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水泥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精品文档.文件编号 FYLX/QC(01)-2012-16 作 业 指 导 书(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编写: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受控状态: 持有者姓名: 分 发 号: 持有者部门: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作业指导书FYLX/QC(01)-2012-16一、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二、参照的标准和规程序号标准/规程编号标准/规程名称分析方法编号1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注: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中引用的标准为GBT13462001,该标准现已更新至2011版,故本指导书引用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未参照JTG E30-2005中T0505-2005试验方法。三、质量要求1、GB/T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序号指标名称质量要求备注1凝结时间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390min硅酸盐水泥2凝结时间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600min普硅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3安定性沸煮法合格2、JTG F30-2003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序号指标名称质量要求备注1凝结时间初凝不早于1.5小时终凝不迟于10小时2安定性雷氏夹或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3、JTG/T F 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无具体要求。四、检测环境1、试验室的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不低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内室温一致。2、湿气养护箱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于90。五、仪器设备 1、主要仪器序号名称使用要求1水泥净浆搅拌机/2标准法维卡仪/3沸煮箱能在 30 min±5 min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并可保持沸腾状态3h以上,整个试验过程中不需补充水量4雷氏夹膨胀仪/5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最小刻度为05 m m 2、辅助仪器序号名称使用要求1量水器精度±0.5mL (与2001版标准不同)2天平量程1000g,称量精确至lg3湿气养护箱能使温度控制在20±1,相对湿度大于904秒表分度值1s5方孔筛0.9mm六、操作步骤(一) 试样及用水1、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09 m m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2、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如有争议时可用蒸馏水(二) 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标准法)1、测定前须经检查,以保证测定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应运转正常。2、水泥净浆的拌制。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应先用湿棉布擦过,将拌合水倒入搅拌锅中,然后5s10s内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搅拌锅放到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伴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采用调整水量方法时,拌和用水量是先按经验确定一个水量,然后逐次改变用水量,直至达到标准稠度为止;采用不变水量方法时,拌和用水量为142.5mL(准确至0.5mL)。3、装模测试。拌和结束后,立即取适量水泥净浆一次性将其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浆体超过试模上端,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轻轻拍打超出试模部分的浆体5次以排除浆体中的孔隙,然后在试模上表面约1/3处,略倾斜于试模分别向外轻轻锯掉多余净浆,再从试模边沿轻抹顶部一次,使净浆表面光滑。在锯掉多余净浆和抹平的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压实净浆(注:与2001版标准不同)。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到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到底板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合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三) 初凝时间测定1、试件在混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圆模放到试针下,使试针与净浆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沉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沉入或释放这指针30s时指针的读数。2、临近初凝时,每隔5 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3、到达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确定到达初凝状态(四) 终凝时间测定1、为了准确观察试件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继续养护。2、临近初凝时,每隔15 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件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件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3、到达终凝时,需要在试体另外两个不同点测试,结论相同时才能确定到达终凝状态。(注:与2001版标准不同)(五) 安定性间测定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每个试样需要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两个边长或直径约80mm、厚度4mm5mm 的玻璃板(注:与2001版标准不同)。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2、雷氏夹试件的制备方法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置于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制备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满雷氏夹。装模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25mm 的直边刀在浆体表面轻轻插捣3次(注:与2001版标准不同),盖上玻璃板,接着立刻将试模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3、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之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能没过试件,不需中途加水,同时保证水在30min±5min内水能沸腾。4、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试件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水中篦板上,指针朝上,试件之间互不交叉。然后在30 min±5min内加热水至沸腾,并恒沸3h±5min。5、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C,准确至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七、结果整理见试验步骤。八、注意事项2011版中试验仪器和操作步骤与2001版标准有所不同,文中已标出,应注意区分,勿沿用老标准。附: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与2001版改变内容。将“每只试模应配备一个大于试模、厚度2.5mm 的平板玻璃底板或金属底板”改为“每个试模应配备一个边长或直径约100mm、厚度4mm5mm 的平板玻璃底板或金属底板”(见4.2,2001年版的4.2); 将量筒或滴定管的精度由“最小刻度0.1mL,精度1%”改为“精度±0.5mL”(见4.7,2001年版的4.7); 将“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改为“拌和结束后,立即取适量水泥净浆一次性将其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浆体超过试模上端,用宽约25mm 的直边刀轻轻拍打超出试模部分的浆体5次以排除浆体中的孔隙,然后在试模上表面约1/3处,略倾斜于试模分别向外轻轻锯掉多余净浆,再从试模边沿轻抹顶部一次,使净浆表面光滑。在锯掉多余净浆和抹平的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压实净浆”(见7.3,2001年版的7.3); 将“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 改为“到达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确定到达初凝状态,到达终凝时,需要在试体另外两个不同点测试,结论相同时才能确定到达终凝状态。”(见8.5,2001年版的8.5); 将“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75g85g的玻璃板两块”改为“每个雷氏夹需配两个边长或直径约80mm、厚度4mm5mm 的玻璃板”(见9.1,2001年版的9.1); 将“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 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改为“另一只手用宽约25mm 的直边刀在浆体表面轻轻插捣3次”(见9.2,2001年版的9.2); 将“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锥模中,用小刀插捣数次,轻轻振动数次”改为“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锥模中,用宽约25mm 的直边刀在浆体表面轻轻插捣5次,再轻振5次”(见10.3.2,2001版的10.3.2); 将“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mm±2mm 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改为“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30mm±1mm 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见10.3.3,2001年版的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