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理选择判断填空类.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林木病理选择判断填空类.精品文档.林木病理选择类1、下列属于植物病害范畴的是(ABGH)A、桃树的根癌病 B、花生的根结线虫病 C、豆科的根瘤 D、茭白的茎部肥大E、蚜虫取食导致叶片卷曲 F、大量砍伐木材 G、木材腐朽 H、贮藏的果实腐烂6、下列属于病征的是(AC)A、叶片表面的白色粉状物 B、松树的流出的树脂 C、多孔菌的大型子实体 D、立木腐朽的木质部蓝变4、下列属于菌丝变态的是(BCD)A、菌索 B、附着胞 C、附着枝 D、假根8、瓜果腐霉菌的拉丁学名正确的是(B)A、 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 B、 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 C、 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 D、 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 10、桃缩叶病病菌在(C)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A、子囊壳 B、子囊盘 C、裸生与寄主表面 D、闭囊壳1、下列属于专性寄生物的是(ABCD)A、霜酶菌 B、白粉菌 C、锈菌 D线虫、病毒、植原体填空判断类2、病原的概念:引起林木生病的最直接因素7、植物发病后在组织性病变过程中促进下病变导致细胞增生,抑制性病变导致细胞裂解,分解性组织病变导致细胞减少。(×)2、卵菌(腐霉菌、霜酶菌、疫霉菌)、接合菌(根霉、毛酶)的营养体为无隔菌丝;子囊菌、担子菌的营养体为有隔菌丝3、吸器的主要作用是寄生菌物穿过细胞壁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锈菌、霜酶菌和白粉菌这些专性寄生菌物都有吸器5、菌核是有菌丝聚集而成的一种具有贮藏养分和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9、根霉具有假根和匍匐枝,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无性繁殖产生胞囊孢子。14、典型的锈菌具有5种类型的孢子,即性孢子(单核)、锈孢子(双核)、夏孢子(双核)、冬孢子(双核)和担孢子(单核)。不形成担子果,担子由冬孢子发生 。15、一般来说,发生锈病的叶片上在性子器对应的叶片背面的位置会产生冬孢子堆(×)锈孢子堆(器)16、引起立木腐朽的菌物一般为子囊菌门真菌(×) 担子菌门17、 玉米黑粉病产生地黑色粉状物为病原菌的冬孢子18、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原核生物,单胞,有细胞壁,无真正细胞核;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通常没有荚膜,也不形成芽孢;大多生鞭毛,能在水中游动;多G-,少G+。19、有些细菌中,还有独立于核质之外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称为质粒,它编码控制细菌的抗药性、育性或致病性等形状。质粒可以在细菌之间或细菌与植物间转移20、细菌的繁殖和培养:二均分裂的方式繁殖,繁殖速度很快;弱寄生,对营养要求不严,可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中性或偏碱性。23、细菌的侵染途径主要是自然孔口和伤口24、植物类菌原体有细胞结构,有单位膜组成的原生质膜,但无细胞壁,形状多样性,有圆形、椭圆形、螺旋形、链状等。 25、植物类菌原体传播主要由昆虫传播,其中主要有叶蝉.其次是飞虱,不经卵传播;还通过菟丝子传播.嫁接传播;二分裂法或缢缩断裂法繁殖或芽殖;通过轻微伤口侵入 。潜育期较长。菌体通过韧皮部组织先向下,再向上,增殖到一定浓度时表现症状;对四环素敏感测定;侵染是全株性的,症状明显26、病毒的基本形态有等轴对称的二十面体性,或称球状(例:黄瓜花叶病毒);螺旋对称的杆状(烟草花叶病毒)和线条状(马铃薯Y病毒);基本结构为内部核酸分子和外部包裹的蛋白质衣壳27、蛋白衣壳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决定了该病毒的免疫特异性28、病毒的增殖方式称为复制;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只有RNA或DNA两种30、植物病毒是专性寄生,离体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不能长期存活,植物病毒侵染来源主要有:种子和块根、块茎、接穗料无性繁殖材;田间病株;昆虫介体;土壤,31、植物病毒的侵入是通过不造成寄主细胞死亡的微伤,这种微伤可以通过嫁接、机械摩擦、昆虫取食等途径产生。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胞间移动,通过维管束组织进行系统移动。32、内含体主要是由病毒粒体和寄主的蛋白质有规律的排列形成33、寄生性种子植物都是严格寄生物。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如列当和菟丝子。寄生植物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半寄生:檞寄生和桑寄生等植物的茎叶内有叶绿素,自己能制造碳水化台物,但根系退化,以吸根的导管与寄主维管束的导管相连,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34、寄生性种子植物虽都以种子繁殖35、植物病原线虫都是专性寄生物36、线虫的致病性:线虫的穿刺吸食和在组织内造成的创伤;食道腺的分泌物1、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2、菌物进行无伤侵染时侵染丝穿透角质层同时有机械作用和酶的作用。3、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4、简述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场所:有病寄主;病植物残体;土壤;种用材料5、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风力传播;雨水传播;植物传播;动物传播;人为传播6、侵染循环的概念及其基本环节有什么?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植物侵染性病害连续发生的过程包含三个基本环节:侵染程序、病原物的传播和越冬2、病原物的主要致病因素有哪些机械压力;酶类细胞壁降解酶类、角质酶、木质素降解酶、细胞内物质降解酶类;激素的作用;毒素的作用等3、降解细胞壁的主要酶类有: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等4、根癌病发生过程中涉及到哪两种激素变化土壤杆菌侵染寄主后导致寄主细胞中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的大量合成和积累。5、病原物的致病性必须以具有寄生性为前提。6、病原物的致病性越强,对寄主的危害性就越大(×)改正:病原物的致病性强弱与其对寄主的危害性没有必然的联系。7、定向选择-对病原物小种进行选择,造成新小种的形成稳定化选择-保持病原物群体的毒性保持在低的水平1、病害流行三大要素:可感病的寄主植物、有毒力的病原物和一定时间内适宜的环境条件2、复循环(多循环)病害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包括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年份变化变现为一年内积累足够菌量造成病害流行,亦成为单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一年内病害变现缓慢增长的趋势,需多年菌量积累才能形成病害流行,亦称为积年流行病害。3、发病率-发病植物或植物器官(叶片、根、茎、果实、种子)占调查植株总数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严重度-植物或植物器官的发病面积的大小。可用分级法表示,也可用图片法表示。病情指数-是全面考虑发病率和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公式如下: (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病情指数(%)= -×100 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4、一般说来,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生育状况等是最重要的预测依据。1、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 P127 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经济 预防性的、抑制性的或调节性的战术和战略使病害调节至可以忍受的水平2、病害防治的措施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性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3、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是强制性和预防性5、营林技术防治包括育苗技术防病措施;造林技术防病措施和林分抚育中的防病措施。6、造林技术防病措施中适地适树是基本原则之一。营造混交林有利于提高森林的抗逆性。7、抗病育种包括选择和育种两方面,育种有包括: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8、对于选育的抗病品种必须进行抗病性鉴定。方法有:自然感染法;人工感染法9、按化学农药的作用方式把杀菌剂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和治疗剂(内吸剂)。10、杀菌剂的使用方法主要有种苗消毒、土壤消毒、熏蒸和喷洒、树干注射和外伤治疗等。11、常用无机杀菌剂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生石灰12、使用化学药剂要注意安全、周到和及时14、生物防治对植物病害的控制作用通常并不是单一机制起作用,往往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1、种实霉烂的主要病原菌物有:青霉菌类、曲霉菌类、交链孢菌、匍枝根霉、镰刀菌类。湿度是种实霉烂的主要环境因子2、苗木猝倒病可出现哪几种症状类型:a、种芽腐烂型: b、茎叶腐烂型(首腐或顶腐): c、幼苗猝倒型: d、苗木立枯型。主要病原菌物有腐霉菌、丝核菌、镰孢菌,偶见链格孢菌3、苗木茎腐病典型的症状是在病部的皮下或茎髓内出现黑色的小菌核。1、松落针病发病叶片上会出现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果两种子实体。2、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病原为杉木假单胞杆菌3、杨树花叶病毒病是我国重要的内检对象4、桃缩叶病的病菌为畸形外囊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桃芽鳞片内越冬5、温暖高湿,雨量充沛宜利于阔叶树藻斑病的发生;干燥高温利于阔叶树瘿螨害的发生6、干燥高温利于白粉病的发生白粉病菌以闭囊壳在枯枝落叶上越冬,或以菌丝在寄主组织和鳞芽内越冬;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潜育期短,产生分生孢子,随风散布,进行再侵染;氮多,钾少,徒长利于发病。8、炭疽病类的症状特点:坏死斑,轮纹、溃疡斑、枯枝;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高湿时出现胶粘状带红色的分生孢子堆9、煤污病的发生依赖于枝叶上有灰尘、蚜虫蜜露,介壳虫分泌物或植物渗出物 ,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其上就可生长发育,造成侵染6、泡桐丛枝病,病原为植物类菌原体(简称植原体),植原体在病株上大量存在于韧皮部疏导组织的筛管内,通过筛板孔移动,侵染到全株。1、林木根朽病,病原为担子菌门的蜜环菌2、根癌病,病原根癌土壤杆菌病原菌在病瘤或土壤中的寄主残体内越冬;从伤口侵入3、致病原因-致瘤质粒Ti质粒上有一段T-DNA编码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的基因,并且转化植物后表达产生出相应的植物激素,刺激植物细胞无限增生,形成肿瘤;Ti质粒可以控制对细菌素的感病性和寄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