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柳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精品文档.柳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中文摘要: 产业结构作为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整和变动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否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最终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国内外产业结 构变化的趋势下,如何抓住机遇,促进柳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本文着力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所在。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先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的一 般趋势,然后对柳州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和描述,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柳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战略和措施。 经济起飞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起飞,根据罗斯托的产业起飞战略,就是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带动城市经济体的优化和升级。本文主要是基于产业结 构理论,研究了柳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问题。柳州的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影响了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产业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超稳定、二元经济等问题 也阻碍了柳州经济的起飞。针对以上问题,本篇论文提出要以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为主线,以扩大开放和提高投资率为核心,以产品结构升级、国企改制和大力发展 中小企业为突破,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保证,最终实现支柱产业的结构升级和新的经济增长培育,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高度化,进而实现柳州经济起飞 的目标。英文摘要: The adjustment and fluctu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economy growt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whether a nation or region can guarantee the economy keeping on the fleetness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social grand target in middle-class family completely. With the trend of inside and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restructure, how to hold tightly the opportunity, promot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Liuzhou to higher grade, is a problem placed in this paper to discuss and study. According t.目录:摘要3-4ABSTRACT41 绪论7-17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7-9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9-15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15-172 国内外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17-22 2.1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大转移17-19 2.2 东部形成发达的产业集群19 2.3 新一轮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战略19-20 2.4 柳州市经济发展的新方向20-223 柳州市目前产业结构的现状22-31 3.1 柳州市农业发展现状分析22-24 3.2 柳州市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24-26 3.3 柳州市第三产业结构分析26-27 3.4 对柳州产业结构的评估27-314 柳州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阶段性目标和政策建议31-38 4.1 柳州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31-34 4.2 柳州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和目标34-35 4.3 若干政策措施建议35-385 柳州市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战略38-49 5.1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38-40 5.2 产业结构调整的两个关键40-41 5.3 产业结构调整的三项目标41-43 5.4 产业结构调整的四种途径43-45 5.5 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45-496 结论与展望三年四千亿 工业再翻番 日 报消息(记者王茜)市委常委会昨日审定创新调整 产业升级 三年四千亿 工业再翻番方案。市委书记陈刚指出,此方案是我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又一项重要成果。要立即动员全市人民、广大企业迅速行动起来,积极 投身工业发展的热潮,努力实现“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的目标。方案提出,未来三年,我市工业发展总目标是:重点推进工业项目投资600亿元,工业总投资1000亿元;三年新增工业产值2000亿元;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00亿元,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00亿元,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力争4000亿元,争取三年再翻一番;积极培育企业集团,到2012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超400亿元、超300亿元、超200亿元的企业各1户,超100亿元企业6户,超50 亿元企业7户,超30亿元企业7户,超10亿元企业12户,超亿元的中小企业突破2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0家。按照“滚动发展、创新发展、产业提升、招商引资”四个发展方向,我市将着力推进30个重点工业项目,新增产品产能1941亿元,力争形成汽车、钢铁、机 械、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支柱产业,制糖、建材、造纸、日化四个优势产业,新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三个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12年,汽车产业形成产品产值1500亿元,生产规模120150万辆,在保持微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基础上,新上轿车、客车、皮卡等产品;钢铁产 业形成产品产值700亿元,生产规模14001500万吨;机械产业形成产品产值600亿元,生产规模78万台,研发、生产柴油发动机、液压件等核心 部件;化工产业形成产品产值200亿元,以柳化、鹿化、川东磷化为龙头,发展煤化工、盐化工、竹浆等产品;以铝金属为主有色金属产业形成产品产值250亿 元,发展铝深加工产业;新能源环保产业形成产品产值200亿元,发展鹿寨热电联产新能源循环经济、混合动力环保汽车;机电一体化产业形成产品产值200亿 元,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柔版印刷机械及环保发动机等产品。成立“三年四千亿 工业再翻番”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书记陈刚和市长郑俊康担任。陈刚说,“三年四千亿 工业再翻番”是我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理清发展思路,推动柳州科学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方案有项目、有企业、有招商,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 实现。陈刚要求,经委要按照今天会议意见立即对方案进行修改,使之更加完整、细化,报市委、市政府审核后立即下文;要马上着手准备召开动员大会,对 “三年四千亿 工业再翻番”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各个项目和服务组要召开碰头会,提前行动起来,提出协调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发挥柳州大企业的作用,走出去,到哈尔 滨、西安、乌鲁木齐等地,把央企、把有实力的企业引进来;要加强宣传,大造舆论,把方案传达到每家企业、每个角落,鼓舞干劲,坚定信心,做到家喻户 晓、妇孺皆知,企业踊跃参与、百姓全力支持。陈刚强调,创新调整 产业升级 三年四千亿 工业再翻番方案是我市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是柳州夺取广西新一轮开放开发城市竞争新胜利的关键,是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一号抓手,是提升综合 实力、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措施和具体行动。要动员全市人民、广大企业积极投身这项,努力开创柳州工业新发展的崭新局面。市委副书记郑俊康,市委常委汪正荣、严世明、苏爱群、甘霖、周惠峰、崔放明、刘传林出席会议;胡锦朝、林桂平、徐锋等市领导列席会议。柳州力量的“力”与299亿2009-06-22 10:25:00 柳州日报 记者 罗秋振我市重点工程建设之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项目篇(一) 从去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750亿元,到今年要突破2000亿。很显然,工业柳州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都应当有较大的调整。而这些也必然体现在今年我市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的推进上。 结构优化注入新鲜活力 顺应国家拉动内需、促进增长,以及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形势要求,我市围绕项目建设的重大突破,将重点扶持一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竞争力的项目,以提升发展后劲,构筑经济新的增长点。 据最新统计,1至5月,全市工业完成更新改造投资66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年目标299亿元的22%。在重点推进的工业项目中,2009年有70项,总投资375亿元,其中2009年计划投资118亿元,1至5月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环比增长21%。 一批重点项目的土地、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柳钢循环经济项目和柳工国际工业园项目用地纳入2009年中心城市报批国务院,项目用地212公顷,日前已获国 务院批准;上汽通用五菱“成品车库和售后服务配件库建设项目”2000亩土地选址落定;重点推进的柳南区河西工业区,柳江县穿山片区、进德片区,柳北区白 露工业园等共获得了土地批复9540亩,用地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工业招商也取得了新进展,1至5月,我市共签约市外境内项目222个,合作金额168.8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3.32%,32.12%。特别是市政 府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柳州建立黄海汽车工业园,届时柳州将新增一家整车制造企业,还将填补我市汽车产品没有大客车的空白,为结构优 化注入新鲜活力。 科学发展带来更大跨越 作为广西工业老大,这个地位的取得,是柳州人民几十年艰苦奋斗的结果。我们用了34年,完成了工业从无到100亿;又花了12年,完成了百亿到千亿。现在 有了更快的发展,能够做到三年翻一番,2009年有信心超过2000亿,继续领跑广西工业。这份自信,缘于柳州人坚持自主创新,敢于自我突破,培育和推进 一批重大项目并持续产生效益。从目前来看,我市正在实施的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将有可能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先进制造业升级,从而实现新的更大的跨越。 柳钢正在实施的第二高速线材、热轧板带生产线改造预计投资约17亿元,将形成生产高速线材5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年新增产值约20亿元。上汽通用五菱目 前进行的N109微型汽车技术改造项目、CN100小型多用途客车项目已进行调试阶段,预计将形成生产18万辆多用途客车和14万辆微型客车的生产能力, 新增销售收入约70亿元,实现利税约7亿元。柳工世界级工程机械基地项目通过全面整合现有资源,继续巩固和提升柳工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导地位。柳化年产20 万吨烧碱、20万吨聚氯乙烯、40万吨二甲醚和5万吨氯酸钠项目,截止3月已完成投资6亿元,该项目预计2010年左右试生产,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8亿 元,利税约3.8亿元。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99个亿的工业技改任务能够圆满完成,我们的基础就更扎实、发展后劲就更充足,我们的发展就会站到另一个新的起点上”。让产业发挥聚集效应柳州市重点工程建设之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项目篇(二) 当人们还在议论国际金融危机对柳州市的影响有多大的时候,柳州市产业布局调整已经在开始产生良性聚集效应,仅今年头5个月,工业园区的“亿元企业”就由去年底的11家增至目前的22家。 退城进园初显区域优势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双起起重机制造有限公司采访时,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正在组织员工吊装设备。该负责人说,他们是从航银路搬迁到柳东新区的,现在的生产形势非常乐观,产品将于下月出口越南。 这些进入园区的企业通过亲身体会认为,与企业相配套的、互补的、关联性强的上下游企业落户园区,形成产业链式发展的平台后,容易产生聚集效 应。据了解,2007年初成立的柳东新区,去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1.4亿元,同比增长59.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7亿元,同比增长 48.09%。 这些年来,柳州市注意调整优化工业布局,以发挥聚集效应为原则,积极引导外来投资、新建企业项目进(园)区和老城区企业“退城进园”,引导 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产业和园区转移,引导产业相似、技术相近、延长产业链或利于协作配套的中小工业企业向相应的园区(基地)聚集,形成布局合理、资源高 效利用、产业配套、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群。重点打造“柳州雒容鹿寨”和“柳州拉堡进德新兴穿山”工业走廊,建设“柳州沙塘沙埔浮石丹 洲”和“柳州洛满六塘”工业走廊,在完善县(区)工业集中区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功能定位,形成新的产业布局。 园区建设初现崭新格局 目前,柳州市正大力推进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整体形象。1至5月,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完成基建投资6.8亿元, 其中阳和工业新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9亿元,阳和东路北段(古亭圣塘路)、政和路(广场南路)已完成工程量的75%;鹿寨经济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2701万元,污水处理厂防洪堤已完成80%,一区一次干道人行道砖已铺设完毕,一区二次干道路面排水工程已完成80%,二区人行道路砖铺设工程已完成 70%,西环路道路铺设垫层工程已完成100%,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完成70%,二区路灯安装工程完毕已启用。 柳东新区基本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64亿元。东城公司主导的柳东新区路网正在普遍与农民按协议用地方式分步骤实施建设,官塘片区的大学路西段、创业大道、柳东大厦、鹿山学院三期等正在抓紧推进实施。八角岭片区路网、强容路、摇篮路已于6月18日开工。重点推进的工业园区土地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到目前,共获得土地批复9540亩,完成征地4363亩。其中,柳南 区河西工业一、二、三区获得土地批复6900亩,完成征地2643亩;柳江县穿山片区、进德片区共获得土地批复1040亩,完成征地120亩;柳北区白露 工业园可开发土地1600亩。 (罗秋振)我市重点工程建设之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项目篇(三)2009-06-26 09:49:00 柳州日报 记者 罗秋振 “柳州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这是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副主席陈武率自治区经委、财政厅、金融办、南宁海关等部门负责人24日来柳调研时给柳州经济作出 的评价,认为柳州的成绩和经验“难能可贵,值得称赞”。实际上,战胜困难还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在同一天,市委常委会通过审议,原则通过了我市经济发展的 新目标,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三年新增工业产品产能2000亿元以上。继续领跑广西工业,这才是我们的方向。 调整:下活工业这盘棋 根据新的发展目标,我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首先是在产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将由现在的“354”(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 化工、制糖、建材、造纸、日化五个优势产业,新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制药四个新兴产业),向“543”(汽车、冶金、机械、化工、有色金属 新材料五大支柱产业,制糖、建材、造纸、日化四个优势产业,新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三个新兴产业)转变,形成新的产业格局。提升汽车、冶金、机 械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支柱产业;发展新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产业。 其次是园区布局“重点向东发展,向南、向西拓展,向北突破”,形成“1153”共10个工业园区新格局,即1个国家级园区,1个经国家核准的自治区级园 区,5个自治区级A类园区,3个自治区级B类园区,形成梯次配备的特色工业园区。其中向东是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方向,着力发展柳东新区官塘、阳和片 区,使之成为我市主要产业聚集地和核心工业园区,努力将柳东新区打造成国家级园区,鹿寨县经济开发区为国家核准的自治区级园区。向西、南,则依托汽车、机 械产业,做大新兴工业园,加快河西工业园、洛维工业园建设,最终形成柳江县新兴工业园、柳南河西工业园、鱼峰洛维工业园3个自治区A类园区。向北则力争柳 北工业园、柳城县工业园成为自治区级A类园区,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工业园建设为自治区级B类园区。 改造:重点项目快推进 在23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上,市经委汇报说,根据工业务虚会的精神,积极调研,依托现有产业格局,已规划出30个重点产业发展项目,提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市经委抓住国家不断出台的产业振兴规划,认真研究产业政策,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资金。5月,向上级申报了17个项目,总投资45亿元,申请国家资金 2.8亿元,项目涉及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加快推进一批项目新开工建设,上半年计划开工项目63荐,总投资47亿元。 据最新统计,1至5月,全市工业完成更新改造投资66亿元,比前4月新增25.56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年目标299亿元的22%。在重点推进的 工业项目中,2009年有70项,总投资375亿元,其中2009年计划投资118亿元,5月完成投资5亿元,1至5月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环比增长 21%。 6月18日,总投资135.9亿元的32个我市第二批新开工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其中涉及工业项目就几乎占了一半。推进新产业格局成型 我市重点工程建设之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项目篇(四)根据日前召开的市委常委会精神和我市工业“调整结构,产业升级,三年工业再创2000亿工程”方案,我市产业结构将由现在的三大支柱产业向五大支柱 产业转变,新增加的两大支柱产业为化工和有色金属新材料。为此,我市将按照“滚动发展、创新发展、产业提升、招商引资”四个发展方向,推进新产业格局成 型。新产业初具规模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到2012年要打造广西七大千亿产业,其中就包括有色金属和石油化工。因此,我市要把化工和有色金属新材料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符合全区产业发展方向。早在2006年底,我市即在柳州市“十一五”工业十大重点产业成长计划中,便提出重点发展化工产业,并确定了化工产业专项成长计划要点发展的目标是: 到2010年,柳州最起码可形成年产合成氨55万吨,尿素、硝氮肥、优质无氯钾肥、硝基复合肥等优质肥料110万吨,五钠17万吨,烧碱30万吨,聚氯乙 烯20万吨,生物柴油3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行业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化工和有色金属新材料都得到较快发展,在广西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全国也有一些影响。化工业是我市五大优势产业之一,2008年五大优势 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12亿元,增长14.5%。柳化集团在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开展了以“打造百亿柳化”为主题的学习活 动,推动该公司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到2011年实现总资产超100亿、销售收入超100亿的“双百工程”目标和绿色化工、清洁生产目标,努力为化工 产业打造成为工业柳州第四大支柱产业贡献力量。在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方面,我市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以柳州高新区为重要产业基地,已建成铟冶炼及铟深加工产业基地和有色金属锌锡锑深加工基地,园区拥有 铟检测中心、铟研究中心、铟交易中心等产业公共平台。作为广西惟一的产业集群品牌,园区新材料集群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2008年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 强。2008年,柳州高新区新材料实现工业总产值90亿元。新产业发展提速化工和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兼具效益好、产业链长,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等诸多优势。大力发展这两个产业,对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扩充工业经济总量,拉动全市经济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市在2012年重点产业产品产能规划目标中,对化工产业制定了250亿元的目标,形成以柳化为龙头,建设鹿寨化工产业园,生产烧碱、聚氯乙烯、二 甲醚和氯酸钠等系列化工产品。有色金属产业形成产品产能250亿元,发展铝深加工产业,开发、生产铝板带、铝箔及缸盖、缸体、轮毂等铝压铸件产品;以柳钢 为龙头,提炼生产高端金属材料;加快实施年产60吨废ITO靶材再生高纯铟及年产30吨高纯氧化铟、纳米ITO粉项目,构成有色金属新型产业。目前,我市化工和有色金属新材料两大产业正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将得到提速。在今年我市重点推进的工业项目中,柳州化学集团有限公 司有5个项目,总投资23亿多元。6月18日,在柳化厂区内的柳化间歇固定层造气炉富氧连续气化节能减排改造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其他项目按计划进展顺 利。总投资8.5亿元的广西银海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铝深加工铸轧铝板带箔项目,在2009年计划投资3亿元,目前注册资金也已到位。(本篇报道全文完)日报记者 罗秋振来源:柳州日报 我市重点工程建设之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项目篇(四)根据日前召开的市委常委会精神和我市工业“调整结构,产业升级,三年工业再创2000亿工程”方案,我市产业结构将由现在的三大支柱产业向五大支柱 产业转变,新增加的两大支柱产业为化工和有色金属新材料。为此,我市将按照“滚动发展、创新发展、产业提升、招商引资”四个发展方向,推进新产业格局成 型。新产业初具规模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到2012年要打造广西七大千亿产业,其中就包括有色金属和石油化工。因此,我市要把化工和有色金属新材料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符合全区产业发展方向。早在2006年底,我市即在柳州市“十一五”工业十大重点产业成长计划中,便提出重点发展化工产业,并确定了化工产业专项成长计划要点发展的目标是: 到2010年,柳州最起码可形成年产合成氨55万吨,尿素、硝氮肥、优质无氯钾肥、硝基复合肥等优质肥料110万吨,五钠17万吨,烧碱30万吨,聚氯乙 烯20万吨,生物柴油3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行业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化工和有色金属新材料都得到较快发展,在广西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全国也有一些影响。化工业是我市五大优势产业之一,2008年五大优势 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12亿元,增长14.5%。柳化集团在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开展了以“打造百亿柳化”为主题的学习活 动,推动该公司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到2011年实现总资产超100亿、销售收入超100亿的“双百工程”目标和绿色化工、清洁生产目标,努力为化工 产业打造成为工业柳州第四大支柱产业贡献力量。在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方面,我市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以柳州高新区为重要产业基地,已建成铟冶炼及铟深加工产业基地和有色金属锌锡锑深加工基地,园区拥有 铟检测中心、铟研究中心、铟交易中心等产业公共平台。作为广西惟一的产业集群品牌,园区新材料集群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2008年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 强。2008年,柳州高新区新材料实现工业总产值90亿元。新产业发展提速化工和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兼具效益好、产业链长,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等诸多优势。大力发展这两个产业,对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扩充工业经济总量,拉动全市经济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市在2012年重点产业产品产能规划目标中,对化工产业制定了250亿元的目标,形成以柳化为龙头,建设鹿寨化工产业园,生产烧碱、聚氯乙烯、二 甲醚和氯酸钠等系列化工产品。有色金属产业形成产品产能250亿元,发展铝深加工产业,开发、生产铝板带、铝箔及缸盖、缸体、轮毂等铝压铸件产品;以柳钢 为龙头,提炼生产高端金属材料;加快实施年产60吨废ITO靶材再生高纯铟及年产30吨高纯氧化铟、纳米ITO粉项目,构成有色金属新型产业。目前,我市化工和有色金属新材料两大产业正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将得到提速。在今年我市重点推进的工业项目中,柳州化学集团有限公 司有5个项目,总投资23亿多元。6月18日,在柳化厂区内的柳化间歇固定层造气炉富氧连续气化节能减排改造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其他项目按计划进展顺 利。总投资8.5亿元的广西银海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铝深加工铸轧铝板带箔项目,在2009年计划投资3亿元,目前注册资金也已到位。(本篇报道全文完)柳州市中小企业改革发展思路及财政对策柳州市财政局中小企业课题组一、 柳州市中小企业的现状 柳州市乡及乡以上中小企业为1733户,占企业总户数的97.8%。其中独立核算的中小企业1525户,职工人数141366人,占全市企 业职工人数的46.75%;固定资产原值72.01亿元,占全市独立核算工业的33.23%;产品销售收入104.13亿元,占全市独立核算工业的 45.87%;工业增加值32.55亿元,占全市的独立核算工业的47.34%。 1、企业效益差。从数量上看,柳州市中小企业占绝对多 数,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是从效益上看,中小企业就不行了。柳州市的中型企业实现利润为负数,亏损额为3936万元,小型企业实现利润只有4929 万元。中型工业企业实现税金19303万元,小型工业企业实现税金31950万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11.76%和19.47%,中小企业合在一起也仅有 31.23%,虽然与它们占用的固定资产比例基本吻合,但资金利润率偏低。 2、传统行业多。从柳州市的情况看,中小企业行业门类比较齐 全,涉及的领域宽。中小工业企业结构与大工业企业有很大的关联度,除烟草加工业之外有汽车、机械、冶金、化工、纺织、服装、医药、电子、建材、造纸、印 刷、食品、饮料等行业。虽然中小工业企业涉及的领域宽,但绝大部分依然是属于传统的加工领域,新兴行业涉足不多,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3、 所有制结构多元。从所有制结构看,柳州市的工业中国有经济与国有控股经济占有的固定资产比例为84.93%,实现的工业增加值比例为67.97%,大型工 业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而中小工业企业就不同了,其中国有经济虽然占有很大比例,但集体、私营、外商、联营、股份合作等各种经济成份都有。二、 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受规模经济理论的影响,形成了政府和各界人士对大企业的主观偏好,人们的改革重点偏向于大企业,希望以企业大规模的经济 建设带动经济起飞,政府财政和国家银行把支持重点放在企业的扩张上,众多中小企业长期处于弱势、劣势,生存衰败任由其自身解决,使得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 技术水平、产品开发、资金筹措等方面面临许多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步被人们所 认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大企业无法替代的。 1、推动经济增长。中小企业是活跃市场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它们的产业领 域分布广泛,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在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方面存在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柳州市中小型工业企业占用了全部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的 33.23%,而中小型工业企业创造出的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则占全部工业的45.87%、47.34%、39.54%。柳州市的私营企业、" 三资"企业、乡镇企业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他们大部分是小型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加快,国有中小企业的改组 改制能够使他们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企业的发展是靠中小企业的发展来维持和支持的,没有众多的中小企业做基础,大企 业只能走过去"大而全"的老路子,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小企业发展是大企业加快发展的基本保证,通过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与 配套,两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依据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格局,直接纳入大企业的发展格局中。如与柳州五菱集团相配套的柳州市五菱冲压件厂、与柳州汽车厂相 配套的柳新厂等小企业,为柳州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缓解就业压力。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劳动力就业问题是我 国经济发展中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柳州市和全国一样,职工下岗、失业问题已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全国1999年实际失业率在8%以上,柳州 市1999年底离岗、下岗职工14500人,占国有企业职工的8.5%,比上年增长10%。而中小企业能广泛吸纳劳动力,是安置城乡劳动力的基本场所和重 要渠道,以同样产值计算,中小工业企业吸纳劳动力的就业容量是大型工业的1.43倍,我国以中小工业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吸收了1亿多的农村劳动力。因此, 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解决职工就业问题,减少企业职工下岗、失业给改革带来的压力。柳州市中小企业在岗职工14.1万人,占全市企业职工人数的 46.75%。近年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达到9万多人,有6万多人重新就业上岗,大部分是在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重新就业。 3、有效利用 地方资源。当企业生产规模超过一定点以后,由于规模的增大会导致管理和协作上的困难,更会造成可用资源来源的难题,由于原料供应地和市场的远离使生产成本 升高。而中小企业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地方资源,我们的大部分中小企业是以利用地方资源为主进行生产经营的,各地方适合中小企业开发利用的资源很多,为中小 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为社会提供个性化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追求 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时尚,具有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将替代千篇一律的大规模生产与服务,而中小企业在为社会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能够适 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不断地进行创新。 5、为企业改革提供经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所进入的领域是竞争性较强、开放 度较大的领域,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中小企业的竞争性,使它们必须进行改革尝试,成为促进我国市场发育、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攻坚力 量。他们进行的一系列改组改制、转轨变型尝试为更大规模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如柳州特种汽车厂的全员劳动合同制,柳州搪瓷厂的科室裁并、减员增效,柳州起重 机厂的三项制度改革等,为企业改革提供了可贵的经验。现在柳州市162户国有中小企业中,已有128户通过股份合作制、联合、租赁、承包经营等形式进行了 改制。三、 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装备水平低。前面说过,柳州市的中小工业企业,多数为传统的加工工业,由于长期在缝隙中生存,得不到政府和银行在投入方面的重视, 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进展缓慢,产品多数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如柳州市的电子工业,主要生产汽车收放机、开关板、电子管、杨声器、刀开关等 产品,6户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仅有7414万元,销售收入才3987万元,全行业年亏损945万元。还有二轻系统的48户企业,固定资产净值3.19亿 元,主要生产塑料机械、家用电器、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皮革制品、木器制品、纤维制品等17类产品,销售收入2.7亿元,工业增加值1.2亿元,也是全系 统亏损,盈利的没有几家。 2、融资能力不强。从总体上看,中小企业自身经营实力相对薄弱,往往缺乏必要的理性的资本运营观念和金融知识, 融资能力普遍较差,资金筹措空间小,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的信用等级低,二是企业经营困难,三是缺乏抵押担保资产。由于中小企业的 资产负债率高,企业之间的货款拖欠严重,拥有适合作抵押物的资产少,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银行也没有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贷款 设置了繁杂苛刻的规定限制和手续,这是目前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利用外资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方面,中小企业的吸引力也不够,只能用一些非正规的 渠道获得有限的资金。 3、社会负担较重。中小企业的社会负担方面:一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给企业带来的养老、失业、医疗负担重。有的企 业退离休职工占的比重很大,如二轻系统的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这个问题,个别企业退休职工比例高于在职职工,企业的养老金发放成为很大的问题。部分效益不好的 中小企业失业下岗问题严重,有的企业职工失业已多年,下岗登记手续又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办理,职工生活没有保障。二是部分中小企业办的学校、医院、幼儿园 等,使企业承担了一部分社会职能,增加了企业负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三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各项收费对企业的影响大,增加了企业负担。 4、 发展战略研究不够。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认真研究自身的发展问题,缺乏发展战略,企业扩张意识不强,扩张能力不足,发展前景不明朗。少数企业有一定的发展意 识,但缺乏如何实行低成本扩张的可行性研究分析,资金投向缺乏保障,实施项目的成功率低。在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由于缺乏发展战略,职工对企业前途没有信 心,不愿参与投资入股。还有对不同所有制的认识在观念上不够开放,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在改组改制、资产重组时错失了不少发展的良机。 5、 企业管理水平低,缺乏科技人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还习惯于传统的粗放型经营管理,缺乏对市场的把握能力,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 境污染。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采用落后的技术、工艺,生产粗放型的产品,相当的企业产品合格率低,产销率低,产品积压严重,经济效 益差。四、 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各地都因地制宜地探索各有特色中小企业发展道路,采取不同方式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根据党中央、国务 院"抓大放小"的方针政策,探索出不少的经验和做法。柳州市作为广西的工业基地,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符合广西和柳州市的具体情况,走具有柳州特色的中小企 业发展道路。 1、国有中小企业全面进行改组改制。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改组改制。(1)公司制或股份合作制。将企业 的净资产出售给本企业职工,把企业改造成为企业内部职工全员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规划,有一定条件的企业按公司法要求进 行改制,组建规范的国有独资、国家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2)兼并、联合与嫁接外资。采取不同的形式组建企业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发展。鼓励 中小企业以各种方式参加大企业集团,也要支持中小企业联合组建新的企业集团,形成规模经济,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也支持具有优势的中小 企业兼并困难企业,达到壮大优势企业、盘活企业存量资产的目的。鼓励企业与外资嫁接,改造成为中外合资企业。可以整体嫁接,也可以用部分资产与外资嫁 接。(3)承包、租赁及托管经营。采用风险抵押承包的方式,通过招标的办法将企业承包出去,承包者可以是企业员工、社会法人、自然人或外商。在企业资产所 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企业全部或部分资产实施租赁经营。租利者条件不限,只要用一定的资产作为抵押均可。将管理混乱、经营不善的企业委托给与之有较强关联 度、具有较强经营能力、并能承担经营风险的企业或经营机构进行有偿经营。(4)出售、转让、依法破产。所有者(出资人)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产权以拍卖或协 议的方式有偿出售转让。对一部分负债率较高但生产经营正常、管理有序的企业,在征得债权银行同意后,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权转移给银行,冲抵银行债务。 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企业,经主要债权银行同意后,可按照民事诉讼法或破产法的有关规定依法破产。 2、 加快中小企业业结构调整步伐。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柳州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根据柳州市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经济结构情况,对中小企业的产品结构、组织结 构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引导企业发展。从柳州市的情况看,要重点扶持以下中小企业。(1)以柳州市资源和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资源深加工企业。(2)以吸 纳下岗职工为主的新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3)以出口创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