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金融体系结构.pptx
,第十一章 金融体系结构,第四版,目录,第一节 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 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 第三节 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 第四节 金融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势第五节 互联网金融,第十一章,国家对金融运行的管理和在金融领域进行的政策性调节, 是由金 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金融工具,金融体系,第一节 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金融体系五要素,金融功能,第一节 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提供分散、 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提供了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提供价格信息,提供解决激励 问题的方法,中介与市场对比的不同结构,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金融功能是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来实现,中介与市场对比的不同结构,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中国的金融体系,从静态观点看,银行占绝对优势。,中介与市场对比的不同结构,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金融资产结构的国际比较(2009年9月),不同金融体系格局是怎么形成的,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从1719年5月开始,法国股票价格连续上升了13个月,股票价格从500里弗尔涨到一万多里弗尔,涨幅超过了20倍。法国股市从1720年5月开始崩溃,连续下跌13个月,跌幅为95%。,不同金融体系格局是怎么形成的,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南海泡沫事件指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南海公司脱离常轨的投资狂潮引发的股价暴涨和暴跌,以及之后的大混乱。,优劣比较要求理论论证,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现代金融理论常常假设金融市场是最好的金融运作形式;金融市场发达的体系,要比主要依靠银行的体系,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比较优劣的理论分析是多视角的:从风险分担与管理方面比较优劣;从信息处理方面比较优劣;从监管方面比较优劣;从公司治理方面比较优劣不同角度的论证,几乎都存有不同的见解,而且反复驳辩,头绪越来越多。,传统银行的“衰落”,第三节 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银行存在理由的再论证,第三节 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银行存在的根据是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对于这两者,通常归之为市场的不完全性或市场摩擦的存在。,银行具有收集信息的优势,不仅可以节约信息收集成本,而且可以加工出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并据以进行决策判断。,银行存在理由的再论证,第三节 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从风险交易和风险管理角度,从“参与成本”角度的剖析,从货币角度 ,存贷业务,也即典型的间接融资 。,趋同还是收敛?,第四节 金融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势,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的压迫下, 不断突破政府的各种管制, 创造和使用新的金融产品, 积极参与市场交易。,战后利率风险加大、汇率风险加剧,信息技术的革命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 降低了融资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金融中介发展步履蹒跚,中介与市场的渗透发展,第四节 金融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势,实际上,中介与市场相互渗透发展的趋势非常强劲:就西欧大陆全能型银行来说,本来一直从事有关资本市场的经营活动,但在典型的分业经营的美国,银行的经营实际也占资本市场业务总量的相当份额。当银行向金融市场渗透时,金融市场的中介机构也不断侵入银行的传统势力范围。,影子银行,第四节 金融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势,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期限和流动性转换的信用中介, 或者行使商业银行功能却不受类似商业银行那样严格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工具称作 “影子银行”,影子银行,第四节 金融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势,影子银行,第四节 金融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势,促进信贷向特定部门扩张, 提供了一系列管理信贷、 流动性和期限风险的工具,给金融部门带来了众多风险,把金融中介机构作为总体的研究,第四节 金融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势,金融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势要求我们将“金融中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考察银行与市场的关系,实际包括两个层次:金融中介机构与市场的关系;存款货币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的关系。,第五节 互联网金融,关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美国一直开创和引领着全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第五节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形式,互联网金融的形式通常包括:众筹平台;P2P网贷平台;互联网支付;互联网金融的其他形式。,第五节 互联网金融,成本较低,效率较高,风险较大,服务面广,管理较难,互联网金融的特征,第五节 互联网金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起步与发展几乎与世界同步,各种互联网金融形式层出不穷。我国最早开启互联网金融之门的是网上证券交易和网上保险系统。,1999年,北京首信股份公司和上海环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启第三方支付;2004年,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创立支付宝;2007年8月,中国第一家P2P网贷平台“拍拍贷”成立;2011年,最早的众筹平台“点名时间”创办。,从总体上看,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惊人,但风险不断积累和暴露,因而相关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