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拉祜族传统文化研究综述.doc

    • 资源ID:17610717       资源大小:205.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拉祜族传统文化研究综述.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拉祜族传统文化研究综述.精品文档.拉祜族传统文化研究参考文献综述李先成 2011-10-26一、 引言拉祜族源于原分于甘、青地区的古羌人,后来不断的向南迁徒。战国时代已活动在云南境内。根据考古发现分析,战国时期的拉祜族先民已脱离原始时代,他们男女均头梳双辫、身着及膝长袍,从事迁徙农业和畜牧业。但狩猎和采集仍占有较大比重。拉祜族在进入云南之后并没有停止迁徙的步伐,在经过了长期的迁徙之后,拉祜族在云南的分布形成了以澜沧江为界的东、西这样两部分,同时也产生了东、西两个地区不同的历史发展状况。其服饰也反映了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既具有早期北方游牧文化的特征,也体现了近现代南方农耕文化的风格和特点。勤劳的拉祜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丰富了本民族的独特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地拉祜族的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总体看来,可分为两类地区。云南澜沧县东北部、临沧市、双江县、景谷县、镇沅县、元江县、墨江县等地的拉祜族,已处于封建地主经济阶段,生产水平与当地汉、傣族大体相当,但生产技术落后。云南澜沧县西南部、孟连县、西盟县、耿马县、沧源县及西双版纳等地的拉祜族,由于历史原因被纳入傣族封建领主经济体制下,生产力水平低下,带有浓厚的原始经济残余。这类地区的拉祜族主要从事山地农业,兼营狩猎、采集和养蜂。另外,在云南金平县长约300公里,宽约30公里的森林中,还活动着拉祜族的一支“苦聪人”,其社会性质尚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拉祜族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1953年4月7日,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954年6月16日成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按不同地区社会发展的情况,于19521956年分别实行土地改革或和平协商土地改革。于1958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金平县组织工作组深入森林地区寻找居无常处的拉祜族的苦聪人,帮助他们在平坝定居下来。建国近半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拉祜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使拉祜族农村、城镇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拉祜族的社会历史已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 传统文化1、 拉祜族传统节日文化拉祜族传统节日与宗教有着不解之缘。宗教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与拉祜族历史同起并存的。宗教文化不仅是拉祜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渗透于其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与拉祜族传统节日有着不解之缘。如果对拉祜族传统节日进行深层内涵分析的话,人们将会发现,拉祜族许多传统节日的原生芽总是孕育于其原始宗教的胚胎之中。几乎在所有拉祜族传统节日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宗教文化源头。有的传统节日虽然已由原生态变为次生态,但宗教痕迹犹存,有的则一直作为宗教文化的内容传承下来。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往往同宗教祭祀结为一体。许多节日便是由宗教祭祀演变而来的。祭天。万物有灵的拉祜族先民对天怀有无比崇敬的心情。天神厄莎被列为众神之首。他不仅是宇宙天地的造物主,也是人间一切生产生活的创造者。所以,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祭祀天神厄莎,节日期间的祭祀更为隆重。几乎所有重大的拉祜族传统节日,都把祭祀天神厄莎作为节日的重要内容。祭祖,崇拜祖先是拉祜人原始宗教观念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拉祜人认为,祖先不仅生前是本群体生产、生活的领导者,而且死后其灵魂也能成为神灵,左右后人的一切。取悦于祖先神灵,则可以使后人获得它的庇护。因此,拉祜人经常进行祭祀祖先活动。拉祜人祭祖另一个专门节日是清明节。人们通过清明扫墓来祭奠祖先的亡灵,以求它在上天保佑子孙后代安康。其他诸如“扩塔”(春节)、“哈八”(月亮节)、“洗澡节”等年节中,祭祖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拉祜族传统节日与社会生产密切相关。每一个民族,为了维系本民族的存在与发展,都必须创造出达到这一目的切实有效的方式与手段。这就是物质生产方式。人们不仅将物质生产方式作为民族存在与发展的第一需要,而且还将它的印记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拉祜族传统节日与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便是一个明显的佐证。拉祜族素称猎虎的民族。狩猎是拉祜族早期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也渗透于传统民族节日之中,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了拉祜人对早期狩猎生产方式的历史记忆和传承。拉祜族“新米节”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农事节日。传说拉祜人长期靠狩猎和采果度日,生活极为艰难。天神厄莎知道后,非常同情并决心解救人们。他教会拉祜人种谷子,使其过上了好日子。人们为感谢厄莎,每年收获之后,都要用新米煮成饭,敬献厄莎,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欢庆丰收。这样,就形成了传统的“新米节”。从这一传说中,可以看到,粮食对于拉祜族生存的极其重要性。以节日方式庆祝粮食丰收,反映了拉祜人增产粮食的渴望。另外,月亮节、祭祖节等等其他传统节日,都程度不同地反映了有关农事方面的内容。拉祜族传统节日与民间习俗相互交融。拉祜族民族传统节日几乎包括了其民俗的各个方面,从而使节日本身也成为民俗的组成部分。在节日期间,拉祜族的民俗特点得到最充分的展现。例如,每当节日来临,拉祜族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焕然一新,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民族传统服装,并按民族传统习惯把公共场所装饰布置一番,使节日的拉祜族民族特色尤为突出。节日与民族生活习俗融为一体还表现在,节日与卫生饮食、审美观念、娱乐活动、男女恋爱、访亲交友等传统习俗结合起来,使节日成为拉祜族民俗文化展现的高峰。每当年节到来之际,拉祜族村寨的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洗涤衣物、杀年猪、舂粑粑、做烧酒等。每个村寨中还要栽一棵青松、伴以芭蕉、甘蔗,象征着拉祜人如青松般高洁,生活象芭蕉、甘蔗一样甜美。总之,拉祜族传统节日具有多重特点。就内容来讲,它涉及到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政治、民族宗教、民族习俗等多方面。就发展变化来讲,它是民族性与变异性的统一。一方面,拉祜族的民族节日植根于本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土壤之中,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又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使其不能不吸收某些外来文化要素,从而发生某些变异。有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清明节等更是直接从外部引入后赋予民族特点的结果。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拉祜族传统民族节日作为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部分得到更高层次上的升华,使之更加符合拉祜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节日的时代性日益显露,经济交流、文化交往、民族团结和欢庆娱乐的内容成为节日的基本主流;而一些陈规陋习逐渐被削弱或消除。随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拉祜族传统节日文化将进一步得到丰富并上升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 拉祜族的传统服饰文化 拉祜族的服饰类型按时间可大致分为古代拉祜族服饰、近代拉祜族服饰、现代拉祜族服饰三大类型。三者之间其实呈现出来的是个递进发展的关系。而这种服饰上的改变所反映出的是拉祜族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向前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而服饰文化的形成又为拉祜族传统文化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要素,并且在整个拉祜族传统文化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拉祜族的服饰是一种文化并且在本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了很大比例,是因为拉祜族的民族服饰中确实有许多文化渊源可供我们追溯。首先,拉祜族的服饰文化中有值得探讨的宗教文化内涵。包括服饰中的原始宗教内涵和服饰中的人为宗教内涵。服饰中的原始宗教内涵,拉祜族信仰原始宗教,崇拜厄莎(又称厄雅莎雅,意为天地之神,万神之神),认为天地万物和人类都是它创造的。包头习俗与厄莎有着密切的关系。服饰中的人为宗教内涵,佛教、基督教等传入拉祜族地区之后,拉祜族服饰出现了传统服饰和宗教服饰并存的现象。其次,拉祜族服饰的颜色也有讲究。拉祜族对颜色有不同的心理反映与禁忌并对不同的颜色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心理反映,所以在选购服饰和服饰制作材料时对颜色有不同的选择,这或许是拉祜族服饰呈现五彩缤纷的原因之一。再次,拉祜族的服饰还反映了拉祜民族对战争的仇恨和对民族团结的向往。历史上拉祜族地区战事频繁。拉祜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为争取自由、幸福、平等而前赴后继,死而无憾。传说有些服饰上的标记就是为纪念战争以及战争中捐驱的先烈的。圆形帽顶上的红色顶子象征拉祜族是个不畏强暴、英勇善战的民族。自古以来,拉祜族与其他各民族人民交流频繁。男子圆形帽上的九片青兰布象征各族人民友好往来,和睦相处,共同繁荣。总之,拉祜族服饰与宗教信仰、历史、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才赋予了拉祜族民族服饰的文化性,也为拉祜族的民族文化注入了活力。三、 结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各民族在长期的时间活动中不断地进步而产生的。拉祜族亦是如此。勤劳的拉祜人民在经过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后所形成的本族文化融合了宗教、神话传说、政治历史、民族交往、风俗习惯、审美观念等。为本来就有所神秘的民族本身增加了神秘的韵味的同时,又使得拉祜族文化源远流长,在社会主义大旗之下生生不息。相关文献1、拉祜族传统宗教文化特点2、民族工作大全国家民委网站3、云南拉祜族边民生存状况调查程喜;求是理论网4、拉祜族服饰文化概述王正华;云南民族学院学报5、拉祜族传统节日文化浅析晓根;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注意事项

    本文(拉祜族传统文化研究综述.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