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泥鳅养殖技术78492.doc

    • 资源ID:17632477       资源大小:173.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泥鳅养殖技术78492.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泥鳅养殖技术78492.精品文档.泥鳅养殖技术一、 泥鳅养殖方式泥鳅养殖方式主要有:1、 土池养殖:也就是池塘养殖,在池塘中放上一个塑料薄膜或者是铺上一个防雨布,一般养殖面积13亩为好,水质无污染,以壤土为好,便于调节水质。投资省,但不易起捕。2、 稻田养殖:在稻田开十字沟或者井字沟,构成生态互补养殖,泥鳅对水稻有好处,泥鳅可以利用稻田中的肥水,也可以利用水稻乘凉。3、 水泥池养殖:适合家庭养殖。水泥池可建成1020平方米左右。4、 大棚养殖:在大棚中可以延长养殖周期。初春可以增加一个月的生长期,初冬也可以增加一个月的生长期。5、 工厂化的温流水养殖:利用工厂的余热进行常年全天候的养殖,如网箱养殖。二、 养殖泥鳅对水质的要求及水质调节水质的调节方式很多:A抽出老水(老水抽出量为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灌注新水;B用增氧机对水进行增氧;C。喷洒石灰水,改善水的PH值,起到杀菌作用,同时对池塘中的钙是一种补充,对泥鳅起到高产高效的作用;经常要以调节水质。泥鳅是高密度养殖,在自然坑塘,由于水质差,成活率比较低,产量也就比较低。因此,泥鳅养殖要经常调节水质,灌注新水。水质良好,可以减少泥鳅浮到水面上来呼吸新鲜空气的次数,从而有利于泥鳅的生长。1、 换水调节水质:水质较肥时,需要更换新水,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春秋季每月换水1次,夏季每152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2、 对水质进行调节时,要经常通氧气、充氧气。以利于泥鳅的生长,79月份晴天每天中午开动增氧机增氧2小时。阴雨天黎明或全天开动增氧机增氧。3、 在水中泼洒一些益生菌,用细菌来改善水质。主要在水中泼洒光合细菌,目的是增强池水氧溶量,预防疾病发生,促进泥鳅健康生长。4、 要经常泼洒一些生石灰水,调节池水的PH值,这样,有助于泥鳅生长得更快。 调节好的水质对泥鳅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水质调节好了,泥鳅才能生长得好,生长得快。水质差的地方,溶氧很低,泥鳅就会不停地浮上来呼吸,而且容易生病,不肯吃食。三、 对池塘的要求1、池塘选址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方建设池塘。2、池塘长宽及水深池塘以东西长南北宽建设为好(长不要超过100米,宽不要超过80米)。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泥鳅的生长。养泥鳅的池塘深度在11.2米最为适宜。3、池塘布局池塘设施应包括鱼塘、暂养池、饲料仓库、饲料车间、管理办公区,进排水管等。水温的稳定对泥鳅的饲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往往需要一个晾水池(也就是蓄水池),使灌注水的水温预先得到调节而与池塘的水温一致。另外,还需要一个暂养池,和很多鱼类一样,泥鳅在出售前,要在暂养池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这样既可以提高鱼肉的食用价值,又可以保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要延着养鱼场用围网严严实实地围起来,防止小动物进入给养殖场造成污染或危害。养殖场还应包括饲料仓库、饲料车间和管理办公室。4、泥鳅池塘的处理A、池塘底部处理:泥鳅具有潜逃性,在给泥鳅建造池塘的时候,池塘底部要夯得结结实实。B、池塘边缘处理:在池塘边缘挖出近1米深的沟,把厚实的塑料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塑料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保证塑料布不被大风刮开。塑料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将塑料布延着挖开的池子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塑料布压实。这样,塑料布就和池塘连成一体了。C、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可以用PVC管道作为进水管,池塘的出水口需要精心设计,希望抽出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水质较差,换水时就是要把这层水质较差的水排出去。排水口的设计:排水口最外围用网孔很小的四方金属筛网罩住,中间用一根管径大的PVC圆管固定在排水口外边延,大PVC圆管的底部管壁开出一定高度的小孔以便水可以通过小孔流到排水口,再用稍小管径的小PVC圆管(管壁不开孔)插在大PVC圆管内,这样,小PVC管就起到水流开关的作用了,当拉出小PVC管时,池塘水底到的水通过大PVC管开出的小孔直接流到排水口,当插入小PVC管时池塘里的水被小PVC管阻断不能流到排水口。5、泥鳅池塘的水位控制:泥鳅不喜欢太深的水,一般来说常年的水位在6080厘米深之间,一般最深不超过1米。如果冬天越冬的时候水深要求深一点,深度在1米以上。春天为了使水温上升快一点,一般水深在4060厘米深之间。养殖泥鳅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池塘方面,考虑到到泥鳅的生活习性,需要一定的浅水域,它需要的水不是太深。春天:6080厘米夏天:5060厘米秋天:6080厘米冬天:100120厘米2、水源要充足,能灌、能排、能自流,这样,可以便于改善水质,提高泥鳅的产量。四、 泥鳅适宜生长的水温泥鳅适宜生活的水温在1032°C,最适宜生长的水温在2228°C。在这个水温范围泥鳅生长速度最快。在小苗种期间:水位控制在5060厘米,如果是夏天和冬天,水位可以升高20厘米左右。成鳅养殖期间:水位控制在80100厘米,如果是夏天和冬天,水位可以升高20厘米左右。五、 泥鳅人工繁育的时间和方式春季来临,当水温达到1820°C,性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北方地区,一般在四月中旬开始产卵,产卵最旺盛期是在五月中下旬到六月下旬,产卵期可一直维持到八月份。泥鳅人工繁殖采取的是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让其自然授精的繁殖方式。人工繁殖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1、 选择好亲鳅:选择健壮的亲鳅,用于繁殖的亲鳅,可以到公厂捕捞,也可以从集贸市场上选购,亲鳅要求无病无伤,体长10厘米以上的二年生泥鳅。个体大的雌雄,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发情期的雌泥鳅肚大腹圆,整个腹部彭胀得颜色发白。有光泽,用手轻压,感觉柔软,生殖器凸出。2、 造一个合适的繁殖池繁育池可以因地制宜建造,应选择进排水方便,靠近养殖场的地方,可用砖临时垒一个池子,然后铺上干净的塑料布,也可以采用长方形不锈钢铁箱为繁殖池,面积可以根据孵化数量而定,池子的深度在11.5米左右,不可以太深。繁育池在使用之前要打扫干净,用清水将池底和池壁都刷干净,在池塘边上采集自然生长的水草,把水草用清水清洗干净,仔细检查水草,去除附着在水草上的小虫子等等,然后,将水草放入繁育池中,这样,就为泥鳅的自然交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3、 孵化时的科学管理为了提高孵化的成活率,新水晾晒3天之后才可以放入亲鱼,放鱼前需要测量水温,合适的水温在1830°C,一个繁育池中,一般放入2条雄泥鳅和1条雌泥鳅。泥鳅一般在傍晚或清晨产卵,所以,养殖人员要勤于观察,等到雌泥鳅产卵之后,授精卵附着在水草上,因授精卵卵附着力很差,容易从水草上脱落而被泥鳅吞食掉,所以,等授精卵形成后,要把亲鳅从繁育池中捞出。4、 鳅苗的孵化和喂养水温在1825°C的情况下,3天即可孵出鳅苗,刚刚孵化出的鳅苗长度在5毫米左右,由黄色逐渐变成黑色。3天后开始主动摄食。从第3天到第8天可以用煮熟的鸡蛋黄来投喂,每隔35小时投喂1次,投喂量不宜太大,以1小时内吃完为度。鳅苗繁育的时间是四月到五月份,这时河水或湖水逐渐变绿,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为鳅苗提供了天然饵料。泥鳅喜欢动物性饵料,因而从第5天开始,就要加喂洄水等有营养的饵料,洄水是指在自然界的湖泊、沟塘中富含大量草里虫的水体,因为草里虫大量繁殖时,在水层中呈灰白色云雾状,成群飘动回荡,所以称为洄水。打捞鱼虫之后,用200目筛网过虑。过虑后,这些极小的浮游生物,是鳅苗最喜爱的饲料。孵化后10天左右,泥鳅逐渐长大,可以摄食更大一些的鱼虫。所以饲喂的饵料逐渐从200目筛的洄水,逐渐增大到100目筛、80目筛的饵料。随着鳅苗摄食量子力学增加,随时调整饲喂的次数,到30天为止调整为每天投喂2次,早晨1次,傍晚1次。泥鳅的生长速度很快,孵化后30天就能长到3厘米左右。如果是规模化养殖,这时候就可以给它喂养碾碎炮制的配合饲料了。由于鳅苗采用静水养殖,养殖期间要勤于换水,每天换水2次,要使用经过晾晒的水,与繁育池里的水温差不超过12°C。六、 泥鳅成鳅的养殖从鳅苗孵化大约60天的时间,泥鳅就长到了58厘米,这时的鳅苗便可以放入大池塘养殖了,鳅苗在入池之前,池塘需要经过精细的处理。1、 池塘曝晒和消毒:对于我年使用的池塘,阳光的曝晒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鳅苗入池前30天就要曝晒,将池塘底部晒成龟背状,这样,对于消灭池塘的的微生物有很大的好处。2、 挖出底层淤泥:由于池塘底层淤泥淤积了很多鱼的粪便和剩余的饲料,所以,池底的淤泥是病菌微生物生存的栖息地。而泥鳅又有钻泥的习惯,喜欢在池塘底部活动,所以,对于泥鳅养殖池来说,鳅苗在入池之前,必须清除底层的淤泥。3、 生石灰消毒:在生产实践中,提前一周左右,用生石灰消毒。生石灰能消灭多种病原菌及有害生物。生石灰经水溶化后,变成强碱性溶液,能杀死残留在池塘中的杂鱼、昆虫、蚂蟥、清泥苔。水网藻和一些柔弱的水生植物,以及杀灭寄生虫、病原菌乖。因此,除菌效果特别好。生石灰的用量每亩1000公斤,直接泼洒到池塘底部,泼洒之后加注新水,经过一周的时间,才能将鳅苗入池。4、 鳅苗入池:一个池塘只能放养统一规格的泥鳅,56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100150尾;78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5080尾。如果鱼塘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泥鳅在放养期间,如果密度过小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如果密度过大,溶氧量降低,对泥鳅的生长不利。七、 成鳅的日常管理1、 饲料的配制和投喂:人工养殖泥鳅,最好使用配合饲料。一是因为配合饲料营养全面,二是因为配合饲料使用方便,对水质污染小。2、 泥鳅的配合饲料:分为三种规格,58厘米的鳅苗使用一种规格,812厘米的中泥鳅使用一种规格,1220厘米的成鳅使用一种规格。三种规格的饲料不仅是颗粒大小的不同,蛋白质含量也不同。鳅苗的蛋白质含量要求高一些,成鳅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低一些。1# 58厘米鳅苗饲料配方:1#配方组成鱼粉15%棉粕10%豆粕20%麸皮42%血粉10%酵母粉3%2# 812厘米中鳅饲料配方: 2#配方组成鱼粉12%棉粕10%豆粕20%麸皮48%血粉7%酵母粉3%3# 1220厘米成鳅饲料配方: 2#配方组成鱼粉10%棉粕10%豆粕20%麸皮50%血粉7%酵母粉3%使用配合饲料投入的时候,要延着池塘边缘泼洒,要泼洒得非常均匀。避免在某一个地方过于集中,引起抢食现象,饲料投喂每天2次,日投饵量大约为泥鳅体重的810%。投喂量以泥鳅在1小时内吃完为度。怎样判断泥鳅是否吃完饲料:通过简易制作的观察台来判断,观察台成杠杆结构,一端固定在岸边,另一端是圆形或方形的筛网,喂完料1小时后,饲养员要翅起筛网看看投喂的饲料是否吃完。这个观察台还起着观察泥鳅生长情况的作用,通过它可以容易地看到泥鳅长到多大了、泥鳅的生长状态怎样等等。3、 泥鳅养殖中的水温管理:泥鳅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230°C,当水温超过30°C时,泥鳅摄量减少,甚至停食钻入土中,饲养员要经常检测水温,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每天下午2点左右都要测量1次水温。如果水温过高要及时加注新水。4、 泥鳅养殖中的水质管理:养殖池水质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2025厘米为宜,泥鳅是非常泼辣的生物,基本没有病害。但是,高密度养殖的时候,会因为泥鳅的密度大,投喂的饲料多,产生的粪便便多等原因,造成池塘里PH值的变化、溶氧量的改变和氨氮溶量的改变,这些数据影响泥鳅的生长发育,而这些光靠饲养员的眼睛看是不行的。检测的方法是用试纸来检测这些数据。泥鳅生长最适宜的PH值是77.5。测试PH值用PH值试纸来检测。 PH值可通过泼洒生石灰水来调节。溶氧量检测通过水样加入5滴溶解氧试剂来检测,温度过高水中浮游生物过多的时候会造成溶氧量降低,当水中的溶氧量低于每升2毫克时,要及时采取措施,注入新水。把旧水换出去。这样清新的水就会带进来足够的溶氧量,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否则,就会造成水中的溶氧不足,影响泥鳅生长。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对泥鳅的毒性过高,会使泥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造成泥鳅慢性中毒、抑制生长。氯氮含量过高,是由于泥鳅的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骸分解造成的。氯氮含量测试,将水样加入试剂,用试纸检测。氨氮含量不能超过0.3。氨氮含量过高可使用微生物制剂处理。5、 检查防逃措施:6、 饲养员每天都要打扫池塘边的卫生、拔除杂草、打捞池塘里的有害昆虫。八、 泥鳅的捕捞泥鳅从56月份入池到11月份长到1520厘米就可以捕捞了,泥鳅一般用地笼捕捞,不容易伤到泥鳅,捕捉泥鳅可以在早晨下笼,下午收笼。延着池塘,每隔3米设置一个地笼。捕捉到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暂养,去掉泥鳅的肉的泥味,同时使泥鳅排去肠道中的粪便,提高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九、 养殖泥鳅的饲料配方泥鳅属于杂食性淡水鱼类。食性比较广泛,从小到大,它的食性也是变化的。刚孵出来的种苗一般以吃浮游生物作为主要饵料,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主要以浮游动物为主,一开始主要是轮虫,再后来是枝角类、桡足类,再以后随着泥鳅个体生长的逐渐增大,所以它的摄食量开始增大了,如象动物性的野杂鱼、野杂鱼虾、水蚯蚓、一些底栖生物,这些都是它的比较好的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饲料主要是植物碎屑、有机碎屑、一些水草嫩芽等,也是它的比较好的植物性饵料。但随着它的长大,食性越来越杂,有动物性的,有植物性的。但随着现在人工养殖高产高效,需要对泥鳅饲喂配合饲料,对泥鳅投喂全价的人工配合饲料。碳水化合物饲料中蛋白质的比例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如鱼粉15%、(或者是用点血粉骨粉两者加起来占58%,动物性饲料的蛋白质较高)、棉仔饼、豆粕20%、花生饼10%、酵母5%、,麸皮30%、玉米10%(饲料要有一定的粘合度,加玉米正是为了使饲料有一定的粘合度)、另外还胡须加上适当的维生素(如麸皮就含有较高的维生素)、再加添加剂2%左右,以及加上多维素0.10.2%等;配方组成鱼粉15%玉米10%豆粕20%花生饼10%酵母5%麸皮30%血粉骨粉6%添加剂2%多维素0.2%十、 泥鳅的疾病防治1、寄生虫病:主要有纤毛类的像车轮虫、隐鞭虫、杯体虫,在泥鳅的鳃上和体表上很容易染上这些寄生虫,从而导致寄生虫病。鳃上也容易寄生指环虫一类的,这是属于稍为大型一点的疾病,由于比较小用眼睛看不清楚,对于寄生虫病,特别的原生动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常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防治,每立方水用0.7ppm全池泼洒。,也就是每立方米水用0.7克,也就是硫酸铜0.5克,硫酸亚铁0.2克,即5:2的比例全池泼洒。防寄生虫病的同时,特另要进行内服药,像磺氨类的药或者是抗生素这方面的也可以,一般来说,用土霉素、环丙沙星0.5公斤饲料里加12克这是预防,如果是治疗0.5公斤饲料里加23克,连续喂35天。2、细菌性病:主要有烂鳃病、皮肤病、肠炎病、水霉病等。烂鳃病:主要是寄生虫把体表损坏了以后,鳃组织受到破坏,引起细菌侵入,从而导致烂鳃病。皮肤病:皮肤病主要发生在春天,在苗种泥鳅投入饲养后不久,一方面由于水温不断上升,细菌经过感染以后引起皮肤病。苗种在购入时受外伤或内伤,不易看出来,经过细菌感染后易引起皮肤病。肠炎病:主要是饲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引起肠炎病。主要用磺胺胍或者磺氨脒,更主要的是杜绝饲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如果得了肠炎病,就要在0.5公斤饲料里加23克磺胺胍或者磺氨脒进行饲喂治疗。连续喂57天。同时还要泼洒漂白粉这种外用的药进行消毒。水霉病:拉网捕捞损伤泥鳅的皮肤,从而引起水霉病。水霉病主要发生在初春、晚秋初冬季节。治疗水霉病主要是用食盐浸洗。用4%的食盐溶液进行浸洗5分钟左右。效果很好。其他像指环虫病对泥鳅来说发生的少一些。A、泥鳅种苗阶段常见的有车轮虫病、三代虫等寄生虫病,被寄生虫侵袭的泥鳅种苗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者在水面打转。发现此病可按每立方水体用0.7ppm全池泼洒。,也就是每立方米水用0.7克,也就是硫酸铜0.5克,硫酸亚铁0.2克,即5:2的比例全池泼洒。可以有效防止寄生虫病。B、给泥鳅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容易引起肠炎病,发现此病,可以用磺胺胍或者磺氨脒加入饲料中,0.5公斤饲料里加23克,连续喂57天。同时还要泼洒漂白粉这种外用的药进行消毒。另外,要杜绝给泥鳅饲喂腐烂变质的饲料。C、赤皮病是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泥鳅,或因水质恶化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败尤其明显,发现此病时,采取1立方米用1克漂白粉进行全池泼洒,效果显著。D、由于水温较低,或秋季鳅体受伤,开春后易感染水霉病,病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发现此病,用4%的食盐溶液浸洗病鳅510分钟,也可以用浓度为1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530分钟,即可治愈水霉病。选择苗种时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泥鳅养殖技术如何养殖泥鳅?对于一个泥鳅养殖新手来说是一个很关键问题。那么要从哪入手呢?首先要给泥鳅创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水质管理与放养等,其次是人工管理、敌害与病害的防治等方面,具体可参考如下:一、池塘的建造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池,面积一般为1050,池深0.71m,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砖、石块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紧,池底需夯紧,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池底铺入2030cm的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二、清塘培水鳅苗下池前10d,用生石灰2030kg/100带水清塘消毒。消毒后施300400kg/667腐熟的人畜粪作基肥培水,池水加至30cm。待水色变绿,透明度1520cm后,即可投放鳅苗。三、苗种放养鳅苗出膜第2天便开口进食,饲养35d,体长7mm左右,卵黄囊消失,营外源性营养,能自由平泳,此时可下池进入苗种培育阶段。鳅苗的放养密度以8001000尾/为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注意,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以确保苗种均衡生长和提高成活率。四、饲养管理刚下池的鳅苗,对饲料有较强的选择性,因而需培育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口饵料,用50目标准筛过滤后,沿池边投喂,并适当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饼等精饲料。鳅苗体长达到1cm时,已可摄食水中昆虫、昆虫幼体和有机物碎屑等食物,可用煮熟的糠、麸、玉米粉、麦粉等植物性饲料,拌和剁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投喂,每日34次。同时,在饲料中逐步增加配合饲料的比重,使之逐渐适应人工配合饲料。饲料应投放在离池底5cm左右的食台上,切忌撒投。初期日投饲量为鳅苗总体重的25,后期810。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肥料,可施鸡、鸭粪等有机肥,用编织袋装入浸于水中,每次用量约0.5kg/;还可追施化肥,水温较低时可施硝酸铵2g/,水温较高时可施尿素2.5g/。平时应做好水质管理,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当饲养1个多月,鳅苗体长达34cm,开始有钻泥习性时即可转入成鳅养殖。五、敌害防止主要是清除蛇、蛙、乌鳢、水蜈蚣、红娘华等敌害生物。六病害防治1、主要的寄生虫病,其 症状病鳅体瘦弱,常浮于水面,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多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寄生虫所致。 防治办法(1)用0.7g/m3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可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病;(2)用0.5g/m3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2、气泡病:其主要症状病鳅鱼苗浮于水面。因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而引起,主要危害鱼苗。 防治办法(1)食盐46kg/667m2全池泼洒;(2)立即冲入清水或黄泥浆水;(3)及时清除池中腐败物,不施用未发酵的肥料。同时,掌握好投饵量和施肥量,防止水质恶化。泥鳅自然繁殖方法简便。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比1:2 的比例放入养殖池中,每平方米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成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污泥沉积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卵后,要及时取出粘有卵粒的鱼巢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蛙、蛇、鼠等危害。泥鳅患病因素:泥鳅疾病的发生与本身的抵抗力、病原体的致病力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环境因素的影响。泥鳅长期生活在水体中,水体环境的变化,不但直接影响泥鳅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影响病原体的生长繁衍。一、外界因素 外界因素较为复杂,例如环境的改变、气候的突然变化、池子水质的恶化、饲养管理技术跟不上、放养密度不适当、搭配养殖品种不合理、捕捞操作不细致、泥鳅体表损伤等因素,都会导致泥鳅发病。二、鳅体本身因素 健康活跃的鳅种,本身抗病力强,相对来说不易患上疾病或很少患病;反之,体质瘦弱、抗病能力差,甚至不爱吃食的,往往容易感染上疾病。三、病原体的因素 在投放泥鳅种苗时,如果不注意体表和泥鳅养殖池的消毒和清理,池内就生存有致病性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敌害生物等,加之放养的鳅种苗未经消毒处理,或者使用了带有病菌、寄生虫的渔具,把病原体直接带入池中生长繁衍等,这些有害生物将会侵人鳅体导致其患病。成鳅11月开始捕捞,原则是宜早不宜晚,以防天气突变,成鳅钻入泥土中不易捕捞。成鳅捕捞方法:一、食饵诱捕把猪牛骨头、炒米糠、蚕蛹与腐植土等混合装入麻袋、地笼或其它鱼笼中,傍晚沉入池底,翌日太阳出来之前再取,一夜时间可捕捞大量泥鳅。经过多次捕捞约可捕到池中8O%的泥鳅。二、冲水法捕捞在泥鳅养殖池中放置多重地笼,在出水口外系好张网。夜间排水,同时不断注入水,泥鳅钻入地笼或者顺水流进入张网内。经过多次捕捞约可捕到池中90的泥鳅。三、干塘法捕扮排干池水,使泥鳅集中到集鱼坑内再用网捕。或在泥鳅钻入池土后,将池底划若干小块,挖排水沟,使泥鳅集中到排水沟内捕捞。四、其它捕捞方法可利用手抄网、鳅箱等工具捕捉;也可使用茶枯等健康药物捕捞。与泥鳅混养的鱼类选择泥鳅养殖池可以进行混养,关键问题是要注意混养鱼类的食性不要同泥鳅的食性相同。如:一般农村都比较喜欢养鲤鱼和鲫鱼,但这两种鱼却不能与泥鳅混养,因为它们和泥鳅一样都是底层鱼类,又都是杂食性,混养在一起必然双方都长不好。与泥鳅混养的鱼类最好选择草、鳊、鲢、鳙鱼类。这四种鱼是中上层鱼类,草、鳊鱼吃草,而鲢、鳙鱼吃浮游生物,食性均和泥鳅没有多大的矛盾;而草、鳊鱼吃剩下的植物碎片还可作泥鳅的饵料,可节约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泥鳅与鱼类混养的搭配比例要科学,草、鳊和鲢、鳙鱼搭配的比例不能太大,一般只能占放养总数的20%。另外,由于成鳅养殖池水位较浅,这几种鱼不能放养成鱼,只能放养鱼种。成鳅运输方法简介因成鳅的皮肤及肠道均有呼吸功能,运输较为方便。按运程、运时可分别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运输。一、无水湿法运输常温25以下运输时间在5小时以内的可采用无水湿法运输。方法是将水草置入蛇皮袋子或鱼篓(一定要透空气),再放入泥鳅,并泼洒些水,使泥鳅能保持皮肤湿润。二、活鱼车带水运输水温在25以上时,运输时间在5-10小时需带水运输。投放泥鳅密度为每升水1-1.2千克。三、塑料袋充氧运输运载用的塑料袋规格为60厘米×120厘米,双层,每袋装1/2-1/3清水,放8-10千克成鳅。装好后充足氧气,扎紧袋口,再放入硬质纸箱内即可起运。四、降温运输利用冷藏车或冰块降温。把鲜活泥鳅置于5左右的低温环境内运送,在运输中加载适量冰块,慢慢融化、降温,可保持泥鳅在运输途中的半休眠状态。一般采用冷藏车控温可长距离安全运输20小时。五、带水降温运输一般6千克水可装3O千克泥鳅,运输时冰块放在网斗内,并将其吊在容器上,使冰水慢慢地滴入容器内,达到降温目的。这种降温运输方式成活率较高,鱼体也不易受伤。六、运鱼筐降温干运运鱼筐一般用竹蔑编织而成,长方形,效个套叠起来使用。筐的内壁要敷上编织袋和塑料布,以利保持水分并避免损伤鱼体。长80-90厘米、宽45-50厘米、深20-30厘米的竹筐,每个可装鱼16-20千克,用细铁丝扎紧筐口。装鱼后4-5个筐上下套叠起来,上面加用麻布包好的碎冰10-15千克,即可进行长途运输。

    注意事项

    本文(泥鳅养殖技术78492.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