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果树病害防治技术.doc

    • 资源ID:17614339       资源大小:14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果树病害防治技术.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果树病害防治技术.精品文档.果树病害防治技术果树病害的概念果树病害:果树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忍耐的程度,使果树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果树就是发生了病害。 果树病害的病原一、果树病害的病原和类型 引起果树生病的直接原因称病原。 果树病害的病原可分两大类:1.生物性病原。2.非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指以果树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这是常见的五大类,统称为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物。其中病原真菌、病原细菌简称病原菌。它们都是寄生物,被寄生的果树叫寄主。也可惯称为寄主植物。凡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果树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所以称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也称寄生性病害。常见的传染性病害叶片病害:褐斑病、霜霉病、灰斑病、圆斑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花叶病等。 果实病害:炭疽病、轮纹病、黑星病、白腐病、褐腐病、霉心病、锈果病等。枝干病害:干腐病、腐烂病等。根部病害:根朽病、圆斑根腐病、紫纹羽病、白绢病等。非生物性病原是指一切不利于果树正常生长发育的气候、土壤、营养、有害物等因素。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果树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为生理病害。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果实病害:霜环病、水心病、苦痘病、虎皮病、缩果病、果锈、日烧等。叶部病害:小叶病、黄叶病、叶枯等。枝梢病害:抽条、枝枯、裂纹等。根部病害:肥害、冻害、水分过多引起的沤根、根枯、死根等。二、果树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 果树发生病害是植物与病原在特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相互斗争,最后导致果树生病的过程。所以,影响果树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条件)是:病原、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1、病原 即引起果树发病的直接原因。其中病原物大都是寄生物,被寄生的果树称寄主。病原物的存在及其大量繁殖和传播是果树病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消灭或控制病原物的传播蔓延是防治果树病害的重要措施。 2、寄主植物(果树) 果树发生病害的第二个条件是必须有寄主植物的存在。当病原物侵染时,果树本身并不是完全的被动状态。相反它要对病原物进行积极的抵抗。一旦病原物的力量强大,就可能发病,相反则不一定发病。也就是说,当果树本身的抗病性强时,虽然有病原物的存在,但它有自身的防御能力,导致不发病或发病很轻。因此,在防治果树病害时,常采用栽培抗病耐病品种和提高果树的抗病性,作为防治果树病害的主要途径之一。 3、环境条件病原物与果树斗争的过程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它们离不开自然环境,如一定的气候,土壤,地理环境等。环境条件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病原物促进或抑制其发育;另一方面,也可以影响寄主植物(果树)的生活状态,增加其感病性或抗病性。因此,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主植物(果树)时,病害才能发生和发展;相反,当环境条件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时,病害就不会发生或受到抑制。 三、果树病害的症状和类型病害的症状 果树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称为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又可分为病状和病症。 病状是指果树得病后其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如变色、畸形、腐烂和枯萎等。 病症是指引起果树发病的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如霉层、小黑点、粉状物等。果树发生病害迟早都表现有病状,但不一定表现病症。病状的类型1、变色:(1)花叶(2)褪色(3)黄化(4)条纹、条斑、条点(5)白化苗2、斑点(坏死):(1)叶斑(2)叶枯(3)叶烧(4)猝倒、立枯(5)溃疡3、腐烂:(1)干腐(2)湿腐(3)软腐4萎蔫:枯萎、黄萎、青枯5畸形: (1)增生型: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2)增大型:根结、徒长恶苗(3)减生型:矮化、小叶、小果、卷叶(4)变态(变形):花变叶、叶变花病症的类型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果树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霜霉、灰霉、青霉、绿霉、赤霉、黑霉等颜色。2、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白粉病、黑粉病、锈病。 3、小黑点: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座、闭囊壳、子囊壳等。 4、菌核:真菌病害中丝核菌和核盘菌常见特征。较大、深色、越冬结构。5、菌脓:细菌病害常见特征。菌脓失水干燥后变成菌痂。* 注意:由于植物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因此只有病状,而不产生病症。症状的变化1、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2、综合症状有的病害在一种果树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3、并发症状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果树上混发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类型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并发症。有时会发生彼此干扰的拮抗现象,也可能出现加重症状的协生作用。4、隐症现象 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隐症的果树体内仍有病原物存在,是个带菌植物,一旦环境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隐症的植物还会重新显症。果树非侵染性病害 果树的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果树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果树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果树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1、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1)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2)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2、果树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1、诊断的目的:查明和鉴别果树发病的原因,进而采取响应的防治措施。2 、诊断方法:现场调查、排除侵染性病害、治疗诊断。3、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1)没有病症。(2)成片发生。(3)没有传染性。(4)可以恢复。 4 、生理性病害与病毒病因为均无病症,容易混淆,区别是一般病毒病的田间分布是分散的,且病株周围可以发现完全健康的植株,生理病害常常成片发生。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非侵染性病害使果树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原的侵入和发病;如冻害不仅可以使细胞组织死亡,还往往导致果树的生长势衰弱,使许多病原物更易于侵入。 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果树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如落叶病害不仅引起果树提早落叶,也使果树更容易受冻害和霜害。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果树的生长条件,及时处理病害,可以减轻两类病害的恶性互作。果树病害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植物检疫、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法、化学防治。 防治植物病害的策略1、消灭或抑制病原物;    2、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3、控制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病原物而利于植物。 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产的全局或农业生态的总体观点出发,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为害。而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和有益生物存在繁殖的条件,因地制宜,全理应用植物检疫,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经济、安全、有效地把病害控制在不能造成危害的程度,同时把整个农业生态系内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化学防治原理杀菌剂保护作用在病原物侵入寄主之前,使用杀菌剂阻止病原物的侵入,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作用。 治疗作用当病原物已经侵入或寄主开始发病时,使用化学药剂处理植物,使寄主体内的病原物被破坏或抑制,或增强寄主的抗病力,使寄主植物恢复健康的作用。 免疫作用是将化学药剂引入寄主体内,以增强植物对病原物抵抗能力,从而达到限制或消除病原物侵染的作用。 钝化作用氨基酸、维生素、植物生长素、抗生素等物质进入寄主植物体后,能影响病毒的生物学活性,起到钝化病毒的作用。 严格寄生菌所致病害 由严格寄生菌引起的果树病害主要有:梨黑星病、葡萄霜霉病、桃缩叶病、苹果白粉病以及苹果、梨的锈病等。腐生菌所致病害 由腐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有:苹果、梨、桃等的枝干腐烂病和葡萄白腐病、套袋果实黑点病以及桃、苹果、梨褐腐病等。兼性寄生菌所致病害 由兼性寄生菌所致病害主要有: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褐斑病、梨黑斑病、柿圆斑病、柿角斑病以及桃、杏果实疮痂病和桃、樱桃枝干流胶病等。果树根部病害果树的根部病害主要是樱桃根癌病、立枯病、根腐病、猝倒病、白绢病、根朽病和紫纹羽病、白纹羽病。病毒类病害 果树的病毒病主要有:苹果树衰退病、苹果锈果病、苹果树花叶病、梨石痘病、梨树衰退病、桃红叶病、樱桃病毒病、葡萄病毒病、枣疯病、柿疯病以及草莓病毒病等。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主要是桃细菌性叶片穿孔病、猕猴桃溃疡病和软腐病以及枣缩果病。线虫病害 苹果根结线虫和苹果的根腐烂线虫主要危害果树的根系。草莓的芽线虫主要危害芽和匍匐茎,轻者新叶发育不良,皱缩畸形,重者整株萎蔫。常见果树病害的防治技术苹果白粉病: 发病规律:病菌在病芽内越冬,来年春季果树发芽后,随着病芽萌发病菌就近传播危害,所以新梢抽生即可发现病芽病叶。春梢和秋梢旺盛生长期是白粉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凡是春季温暖干旱的年份,有利于病害的前期流行。夏季多雨凉爽,秋季晴朗,则有利于后期发病。 防治策略:清除菌源。结合冬剪,认真剪去病芽、病枝和病叶,病情严重的果园应避免轻剪,适当重剪,消灭越冬菌源。根据白粉病病菌在病芽内越冬的特性,萌芽前后对叶芽实施破顶修剪,这样不但有效消灭了菌源,而且发挥了抑顶促萌,提高了中短枝量,有利于花芽分化。发病果园在花序分离期,掌握芽鳞片脱落后到花前,全园细致喷布金力士7500倍柔水通4000倍液,间隔710天,连喷两次。花期,结合疏花疏果,摘除病芽病叶,并带出园外烧毁或深埋。春梢封顶期,为防止病菌侵入新芽,应再喷两次金力士60007500倍液,这样可有效控制病芽的再次侵染和秋季发病。秋季发病的果园,还应全园细致喷布喷布一次金力士7500倍柔水通4000倍液,间隔10天左右,连喷两次。防治叶部病害,一定要注意每次喷药要加喷优质叶面肥,这样可有效提高叶片的抗病能力,发挥药肥双效的效果。苹果褐斑病:发病规律: 越冬:病菌以菌丝、菌索、分生孢子盘或子囊盘在落地的病叶上越冬,次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进行初次侵染。传播: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多从叶片的气孔侵入,也可以经过伤口或直接侵入。再侵染:发病后从病斑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4-5月份,苹果落花后到收麦前,每遇一次降雨,病残叶上越冬的病菌分生孢子就向新生叶片上传播一次,病菌侵入后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7-8月份开始表现症状、落叶,落叶上的病菌可以反复侵染。一般于5-6月初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发病严重时7月上中旬开始落叶,9月叶片大部脱落。 流行条件:雨水是病菌传播和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4-5月份多雨时,能促进病残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凡春季多雨,夏秋多雨高温、高湿的年份,病害就会流行。 气候条件:病害的发生与降雨和温度关系密切。冬季温暖潮湿,春雨早、雨量大,夏季阴雨连绵以及秋雨较多的年份,发病早且重;反之病害发生晚而轻。温度主要影响病害的潜育期,在较高温度下,潜育期短,病害扩展迅速。 栽培条件:管理不善,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造成苹果树势衰弱,发病重。 叶龄与叶位:发病与叶龄有一定关系。叶龄35天之内的叶片容易感染发病,11-25天叶龄的叶片最易染病,36天以上的叶片基本不再被侵染。同一株树上当年结果枝上的叶片发病率较歇果枝上的高,树冠内膛下部叶片比外围上部叶片发病早而且多。 品种抗病性:不同苹果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有差异。红玉、金冠、富士、北斗、元帅等品种易感病;祝光、国光、鸡冠、倭锦、青香蕉等发病较轻;小国光则表现抗病。防治策略:苹果落叶后及时清扫落叶,烧毁。浅耕翻可减少越冬菌源。加强果园综合管理,增施肥料,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化学农药防治,落花后到春梢停长前(4月中-5月下)间隔15天喷施2-3次保护性杀菌剂普德金600800倍柔水通4000倍液。发病初期可交替喷金力士7500倍液,或鸽哈1500倍液,或纳米欣1500倍液。苹果斑点落叶病   越冬: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落叶上、一年生枝的叶芽和花芽以及枝条病斑上越冬。 传播:分生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侵入:直接侵入或气孔侵入。再侵染:生长期田间病叶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 田间自然发病始见于4/下,5/下若遇雨便可形成当年第一个发病高峰,至6/中下旬即可造成严重危害。7/下至8/上,由于秋梢的大量生长,病害发生达到全年的高峰,严重时常出现大量病落叶。    气候条件:春秋两次抽梢期间的降雨量以及空气相对湿度决定病害发生的早晚与轻重。 多雨高湿有利于发病。叶龄:较嫩的叶片最易感病,老叶不易被侵染。 品种抗病性:苹果不同品种间感病程度有明显的差异。新红星、红元帅、印度、青香蕉、北斗等易感病;国光、红富士等中度感病,金冠、红玉等发病较轻;乔纳金比较抗病。 此外,树势较弱、通风透光不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偏施氮肥、枝细叶嫩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发病规律:病菌在受害部位越冬,来年春季传播侵染。一般5月中旬出现病叶,6月中、下旬病势加重,8月份出现落叶。总的来说,该病有三次侵染期:即春梢生长期、秋梢生长期和果实脱袋后。前两次侵染幼嫩的叶片,后一次侵染脱袋果实。发病轻重与降水关系密切,春季降雨早,则发病早,反之发病晚;干旱年份发病轻,多雨年份发病重。 防治策略:建园要因地制宜,合理密植,选用高光效树形,努力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并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结合夏剪,剪去内膛徒长枝和有病斑的枝梢。并将清洁果园作为经常性的防治措施常抓不懈,发现病梢、病果和病叶要及时清除,集中烧毁或深埋。根据斑点落叶病只危害春、秋梢上幼嫩叶片的特性,加强夏季管理,喷施黄腐酸旱地龙800倍,控制秋梢的生长量,抑制病害的发生。化学防治:首先要在萌芽前全园细致喷布一次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铲除树上的越冬菌源;其次在春梢生长期和秋梢生长期分别喷布普德金600800倍液间隔1015天,连喷两次;出现病叶,应及时喷布金力士6000倍液柔水通4000倍液,间隔57天,连喷23次,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另外,套袋果园在果实脱袋后的第二天喷布普德金800倍+果友乳酸钙600-800倍混合液,不但控制病害,而且可有效防止果面黑红斑点现象的发生。 苹果轮纹病: 越冬:病菌在病部越冬,其中,病枝上越冬的病菌是该病的主要侵染源。菌丝在枝干病斑中可存活45年,春天,病菌遇雨后即开始大量散发分生孢子。49月均能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次侵染来源。传播:分生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 侵入:分子孢子经皮孔和伤口侵入。在苹果开花前仅侵染枝干,花后侵染枝干和果实。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 再侵染:枝干当年侵染果实和枝干的分生孢子均由越冬部位的病菌陆续产生,系越冬菌源,因此苹果生长季节发生的多次侵染均属于初次侵染,苹果果实轮纹病没有再侵染。   苹果轮纹病的发生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和品种的抗病性。气候条件:侵染期内,多雨高湿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幼果期(57月间)降雨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有利于病菌繁殖、传播和萌发侵入,病害发生严重;反之则病菌孢子散布和侵染少,发病轻。 栽培管理:树势衰弱,枝干上病菌多发病重。盛果期苹果树重于幼树。由于侵染果实的病菌主要来自枝干,所以枝干发病重的果园果实发病也重。管理不当,如偏施氮肥,过度环剥,留果过多等,均导致树势衰弱,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品种抗病性:苹果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差异。富士、红星、金冠、白龙、北斗、新乔纳金、千秋、元帅、青香蕉、津轻等发病较重;国光、祝光、首红、新红星、红魁发病较轻。抗病性的差异主要与皮孔的大小及组织结构有关。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枝干和病果上越冬。轮纹烂果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苹果的花后到幼果期降雨,都会导致病害的大流行。该病具潜伏侵染的特点,一般幼果期完成侵染,但不表现病状,其潜伏期长达34个月,果实成熟时才开始发病。树冠郁闭、枝量较大、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发病重。 防治策略:建园要因地制宜,合理密植,努力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并加强土肥水管理,通过疏花疏果,合理负载,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萌芽前全园细致喷布一次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或金力士7500倍,或苯菌灵1000倍液,铲除树上的越冬菌源。苹果落花后,可选用普德金600800倍液,间隔1015天,连喷3-4次。连年发生严重的果园,套袋前细致喷布一次普德金800倍+纳米欣1000倍混合液是防治苹果轮纹烂果病的特效配方。出现病情时,可喷布纳米欣12001500倍,或金力士60007500倍,间隔57天,连喷23次,即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苹果腐烂病: 苹果树腐烂病俗称“烂皮病”,典型的症状主干大枝上形成的水渍状、不规则、红褐色、酒糟味、溃疡型病斑。在2-4年生小枝或剪锯口、果苔处表现的枝枯型病斑。春夏之交遇到降雨,这些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就溢出许许多多的黄色,卷发状孢子角,孢子角中的分生孢子借风雨的作用,传播到树体的其它部位,萌发侵入死树皮和老树皮,随着生长,分泌毒素,杀死活组织的细胞,然后在已死的树皮生长繁衍,周而复始,树皮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死亡、腐烂,形成典型的溃疡型或枝枯型甚至病果型病斑。 初侵染来源:病菌主要在田间病株和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病斑中的病菌可存活4年左右,同一块病斑释放孢子的能力可持续一年半之久。传播:次春,在雨后或高湿条件下,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便可排放出大量孢子。由于孢子常与胶质物一起形成孢子角,所以必须先通过雨水冲溅分散而后随风雨进行大范围传播扩散。另外,孢子也可黏附在昆虫体表,随昆虫活动迁飞而带菌传病。 侵入: 腐烂病菌寄生性比较弱,一般只能从伤口侵入已经死亡的皮层组织,也能从叶痕、果柄痕和皮孔侵入。侵入伤口包括如冻伤、修剪伤、机械伤和日灼等,其中以冻伤最有利于病菌侵入,带有死树皮的伤口最易被侵染。 潜伏侵染:腐烂病菌具有潜伏特性。苹果树体普遍带有腐烂病菌,除病树、病斑带菌外,甚至无病果园的苹果树枝条都有腐烂病菌存在。病菌侵入后,首先在侵入点潜伏生存,如果树势健壮,抗病力强时,病原菌就不能进一步扩展致病,而长期潜伏。当树体或局部组织衰弱,抗病力降低时,潜伏菌丝才得以进一步扩展致病。北方苹果产区,腐烂病一般一年有两次发生高峰,即春季发病高峰和秋季发病高峰。春季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3-4月份。秋季发病高峰:一般在7-9月。此时花芽开始分化,果实加速生长,枝干营养水平及抗病能力又一次降低,新病斑又开始少量出现,旧病斑又有一次扩展,形成一个秋季高峰。  防治策略: 1、增强树势 合理施肥:施肥量要足,肥料种类要全,提倡秋施肥。合理灌水:秋季控制灌水,有利于枝条成熟,可以减轻冻害;早春适当提早浇水,可增加树皮的含水量,降低病斑的扩展速度。合理负载:及时疏花疏果,控制结果量。合理修剪:尽量少造成伤口,并对伤口加以处理和保护;调整枝量,勿使果园郁蔽。保叶促根:及时防治叶部病虫害,避免早期落叶,削弱树势。2、果园卫生,减少病菌 (1)清园:及时清除病死枝,及时刨除病树,修剪下来的枝干要运出果园等项果园卫生措施都能降低果园菌量,控制病害蔓延。(2)重刮皮:57月,用刮皮刀将主干、骨干枝上的粗翘皮刮干净的措施称为重刮皮。重刮皮主要有三方面作用,一是将枝干表面和树皮浅层的潜伏病菌刮除;二是刺激树体的愈伤能力;三是新形成的皮层23年内不产生落皮层。(3)休眠期喷铲除剂:苹果树落叶后和发芽前喷施铲除性药剂可直接杀灭枝干表面及树皮浅层的病菌。3、病斑和病树治疗 刮治:将病组织彻底刮除并涂药保护。刮口要圆滑,尽量缩小伤口,有利愈合;选择具有铲除作用、无药害和促进愈合作用的药剂。注意将变色组织刮干净,往外再刮0.5cm左右;采用液体节蜡处理伤口效果更好,其配方是松香动物油酒精抽枝宝=6220.001。割治:用刀先在病斑外围切一道封锁线,然后在病斑上纵向切割成条,刀距1cm左右,深度达到木质层表层,切割后涂药治疗。可选用25金力士乳油500倍(最高300倍)柔水通300倍混合液处理。包泥:用黏土加水成泥,糊住病斑并用塑料膜严密包扎的病斑治疗方法称为包泥法。只要操作适宜,治愈率可达95%以上。 桥接:梨黑星病 发病规律:病菌在受害的病芽内越冬,来年春季果树发芽后,随着病芽萌发病菌就近传播危害,所以新梢抽生即可发现病芽病叶。春梢和秋梢旺盛生长期是黑星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凡是春季温暖降雨多的年份,有利于病害的前期流行。夏季多雨凉爽,秋季阴雨连绵,则有利于后期发病。 防治策略:清除菌源。结合冬剪,认真剪去病芽、病枝和病叶,消灭越冬菌源。根据黑星病病菌在病芽内越冬的特性,萌芽前后对叶芽实施破顶修剪,消灭菌源发病果园在花序分离期,掌握芽鳞片脱落后到花前,全园细致喷布金力士7000倍液、或纳米欣1200倍液等,间隔710天,连喷两次。开花期,结合疏花疏果,摘除病芽病叶,并带出园外烧毁或深埋。春梢封顶期5月上中旬,为防止病菌侵入新芽,应再喷一次金力士7000倍柔水通4000倍混合液,这样可有效控制病芽的再次侵染和秋季发病。秋季发病的果园,还应全园细致喷布喷布一次金力士8000倍液、或纳米欣1200倍液等,间隔10天左右,连喷两次。一定要注意花后到套袋前连续喷布2-3次普德金800倍液预防,间隔1015天。目前,防治黑星病的存在问题主要是喷药时机、选药和轻视农业防治等。防治黑星病的最佳时期不是萌芽前,也不是喷石硫合剂,第一次喷药防治应在花序分离期,也就是芽鳞片脱落后到花前,不但要选用特效药剂福星,而且要间隔7天左右,连喷两次。第二次应在座果后的春梢封顶期,选用金力士,间隔10天左右,连喷两次。每次喷药时加喷柔水通,效果更佳。农业防治也很重要,尤其是对黑星病发生严重的果园,一定要在萌芽后摘除病芽,此项工作若做的细致,即可大大减轻病情。 梨轮纹病: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枝干和病果上越冬。轮纹烂果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梨落花后到幼果期降雨,都会导致病害的大流行。该病具潜伏侵染的特点,一般幼果期完成侵染,但不表现病状,其潜伏期长达34个月,果实成熟时才开始发病。树冠郁闭、枝量较大、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发病重。 防治策略:建园要因地制宜,合理密植,努力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并加强土肥水管理,通过疏花疏果,合理负载,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萌芽前全园细致喷布一次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铲除树上的越冬菌源。梨落花后,可选用喷富露或普德金600800倍、或大丰或大生富800倍液等,间隔10天,连喷3次。套袋前细致喷布一次纳米欣800倍,或鸽哈8001000倍、或金力士7000倍混合液是防治梨轮纹烂果病的特效配方。出现病情时,可喷布金力士7000倍、或纳米欣1200倍液等,间隔57天,连喷23次,即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梨锈病: 锈病是一种转主寄生的真菌病害。种植桧柏的风景区及陵园附近的梨园发生严重。我国南北果区均普遍发病,病害流行年份常造成早期大量落叶,果实亦可受害。近年一些新修的高速公路隔离带里种植了不少桧柏类树木,这对于附近的梨园是个威胁,希望有关方面重视。发病规律:病菌以桧柏小枝上的菌瘿中的菌丝体越冬,也可以当年秋季传至桧柏体表的锈孢子越冬。第二年春季在桧柏上的菌瘿生成冬孢子角。陕西中部 4 月末至 5 月初、渭北果区 5 月上中旬遇雨后胶化、膨大,冬孢子大量萌发产生小孢子,小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方圆 1.5 -5 km 的梨树上进行侵染,先后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在秋季又随风传到转主寄主桧柏上越冬。 病害的发生受湿度影响很大。冬孢子的萌发及小孢子、锈孢子的侵染都需要有一定的湿度,因此发病的早晚与早春降 雨的迟早相关 。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6-22,超过24 则不能形成小孢子。病害一定要在有风雨的天气及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并且有大量幼嫩组织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发生。防治策略:建立新果园时,应注意尽量远离有桧柏等转主寄主的风景区和陵园。彻底砍伐距果园 5km 以内的桧柏类树木,切断病菌的侵染循环。梨树发芽前后,对梨园附近的桧柏类树木上喷 1 2 次波美 3 度石硫合剂,阻止冬孢子角萌发。在梨树开花前对苹果树喷一次金力士5000 倍液或波美 0.3 0.5度石硫合剂。梨树落花后,当发现叶片上有香头大小的黄色病斑时,喷金力士5000 倍液。

    注意事项

    本文(果树病害防治技术.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