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观后感和读后感的写法学习教案.pptx
-
资源ID:17596465
资源大小:172.89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观后感和读后感的写法学习教案.pptx
会计学1初中语文作文初中语文作文(zu wn)教学观后感和读教学观后感和读后感的写法后感的写法第一页,共24页。 【学习要求】 1、了解“读书心得”写作要求和方法(fngf)。 2、选择读书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两 点写篇读后感。第1页/共24页第二页,共24页。 首先是读“好”,然后才能有“感”。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所读的书或文章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比如:作者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 二是在认真阅读(yud)的基础上,对文章或书的内容、结构、情节、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掌握。 如果读“好”了,又应怎样写好“感”呢?怎样(znyng)写好读后感呢?第2页/共24页第三页,共24页。 读后感的拟题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读后感或读有感; 一种是有正、副标题,如正标题是感悟生命,副标题是读刘墉作品集有感。正标题往往简洁而凝练,副标题来点明所读之书或文章的名称。 这两种拟题方法各有千秋:第一种简洁明了,第二种则显文学(wnxu)韵味。使用时应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可强求。 文章(wnzhng)的题目第3页/共24页第四页,共24页。一篇完整的读后感由四部分组成: 引材料 析材料 联现实(xinsh) 作结论 第4页/共24页第五页,共24页。引材料(cilio)析材料(cilio)联现实(xinsh)作结论 读后感主体部分的开始一般都是 引用所读的文字材料。 引用可以是直接援引原文, 也可以概述原文大意 引材料不是盲目地引用,而是为了导出论点作准备,也就是说,引用的材料要与论点的阐述有关系,否则就不必引用。 第5页/共24页第六页,共24页。析材料(cilio) 在引材料的基础上,要对材料进行分析(fnx)、议论。目的是要议出文章的中心,也就是作者读后所受到的启示,体会等。 析材料要紧紧抓住你所引用(ynyng)的材料,引材料与析材料得到的观点要有逻辑关系 联现实作结论第6页/共24页第七页,共24页。联现实(xinsh) 这部分是作者“感”的具体阐述,其内容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q li),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习惯、思维方式等问题予以分析、评论。 联系现实要深入(shnr)地分析,不能就现象论现象; 这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篇幅不能少于文章字数的50。 作结论第7页/共24页第八页,共24页。作结论(jiln) 读后感的结论部分和一般议论文一样,常常是重申文章的观点或是(hu sh)对所提出问题作出回答或是(hu sh)提出希望、发出呼吁。 第8页/共24页第九页,共24页。 西游记读后感 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gnju)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第9页/共24页第十页,共24页。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wi le)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第10页/共24页第十一页,共24页。然而(rn r),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 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拓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第11页/共24页第十二页,共24页。一、简单交代看书的时间和书名(sh mn)以及作者。二、介绍你所看文章或者书目的主要的内容。介绍主要内容时,语言要简洁、连贯,内容要清楚,语句要通顺。三、谈谈这本书(或者某篇文章)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和事。你最欣赏书里面的什么?你最讨厌书里面的什么?具体谈一谈。四、书里有哪些精彩的片段和词句?并说出好在哪里?可以夹叙夹议。比如:当我读到“、”的时候,我的心怎么样,或者我被感动得怎么样等等。五、你从书里懂得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使你联想到你的生活实际中的什么?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六、你从书里学到哪些写作方法?比如书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或者反问、或者夸张等等。七、你从书里知道哪些生活知识或者科技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八、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过什么疑问?包括从题目开始,内容中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又是怎么解决疑问的?第12页/共24页第十三页,共24页。第13页/共24页第十四页,共24页。第14页/共24页第十五页,共24页。第15页/共24页第十六页,共24页。第16页/共24页第十七页,共24页。第17页/共24页第十八页,共24页。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读(宋代)王安石 伤仲永一文有感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rn men)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 叙感点第18页/共24页第十九页,共24页。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天带着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使得“神童”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yn rn)”!这能叫人不扼腕叹惜吗?神童泯然众人,责任在于他父亲,原因是“不使学”。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由于后天没有好好学习,尚且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那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普通的庸人(yn rn)还不如吗?概述方仲永主要(zhyo)内容方仲永的才学(cixu)由盛至衰的过程分析方仲永沦为“庸才”的原因不学习第19页/共24页第二十页,共24页。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休息,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爱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学成绩并不好,大学也是考了两次才被录取,学习也并不出众(chzhng),后到瑞士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在这7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爱迪生不是神童,甚至连初小还未念完但他努力自学,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自己不懂的问题。由于他工作时间比一般人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79岁的时候,宣称自己已是135岁的人了。 所以说: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jin ch b xi)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过 渡 联起初(qch)平凡刻苦努力有所作为第20页/共24页第二十一页,共24页。 不仅在科学(kxu)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结只要付出艰辛(jinxn)的努力, 就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第21页/共24页第二十二页,共24页。寻求(xnqi)理解的切入点从“感点”确立自己(zj)的观点 联系生活现实,结尾(jiwi)再回到材料 写作要求 第22页/共24页第二十三页,共24页。练习: 1、结合自己读过的某篇文章或影片,设计合适的题目(tm)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第23页/共24页第二十四页,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