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05 第五讲态度与偏见问题.ppt

    • 资源ID:17594893       资源大小:192.50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05 第五讲态度与偏见问题.ppt

    第五讲第五讲 态度与偏见问题态度与偏见问题人类生活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改变他人的态度1.1.态度概述态度概述2.2.态度形成理论态度形成理论3.3.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与现象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与现象4.4.说服模型说服模型5.5.偏见问题偏见问题本讲主要讨论五个方面的问题本讲主要讨论五个方面的问题1.1.态度概述态度概述 (1) 态度的定义态度的定义 G.AllportG.Allport受行为主义影响,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受行为主义影响,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影响着个人对情经的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影响着个人对情境的反应。境的反应。 KrechKrech认为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中某些现象的认为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中某些现象的动机过程、情感过程、知觉过程的持久组织。动机过程、情感过程、知觉过程的持久组织。 FreedmanFreedman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倾向。 (2)态度的三个成分及其关系)态度的三个成分及其关系认知成分认知成分: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含有关的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含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认知成分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事实、知识和信念,认知成分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情感成分情感成分: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此引发的情绪情感,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行为倾向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它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它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它具有准备性质。应,它具有准备性质。 认知成分认知成分 事 实 信 念 观 点 知 觉 理 解行为成分行为成分 意 向 倾 向 偏 好情感成分情感成分 评 价 情 感 情 绪外显行为外显行为 态度三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态度三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3 3)从态度预测行为从态度预测行为态度的特殊性水平态度的特殊性水平 时间因素时间因素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态度强度态度强度 态度的可接近性态度的可接近性 (4 4) 态度的心理功能态度的心理功能效用功能效用功能自我保护功能自我保护功能知识功能知识功能 价值表达功能价值表达功能(5 5) 态度的测量态度的测量 选举实际上就是一种态度测量选举实际上就是一种态度测量 A A 直接测量直接测量 包括自我报告法、行为观察法和问卷法包括自我报告法、行为观察法和问卷法 而这三种方法常常利用态度量表:而这三种方法常常利用态度量表: 利克特量表利克特量表 瑟斯顿量表瑟斯顿量表 语义区分量表语义区分量表 投射技术投射技术: TAT测验 生理指标:生理指标:皮肤电反应反应时:反应时:B 间接测量包括:间接测量包括: 2.态度形成理论态度形成理论(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人的态度和其它行为习惯一样,都是后天习得的。人的态度和其它行为习惯一样,都是后天习得的。态度的学习有三种机制,一是联结,把特定的态度态度的学习有三种机制,一是联结,把特定的态度与某些事物联系在一起;二是强化,受到奖励也有与某些事物联系在一起;二是强化,受到奖励也有助于我们形成对某些事物的态度;三是模仿,通过助于我们形成对某些事物的态度;三是模仿,通过模仿榜样人物的态度而形成,如孩子经常模仿父母模仿榜样人物的态度而形成,如孩子经常模仿父母的政治与种族态度。的政治与种族态度。 有可乐对态度改变的影响有可乐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主题 有可乐 无可乐 癌症治疗 81% 62% 军队规模 67% 43% 卫星计划 55% 30% 立体电影 67% 60%(2) 曝光效应曝光效应 是情感影响态度形成的最有力的证据,它是指人是情感影响态度形成的最有力的证据,它是指人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积极的一种现象。变得更积极的一种现象。 22.533.540 1 2 5 10 25 出现次数与喜欢程度出现次数与喜欢程度 (3) (3)认知理论认知理论 Fishbein/Ajzen: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指向行为的态度指向行为的态度 主主 观观 规规 范范 行为意图行为意图 实际行为实际行为 知觉到的控制感知觉到的控制感3. 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与现象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与现象(1 1)海德的平衡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从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出发,认为在一个简单的认知从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出发,认为在一个简单的认知系统里,存在着使这一系统达到一致性的情绪压力,系统里,存在着使这一系统达到一致性的情绪压力,这种趋向平衡的压力促使不平衡状况向平衡过渡。这种趋向平衡的压力促使不平衡状况向平衡过渡。并且这种过渡遵循着最小付出原则。并且这种过渡遵循着最小付出原则。(2)(2)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FestingerFestinger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如你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郊游或不理睬与是一致的,如你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郊游或不理睬与你有过节的另一个人。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你有过节的另一个人。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 改变态度改变态度: :我不该这样 增加认知增加认知:还有其它的原因 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改变认知的重要性:A比B更重要 减少选择感减少选择感:我没有办法才这样 改变行为改变行为:我不这样做了我不这样做了 控制组 1美元 20美元喜欢程度 (3) (3)与认知失调有关的现象与认知失调有关的现象 A. A.不当理由与认知失调不当理由与认知失调 B.自由选择与认知失调自由选择与认知失调0.5$ 2.5$ 有选择 无选择态度改变量 有选择的时候人们才产生认知失调有选择的时候人们才产生认知失调 C.努力与认知失调努力与认知失调努力与认知失调的关系用Axsom的话来说就是:你为某件事情的付出越多,你将会越喜欢它。D.决策后失调决策后失调 决策后失调的减少决策后失调的减少 情 境 所选物品 放弃物品 失调降低总数 高失调 +0.32 -0.53 +0.85 低失调 +0.25 -0.12 +0.37 无失调 0.00 无 0.00 高失调是指对两件物品最初评定很接近,低失调指两件物品最初评定差高失调是指对两件物品最初评定很接近,低失调指两件物品最初评定差别很大,无失调是指没有选择权。别很大,无失调是指没有选择权。 4.4.说服模型说服模型 (1 1)两种说服模型)两种说服模型 HovlandHovland的说服模型的说服模型 Sears Sears修改之后的说服模型修改之后的说服模型A.HovlandA.Hovland的说服模型的说服模型 接受信息NONONO说服信息注意信息理解信息改变态度不改变态度阶段1阶段3阶段2YesYesYes解释了说服在什么时候和怎样产生B. Sears修改之后的说服模型修改之后的说服模型 说服者说服信息说服情境投入程度免疫情况人格特征学习信息情感转移一 致 性反 驳贬低信息歪曲信息拒绝信息态度改变或者 外部刺激外部刺激 说服对象说服对象 作用过程作用过程 最后结果最后结果John Cacioppo:认知反应论(Cognitive response theory):解释了人们为什么要改变态度的问题。按照他提出的ELM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人们对待说服信息的加工方式有两种:深层加工(central route to persuasion):关注内在特性表层加工(Peripheral route to persuasion ):关注外在特征专家资格专家资格:在某些方面具有专长的人在说服他人:在某些方面具有专长的人在说服他人的时候比较有效的时候比较有效(睡眠者效应)。(睡眠者效应)。可靠性可靠性:说服者是否值得他人信任、是否可靠也:说服者是否值得他人信任、是否可靠也对说服效果产生影响。(如图所示)对说服效果产生影响。(如图所示)受欢迎程度受欢迎程度:人们经常会改变自己的态度,使其:人们经常会改变自己的态度,使其与自己喜欢的人的一致。而说服者是否受人欢迎与自己喜欢的人的一致。而说服者是否受人欢迎却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说服者的外表、是否却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说服者的外表、是否可爱以及与被说服者的相似性。可爱以及与被说服者的相似性。 (2 2)说服者因素)说服者因素 与可信度有关的睡眠者效应与可信度有关的睡眠者效应提醒不提醒不提醒提醒低可信度 立即 3周后不利有利对说服者立场的态度高可信度说服者的影响力减少执法者权力 增加执法者权力检察官罪犯 可靠性与说服效果可靠性与说服效果思考题: 媒体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关于谈话性节目的思考 Talk Shows(3)说服信息的影响)说服信息的影响差距差距:在某一限度内,态度改变随着差异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个水平后,如果差异继续增加,态度改变开始减少。但是如果说服者的可信度高,他能产生最大态度改变的差异水平也就越大。信息唤起的恐惧感:信息唤起的恐惧感:随着信息唤起的恐惧感的增加,人们改变态度的可能性也增加;但是当信息唤起的恐惧感超过某一个界限之后,人们的态度反而不发生改变。信息的呈现方式信息的呈现方式:在说服信息非常复杂的时候,书面的信息效果较好,而当信息简单的时候,视觉最好,听觉次之,书面语最差。在此还需要弄清楚单面与双面说服的问题。最初反对被说服的比例(%) 单面说服 双面说服最初同意 单面与双面说服单面与双面说服(4)被说服者因素的影响)被说服者因素的影响被说服者的人格:被说服者的人格:包括个体的可说服性、智力和自尊。 被说服者的心情:被说服者的心情:心情好的人在争论出现时卷入较少,不愿去进行较深入的考虑,所以易被说服。被说服者的卷入程度:被说服者的卷入程度:卷入是一种动机状态,它指向与自我概念相联系的态度,卷入越深,态度改变越难。被说服者自身的免疫情况被说服者自身的免疫情况:过多的预先说服会使被说服者产生免疫力,从而使态度改变变得困难。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包括认知需求、自我检控和年龄。 偏见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偏见与态度有关,但偏见又不同于态度。偏见是与情感要素相联系的倾向性,它对他人的评价建立在其所属的团体之上,而不是认识上。5.社会生活中的偏见社会生活中的偏见(1 1)有关偏见的理论)有关偏见的理论A.团体冲突理论团体冲突理论: :认为为了争得稀有资源,如工作或 石油等,团体之间会有偏见的产生,从这一点上来看,偏见实际上是团体冲突的表现。团体冲突理论还用相对剥夺的观点解释偏见何时产生,当人们认为自己有权获得某些利益却没有得到,这时他们若把自己与获得这种利益的团体相比较时,便会产生相对剥夺感,这种相对剥夺感最可能引发对立与偏见。B.B.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在偏见的学习过程中,父母的榜样作用和新闻媒体宣传效果最为重要,儿童的种族偏见与政治倾向大部分来自父母,儿童所接受的新闻媒体的影响使得儿童学习到了对其他人的偏见。C.C.认知理论:认知理论:用分类、图式与认知建构等解释偏见的产生,认为人们对陌生人的恐惧、对内团体与外团体的不同对待方式以及基于歧视的许多假相等都助长了我们对他人的偏见。D.心理动力理论心理动力理论:用个人内部的因素解释偏见,认为偏见是由个体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的。心理动力理论有几种不同的形式:一种形式把偏见看成是一种替代性的攻击,另一种形式则将偏见视为一种人格反常,偏见是一种人格病变。Adorno 权威性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对传统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绝对固执 认同并夸大权威 回将对某些人的敌意扩大到一般人身上 具有神秘及迷信的心理倾向(2)偏见的影响)偏见的影响 A. A. 偏见对知觉的影响偏见对知觉的影响男性照片女性照片 控制组 告知组 激起组评定的高度(英寸)B.偏见对他人行为的影响偏见对他人行为的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偏见也影响他人实际的行为表现,这一点最明显地表现在自证预言中。偏见不仅影响偏见持有者自己的行为,而且也影响对方的行为,偏见持有者对对方的预期会使对方按照自己的预期去表现行为,Rosenthal把这种个体使得目标对象产生符合预期行为的现象叫做自证预言。(3)偏见的消除)偏见的消除社会化社会化:要注意父母与周围环境以及媒体的的影响。受教育水平受教育水平:人们的偏见更多地来源于无知和狭隘。直接接触直接接触:对立团体间的直接接触能减少偏见。自我检控自我检控:通过对认知过程的检控也可以减少偏见。 我们为什么要举办奥运会?(4 4)两种主要偏见)两种主要偏见A. A. 性别偏见:性别偏见:针对女性的一种偏见,源于古希腊的厌女症,并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认为女性是邪恶的象征,所以在社会生活中贬低女性的地位。经过了多年的演变,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大的市场,比如尽管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女性在竟争力和成就动机方面不比男性差,但还是有人坚持这种观点。性别偏见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性别歧视,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性别主义(Sexism)。B.B.种族偏见种族偏见:指人们对来自其他种族的人的偏见。由于交流的受限制以及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以及地区的人们常常会对自己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有一种偏执,认为自己所属国家或团体的一切都是标准的,而与自己不同的是无法接受的。种族偏见会导致种族歧视,比如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歧视。

    注意事项

    本文(05 第五讲态度与偏见问题.ppt)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