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线制造和安装工艺规程.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母线制造和安装工艺规程.精品文档.母线制造和安装工艺规程 Q / JY·C- 02-20131、 目的为了加强本公司生产的低压成套设备的母线质量。2、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各种低压柜母线的制造和安装。3、准备工作3.1 施工前必须先看懂图纸,按图纸规定(或按电器元件电流规格)选用一次线。根据接点的实际位置,合理考虑线路走向。3.2根据接线的具体情况,领取不同规格的铜接头。3.3需搪锡的应先接通搪锡缸电源。3.4选择合适的母线XL电流规格600A400A250A200A160A100A主母线8X505X404X305X203X153X15N排规格5X404X404X204X203X153X15PE规格4X40JXF进线电流225A 200A 180A 160A 140A 125A规格20X515X4进线100A80A63A50A40A20A10A规格35251610644GCS电流2500A2000A1600A1250A1000A母线主母线2X(10X120)2X(10X80)2X(8X60)2X(6X60)2x(5X50)主开关进出母线2X(10X120)4.1硬母线制造4.1.1线在制造前,应先娇正平直,再按图纸尺寸,或按图纸要求自选尺寸在冲床上落料。落实后冲孔去毛刺,然后在母线弯曲机上进行弯曲,弯曲后在母线的搭接处不得出现裂纹或裂口。皱纹高度不超过1mm。制造后的母线表面不得有显著的锤痕、划痕、气孔、凹坑及起皮等缺陷,母线接触面应平整光洁、无毛刺,需搪锡的母线在上述结束后进行。4.1.2多片母线的弯曲程度应一致。母线开始弯曲处与支持夹板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母线两支持点之间距离L的四分之一。但不得小于50mm,与母线连接位置的 距离不应小于30mm,如下图.4.1.3母线扭转90°时,其扭转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母线宽度的2.5倍,如下图所示: 4.1.4母线连接孔眼的直径大于螺栓直径1mm,钻孔应垂直,不歪斜,孔眼间中心距离的误差不应大于0.5mm,钻孔后去毛刺,并在冲床上压平。4.1.5铜母线搪锡。搪锡前,应先进行酸洗。在酸洗溶液中浸泡1015秒,以去除油污等杂质,然后再将母线需搪锡的部位浸入氯化锌溶液中,之后再放入搪锡缸中(搪锡缸温度控制在240±10)。轻轻转动母线,目测四边均匀搪锡,厚壁一致。搪锡完毕后,用清洁粗布擦去表面杂质,再用清水冲洗,待冷却干燥后,按要求上漆。4.1.6交直流低压低压柜的母线一律加套黄绿红三色热塑套管,如热塑套管为同一颜色,要在其醒目位置贴上相色标纸,粘贴位置应整齐、一致。(母线平弯弯曲半径为1.52b(b为母线厚度);立弯弯曲半径为12a(a为母线宽度).4.2硬母线安装4.2.1 母线排列安装应横平竖直、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固定应平整、牢固,且不应使其受到额外的应力。4.2.2 母线搭接时,接触面应保持清洁,搭接处应能自然吻合。不得有因吻合不良而使电器端子受到额外的应力。4.2.3铜、铝母线若采用导电胶搭接的,其操作工艺应按下述进行。4.2.3.1 铜母线在搭接前,其接触面应用钢丝刷轮进行打磨去除氧化层,并用干净的棉纱沾上无水酒精擦拭干净,干燥后均匀涂上一层厚约0.2mm的导电胶,然后接触面重合,并将螺母拧紧(但不应使接触面过紧变形)。4.2.3.2铝母线在搭接前,其接触面应用钢丝刷轮进行打磨去除氧化层,立即涂上厚约0.050.1mm的导电胶,再用钢丝刷轻轻擦拭后,用干净的棉纱擦净导电胶,之后再均匀涂上一层约0.2mm的导电胶,然后将接触面重合,并将螺母拧紧。4.2.3.3如无钢丝刷轮,可用细砂布打磨代替。4.2.3.4对多根并联的母线,钢丝刷无法伸进去打磨时,可将砂布贴在薄本条上进行打磨,其余仍按第4.2.3.1和4.2.3.2项进行。4.2.3.5涂敷工具应保持清洁,涂层可用油灰刀刮平,但涂层厚度应保持在0.2mm左右.4.2.3.6 导电胶应涂在母线有效搭接接触面内,且导电胶不必涂得太厚,以免浪费;拧紧螺母后,接触面边缘挤出的少量导电胶不必擦掉。4.2.4 接触面连接应紧密、可靠,用0.05×10mm 的塞尺,在任何方向插入母线搭接面的深度;母线宽度在60mm及以上者,不得超过6mm;在60mm以下者,不得超过4mm。4.2.5 母线与母线搭接后,其接触面积为母线宽度的乘积,如40mm的母线和60mm的母线搭接后,其接触面积为40×60mm。对于平行搭接的母线,其接触面积应大于单根母线截面积的4倍。 4.2.6 母线应尽量少搭接与弯曲,一般情况应避免相互交叉。 4.2.7 母线用螺栓连接时,如母线平置,贯穿螺栓应由下往上穿,在其它情况下,螺母应置于维护侧,螺栓拧紧后,螺栓不得陷在螺母内,螺栓露出螺母应为18牙,螺栓的两侧均应有垫圈,在螺母侧还应装有弹簧垫圈或锁紧螺母,螺母有倒角的朝外侧,垫圈的光洁面朝外侧,相邻螺栓的垫圈间应有3mm以上的净距。4.2.8 母线安装后,若悬空长度超过100mm的中间应加一绝缘夹板,超过150mm的应加二块绝缘夹板,以防止母线晃动,母线在无弯曲面的平直方向上,100mm的不平直度为2mm。 4.2.9 母线固定装置应无显著的棱角,以防尖端放电。 4.2.10 交直流母线的不同极的裸露载流部分之间及裸露载流部分与未经绝缘的金属体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少于下表1规定:产品型号电气间隙爬电距离GCS10mm12.5mmXL10mm12.5mmJXF5.5 mm6.3 mm4.2.11 母线的相序排列,如设计无要求时,应遵照下表的2规定(在产品正面方向看):4.3 软母线4.3.1 软母线根据导线规格,选用合适的铜接头,母线与接头联接应压紧,压紧,压紧后应无松动现象。母线与铜接头的缝隙中不得露出母线的铜线,铜接头不得压住母线的绝缘层。(未用专用冷轧时压紧后再进行搪锡,搪锡参照4.1.6款进行。) 4.3.2 软母线不得有扭结、松股、断股、其它明显的损伤或严重腐蚀等缺陷。 表2 相 别 垂 直 排 列水 平 排 列前 后 排 列 A上左远B中中中C下右近中心线(接地中心线)最下最右最近正 极上左远负 极下右近注:在特别情况下,例如按此相序排列会造成母线配置困难,可不按本表规定。4.3.3 软母线与电器元件相连时,线头均应留出50150mm的余线。以便检验、修理,留出余线所弯形式应一致,凡遇到元件布置狭窄或母线与元件接点距离不等时,则可适当缩短或放长余线。4.3.4 对等于或少于6根软母线所组成的线束,应用缠绕管捆扎,为便于散热,缠绕管每一绕一周均应有 36mm间隙;对于6根以上的软母线,应用扎带扎牢,扎带间的间隔为150200mm。4.3.5 软母线在端子板或元件桩头上的连接,通常一个桩头允许有一个铜接头,只有此桩头是为此用途而设计的情况下才允许两根或多根以上铜接头连接到一个桩头上。中间不放平垫圈,当需要连接三个以上的铜接头时,应采用适当措施,以保证母线的可靠连接。4.3.6 其它参照二次线行线工艺守则。 5. 检查验收 5.1 施工结束后,施工者应按图纸要求进行自检,认为符合标准后,送车间检验。5.2 按图纸和本守则检查母线是否符合要求,对不合格品,退回施工者,作返修处理,经返修后确认符合要求的,由车间检验员通知车间主任,办理送检手续。6.安全与注意事项6.1 在冲床上装拆模具时,应切断电源,模具要装得平稳牢固,不可偏压,冲床运转时,禁止将头、手伸入冲模工作危险区内。6.2 钻孔时,严禁戴手套进行操作。二次线行线工艺规程 Q / JY·C- 03-2013 1 目的确保二次线接线的质量。2 适宜范围本守则适用于各种低压柜二次线的行线3 准备工作3.1 施工前必须先看懂图纸要求和图纸上元件符号是否与实物相符。根据接点的实际位置,合理地考虑路的走向。并打印适量的编号套。 3.2 按图纸要求,选择导线的规格。3.3 根据接线的具体情况,领取不同规格的铜接头,并领取适量的线夹、尼龙扎带或晴纶扎线等。4 工艺过程4.1 根据实际需要的长度来落线,并放余量150200mm。应尽量利用短零线头,以免浪费。4.2 每根导线要拉勒挺直,配线做到横平竖直、布置均匀、牢固、整齐美观。4.3 行线时可按具体情况,做到平面排或扎成圆形,下下右左笔直的线放在外档,有曲折的线放在里档,然后再分路。4.4 导线排列应尽量减少弯曲与交叉,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三倍导线直径,并弯曲成弧形,导线交叉时,则应少数导线跨越多数导线,细导线跨越粗导线为原则。4.5 导线束用阻燃缠绕管绕扎。为了达到导线通电时的散热要求,缠绕管每绕一周均应有310mm的空隙(视所缠导线的粗细而不同,粗者空隙大点,细者则少点)。同时也可分段缠绕,分段缠绕后的线束,分段应整齐,不允许参差不齐。 4.6 如用行线槽配线,所使用的行线槽应符合JB243878通用行线槽的规定。行线槽应配置合理,固定可靠,出线口处无毛刺、尖棱等,不得出现开裂。4.7 导线颜色应符合GB2681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的规定。所用导线不得损伤。4.8 导线在穿越金属板孔时,若孔的深度短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大小合适的绝缘套。如橡皮圈;若孔的深度较长时,线束应有加强的绝缘层,如外套塑料管等。4.9 导线联接处,可根据设备接点情况或直接或按螺钉旋转方向弯成羊眼圈后,再进行联系。联接必须保证接点处拧紧,无松驰现象。4.10 两个接点间的连线不得有中间接点,一般一个接点只连接一根导线,必要时允许接二根导线,如用羊眼圈,应在二根接头间,放上平垫圈,以避免羊眼圈损坏和导线脱落;当需要边接三根或三根以上的导线时,应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导线的可靠连接。4.11 对于低压柜,所有软导线不得直接进行连接,两端均应安放大小合适的铜接头或插针,并将其压紧,压紧后应无松动现象,导线与铜接头或插针间不得露出导线的铜线;其它电气传动屏、照明箱、动力箱等,允许其软导线两端不安放铜接头或插针,直接进行连接。4.12 导线连接的两端均需套上与图纸相符的编号套(元件本身接点间的连线或相邻两元件间明显可见的边线可不套编号套)。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牢固不褪色。4.13 所有连接点的连接必须牢固,在主接地点附近应标志接地符号。各接地部位保证其电气接触良好,不应有沾漆和黄锈。4.14 绝缘导线束不应直接在导电部件上或铁板上敷设,线束应固定在线夹上,线夹固定在骨架或支架上,线束也可装入行线槽内。4.15 当仪表门上装有60V的电器元件时,仪表门应有接地点,并有导线与壳体相连接,其导线的截面应不小于从电源到门上电器连接线的最大截面。接地线须使用全长标示的黄绿双色软导线。4.16 回路的导线一律采用黑色绝缘导线,导线的最小截面,对于单股铜导线为1.5mm2,对于多股铜导线为1.0mm2,导线的绝缘应按工作电压不低于是500V 来选择。4.17 接线时应将绝缘层剥去适当长度,不允许将绝缘层压在垫圈下面,或有较长的导线裸露,一般裸露导线以12mm为宜。4.18 线束敷设应尽量远离发热元件(如电阻、母排、指示灯、变压器等),并应避免敷设于发热元件上方。4.19 线束接入发热元件、电阻(电阻15W以上,包括15W)时,应剥去4050mm的绝缘层,并套上46只瓷珠。4.20 导线与电器元件焊接,用松香焊锡及中性焊液,焊点必须光洁牢固,焊渣必须用酒精、粗布洗去,元件接点间距离较近的,焊锡完毕后,焊点桩头与导线间必须套上大小合适的绝缘管,如塑料管等。4.21 端子板必须按图上注明的符号进行安装,自上而下,自左至右,备齐不缺。自上而下的端子板,最下一块离地距离:a、 标准柜不低于200mm;b、 非标准架不低于150mm。端子板的两边必须用夹板夹住,保证牢固,装端子的槽板根号横向安装,槽板宽边应在上方,垂直安装,槽板宽边应在左方。4.22 可动部分(如过门线可移动可拆卸部分等)的行线,必须采用多股铜导线,线束放置长度,必须保证门板能够开畅,但当门板关闭时,线束不允许碰着金属板及所有各种设备,线束不得因急剧弯曲而产生过渡张力,与电器连接时,端部应绞紧,不得松散、断股,在可动部位两端,应用线夹固定。4.23 导线线束在通过有动臂部位时,如CJ12吸铁机构、刀开关拉杆、DW10杠杆等,必须把线束固定在接线夹上,线束应尽量远离动臂部位,防止线束与动臂部位,防止线束与动臂部位碰撞或磨擦。4.24 导线剥头不允许损伤铜芯线,胶质线外层不允许有裂纹现象。4.25 导线的中途不允许有焊接或绞结接头。4.26 多股导线的接线和弯羊眼圈,端部应绞紧,不得松散、断股。4.27 二次回路的带电体之间或带电体与金属骨架间,其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与型式试验报告中描述一致。4.28 二次线接入主回路铜母线,应在铜铝母线处钻孔连接,不允许在铜铝母线搭接处拼在一起。二次线接上铜铝母线时应套上46只大小合适的瓷珠(应在剥去相应绝缘层后套上)。4.29 每根导线接入接点均应留出80100mm长度的余线,以便检验、修理,留出余线所弯形工应一致,凡遇到设备布置狭窄或导线与设备接点距离不等时,则可适当缩短或放长余线。4.30 线束应配坚固,不能有晃动,一般情况下,线束两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横向不超过300mm,纵向不超过400mm。4.31为了维护方便和利于散热,线束不应扎成过粗,对于截面积为1.5mm2的导线,每一导线束导线的数量应不超过30根,如超过30根,应尽量分路行线。4.32凡同一批同一型号产品的接线方向、式样式必须一致,统一布线、美观整齐。4.33 弯羊眼圈所需尺寸见下图如下表:其中:L:剥去绝缘层的长度;d:羊眼圈内径;I:羊眼圈颈部裸露部分的长度。(mm)螺钉直径(mm)M33.23.6161717.518.5192020.521.53.543.543.543.54M44.34.820.521.521.522.5232424.5264.554.554.554.55M55.35.823.524.524.5262627.527.5294.554.554.554.55M66.4727.52928.530303231.533.55.565.565.565.56M88.41035393640.537.5424043.578.578.578.578.5M1010.51042.546.543.547.545494751910.5910.5910.5910.5M121314.550.554.5525653.557.555599.5119.5119.5119.5115检查验收5.1 行线工作结束后,施工者应按接线图进行自检,并清理剪下线等杂物,认为符合标准后,送车间检验。5.2 先按图和本守则检查二次配线是符合要求,再根原理图作通电试验,以考核接线图是否符合要求.对不合格品,退回施工者,作返修处理,经返工后,确认符合要求的,由车间检验通知车间任,办理送检手续。6 安全与注意事项6.1电烙铁通电后,应注意安放位置,以避免元件及导线烫伤。6.2接线时,应防止紧固件或剪落的短零线头落到元件里去,而影响元件的动作。6.3通电试验时,注意用电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