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某基坑第三方监测方案.doc

    • 资源ID:17629470       资源大小:25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基坑第三方监测方案.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某基坑第三方监测方案.精品文档.目 录1.监测依据12.工程概况12.1基坑支护方案概况12.1基坑周边环境13.监测目的、项目及测点布置23.1监测目的23.2监测项目23.3测点布置23.4基坑巡查34. 监测方法及精度34.1监测方法34.2监测精度55. 监测组织架构及采用的仪器设备55.1监测组织架构55.2监测工作流程65.3仪器设备66. 监测控制值及报警值77. 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78. 监测质量的保证措施和应急措施88.1监测质量保证措施88.2监测应急措施89. 监测信息反馈制度910.图件及表格91.监测依据1、 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1-2009)2、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 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 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程(GB12897-2006)5、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6、 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7、 国家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8、 广东省标准广东省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BJ/T15-20-97)9、 本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及勘察报告10、 基坑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工程概况2.1基坑支护方案概况场地位于某某市寮步镇,拟建物设有一层地下室。地面相对平坦,场地标高介于14.9015.60。基坑开挖深度为1.35.6m,基坑面积约为13500平方米,周长约760米。拟建基坑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根据设计文件,各支护段支护方式,基坑开挖深度如下表:各支护段设计参数支护剖面1-1剖面2-2剖面3-3剖面4-4、5-5和6-6剖面安全等级二级二级二级一级支护方式复合土钉墙土钉墙土钉墙排桩支护开挖深度5.25.4m5.05.5m5.05.3m0.92.3m2.1基坑周边环境(1) 地下室外墙边线东侧距离用地红线8米,距离工地围墙约14米,围墙外8米为城东大道的人行道外边线;(2) 地下室外墙边线东南侧距离用地红线16.6米,红线外为城市道路的人行道外边线;(3) 地下室外墙边线西南侧为某某城一区项目的已建别墅区,基础形式为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其地下室外墙边线与拟建基坑项目的外墙边线距离较近,约为0.51.2米,已建别墅的基础底标高为+10.812.1,本基坑项目的坑底标高为+10.39.9;(4) 地下室外墙边线西侧距离用地红线大于37米,红线外为莞深高速公路,该侧地下室外墙距离已建的临时工棚距离为6米,该工棚为砖混结构;(5)地下室外墙边线外812米处的市政道路人行道下存在有电力,通信等重要管线。3.监测目的、项目及测点布置3.1监测目的对基坑施工过程进行监测的目的如下:1、根据现场监测数据,与设计(或预测值)进行比较,如超过某个限值,就采取工程措施,防止支护结构破坏和环境事故的发生。保证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2、在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对基坑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预警并防范过大位移、变形与工程事故的发生,对基坑周边管线和建筑物变形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指导施工,实现整个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3、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4、总结工程经验,为完善设计分析提供依据。3.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基坑开挖期间底板浇注后7天>7天1-1、2-2及3-3区段坑顶位移、沉降1次/2天1次/3天1次/7天4-4、5-5及6-6区段坑顶位移、沉降1次/1天1次/3天1次/7天已有建筑物柱基沉降差1次/3天1次/7天1次/7天道路及管线沉降1次/3天1次/7天1次/7天3.3测点布置(1)基准点:本场地共设4个基准点,编号为J1J4,布点位置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并设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应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在整个施工期内,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确保其在整个施工期间正常使用。基准点埋设采用钻机成孔后埋入18螺纹钢并浇灌混凝土,并用混凝土在周围作保护,施工完成后采用红油漆进行编号。埋设示意位置见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具体位置要根据现场情况选定)、基准点标石构造大样图见附图。(2)坑顶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点:在基坑顶部间隔3040m左右布置水平位移与沉降观测点,共计18个,编号为SJ1SJ18。布点位置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观测点的埋设位置应能有效的反映基坑变形情况,点位的布设在均匀分布整个基坑的前提下根据基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基坑设计要求调整。基坑顶部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基坑边坡顶部边线,以有效反映坑顶变形情况。监测点埋设时先人工打入25钢筋,离地面10cm位置用混凝土固结,钢筋端头磨成半球状,必须严加保护,不得碰撞。(3)已有建筑物监测点的布置:本项目的西南侧紧邻已建别墅群,监测点布置在每幢建筑物四角,共计32个,编号为JZ1JZ32。具体布设方法请详附图“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置图”。(4)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共计15个,编号为GX1GX15。具体布设方法请详附图“管线监测点布置图”。3.4基坑巡查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坑顶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巡查基坑周边环境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邻近基坑及建(构)筑物的施工情况。检查监测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应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4. 监测方法及精度4.1监测方法1、水平位移观测(A)在场地外围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处,采用钻孔置入法埋设四个控制点JZ1、JZ2、JZ3及JZ4,以JZ1、JZ2、JZ3、JZ4作为测量控制基准点。点JZ1、JZ2、JZ3组成一个边角控制网,另外选取JZ4作为定向及检查。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中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其观测技术要求如标准:等 级最弱边边长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误差二 级±3.0200±1.51:10000(B)观测方法:坐标系统:采用磁北定向的独立坐标系统,坐标轴与基坑边线方向一致。观测方法:分别在基准点JZ1、JZ2及JZ3上设站,按极坐标法进行观测。仪器设备:采用TOPCON生产的GTS-332N型全站仪,仪器检定为为II级合格。位移量计算公式:坐标增量Xn=Xn-Xn-1,Yn=Yn-Yn-1,选取与基坑边线垂直方向的坐标增量作为观测点的本次位移量,各次位移量之和即为该点的累计位移量。测量精度: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中二级变形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水平位移观测的精度(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3.0mm。2、沉降观测基准点埋设:以基准点JZ1、JZ2及JZ3作为沉降观测的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基坑坡顶沉降观测与基坑水平位移采用一体化观测点; 精密水准测量:(1)每次沉降观测前均应对基准点进行联测检校,确定其点位稳定可靠后,才对沉降点进行观测。基准点联测及沉降点观测均应组结成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2)采用仪器:用SOUTH生产的精密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DL-2007配合铟钢尺进行观测。仪器检定结论为DSZ1级合格。(3)技术要求: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程(GB12897-2006)中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各项限差规定如下表所示。测站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重复测量次数按下表规定执行 单位为米等级仪器类别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二等DSZ1501.562.80且0.552次注:所有数字水准仪在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测站水准观测的限差不超过下表规定 单位为毫米等级基辅分划读数的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检测间歇点高差的差二等0.40.61.0往返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不超过下表规定 单位为毫米等级测段、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附和路线闭合差环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二等4446注: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当测段长度小于0.1km时,按0.1km计算;L-附和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F-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R-检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km)。(4)每次观测应固定线路和仪器站位及立尺位置,并尽量不替换观测人员。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在搅拌机、卷扬机等有震动影响的范围内设站。4.2监测精度1、平位移观测仪器选择:观测使用TOPCONGTS-332N电子全站仪,本仪器已按时检定,在有效期范围内使用,检测结论为II级合格。2、沉降观测沉降观测使用SOUTH生产的精密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DL-2007及2米铟钢水准尺。仪器最小分辨率为0.01mm,仪器及标尺在检验有效期内作业,检测结论为DSZ1级合格级合格。以上仪器要求在检验有效期内作业,并在作业期间进行检查校核,检定结论详见附录-仪器检定证书。5. 监测组织架构及采用的仪器设备5.1监测组织架构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决定对该工程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负责人代表本院全面履行合同并直接对项目负责,下设报告编写人、监测记录人、测量员等,分别履行有关的工作,详细分工如下: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行全面负责,代表我院履行合同,督促检查各项工作。报告编写人:负责整个监测工作的数据校核及报告编写,对监测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测量员:负责每次观测前检查仪器及烟钢水准尺进行检查校正,正确架设仪器及行走路线进行观测。监测记录人:负责准确记录测量数据并及时进行数据处理,以校核观测的准确性。基坑监测管理人员名单序号姓名职责职称1李克仁项目负责高级工程师2林振霞报告编写岩土工程师3张理根测量员某某测量员证书4王 凯监测记录岩土助理工程师5刘贺明测量员工程测量工程师5.2监测工作流程5.3仪器设备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准确度等级数量备注1水准仪DL-2007DSZ1级合格1台2全站仪GTS-332NII级合格1台6. 监测控制值及报警值详细说明各监测项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开挖深度的监测频率,监测周期应为基坑开挖前到基坑回填完毕。监测项目变形允许值报警值绝对值变化速率1-1、2-2及3-3区段坑顶位移、沉降30mm25mm4mm/d4-4、5-5及6-6区段坑顶位移、沉降10mm8mm2mm/d已有建筑物柱基沉降差20mm15mm3mm/d管线监测(给水,电信,燃气)管线监测点10mm8mm2mm/d管线监测(除给水,电信,燃气外)管线监测点20mm15mm3mm/d7. 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相关要求应采用标准的记录表格记录监测数据,并绘出记录表格样表,监测数据必须由相关测量人员及负责人签字认可。现场测试人员应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监测分析人员应对监测报告的可靠性负责,监测单位应对整个项目监测质量负责。监测记录、监测当日报表、阶段性报告和监测总结报告提供的数据、图表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和转抄,并有测试、记录人员签字。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和转抄,并有测试、记录人员签字。 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2、监测记录应有相应的工况描述;3、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4 、对监测数据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应及时分析和评述。 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重测。进行监测项目数据分析时,应结合其他相关项目的监测数据和自然环境、施工工况等情况以及以往数据,考量其发展趋势,并做出预报。监测成果应包括当日报表、阶段性报告、总结报告。报表应按时报送。报表中监测成果宜用表格和变化曲线或图形反映。8. 监测质量的保证措施和应急措施8.1监测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前应对现场进行调查,并作详细记录,必要时可拍照、摄像作为施工前档案资料。在施工前应进行初始观测,初始观测不少于三次。各种传感器在埋设安装之前都应进行重新标定。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测斜仪除精度满足要求外,应每年由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检验、校正,并出具合格证。在安装工程中,应对仪器、传感器、材料、传输导线进行围护性检验,以保证仪器质量的稳定性。做好仪器安装过程的原始记录。监测工作应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施测。监测期间应定期对基准点进行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在整个施工期内,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确保其在整个施工期间正常使用。在测点周围设置明显标志并进行编号。注意保护测点,严防施工时损坏,必要时在测点处砌筑窖井,测读时打开,平时遮盖。观测时,应按仪器使用程序和仪器生产厂家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观测,根据观测设计对仪器进行基准测读和定期测读,确保与观测仪器相应的最高精度和观测资料的可靠性。每开始观测一组新读数前,应对观测仪表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良好的工作性能。观测数据应记录在专用的表格中,并随时和上次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当出现读数异常或可疑现象时,应进行重读,并和上次的观测数据同时记录下来。当监测值达到报警指标时,及时签发报警通知。对所有的不正常影响因素都应作文字记录。观测数据应认真计算整理、仔细校核,及时提交当日报表及阶段性报告。在报表和报告中,应结合施工工况、天气情况、周围环境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及时提出工程建议。8.2监测应急措施监测达到报警值、控制值或施工过程出现异常情况时的采取监测应急措施,异常情况参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相关条文。1 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出现异常情况或基坑出现渗漏、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2 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3 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可能发展的变形裂缝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4 根据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当变形速率或变形累计量超过相关指标或场地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大、暴雨或基坑荷载条件改变时应及时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观测。当变形速率或变形累计量超过相关指标时,第一时间向监理部门、业主进行报告,并提供相应报表,由监理部门、业主及时通知设计及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当观测点及基准点遭受人为或者其他原因受到扰动、破坏,应及时恢复或者补加监测点、基准点的布置,并重新测好监测数据。及时上报基坑设计单位,配合设计单位重设置基坑变形监测控制值和报警值,已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当仪器故障时要更换同等精度的监测仪器。当监测数据、情况异常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及业主,增加监测频率,配合设计做好监测方案的修改。9. 监测信息反馈制度监测成果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通报监测数据,向建设单位呈送监测报告,包括日报告、阶段性监测报告和总结报告,监测报告经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并根据监测数据提出合理建议。对当天测得的数据,当天整理上报,最晚不得超过第二天上午11点;上报的监测数据要以所附的各表格形式上报给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技术工程师;每次将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正常情况下,土方开挖期间每隔7天(土方开挖结束后每隔30天)进行观测成果汇总,每周五上午11点前向监理工程师上报观测成果汇总表和变形情况;项目技术负责人要组织相关人员对观测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分析变形是否过大或是否趋于稳定,及时发现问题并确定是否需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10.图件及表格 1) 监测平面布置图。2) 基准点、监测点埋设大样图。3) 监测成果相关样图样表。4) 监测设备、仪器检定证书复印件。5) 监测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或上岗证书。附表1 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样表 ( )监测日报表 第 页 共 页第 次工程名称: 报表编号: 天气:观测者: 计算者: 测试日期: 年 月 日点号水平位移量/mm 备注竖向位移量/mm 备注本次测试值单次变化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本次测试值单次变化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说明1所填写数据正负号的物理意义;2测点损坏的状况(如被压、被毁);3备注中注明该测点数据正常或超限状况。测点布置示意图工况项目负责人: 监测单位:注:应视工程及测点变形情况,定期绘制测点的数据变化曲线图。附表2 巡视监测日报表样表 ( )监测日报表 第 页 共 页第 次工程名称: 报表编号: 观测者: 观测日期: 年 月 日 时分类巡视检查内容巡视检查结果备注自然条件气温雨量风级水位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墙后土体沉陷、裂缝及滑移基坑涌土、流砂、管涌施工工况土质情况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地表水、地下水状况基坑降水、回灌设施运转情况基坑周边地面堆载情况周边环境地下管道破损、泄漏情况周边建(构)筑物裂缝周边道路(地面)裂缝、沉陷邻近施工情况监测设施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观测工作条件监测元件完好情况观测部位示意图项目负责人: 监测单位:基准点标石大样图水平位移与沉降观测点标石大样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置图管线监测点布置图(抱箍式直接法)

    注意事项

    本文(某基坑第三方监测方案.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