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精品文档.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THE URD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FOR ADMINISTRATIVE OF HONGYA说 明 书2004.5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SICHUAN INSTITUTE OF URBAN-RURAL PLANNING & DESIGN二OO四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 基本概况1第二章 规划背景5第三章 规划依据、期限和重点10第四章 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11第五章 县域经济与城镇体系规划15第六章 城市性质与人口规模39第七章 用地选择、城市远景发展及规划区范围42第八章 县城总体布局规划47第九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54第十章 城市风貌景观规划59第十一章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64第十二章 城市管线工程规划67第十三章 城市防灾规划76第十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78第十五章 旧区改建规划81第十六章 城市规划区综合规划82第十七章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83第十八章 强制性内容规定85第十九章 土地使用控制管理规划86第二十章 规划管理措施及实施建议87第一章 基本概况一、县域概况(一)历史沿革洪雅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青衣江畔,从事简单的劳动,从夏商到北周初洪雅县分属不同的相邻县份。至周武帝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始置洪雅县,治地在丹棱县城厢镇,置洪川镇为洪雅镇,属嘉州所辖之县。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洪雅县治所为丹棱县,洪雅镇置洪雅县,属眉山郡辖。以后随历代变革,南宋庆元十三年(公元1283年)洪雅并入夹江县,治所在夹江县城关,所属未变。明城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夹洪分置,复设洪雅县,至今治所不变。解放后洪雅县原为四川省乐山市辖县,1997年7月29日划属眉山地区现为眉山市辖县,辖11镇15乡265个村。总人口34.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86万。(二)地理概况1. 位置和面积洪雅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理位置跨东经102°49103°32,北纬29°2430°00。东北与夹江县、丹棱县接壤,东南与峨眉山市、金口河区毗邻,西南与荥经县、汉源县交界,西北与雅安市、名山县相连。南北相距64公里,北宽43公里,南宽46公里。中狭仅15公里,形如哑铃,斜置于峨眉山、大相岭和总岗山之间。全县幅员面积1930.54平方公里(1994年土地资源详查数据),折合为292.3万亩,其中耕地23987ha, 林地133117.27ha,牧草地182.27ha。2. 经济地理区位 洪雅县地处四川省中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成都平原经济圈和川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处眉山、乐山和雅安三角中心,北距成都市110公里,东到眉山市50公里,东南至乐山57公里,西距雅安60公里,处于上述4个大中城市或地级市的中心地带,交通时距均在2小时之内,便于接受其吸引辐射和区域带动:西北侧有成雅高速公路,东侧有成乐高速公路、成昆铁路擦过,川西环线省道106线从县城起始,省道305公路从县域中部穿越,交通比便较方。 从旅游区位看,洪雅县城处于成都优先旅游发展区和川南优先旅游发展区之间,川西南旅游环线上,位于雅安、乐山、峨嵋、成都的中心地带,可构成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碧峰峡、槽渔滩、瓦屋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的国际旅游黄金干线,发展旅游的区位条件良好。3. 自然环境洪雅县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夏不酷热,冬无严寒,少霜雪,春季气候回春早,但多寒潮和低温多绵雨,降温快,四季宜耕。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304天,年日照1080小时以上,年均降雨量1493.8毫米。适宜多种林竹和农作物生长及养殖业发展。洪雅境内河流纵横,有大小河流330条。水能资源丰富,全县已有大小电站101座,装机容量43.7万千瓦,1983年列为全国百个电气试点县。森林、水能、矿产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建设基础较好,有发展资源转化型工业的有利条件;洪雅县旅游资源丰富,县内有珍贵植物桫椤、珙桐、银杏、红豆木、珍贵动物有大熊猫、羚牛、小熊猫、红腹角雉等。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瓦屋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槽渔滩,还有玉屏山、汉王湖等风景区和众多的省市级文物。洪雅县地形地貌多样,河流水系发达,土壤植被较好,气候条件较为适应,生态环境破坏较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林业和水资源丰富,交通比较发达,大农业发展已有较好基础,是全国效益型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种植业较发达,粮食产量高,林业植树造林面积大,成材林比重高,畜牧业饲料来源广,副业资源充足,渔业水质好,水域广阔,资源丰富。(三)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洪雅已形成了工业以水电为主,农业以奶业为主,服务业以旅游为主的产业布局,并配套发展了高耗能加工、矿产开发、精密仪器部件毛胚加工、化工建材等为重点的关联工业,以奶业、中药材、茶叶、大米、笋竹等为重点的关联农业,以交通、通讯、餐饮娱乐等为重点的关联服务业。生态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使全县逐渐跳出单纯种养的“二元结构”,形成以种植为基础,不断拓展壮大养殖业、加工业、销售业、服务业等领域,产业链条由基础农业延伸到加工业、服务业,由原材料延伸到了市场,由单元结构发展到了多元结构。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5.23亿,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43亿、6.11亿、3.69亿,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5.7:40.1:24.2。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18.72亿元,工农业产值比重为54.9:45.1。2003年农业总产值8.4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76亿。农产品主要有优质稻、玉米、红苕、蚕茧、药材、水果、生猪、奶牛、竹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1.7%。2003年工业总产值10.27亿元,轻重工业产值比重为 18:82。已形成包括乳业、精密仪器部件毛胚加工、化工特别是精细化工、建材、食品、家具、包装印刷等的工业体系。 2003年全县完成固定投资总额10.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亿。年末银行存款余额达16.31亿元。实现财政预算收入1.55亿元,地方财政支出2.03亿元。洪雅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480元/人。二、城市概况 洪雅县城位于县域北部,地处青衣江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321,北纬29°3224。距眉山市中心城区53公里,距成都市110公里,距雅安市中心城区62公里。对外交通有106线眉山到洪雅快速路,305隆(昌)雅(安)路穿过县城。 洪雅县城处于青衣江河床一级堆积阶地,地势平坦。城区地质06米内为第四系洪水冲积层,6米以下为白垩系,紫红色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砂岩。地基承载力为11.2kg/cm2。全县地处中强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率高,但强度不大,震源较深。地震烈度为6度。 县城多年平均气温16.8,最高气温36.2,最低气温-3.3,年平均降水量为1493.9mm,历年最高降雨量为2165.4mm,全年60%降雨集中在68月,累年平均日照率为24%,累年平均无霜期为303.2天,县城主导风向为东、西风,频率8%,最大风速12米/秒,出现方向NW、NNE、NE;全年静风频率36%,相对湿度82%,绝对湿度16.7%。 青衣江从县城南侧流过,建成区与青衣江平均高差611米。历年最枯水量96m3/秒,20年一遇洪水位458.18米,50年一遇洪水位458.97米。 洪雅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青衣江畔,从事简单的劳动,从夏商到北周初洪雅县分属不同的相邻县份。至周武帝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始置洪雅县,治地在丹棱县城厢镇,置洪川镇为洪雅镇,属嘉州所辖之县。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洪雅县治所为丹棱县,洪雅镇置洪雅县,属眉山郡辖。以后随历代变革,南宋庆元十三年(公元1283年)洪雅并入夹江县,治所在夹江县城关,所属未变。明城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夹洪分置,复设洪雅县,至今治所不变。解放后洪雅县原为四川省乐山市辖县,1997年7月29日划属眉山地区现为眉山市辖县,辖11镇15乡265个村。总人口34.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86万。 洪雅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但自古交通闭塞,解放前无一条公路通车,长期处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状况。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洪雅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县城住镇总人口4.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8万人,暂住一年以上人口0.63万人,住镇农业人口0.8万人,建成区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人均用地77.9米2/人。其中居住用地占36.0%,人均28.0米2/人;工业用地占20.0%,人均15.6米2/人;道路广场用地占14.6%,人均3.3米2/人;绿地占0.5%,人均0.4米2/人。省道106线眉山洪雅快速路,青衣江二桥(洪州大桥)已建成通车,县城内大部分城区已改造修建,环境质量,县城内部交通已得到了很大改观。第二章 规划背景一、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1. 国家加快西部开发步伐,城市化提上议事日程 国家已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以及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相应四川省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要建成西部经济强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要超过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力争赶上当年全国平均水平。 国家把城市发展列入国家五年计划之中,四川省在“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调整城乡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相应各种政策的出台,对提升洪雅现代化水平,促进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一步深化完善,并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加入WTO,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投资体制、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和土地使用政策发生重大变革,经济结构大调整,这些都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课题。 3. 城市经营作为政府管理新模式的提出,要求城市规划发挥主动适应、调控、放大市场正面效应的功能,使城市各种资源聚合、重组并实现外部效应与整体效应的衍生,达到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目的。 4. 建设部近期发的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要求加强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强制性内容。 5. 重要基础设施实施 眉山洪雅快速路(106线)的建成使用,对洪雅对外交通、对外交通设施、城市交通布局都产生了明显影响;城东水电站的建设,要求城市一定时期用地发展方向有所变化,要求调整规划。 6. 洪雅国际奶业观光园区建设的提出,使洪雅主导产业,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要求进一步进行经济分析论证,提出合适的经济发展目标。二、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 1. 省道305线穿越城区,影响了城市生活安全、卫生; 2. 省道305线洪川段沿线拓宽为城市东西向主干道,结合地形不够,斜穿城东用地,对城东路网组织不利;3. 没有充分认识到青衣江对洪雅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的重要性,对水的利用不够,没能真正形成水与城相融的格局。沿江没有预留足够滨河绿地,对沿江滨河城市特色塑造,景观效果及人们休闲、娱乐场所的提供都起到了制约作用。 4. 旧城改造取得一定成绩,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等主要问题得到了一定解决,但旧城见缝插针修建现象仍然突出,公共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仍旧缺乏,城市风貌特色不突出,建筑采用四川内陆小城镇建筑风格居多,缺乏个性,建设品位、景观形象仍有待提升。 5. 文化体育、教育、停车场等一系列社会公用设施、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小,欠帐多,不能充分体现县城的服务职能和“公平”、“效率”并重的发展模式。 6. 旧城改造未进一步治理沟渠,使其解决雨污水排放,改善城市景观、环境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三、“97”县城总体规划评价 洪雅县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于1997年,规划编制全面系统,对城市发展建设起了重要指导作用,对洪雅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影响较大。 1. “97”洪雅总规基本要点 (1)规划期限 “97”总规近期规划19972000年中期规划20012010年远期规划20112020年远景规划20212050年(2)城市性质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县发展旅游业的后勤基地,是以发展农林产品精加工工业为主的生态型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3)人口规模现状:3.5万人;近期(2000年):4.4万人;中期(2010年):7.3万人;远期(2020年):11.6万人。(4)用地规模现状:2.6平方公里;近期:4.26平方公里;中期:7.19平方公里;远期:11.6平方公里。(5)城镇发展方向重点向西北发展,适当向东部、西南部发展,结合高岩片区现有工业及城市基础设施向东南部发展。(6)布局结构:带形组团式滨江城市。(7)功能组织分五个片区。老城片区为行政、商贸、文教中心;西北片区为高新技术和新公共活动中心;西南片区为旅游服务为主的新型片区;东部片区为类工业为主的园林式工业小区;高岩片区为独立工业片区。(8)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人均用地近期96.8平方米/人;中期98.5平方米/人;远期100平方米/人。远期其中居住用地28.2平方米/人;工业用地15.2平方米/人;道路广场用地15.9平方米/人;绿地17.0平方米/人。2. 实施情况洪雅县97县城总规编制至今已有6年,这期间城市发展建设总体上依据该规划在逐步实施。县城旧城区改造初见成效。护城河得到一定整治,主要街道两边棚户危房改造基本完成;旧城区沿青衣江滨河路已基本形成;市政设施包括新水厂的建立,大部分给水管网、下水道、电力线网的改造基本完成;市容市貌、环境质量都有一定改善。编制了将军小区详细规划,现正按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建成青衣江二桥,眉山洪雅快速路(106线)及其与城区各部分的联系道路(包括三一线景观大道、洪州大道、文化街北段等)。省道305线洪川镇区段已拓宽改造成 25 米宽的城市东西向主干道。 这些建设大部分按97县城总体规划进行,少部分对总规进行了调整修改和变更突破。 总的来说,97县城总规结合实际,从区域的范围考虑,从县域分析着手,立足远期,突出近期,展望远景,城市定性基本明确,近期发展规模基本恰当,用地发展方向基本正确,布局结构清晰,技术经济指标基本合理,在促进县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控制城市布局结构、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洪雅县城市容市貌和发展县城经济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综合指导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所处客观环境和认识上的局限与当前新的规划形势、发展机遇等条件相冲突,该规划存在的不足和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眉山洪雅快速路(106线)已建成使用,使洪雅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布局及车站等基础设施急需重新规划调整。 2. 原规划对城市现状过于迁就。东西向主干道沿省道305线沿线改造,斜穿东片用地,结合地形不够,路网组织欠妥。江南桥头路网过于迁就现状,致使路网不畅,组织欠妥。 3. 97总规没有规划足够沿江滨河绿地,建筑几乎都紧贴河堤而建,对塑造沿江山水城市特色,打造城市景观效果及为人们提供足够休闲、娱乐场地都不利。4. 原规划用地布局对土地经济分析较弱,土地级差地租、经济效益考虑较少,如城市新区中心规划为两块用地较大公园,与现代城市经营、树立土地价值观念不相符。5. 城东水电站的建设,使东片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原规划急待调整。(说明书后附“洪雅县97县城总规剖析”专题)第三章 规划依据、期限和重点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实施细则和四川省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规定。 2. 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四川省旅游总体规划。 3. 眉山市城镇体系规划、洪雅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4. 洪雅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 5. 1997年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洪雅县将军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6. 国家和四川省有关城市规划的其它相关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和标准。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32010年,远期20102020年。同时考虑城市长远发展,展望远景至2050年左右。三、规划重点 延续97总规,根据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的建设环境条件和97总体规划的不足,以及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本次规划修编重点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分析论证在新形势下洪雅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从区域角度进一步论证其城市发展目标、社会经济、增长模式、城市职能性质、发展规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 确定城市规模,把握县城性质,重新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实施时序。 3. 确定组团式布局原则,优化城市功能和用地布局。 4. 理顺并建设高效协调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置,提高城市防灾能力。 5. 加强城市自然及人工环境的规划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保持和发展城市山水环境特色,创造“绿色”生态环境。6. 发挥城市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使城市各种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配置,通过城市经营,达到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目的。7由于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重新论证城市发展方向。第四章 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一、规划目标 洪雅以新一轮总体规划为契机,根据本世纪国内外城市发展趋势和特点,结合洪雅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及其特点,提出如下规划发展目标: 1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 (1)均衡发育的县域城镇体系 (2)形成符合城市性质的合理的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比例结构合理;各产业内部结构、层次的调整和升级、换代。 (3)建立高效的信息传输系统和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及传输网络。 (4)以城镇为依托,交通、信息为纽带,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城乡交流和旅游服务的产业带。 (5)培育高水平的市场管理、服务能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2高效能的基础设施 (1)建立具有现代化的高效、协调的区域交通网络,以及快捷、便利的城市交通体系。 (2)建设完善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给排水、供电、邮政、电信、消防、环卫以及以燃气、电力为主的清洁能源。 3高度完善的社会服务和城市文化 (1)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 (2)形成完善的义务教育和培养、吸引人才的机制。 (3)建立完善配套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4)建设各种档次的拥有现代化设施和地方特色的生活居住区。 4高质量城市环境,独特城市风貌 (1)保护以及重建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系统。 (2)利用城市独特的自然格局和人文环境,建设独特的城市风貌。 (3)高质量的城市投资环境。全方位、多层次开放的优惠政策和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物质环境。 5高水平的城市管理 提高城市建设管理,建立城市建设信息库,规划建设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规划以充分考虑我国跨世纪城市发展建设战略为前提,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指导,转变传统观念、吸收先进规划理论、深化规划内容、更新规划方法,立足长远,着眼远景发展构想,充分利用洪雅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历史文化特色,创造城市特色风貌,提高城市综合功能,进而增强城市吸引力,发挥其县域中心作用。1. 坚持“五个统筹”,核心就是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1)统筹城乡发展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和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2)统筹区域发展城市与区域不能分割,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是区域的核心,而区域是城市的载体,支撑和扩散的腹地,两者不能分割。(3)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城镇不仅是经济的中心,更是文化、教育、科技创新的中心,城镇化的过程不仅是人口的空间迁移,更是社会文化的转型,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体制变革的过程。应明确城镇所处发展阶段,及其发展动力。(4)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立足于自然资源现状,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全球化所导致的产业转移,或者被迫进行的结构调整和产业的空间重组,已成为影响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各级城镇应通过合适的方式,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规划应以规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应对这一挑战。 2. 塑造城市特色为重点,运用城市设计手法,挖掘地域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特色,展现个性魅力。 特色是立市之魂、兴市之基、营市之本。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体系中,谁有特色,谁就引起注意,谁就获得了先机,对于小城市尤甚。运用城市设计手法,在宏观层面上塑造城市特色是现代规划的重要课题。 本规划要充分认识到洪雅县城山环、水阔、坝平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优良的生态植被,从城市生态绿色空间环境特色和城市人文空间特色两方面塑造好洪雅县城的个性特征。 3.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为指导,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和新特点,从传统的落实计划到主动地为城市创造发展机会,并考虑多层次、多元化需求,达到城市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经营。 4.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规律,考虑本世纪我国将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以及新时期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赋予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建设发展形式,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起点,管理高要求。 5. 改变传统单向的、平面的、静态的物质规划,进行全方位的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整体规划和动态规划。第五章 县域经济与城镇体系规划一、发展条件辩析1. 地理区位较好,交通便捷 洪雅县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圈和川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成都、眉山、乐山、雅安4个大中城市的中心地带,交通时距均在2小时之内,便于接受其吸引辐射和区域带动。 2. 资源丰富 洪雅县的水能、矿产、旅游以及大量的林业资源、坡耕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水能资源:青衣江水电资源可开发量130万千瓦左右,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01座,装机容量43.7万千瓦, 林业资源:洪雅县现有林地133117.27公顷,森林面积达1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l.7%。 矿产资源:洪雅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品种有芒硝、铅锌矿、煤矿、花岗石、页岩、铁矿、铜矿、磷矿等20余种,现已开采芒硝、煤矿、花岗石、铅锌矿等。 旅游资源:有国家森林公园瓦屋山、省级风景区槽渔滩、人工林海玉屏山、汉王湖等;人文景观有奎星阁、雅雨楼、五龙祠、呵吒寺、尖峰寺、苟王寨、修文塔等。尚待挖掘和开发的旅游资源有张村自然风景区、桃源温泉、生态产业观光园、旅游集镇。3. 产业已有一定基础2003年洪雅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5.23亿,一、二、三产业均有了较好的基础,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洪雅形成了工业以水电为主,农业以奶业为主,服务业以旅游为主的产业布局,并配套发展了高耗能加工、矿产开发、精密仪器部件毛胚加工、化工建材等为重点的工业,以奶业、中药材、茶叶、大米、笋竹等为重点的农业,以交通、通讯、餐饮娱乐等为重点的服务业。 4. 洪雅县区域基础设施较好 洪雅县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交通内联外畅,电力发达,通讯便捷. 交通:2003年底,全县通车里程2442公里(包括等外级路),公路密度125.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省道1条56公里,县道11条222公里。以省道106线、县城至瓦屋山水泥路为骨架,县道峨(眉)洪(雅)路、雅(安)柳(江)路为干线,乡村道、专用道为支线的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 电力:形成了国家电网和地方电网两大供电体系。建成110千伏福宝、王村、张村变电站。 通讯:洪雅县所有乡镇都开通了程控电话,建立了A网、G网基站,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县绝大部分地区,光纤通讯正往村社农户延伸。广播电视已形成了一个有线与无线、广播与电视相结合的传输覆盖网站,乡镇利用光纤实现了与县有线电视中心机房联网,固定、移动电话数量大幅上升,电话村通率达71.1%,入户率达11.2%。现已基本实现县乡(镇)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三网”互联,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二、不利因素1. 经济总量低,工业基础薄弱 2003年全县GDP15.23亿元,人均GDP4480元,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03年工业总产值仅10.27亿元。工业缺乏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产品竞争能力不够。 2. 经济结构比较落后全县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35.7:40.1:24.2,产业仍属于一、二、三型,二、三产业比例不高,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发展。3城市化水平低,城镇带动力弱2003年全县非农业人口比重仅17.22%,城镇人口6.86万,占总人口比重的20.15%,比重分别比全省低了2、8个百分点.规模效益比较适中的小城市应是建成区1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0万左右,才能保证积聚效应的发挥,便于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和运作。洪雅县最大的城镇县城非农业人口仅2.71万,城镇人口仅4.21万,离小城市最佳效益门槛的10万人口规模还差一半多。全县其它城镇规模更小。城镇人口均少于0.5万,中心镇城镇人口仅0.20.5万,一般城镇人口仅0.10.2万人。非农业人口规模更小。全县12个镇中,非农业人口不上0.1万的就有10个镇。如此超小规模的城镇,人口、产业的积聚效益低下,产业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配套合作,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的供给难以形成规模效益。4城镇产业不发达全县的城镇,特别是除县城以外的城镇,产业集聚太弱,乡镇企业、商贸比较落后,形成有镇无“市”、无“工”,以人口的积聚、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小城镇。城镇内大部分居民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二、三产业不发达,原来已有的乡镇企业经营效益较差,不是发展艰难就是已经破产,缺乏经济活力和生机,发展后劲严重不足。5. 资源开发不够洪雅森林、水能、矿产、旅游以及大量的林业资源、坡耕地非常丰富,但是开发不足,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三、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一)发展思路根据眉山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洪雅县“十五”计划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到2020年洪雅县社会经济发展思路是:坚持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建成生态经济强县。近期洪雅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是: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特色,着力二三产业,实现追赶跨越,提高小康水平。着力点是打好生态牌,做好“结构调整”文章,壮大水电、旅游、光学、医药化工、乳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夯实县城功能设施、交通、电网、通讯四个基础,深化“企业产权制度、农村经济、投融资和财政体制”三项改革。(二)发展方向1. 生态农业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构筑名牌、绿色产业群,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稳定水稻生产种植面积,发展绿色大米。经济作物要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中药材种植重点发展黄连、薯蓣等中药材。适当调减小麦生产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双低油菜种植。畜牧业要规模生产,优化品种结构,推进畜牧业的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以奶牛产业为龙头,稳定生猪生产,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和节粮型的畜禽生产,大力发展土鸡、山羊等山区特色养殖业。林业结构优化。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保护天然林。 2. 生态工业发展生态工业,必须改变过去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符合环境保护、生态要求,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以实施生物资源和再生资源开发创新工程为重点,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色资源,抓好废弃物多层次利用,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资源转化的生态工业为主体,优化改造后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壮大水电、旅游、光学、医药化工、乳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等6大优势产业。4. 加快发展以旅游、商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迫切要求,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要以市场化、社会化为方向,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力争服务业增加值比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速度高12个百分点。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着重改造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市政服务等行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要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行业,大力培育中介机构和要素市场提高服务水平和科技含量,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三)产业布局和经济分区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重点突出、分类指导、各具特色的原则,把全县划分为三个经济区,形成一点三线展开的有重点、有层次、按时序分布发展的产业布局形态。1产业布局为一点三线一点:县城。以旅游商贸服务和绿色产业为特色,重点发展商贸、旅游、水电、乳业、茶叶、医药化工和以光学仪器、生物制药等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控制污染工业的发展。扶持发展食品、包装印刷、家具制造、旅游产品等城市工业的发展。加强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效益,加快城市区域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为企业投资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凝聚商气和人气,成为强有力的发展中心。三线:青衣江(自雅路)沿线以青衣江为主要经济发展轴线,优先发展。以青衣江水电开发、槽鱼滩旅游开发、县城的绿色产业、高科技产业为龙头。壮大青衣江流域水电开发区、城东工业区、城南工业区、阳平乳业区、雅达医药产业区等5个工业区。新建城东高科技民营工业示范园区和余坪民营工业园区。雅达医药产业园区和城东高科技民营工业示范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基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城区工业企业实施搬迁和改造优化,城区重点发展工业营销、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及部分城市型工业。洪高沿线以洪川至高庙一线为全县次要经济发展轴线,以柳江、高庙古镇旅游开发、柳江的绿色产业、高庙的矿产资源开发加工为主。壮大高庙民营工业区。赵瓦沿线以赵河到瓦屋山的交通为全县次要经济发展轴线,以瓦屋山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瓦屋山水电开发为主。 2三个经济区(1)青衣江流域平坝丘陵经济区 本区包括洪川镇、止戈、将军、三宝、金鑫、余坪、符场、新庙、中山、罗坝、中保、联合、汉王、柳新、东岳、槽渔滩等乡镇,面积约715.98平方公里,占全县的36.3%,人口25.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3.5%。耕地面积为1.55万公顷。该区地貌以沿江河谷冲积平原、台地、丘陵为主,水、热、气条件好,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能源、交通条件较好。该区是农、工综合开发区,也是全县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发展重点是:农业以粮、油、以薯蓣为主的中药材、瘦肉型猪、奶牛和兔、羊、优质水果、茶、蚕桑、鱼为主,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服务基地。二三产业重点是商贸、旅游、水电、乳业、茶叶、医药化工和以光学仪器、生物制药等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控制污染工业的发展(2)花溪河流域中低山经济区本区包括花溪、天宫、柳江、赵河、高庙、吴河、桃源等乡镇,面积约514.43平方公里,占全县的26.6%。人口5.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15.9%。耕地面积为0.287万公顷。该区地貌以中山为主兼有低山,气候呈立体分布人口稀少,山地宜林宜牧面积大,饲草充足,矿物贮量较丰富。本区是全县林、药、土特产和矿产主要生产基地。发展重点:稳定粮食面积,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建设黄莲、“三木”药材基地,积极发展与林业、药材、土特产等优势结合的资源转化型加工业。开发旅游、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矿产资源开发加工。(3)炳灵河流域高山经济区 本区包括瓦屋山、张村等乡镇,地处县境西南部,绝大多数为国有林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瓦屋山,是人烟稀少的天然林区。全区幅员面积700.1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7.1%。人口3.6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10.7%。区内山峰高耸,河谷深切,气候寒冷,人迹罕至。本区生态环境尚属天然或原始状态,属青衣江流域上游,对水源涵养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区内还有一些珍稀动植物,是我省西南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也是国家宝贵的生物种源基地。 建设重点:制定合理的保护与开发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抓好有机食品、野生植物、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瓦屋山电站的开发,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根据洪雅县计委资料预测:全县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率15%,达到20亿,2010年年均递增率达到11%;总产值达到34亿元,2020年年均递增率10%,达到88亿元。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预测2005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4:41:25;2010年力争达到 25:43:32。 2020年达到20:42:38。3社会发展目标 城乡居民收入要有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更加宽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率为6.0%,2010年达到9000元,2020年达到16000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达到3100元;2020年达到5400元。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十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总人口35.2万,2010年自然增长率仍控制在4,总人口36万,2020年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总人口控制在38万。四、城镇化水平预测2002年全县城镇人口6.86万,占总人口比重的20.15%,其中非农业人口5.86万,非农化率为17.22%,。用回归分析法、经济水平相关法、剩余劳动力转换法、区域比较法,从不同的角度预测,综合得:2010年洪雅县城镇化水平为2730%,2020城镇化水平为45-50%。各时期洪雅县城镇人口分别为 1012万、17-20万。1. 回归分析法1996年,全县非农业人口为3.33万, 1996年2002年六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为9.7%,以此为基础,根据预测模式Un=U0(1+r)n预测,全县2010年、2020年城镇人口分别为9.24万、17.8万,城市化水平分别为30.36%、49.44%.2经济相关法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5。23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479元。 按经济相关法模型 Yn=40.55logXn-74.96城镇化水平分别为26.9%、47.8%。3剩余劳动力转化法城镇人口可分别达到9.14万、17.3万,城镇化水平可达到26.9%、45.5%。4与全省的目标相结合预计到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