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浅谈杜仲栽培技术与前景.doc

    • 资源ID:17652428       资源大小:327.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杜仲栽培技术与前景.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谈杜仲栽培技术与前景.精品文档.浅谈杜仲栽培技术与前景杜仲是我国名贵特产,是幸存的古老树种之一。杜仲皮入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血压等功效,是一种天然的抗衰老药物。 生长习性杜仲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严寒,成株在-30的条件下可正常生存,我国大部地区均可栽培,适应性很强,对土壤没有严格选择,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最宜。杜仲树的生长速度在幼年期较缓慢,速生期出现在720年,20年后生长速度又逐年降低,50年后,树高生长基本停止,植株自然枯萎。栽培技术栽培季节长江以南地区以冬栽较好,黄淮和华北地区秋、春两季均可,利用树苗的休眠期进行移栽定植。35cm以上的大规格树苗也可冬栽,成活率可达95%。树苗选择应选茎高50cm以上、苗径粗壮、根系发达、侧根和须根较多、无徒长枝、无病虫感染、无机械损伤的23年实生苗。栽培方法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生长前期效益,可采取合理的套种模式。按行、株距3m×2m挖穴,穴径和穴深以根系舒展开为准,每穴施入土杂肥或厩肥25公斤,与土拌匀,上盖细土10cm厚,每穴栽苗一棵,填土压实,浇透定根水,上面盖细土略高于地面,以防积水。田间管理栽后截顶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杜仲栽培方法的研究实践,采取“全截更新速生法”来管理比以往传统的实生苗方法生长速度要快一倍以上,而且株型端直粗壮。具体方法是在定植栽培后第二年芽萌动前的早春,于主干离地面5cm处截掉,以刺激下部潜伏芽抽发春梢。全截更新的当年植株生长高度可达1m以上,而且端直粗壮。追肥每年4月为杜仲树生长高峰期,在植株旁开沟施入粪肥,施后盖土,67月为增粗速生期,穴追磷、钾肥少许,结合根外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修剪每年冬季剪除部分侧枝及根部萌芽,也可在株高45m时截顶,并剪去下垂枝、弱枝及过密枝,控制高度,增强树干粗壮。间作套种杜仲树林生长前3年,利用其行距空间,合理套种一些茎杆底矮、生长期短、株形瘦小的中药材品种和各类植物,可有效防止杂草生长,保持水肥不流失,增加经济效益。比如在行间套种“卧生甘草”,在3m宽的行距中两边各离杜仲树苗30cm空隙,经施肥耕耙,起垄,按行距25cm,株距10cm平栽甘草苗,亩栽甘草1.6万棵,常规管理,第二年秋后刨收,亩收甘草干品600kg,市场价8元/kg,亩收入4800元。同时通过对套种甘草的浇水、施肥和耕作管理,沟中所栽的树苗从而也得到了充足养分而旺盛生长,第3年已形成了一定的荫蔽度。透光率在40左右,为喜阴的中药材提供了天然的生存条件,比如多年市场紧俏、价格居高不下的中药材半夏,在此荫蔽环境下才能生长良好。一般杜仲林生长37年所具有的条件,均适宜半夏生长。7年后杜仲树已开始进入采收期。收获与产量采收植株生长710年为开始采收期,如采取间作套种或栽培35cm以上的大规格苗,栽后生长57年即可采收。其采收方法有采伐和环剥复生两种,一般以环剥较好,可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持生态。单株产量每株一年环剥一次,23年为一个周期。每次每株一般产干品35公斤,1025年的成龄树产量可达10公斤以上。市场分析19801987年期间,杜仲干品市场价格在4060元/kg。19871997年期间,杜仲干品市场价格升为80100元/kg。1997年至现在,市场价格回落到1025元/kg之间。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杜仲的价格710年为一个周期。从杜仲生产上分析,目前的价格已经使杜仲栽培者得不到较高的效益了,不少产区都将其砍伐改换其它品种。所以,现阶段发展杜仲生产,特别是杜仲与中药材间作套种,可以说是正逢时机。杜仲的种植技术 到 中医中药论坛 看看! 作者:张志君 文章来源:参考文献 第一节杜仲的经济价值杜仲(Eucommia ulmoides 0liv)属杜仲科(Eucommiaceae),仅1属1种,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经济树种。一、杜仲的医疗保健作用杜仲自古以皮入药而著称。早在二千年前,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杜仲皮的药效,称“杜仲味辛平”。主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并把杜仲列为中药上品。16世纪,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杜仲树种名称的由来,谓“昔有杜仲(人名)服此得道,思仲、思仙皆由此义。”1故杜仲出自人名。虽然古代对服用杜仲得道成仙的记载带有神化色彩,但杜仲的药用价值已得到古代名医的充分肯定。本草纲目和我国另一部著名药书本草备要对杜仲的药理、药效都作了详细阐述:杜仲色紫,味甘而辛,其性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能使筋骨相著。治腰膝酸痛,安胎等症。近代随着医药学的迅速发展和各种现代化检测技术的应用,杜仲的医疗保健作用有了更多更新的内容。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我国和前苏联、美国、日本等国大量药理和临床应用,都证明了杜仲为高质量的天然降压药物,治疗各期高血压症颇有成效,能降低肌体胆固醇含量,预防血管硬化。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程铁明教授等国内医学专家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杜仲除了传统的医疗保健作用外,对增强记忆功能、镇痛、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都具有明显效果,尤其是独特的双向调节免疫功能对维护人体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日本专家报道,杜仲对血压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美国宇航局医疗保健专家认为,杜仲可促进人体骨骼和肌肉中胶原蛋白的合成与分解,有促进代谢、预防职业性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是理想的航空保健和老年保健品。第二节杜仲利用的历史一、杜仲最早的应用记录年代3杜仲是第四纪冰川侵袭后残留下来的古老树种,我国为现存杜仲的源产地。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了杜仲并开始利用它。据古代医药典籍记载,杜仲的认识利用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和我国中医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系统化。据专家考证,杜仲利用年代约在东汉初期,建武、水平(公元5568年)前后。有关杜仲最早的记录见于汉代,考证之一是汉墓出土的医药木简;另一为传统药物学名著神农本草经。1972年甘肃省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了大批医药简牍,内容均为有关医药学的记载。该医药简牍共载有较完整的医方30多个,药物近百种,其中有治疗“七伤”所致虚劳内伤疾病采用杜仲等补肾药物的记载:“何谓七伤?一曰阴寒,二曰阴瘘,三曰,此病名曰内伤。桔梗十分,牛膝,续断,杜仲各四分,肉苁蓉,凡十五物,皆并治合。”这一古医方说明,当时杜仲已用于治病,并且与其它药物配伍,采用了复方。从复方不同药物的用量,就可看出当时对杜仲的药性已有相当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杜仲的另一早期记录见于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三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名著,医史学者一般认为它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秦汉以来许多医药学家通过对药物学资料不断地收集整理,至东汉(公元2世纪)才最后成书的。书中共载有药物365种,根据药物性能、功效分差异,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多数是可多服久服,无毒或毒性甚微的滋补、强壮类药物,杜仲便是上品中120种之一。神农本草经不仅对杜仲的药性、气味有明确记载,而且对其主治和功能也作了详细描述。这些被后世历代医药学文献所继承,经长期临床实践的检验和现代研究证明是可靠的。这说明当时对杜仲的认识已达到相当深刻和十分科学的程度。二、历代对杜仲的重要记载和认识东汉以后,历代本草著作均对杜仲有所记载3(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这一时期我国药物学继续进步,学药品种不断发现,对药物性味、主治、异名、产地和采收时月的认识逐渐提高。名医别录(492-536年)、雷公炮炙论(420-479年)等一批著作的出现,反应了当时药物学理论和知识达到新的水平。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对各种药物补充了大量的新内容,对杜仲增加了对药性的新认识、新的功能和异名、具体产地和采收时月等,第一次明确记载杜仲以皮入药。同时还对杜仲的鉴别、加工进行阐述:“今用出建平、宜都者,状如厚朴,折之多白丝为佳。用之,薄削去上皮,横理,切令丝断也。”这十分准确地指出了杜仲的特征,确立了“折之多白丝为佳”的鉴别标准。另一部药物加工著作雷公炮炙论详细记述了杜仲的炮制方法。文曰:“凡使,先须削去粗皮,用酥、蜜和用一两炙之,尽为度。炙干了,细锉用。凡修事一斤,酥二两,蜜三两,二味相和令一处用也。”这一古老的炮炙工艺,现代虽已作了很大改进,但削去粗皮后炙炒的方法则一直沿用到今天。(三)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宋元时期,我国药物学经隋唐以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注重调查研究,对药物的记载实事求是,重视药性理论的研究是本时期的重要特征,对杜仲的认识也达到了新的水平。公元1016年,在全国性药物大普查基础上编成的本草图经一书,汇总调查成果,广征前代文献,对药物的记载更加全面深刻,由于在药用植物的描述方面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深受后世博物学家、本草学家和植物学家的重视。书中对杜仲增补了大量新的内容,诸如:杜仲的宋代产地。“今出商州、成州、峡州,近处大山中亦有之。”杜仲的形态。“木高数丈,叶如辛夷,亦类柘。其皮类厚朴,折之内有白丝相连。”杜仲新异名。“江南人谓之木绵。”杜仲叶、花、实、材的药用功能及其它用途。“初生叶嫩时采食,主风毒,脚气,及久积,风冷,肠痔下血。亦宜干末作汤。花、实苦涩,亦堪入药。木作屐,亦主益脚。”转引箧中方、崔元亮海上方中杜仲古医方。除本草图经一书之外,金元著名医学家张元素、李昊、王好古等人,对杜仲的药性、药理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如王好古认为杜仲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经,风虚。”这一看法,后极受名医李时珍赞崇。从以上内容说明,当时医学界对杜仲的认识已相当全面,取得不少突破性进展。其中有关杜仲叶、花、果、实、材的利用,特别是嫩叶的采食方法和独特功效是重要的新发现。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杜仲叶所含有效成分与皮基本相同,是杜仲皮的可靠替代品,而古人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杜仲叶所含有效成分与皮基本相同,是杜仲皮的可靠替代品,而古人早在900多年前就利用了杜仲叶,并专名“木绵”,这一历史遗产值得认真研究和借鉴。(四)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明代中医继承前代成就达到空前高峰。代表作本草纲目(1596年)集16世纪前药物学之大成,被誉为药学史上的里程碑。有关杜仲千余年来的知识和经验,也在这部书中得到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这里将该书中所述有关杜仲各方面的知识,介绍如下:释名:列举杜仲的别名,解释命名意义“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思仲、思仙皆由此义,其皮有银丝如绵,如曰木绵。”集解:介绍杜仲有关出产地、形态、采收、各部位用途等情况。修治:叙述杜仲的各种炮炙方法。气味:辨杜仲之性味,有毒无毒。主治:列举杜仲功效及主治疾病。发明:阐述杜仲药性理论和用药要点。主要是李时珍个人意见的发挥,为本书精华之处。附方:列举杜仲所治疾病,各种病症下出示含有杜仲的方剂。上述各项征引了大量前代文献,李时珍均考古证今,辨疑订误,严格注明出处。在“发明”项中,李时珍以他精深的医学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杜仲的药性理论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他认为:“杜仲古方只知滋肾,唯王好古言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还进一步阐述其药理:“盖肝主筋,肾生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其气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对于古方常把杜仲与酒并用的特点,李时珍指出:“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则为效容易矣。”至此,我国传统医药学对杜仲的认识,经李时珍总结阐述,更加系统完备,得到了经验科学的高峰。此后经清代到民国,再未有大的突破,直到近代科学相继发展杜仲胶和杜仲皮、叶降压和保健新疗效后,杜仲的开发利用才又步入了另一崭新天地。三、历代对杜仲的利用范围3历史上对杜仲的利用,有用药、保健和食用三个方面。(一)用药用药是杜仲最主要的用途。最早见于汉医药简,之后历代沿用,直至今天。有关杜仲医药的药理药性和主治功能前边已经论及,除此之外,许多实际的用药经验保存在古方书中。本草纲目杜仲“附方”条下,附载有古方书8种,记载用杜仲治疗各种疾病的方剂10首。其中治疗肾虚腰痛4首,风冷伤肾、腰背虚痛2首,病后虚汗及目中流汁1首,频惯坠胎或3、4月即坠胎者2首,产后诸疾及胎藏不安1首。方剂的构成,大多数是杜仲为主药的复方,少数是杜仲单味独用。剂型有汤、丸、酒、散。杜仲具有入肝补肾的神奇功效,李时珍曾举谈薮中一个病例:“一少年新娶后,得脚软病,且痛甚。医作脚气治,不效。路铃、孙琳(人名)诊之,用杜仲一味,寸断片拆,每以一两用半酒半水一大盏,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痊愈,琳曰:“此乃肾虚,非脚气也。”游宦纪闻一书中也记载,“饶之城中有宗子善平,病肾虚腰痛,沙随先生以其尊人所传谊叔方,用杜仲酒浸透,炙干罗为末,无灰酒调下。照如方制之,三服而愈。”可见杜仲确实是功效独特的传统滋肝补肾强壮药。(二)保健杜仲的保健作用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久服轻身耐老,一名思仙”是其真实写照。杜仲作古代保健补品有唐初名医孙思邈的羊肉杜仲汤。宋本草图经记载杜仲“木作屐,亦主益脚。”屐者,木底鞋也。就是说,穿了用杜仲木制作的木底鞋,对腿脚有好处。(三)食用李时珍本草纲目引用了本草图经“嫩叶采食”的说法,认为杜仲嫩叶具有“作蔬”和治病双重功效。第三节资源分布与引种区域一、资源分布据文献报道4,5,我国现存的杜仲资源,在晚第三纪以前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在美洲,阿拉斯加也有杜仲生长。日本北海道的杜仲在上新世时生长茂盛。中新世时,欧洲和亚洲西部的杜仲种类多,分布广,它们一直存活到上新世。在意大利直到更新世还有杜仲生长。第四纪冰期来临,杜仲便在欧洲和其它地区相继消失,只在亚洲中国的中部存活至今。我国现存杜仲为地质史上残留下来的孑遗植物,国家已把杜仲作为珍稀树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我国是现存杜仲资源的唯一保存地。历代对杜仲产地均有报道。据李时珍本草纲目引用公元6世纪陶弘景著名医别录记述:“杜仲生长虞山谷及上党汉中。”弘景注:“上虞在豫州,虞虢之虞,非会稽上虞县也,今用出建平宜都者,状如厚朴,折之多白丝者为佳。”据考证,豫州之虞,即今山西省平陆县,虢有南虢和北虢之分,北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面,在豫州(今河南省)辖境。范围应是伏牛山和熊耳山一带。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北,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榆社以南,泌水流域以东地区。汉中,即今陕西省汉中。建平,今四川省巫山县。宜都,即今河北省宜都县。3,5本时期山西东南部太行山区、豫西伏牛山、熊耳山区,陕南汉中,鄂西南,川东北为杜仲主要产区。本草纲目又引用11世纪苏颂著图经本草中记述杜仲,“今出商州,成州、峡州近处大山中。”商州,即今陕西省商州市,辖境相当于秦岭以南,旬河以东,湖北以北地区。成州,即今河南省淮阳,辖境相当于河南省太康、西华、项城、郸城等县。峡州,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辖境相当于今山西省平陆、芮城、运城,河南省熊耳山以北地区的卢氏,灵宝等地4。从清朝到民国时期的文献记载:杜仲产地主要在贵州、四川、陕南、鄂西等地,并且广西、浙江等省也有分布。从我国早期文献记述,可以看出我国杜仲分布区域相当广阔。弄清杜仲自然分布范围,了解其生长的自然环境,对扩大栽植范围,防止盲目引进发展,适地科学发展杜仲资源有着重要意义。但随着历史的不断发殿,人为活动频繁,杜仲产地虽不断扩展,但也造成资源的迅速破坏。如1935年陈荣所述杜仲:“多滥行剥皮而尽生枯毙,故今除栽培外,未见之也。”因此,要弄清杜仲分布范围十分困难。根据周政贤教授的研究,5杜仲在我国的自然分布区域,大体上在秦岭、黄河以南,五岭以北,黄海以西,云贵高原以东。期间基本上是长江中下游流域。从分布的省区看,北自陕西、山西、甘肃,南至福建、广东、广西,东达浙江,西抵四川、云南,中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河南、贵州等15个省(区)2。这些省区基本上为局部分布,多集中在山区和丘陵区。各省、区主要分布范围如下:甘肃省:主要分布在小陇山及其以南的华亭、文县、微县、成县、武都、康县、天水、两当等地。陕西省: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以南、大巴山以北的汉中、安康、两地的宁强、略阳、南郑、留坝、佛坪、西乡、镇巴、汉阴、紫阳、岚皋、平利、镇坪、镇安、商南、丹凤等县。河南省:杜仲集中分布在伏牛山区的嵩县、栾川、汝阳、南召、镇平、内乡、西峡,熊耳山的卢氏、灵宝,桐柏山区的桐柏、确山以及大别山区的新县、信阳、商城等地。湖北省:鄂西山地鹤峰、咸丰、宣恩、恩施、建始、巴东、秭归、兴山及鄂西北的郧西县为湖北省杜仲主要分布区。湖南省:杜仲分布在湘西北山地的石门、慈利、张家界、桑植、永顺、龙山等县。四川省:大巴山以南邛崃山,大小相岭以西的川东、川北地区为本省主要分布区。贵州省:杜仲主要集中在娄山山脉和苗岭山地各县,其中重点产区有遵义、江口、习水、正安、石阡、黔西、大方、织金、湄潭、桐梓、翁安、黄平、开阳、关岭、镇宁等县。云南省:主要分布在乌蒙山脉的滇东北地区的富源、昭通等地。其它省区的主要分布区是:广西的大苗山、浙江的西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安徽的黄山山脉、江西的庐山等地。杜仲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位置约在北纬25°35°,东经104°119°,南北横跨10°左右,东西横跨15°。杜仲在自然分布区内垂直分布范围约在海拔300m2500m之间。杜仲中心产区大致在陕南、湘西北、川东、川北、滇东北、黔北、黔西、鄂西、鄂西北、豫西南地区。根据前述早期文献记载和现在残存的次生天然混交林和半野生状态的散生树木判断,这些地区是我国杜仲的自然分布区。二、引种区域(一)国外引种情况5国外从我国引进杜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896年引入欧洲。1899年日本也开始从我国引种栽培。1906年引入俄国,1931年开始在黑海附近和北高加索进行大量栽培,试图解决本国硬性橡胶缺乏的问题。前苏联对杜仲的引种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5年生树高6m,胸径15m30cm,每年单株结实量10kg20kg,而且经受了1940年冬季-38-40低温的考验。法国于1896年引种到法国的植物园,几年后英国也开始引种,杜仲在英国著名的丘植物园中表现出抗性强,生长旺盛的特性。美国从1952年起,先后在俄亥俄州、犹它州、印地安那州、伊利诺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都有引种或无性繁殖。杜仲在美国主要用于街道绿化和庭院观赏,用作街道观赏被认为具有特别价值。杜仲在俄亥俄州,22年生行道树树高6.9m9.1m,胸径达40cm以上,并且无病虫害。日本是从我国引进杜仲最早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的发展最为活跃,栽培范围遍及群马县、千野县、名古屋及静冈县等24个县,面积约480hm2,生长都很好。栽培方式以桑园的经营为主,留干0.3m0.5m,每年剪枝采叶生产各种保健品,另外还保存有部分行道树。近年来韩国和朝鲜也开始引进栽培杜仲。据报道,韩国山区已有大面积成片杜仲林,而且长势良好。韩国引进杜仲,目前主要以生产杜仲保健品为主2。除上述国家外,先后从我国引种杜仲的国家还有德国、匈牙利、印度、加拿大等国。(二)国内引种概况杜仲在国内大规模引种始于1949年以后,先后有北京等10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引种试种。其中引种最西部的为新疆阿克苏地区,1979年底调查平均树高10m,胸径8.2cm。期间未受冻害,植株能正常结实,并且已繁殖出第一代苗木。1955年前后辽宁省沈阳引种栽植获得成功。另外,旅顺、大连、营口等地也有保存的大树。19931994年吉林省白山市的抚松、临江、靖宇等县区先后从湖北神农架和北京引种杜仲,除部分新稍遭受冻害外,其余的生长发育基本正常,2年苗高达到1.8m以上。白山市杜仲引种区处于北纬40.38°,东经126°59,杜仲基本能够顺利越冬,为杜仲的大幅度北移提供了可能。杜仲从温带引种情况看,甘肃、北京、安徽、江苏北部、山东、河北、陕北、辽宁南部都获得了成功。在吉林等地大面积引种已看到了希望,但尚需进一步全面试验。亚热带地区如浙江、江苏、南京等地均生长良好。杜仲南移情况,据报道,福建南平、三明地区引种杜仲,生长很好;但广州、南宁等地引种后,杜仲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害较多,这可能与杜仲系统发育所需的低温条件得不到满足,气温较高、空气湿度和土壤酸性太大有关。(三)引种展望从引种地区的气象资料看,北移若1月平均气温低于-5以下,极端最低气温低于-33以下,杜仲的地上部分就可能冻死;南移若1月平均气温高于9,极端最低气温高于-6,杜仲生长发育也不良。目前引种区可以向北移到南温带,南温带的主要标准是:10年积温31004500,10积温天数160180天,最冷月平均气温-100,年极端最低气温-30-20。从上述国内引种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杜仲引种区域相当广阔,从遗传理论看,杜仲为第四纪冰期侵袭后残留下来的古生树种,受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历代生态条件的影响,它的生态历史越复杂,适应性就越强,目前的分布区域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它的遗传性可适应范围,但展望我国杜仲引种前景却相当广阔,潜在优势很大。第四节我国杜仲的发展规模与前景杜仲在我国的栽培,从全国主产区的发展情况看,基本上分5个时期: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群众无计划自发栽培阶段;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成片规模造林阶段;由林业和医药部门大力扶持群众造林,并且在贵州遵以、湖南江垭、江苏江浦等地建立了杜仲林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杜仲保存面积约3万hm2;3.19831990年进入杜仲基地建设阶段,我国有关部门和生产省分别建立了杜仲生产基地,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七五”末全国栽培面积达10万hm2;4.19911995年为我国杜仲快速发展期,一批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多种形式的杜仲生产基地相伴出现,如河南省灵宝市天地生态科技公司等建立了大面积杜仲基地;5.1996年以后,由于杜仲药材市场的持续下滑,杜仲生产出现前所未有的停滞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建立多种形式的杜仲生产基地150多个,至2000年初,全国杜仲发展面积达到35万hm2以上。杜仲皮为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随着用药价值的不断提高,国际上对中药中医的不断重视。杜仲药材的出口潜力很大,而国内对杜仲的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是,由于生产的盲目发展,杜仲皮的国内市场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据统计,目前我国年产杜仲皮6000t8000t,其中国内需求量约3000t,年出口量1200t1800t。控制杜仲发展规模,并拓宽杜仲利用途经,加速杜仲综合利用的步伐,快速形成杜仲大产业,已迫在眉睫。杜仲叶的利用历史不长,但国际上杜仲保健品及我国特有杜仲胶加工技术的突破以及杜仲叶饲料的开发都会给杜仲的全面利用带来新的希望,尤其是杜仲胶及系列产品开发成功后,将带动杜仲综合开发大产业的形成和杜仲生产健康稳定地发展,同时也会促进杜仲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我国杜仲的发展和综合利用已受到国际上的关注。杜仲在国际上已初步形成一个独特的产业。但生产中普遍存在重栽轻管的突出问题,不注意提高资源的质量,一味盲目发展,不仅大批杜仲叶被白白浪费掉,杜仲皮和果实的利用也会出现饱和甚至滞销的局面。因此,各产区应避免杜仲生产的盲目性,注意选用良种,同时加强集约经营,提高现有杜仲的质量和产量,立足国内,拓宽国际市场,争取以优质产品多创汇,促进我国杜仲产业的稳步发展。第五章良种苗木的繁育技术良种壮苗是杜仲优质丰产的基础。杜仲苗木质量的好坏,对造林质量、植株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培育杜仲良种壮苗,是发展杜仲良种生产的首要任务。根据杜仲的繁殖特性和近年来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杜仲播种育苗、良种嫁接育苗的培育、扦插繁殖技术、埋根繁殖技术、良种组培育苗的培育等方面介绍杜仲良种壮苗的培育技术。第一节大田杜仲栽培模式与经营技术一、乔林栽培模式自然生长地杜仲,一般都能长成具有独力主干的乔木。乔林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皮厚、等级高的树皮、树叶和木材。生长时间长,要求气候温暖,无冻害之虑。林地条件较好,有利于树木旺盛生长,一般密度较小,树冠大。根据不同的经营目的,乔林的主要栽培模式有:农田经济型杜仲防护林,药用杜仲丰产园等。(一)农田经济型杜仲防护林2当前,优质高产高效生态林业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各地营造的农田防护林在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地制宜的及时调整农田林网的树种结构,选择经济价值高,防护效果好的树种,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林业地基础。杜仲具有树体高大、喜光、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树冠优美、根系发达、水土保持效果好、管理技术简单等特点。大田栽植,风光条件好,立地条件优越。前文已述,杜仲一树多用,经济价值高,防风固沙好。由于它树冠不大,遮荫面积小,与农作物矛盾小。农田经济型杜仲防护林栽培模式的提出,已引起不少省市农林部门地重视,并且在河南、山东等地应用后已逐步开始大面积推广。1.农田经济型杜仲防护林规划设计与栽培原则(1)林网规模化农田经济型杜仲防护林,要按照“山水林田路沟渠统一规划,风沙旱涝碱综合治理”地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县、乡要统一规划设计,形成一定地规模,做到田成方、林成网、路成线、渠沟成行,形成规模化的经济型防护林体系。(2)设计规模化“窄林带、小网格、疏透结构,长方形断面”是农田防护林的发展趋势。因此,林网的设计要规范化、标准化。如果网格过大,起不到良好的防护效果,也不利于发挥杜仲的经济效益。(3)高标准、高效益采用良种大苗、挖大穴、高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缩短缓苗期,促进植株迅速生长,提早发挥防护效益。经济型防护林还要在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基础上,提高杜仲防护林网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使其成为平原农区新的经济林支柱产业之一。2.林网的规划设计(1)林带结构有关研究证明,疏透结构是农田防护林的最佳模式。该结构的防护距离大,林带降低风速缓慢均匀,不易在林缘附近积雪堆沙等。各地在设计疏透结构时要考虑达到最大防护距离时的最适疏透度,以充分发挥发挥效益。良好的疏透结构有适宜的密度、宽度及树种组成和配置。可与杜仲搭配的树种有马尾松、杉木、侧柏、枣、香椿、银杏、核桃、茶叶、柑桔、白蜡、柳树、桑树、板栗、楸树等,形成26行窄林带(图28)。(2)林带走向林带方向与主风方向垂直,发挥效果最好。但渠、田、路的走向以东西或南北向较多,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使林田路渠沟统一规划,保持农田的完整性。只要林带走向偏角30°以内,就可以获得较好的防风效果。偏角超过45°可适当调整林带方向。图28杜仲防护林带断面示意图1.楸树2.桑3.柳4.杜仲(3)林带距离根据目前生产实践经验,南北林带胁地较多,东西林带胁地较少,素有“东西林带胁地一条线,南北林带胁地一大片”的说法。因此,杜仲林带的大小尽量设计成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林带距离的大小根据杜仲成林高度设计,成龄杜仲树高一般在15m左右。而树高的主要生长期在前10年,树高一般可达8m12m,10年以后高生长缓慢。因此设计时最好按树高10m米计算,杜仲有效防护距离为树高的20倍即200m,设计称东西长200m,南北长100m。为了提高防护林经济效益,可设临时防护林带,林网初植密度可按50m100m的林带距离,5年后将中间“十”字形林带逐步疏伐。10年后变成固定的100m×200m的林网密度,以适应当前“窄林带,小网格”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提高了林网前期的防护效果。(4)林带密度林带宽度的确定要保证形成一个良好的疏透结构,林木生长稳定、占地面积少、主林带宽、副林带窄、宽窄林带交替配置的原则进行设计。主林带杜仲4行,副林带杜促2行。为了形成良好的防护效益,可适当增加密度,根据各地的栽培树种特点,两侧可配置矮干或灌丛型树种,并尽量保留下部枝条。3.经济型杜仲农田防护林经营技术(1)良种选择杜仲实生苗木其生长差异明显,抗风能力的强弱也相差很大。因此,用作营造防护林的杜仲需要慎重选择。华仲3号杜仲良种,叶片小、主干直立、抗风、耐盐碱,很适合营建农田林网,并且华仲3号为良种雌株,采果、采叶兼用,能增加林网效益。华仲5号仲良种为雄株,具有主干通直、分枝角度小、抗弯曲能力强、生长迅速等优点。上述两个良种可作为营造防护林的首选树种,栽植时可以华仲3号为主,配以少量华仲5号作授粉品种,栽植比例为91;也可将华仲3号和华仲5号等量栽植,隔株交叉栽植或隔行栽植均可。采用华仲3号、华仲5号良种嫁接苗,苗高1.8m以上,其中2m以上占80%;地径1.7cm以上。临时林带宜采用生长迅速的华仲5号、中林大叶1号良种。(2)防护林经营技术杜仲苗木栽植后,当年缓苗较重,所以第2年冬季应将当年萌发新稍全部进行短截,以促进杜仲萌条生长。以后每年冬季适当修剪,增加主干高度,10年后主干高度保持3.0m4.0m对临时林带从第6年开始,逐步间伐,第10年将临时林带全部伐去,以增加前期收入,或在第6年全部将临时林带留树桩伐掉,利用留桩萌条以后每5年循环砍伐。设置临时林带不仅可提高林网经济效益,也有效地提高了林网前期的防护效果,对固定的林带当杜仲胸径达15cm时,刻剥皮利用,以后每23年剥皮一次,剥皮技术详见第十章。(二)药用杜仲丰产园该栽培模式的目的是培养高大植株,获得优质杜仲皮,木材、果实、树叶等作为副产品。最终保留密度较稀。可以在丘陵、山区营建专业化杜仲林场,也可以在平原区营建丰产园46。1.药用杜仲园的造林设计药用杜仲园可分为计划密植园和稀植园两种。杜仲计划密植园设计的初植密度较大,采用1m×1m、1.5m×2m、2m×2m、2m×3m等密度,达到第1个经营周期时开始间伐,以后逐步有计划地疏伐,固定保留密度3m×4m,4m×4m,进行长期经营利用。稀植园是一步成形的药用园建园方式,按照最终设计密度造林,栽植密度一般为3m×3m、3m×4m或4m×4m。但稀植园经营周期长,前期收入低,综合效益较差。2.经营周期与经营技术稀植园的经营周期视杜仲生长量而定。一般810年胸径达15cm时即可剥皮利用,采用剥皮再生技术。第1次剥皮后,以后每23年主干环剥1次,永续利用。计划密植园在达到固定密度前,需要制订合理的经营周期,间伐过早,植株小,间伐收入低;间伐过晚,园内高度郁闭,植株生长受影响。根据作者对不同密度杜仲前5年连年生长量观测(图29、图30),每公顷栽植10000株,4年后园内郁闭,胸径生长骤减,植株为争夺阳光,高生长量较大,有效叶幕层变薄,除梢部外,中下部枝条由于受不到阳光而干枯,叶片枯黄。每公顷栽3330株,5年园内郁闭,胸径生长也有所减弱;每公顷栽植2500株、1667株,胸径的生长量生长迅速,园内尚未达到郁闭。根据不同密度的生长动态变化,经营周期以园内郁闭为参考标志,即每公顷10000株的计划密植园第1次间伐时间为4年;每公顷2500株、1667株的间伐时间约在67年,隔行或隔株间伐。间伐时间在秋季9月份或次年45月份,宜在树液流动能剥皮时进行。对间伐后代保留植株,应根据树冠发育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冠形较圆满,可对树冠外围侧枝进行适度轻短截。初植密度较大的密植园,间伐后保留株树冠由于受挤压,树冠往往发育不良。这种情况需对树体动“大手术”,将树冠中下部枯、弱枝全部剪去,其它枝条全部重短截或疏去全部侧枝,将主干留 4m5m剪顶。这样,利用杜仲萌芽力强的特点,当年新稍生长量可达1.5m以上,树冠当年就可恢复,并且发育良好。对保留植株采用剥皮技术多次利用。图29不同栽植密度树高生长曲线1.每公顷10000株2.每公顷3333株3.每公顷2500株4.每公顷1667株图30不同栽植密度胸径生长曲线1.每公顷10000株2.每公顷3333株3.每公顷2500株4.每公顷1667株 二、矮林栽培模式利用杜仲萌芽抽枝能力强的特点,高密度栽植,培养成单干型或多干丛生型,树高3m6m。矮林栽培模式是以提高前期效益为目的,树叶、树皮、工艺用材兼用。由于植株密度大,前期产叶量大,经营周期短,综合效益好,这种栽培模式主要在浅山丘陵区及平原区应用。根据各地地形及经营条件,矮林栽培主要的经营模式有:田埂地边丛状杜仲园经营模式、宽窄行带状密植栽培模式51。(一)田埂地边丛状杜仲园经营模式这种模式适宜各产区尤其是北方产区应用。以浅山丘陵区梯田埂载植为主,平原区田边地头也可发展。一般在田埂地边单行栽植,株距1.5m3m。栽后1年,秋季落叶后全部平茬。春季平茬的植株萌条后,留生长旺盛的23个萌条,其余抹去。3年后植株主干达把柄粗时,可砍伐剥皮,并获取把柄材。第1此砍伐后,伐桩每株能萌发数10个萌条,可选留56个,以利形成丛生状。以后每23年可砍伐剥皮1次,每年还可采收杜仲叶。田埂地边光照条件、土壤条件都较好,林木生长旺盛。由于丛状矮林生长周期短、冠小、遮荫面不大,对农作物影响小,还可起到防护林的作用,前期收益较好,林木也容易看护。(二)宽、窄行带状密植栽培模式本经营方式于1989年首先由杜红岩提出实施,采用宽、窄行三角定植(图31),每公顷栽植57图31宽窄行带状栽植示意图0010000株,栽植1年后于早春萌动前进行平茬。根据经营目的,平茬后每株可留13个,平茬当年萌芽高度一般可达2.5m3.5m以上,最高达4m,每公顷产叶量2.3t3.0t。平茬第2年每公顷产叶量3.6t4.8t。第3年林内基本郁闭,萌条长至把柄材,可进行第1次砍伐剥皮,每公顷产叶量4.8t6.0t,产皮3.6t,把柄材1300020000根。第1此砍伐后,每株留萌条24个,以后每23年砍伐1次。据调查,伐桩可保持百年萌芽力不衰。宽窄行带状经营模式在总结以往作业方式的基础上,加以科学改进,能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单株间分布均匀,株间分化小,即保持了较高的栽植密度,又保证宽行可根据经营目的,任意变动,灵活性高,适宜平原区和丘陵区杜仲皮、叶、材兼用的集约栽培模式。三、头木林栽培模式头木林栽培可提高单株早期经济效益,缩短单株经营周期,皮、叶、材兼用,是介于药用和矮林栽培之间的一种栽培模式。利用单株萌芽力强的特性,在主干一定高度截干,选留46个粗壮萌条,当留干萌条达到工艺用材时,砍伐剥皮,获取树皮和工具把柄,每年还可采叶利用,一般树高4m5m。头木林栽培可在坡度较小的丘陵山地和平原区应用,栽植密度2m×3m3m×4m,定植23年后当胸径达3c左右时,于休眠期从地上1.5m处截干,春季截口以下会萌发1020个以上萌条,当萌条长至10cm时,选择分布均匀、靠截口2cm5cm范围内的粗壮萌条46个,定向培育枝,其余的萌条剪除(图32)。萌条要尽量培养成直立状。当力枝基径达5cm6cm时,全部图32杜仲头木林经营示意图砍伐剥皮,砍伐时间在春季树液流动离皮时进行。砍伐后的萌条仍按上述方法培养力枝,以后每年可达到一个砍伐周期。当主干粗达15cm以上时还可剥皮利用。需注意,剥皮后第1年不要砍伐力枝,否则对以后树势影响较大,萌芽生长不旺。头木林栽培模式也利于保护资源、长短结合、永续作业、收益较高,各地可根据情况酌情采用。四、叶用杜仲园栽培模式(一)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杜仲栽培技术与前景.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