投资成立银行卡网络中心作为银行卡跨行交易的信息转接中心。2002年4月,经86家银行共同集资16.5亿元,成立了中国银联总公司,统一了全国的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其信息交换中心承担了所有ATM跨行交易的信息转接和交易清算。中国银联是我国国内唯一的网络提供者,是事实上的垄断者。转接费的制定就可看做垄断的产物。 2.3 商业银行间的竞争 在现行的ATM体制下,具有发卡方和ATM出机方双重身份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理论上应该非常激烈,因为市场上对ATM受理端服务的竞争会直接反映到商业银行之间发卡端对客户的竞争上,从而商业银行会把提高ATM服务视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市场份额的一项战略来考虑。但实际上,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多寡不直接反映其赢利状况和赢利能力,因为不同的客户群带给商业银行的收益和需要商业银行付出的成本是不同的,因此,在对高端客户的争夺上,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要激烈得多,相反,对于低端客户更多的商业银行采取不涉足或尽可能少涉足。 把商业银行客户区分为高端客户与低端客户,就可以具体探讨商业银行在面对这两类客户上的态度,从而分析它们的行为。高端客户虽然在总量上较少,但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大量资金,对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需求较大,能为银行带来额外的价值增值。高端客户通常是企业客户、个人客户中的大客户,由于其年龄结构通常居中且拥有相对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往往会选择低成本的交易渠道。低端客户总量上较多,但每一低端客户的资金量相对较少,交易处理成本较高,并且在交易习惯上往往选择高成本的交易渠道。因此,高端客户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收益、更低成本,低端客户则需花费银行更多成本而为银行带来较少收益。银行对高端客户竞争的激烈程度远甚于对低端客户的竞争。在现阶段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虽然ATM较柜台交易方便,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相比ATM还要方便、成本更低,从而成为许多高端客户的首选交易渠道。因此ATM市场上的竞争远没有我们想象的激烈。 低端客户在数量上较高端客户多许多,总得有商业银行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虽然低端客户中每一客户资金量较少,附加值较低,但如果能够积少成多、降低账户处理成本的话,也能为商业银行带来丰厚利润。因此在低端客户市场上,在不能够更多地推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更低成本的交易渠道的条件下,发展ATM成为商业银行降低成本、争夺低端客户市场的策略选择。 3 在上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构想 2005年年底我国总人口数达13亿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1亿人,占总人口数的7.7%。我国已经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而上海早在1979年就已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2006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75.62万人,占总人口的20.1,成为全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截至2009年,上海市户籍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81.28岁,居全国之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空巢家庭的增多、人口流动的加速以及社会竞争等一系列情况的出现,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难以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3.1 保险模式的建立应依据我国基本国情 日本、瑞典等国家都是在经济水平已经很发达的情况下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而我国则是“未富先老”,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老年护理制度的时候就要着重考虑中低收入家庭的情况,制定与收入水平相统一的费率,避免增加大家庭负担。 3.2 建立中性评定机构,防范道德风险 由于医疗机构对疾病判定的主观性和医学标准的难以量化性,容易造成被保险人或者保险公司的道德风险,给给付带来问题。由公共部门设立一个专业权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负责长期护理保险条件的审定、调查工作,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保险人与被保险人都要服从该机构的审定,而该机构受到卫生部门或者保险监督部门的监督,形成权利和利益的制衡。 3.3 完善法律法规 老年护理制度的法制化是其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上海亟须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建立老年护理保险铺平道路。 3.4 加紧培训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 面对巨大的需求,上海的护理人员不但数量有限,其素质也难以达到长期护理的要求。因此有关部门应大力宣传老年护理,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借鉴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技术,加紧培训相关护理人员。安排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建立监督机构,在护理人员上岗后也要进行监督并进行在职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 使用并同时传授客户ATM使用和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引导员的岗位也主要由大银行来增设。 3.5 通过业务外包降低运营成本 ATM布放会占用大量运营资金,ATM的维护需要专业人员,对于大银行来说,现有的ATM机具数量很大,为满足更多客户对ATM的需求,以后还会布放更多。在这种背景下,把ATM布放和维护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第三方ATM服务供应商是更有效率的选择。但这并不是说中小银行没必要进行ATM业务的外包,相比中小银行,大银行对通过业务外包降低成本的需求更强烈,从而会成为ATM市场专业化分工的更强推动力,而中小银行也能从其中获得好处。 参考文献: 1蔡宁伟.ATM的历史、运营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信用卡,2008(2). 2韩冬,黎旭.银行ATM机布局问题初探J.西南金融,2009(3). 3马雪彬,林升平.商业银行ATM发展策略研究J.甘肃金融,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