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游戏力读书笔记.doc

    • 资源ID:17666218       资源大小:27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游戏力读书笔记.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游戏力读书笔记.精品文档.游戏力读书笔记游戏力美劳伦斯·科恩著 李岩译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游戏力中文网站:www.youxili.org王甘序:为人父母,需要一种活力,一种自信,一种情趣,一种幽默。与其担心焦虑,不如把这个时间拿来同孩子玩耍。即使自己做错了什么,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一场,问题也就没有了。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即建立联结。与孩子一起游戏,用游戏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就是填满孩子的“爱之杯”的重要方法,通过一起游戏,孩子在欢乐与笑声中,用安全的方式,交流了情感,感受到了我们的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还告诉我们,首先要蓄满自己的杯子。也就是说,为人父母,要与孩子共同成长。这种成长,不仅在于学习育儿的知识,还在于,用我们的心去感悟,体验生命的乐趣与活力。当我们的爱之杯、生命之杯被蓄满时,我们就不会再去焦灼,而会对我们的孩子的成长充满感激,感激生命带给我们的启示和丰富了。第1章 游戏力育儿方式的价值游戏不仅帮助我们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且帮助我们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亲情。游戏既能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还能帮助他们从生活的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不过,游戏对于成人而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早已失去了游戏的能力。教育与游戏,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然而只需借助一点点外力,两者就可以联系起来。有一次,我带着九岁的女儿参加露天舞会,碰上了一对母女。这位妈妈开始翩翩起舞的时候,儿子却把双手抱在胸前,怎么也不肯跳。男孩子大概六七岁。妈妈被孩子搞得很恼火,不停地数落:“你把我拉到这里来的,你自己现在又打退堂鼓了?!”男孩的双手抱得更紧,甚至连脚后跟都紧紧并拢了。假如情况发展下去,结果可想而知。于是我在一旁插嘴说:“咦,他发明了新式跳法吧?”我模仿着男孩的样子,抱起双手,并冲他灿烂一笑。他也回我一笑,手放松了一点,换了个姿势。我也认真学着他改变了姿势。那位妈妈的反应也相当快,马上如法炮制,学起了儿子的样子。我们都笑了。男孩开始随着音乐摆动起双肩,他妈妈喊道:“嘿,这跳法还真有创意!” “游戏力”的方式并不只限于传统的游戏时间。实际上,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游戏力”源于游戏,但其内涵要比游戏更为丰富。然而不幸的是,这些简单的互动,却时常因为我们自己心中的迷惑和低落,而变得遥不可及。我们成人常常觉得,现实生活中早就没有游戏的空间了,压力、责任与工作让我们很难再去发现乐趣。几乎所有的孩子天生都热爱游戏。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游戏都可以发生,在这个充满幻境与想象的世界里,孩子可以毫不费力地随意出入。游戏也是孩子交朋友、体验生活以及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一般来说,一个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投入游戏活动的孩子,都有着必须重视的心理问题。游戏当然具有好玩的一面,但是,它同时具有深刻而复杂的重要意义。在生物界,智慧越高的动物,玩游戏的时间越长。与鼻涕虫和树木不同,人类对于世界和自身的了解,都是通过主动的探索和实践来进行的。人类的童年期之所以越来越长,为的就是使人拥有更多的游戏时间,即学习时间。简单的一个游戏也可能隐藏着强烈的情绪暗流。游戏的意义:首先,游戏是孩子尝试成人角色和技巧的途径,就像幼狮们从厮打当中获得的学习一样。不同的是,人类世界的儿童们不仅学习相互争吵,也学习和谐相处。通过游戏,孩子一边探索着世界,一边尝试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能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和成熟。游戏也是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甚至如何与别人重归于好的方式,游戏可以满足人们对亲密情感联结的无尽需求。第三个意义,可能也是人类特有的,就是从情感创伤中得到康复。我们能够以游戏的方式,或是更感性的方式来互动,不管是做家务、运动、做功课、看电视,还是建立规则。有些孩子孤独时会默默地躲在角落里,与人相处时却变得蛮不讲理、横行霸道。他们的不安与恼怒甚至惹人生厌,但那其实都在表达,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与帮助。这些情况发生时,我们需要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游戏时间,而不是惩罚了事,或者索性撒手不管。对于孩子的孤独感,大人最有可能的反应是生气或担忧。我们大都会把重点放在恼人的表面行为上,而看不到他们内心深处所掩藏的痛苦;或者,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痛苦,但自己却也无能为力。对任何父母而言,这些都是最艰难的时刻。我们需要的,是打开封闭孩子心灵之门的那把钥匙,帮助孩子重新回到快乐的世界。大孩子将游戏定义为自己与朋友一起做的任何事情,而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游戏却是他选择去做的任何事情。游戏之所以有魅力,部分原因应归结为这种主动选择。如果做什么你都能主动选择,你就更可能完全投入进去。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表现出恐惧心理,暴力倾向,情绪失控时,我们自己却不能冷静下来,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联系起来并分析一下。我们不会反思,孩子最近有合理而足够的发泄渠道吗?有讲述心事的充分机会吗?我们通常只停留在行为问题的表象层面,因为那是最让我们生气和担忧的,但绝不去想用游戏的方式把问题解决掉。第2章 加入孩子的世界快乐和笑声是进入孩子世界的入场券,我们需要学习怎么能让自己开心一点。(很多家庭的生活很正常,但就是缺了些热情和欢乐)当我们不停地对孩子耳提面命,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孩子并没有得到自己思考的空间,他只能被迫做出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要么口服心不服地接受批评,要么明目张胆地公开反抗。游戏有助于孩子反思自己,甚至是在一些严肃的问题上。也许我们都发过誓,绝不会像其他大人一样严厉对待孩子。但就在孩子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发脾气、骂人、行为不端时,我们一怒之下,施以惩罚,或是因为觉得受伤而把他们拒之门外。 我们暂时性地忘记了孩子还很脆弱这个事实,就像他们暂时忘了应该合作、分享、保持镇静和遵守规则一样。与孩子游戏时,除了自己的情绪外,我们常常还会被游戏本身的无聊搞得厌烦不堪,或是自己疲倦得一点都不想动。厄普戴克经常写到身为丈夫和父亲的孤寂感:“如果男人跟孩子连话都不讲讲,他们就不是人类了,而是吃东西的赚钱机器。”他在这里暗示,父亲的责任远不只是说话而已,同时也准确地抓住了父亲已经离开家庭中心位置的社会特征。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为了使男人更好地成为社会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父亲的教育功能很少受到社会承认,更别说鼓励了。父亲是男人,也是双亲之一。不幸的是,他们被训练成为男人,而非父亲。男性化的磨练有些反而成为扮演父亲角色的累赘,尤其是在做游戏时,以及深层情感交流的方面。由于缺少锻炼,男人们觉得自己在育儿方面有心而无力,大部分的男人都不喜欢这种无力感。女性在全职工作之外,还必须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帮孩子检查功课或是照料孩子。这种现象的确对女性很不公平,但对被排除在外的男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不幸!真正的父亲必须在日常生活里切实担当起父亲的责任来。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一些男人是在离婚后才真正做起了父亲的这些日常工作。男人们有一种倾向,倾向于不愿相信自己对于他人的价值,也不愿相信别人对自己的爱;他们倒能坦然接受被取代和被交换的命运。我很同情地听过许多男人讲述他们过了很多年后,才吃惊地发现,家庭多么需要自己。父亲,更宽泛地说就是男人,对孩子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孩子需要父亲们发挥传统意义的特长,还需要男人们能拓展能力,有更多花样,拥抱、安慰、过家家,越多越好。孩子们需要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他们需要培养独立性。这都没错,但他们还是需要我们时刻倾听他们的感受,关心他们的发现。我们该关注些什么呢?第一,要注意孩子需要什么。父母需要的翻译机,是要把孩子恼人的言语和找麻烦的行为,在脑袋里转换成更有意义的语言。在游戏力亲子方式中,如果你能把所闻所见,都能翻译成亲密或孤寂、自信或无力,那么将会非常有用。当孩子的行为不合常理时,我们就需要试着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翻译。例:原话:“这个作业真是蠢透了。”翻译:“我觉得很沮丧,因为我还不会做分数的习题,你可以帮我吗?”明智的回应:“我很愿意帮你一起弄懂分数。”对准情绪频率来关注孩子,并不表示我们要过问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反之,我们可以先说一件自己今天发生的事,然后孩子可能会以一个自己的故事来回应。包括我自己在内,成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便是孩子在说“无关紧要”、“无意义”的事,或者不断重复时,我们横加打断。然后,我们又期望他们说出我们想知道的事。这很不公平。即使孩子说的事似乎不重要,听上去很蠢,我们仍然必须耐心倾听。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他们首先想确定我们是否认真在听,会不会打断或责骂他们,然后才决定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事情。第3章 建立联结在自己独处的时候,具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可以安慰自己,可以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能够集中注意力,与同伴形成良好的联结,对自己和世界有积极的看法。有些父母去幼儿园接孩子时,经常被孩子的号啕大哭弄得困惑不已,老师们明明说他一天都很乖啊。老师们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其实,这正表明孩子有不错的安全依附感。当孩子和陌生人或老师在一起时,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可以把所有不好的感受都暂时储存起来,等到和主要依附对象见面时,再表达出来“谢天谢地,你终于来接我了。”孩子故意行为乖张,因而受到惩罚,可能也是孩子自我蓄杯的一种方式。眼见大人给自己蓄杯已经无望,他只能铤而走险。我想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宁可要大人负面的注意力,也不愿意被大人完全忽略,就像老话说的那样,“令人嗔目,胜过无人注目”。不幸的是,大人们常常还是不予理睬,使他们蓄杯的要求更为绝望。对于婴儿及其照料者,杯子里最早的水,也就是依附感。如果照料者没有及时蓄杯,甚至连自己那个蓄水池也空了(或者吝啬成性,不愿多给),就难以满足孩子的依附感诉求。孩子甚至会把这些不安、害怕的情绪埋入内心深处,而一到游戏场上就大打出手,变成混世魔王。杯子破裂了的孩子早已习惯了杯子里空空如也,所以他们看上去也是一脸的冷漠和空虚。他们心不在焉,或者变得非常忧郁,也可能充满恶意。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要尽我们所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与尊重,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自己是受人欢迎的。不断蓄满孩子的杯子,是亲子联结的根本。真正的蓄杯,只会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电视和电脑永远都不可能满足孩子的这个需求,不管它们的互动技术进步到何种程度。电子屏幕做不了鬼脸,不能拥抱,更不能提供人类在内心深处所最需要的安全感。打开孤独之门的关键,就在于把他的表面攻击,翻译成为建立联结的内心请求。有多少父亲,当他们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里,儿女将他一把推开,拒绝联结时,他们会想:“去你的,算了。”我们很容易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当孩子看似不要我们管他时,实际上是在渴望着联结。孩子心里想:爸爸比较在乎工作,不在乎我。而且,想念他很痛苦,所以我要装酷,让他来找我。爸爸想:我只是赚钱的机器,算了,如果他想跟我玩,他会来找我的。第4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无力感”的两种表现:1、处世消极,性情压抑,胆小恐惧,以及怨天尤人。2、“虚张声势的力量”,它是对力量的无效模仿,表现为恐吓、伤害他人的言语行为,专横跋扈的态度,小偷小摸的行为,对安危满不在乎的姿态。游戏力将帮助孩子从这两种无力感的困境中挣脱出来,获得真正的力量,让自信力和竞争力得到平衡健康的发展。天然的发育过程,有利于大部分孩子在适应这个世界的经历中,获得一波又一波积极的力量感。第一波自信力,来自孩子在刚刚出生时,获取基本生存需要的能力:他们凭借着弱小可爱和楚楚动人的样子,就足以从照料者那里换取可口的食物、安全的庇护,以及无私的爱心和关怀。由此,婴儿获得了对于这个世界最初的信心:我一哭,就能喝到奶;我一笑,就有人跟着笑。婴儿所有的学习几乎都是在互动中完成的。亲子之间的身体接触,彼此间眼神的交流,声调的高低变化,都在教授孩子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其他人类成员会怎样。第二波自信力,来自孩子在蹒跚学步时,发现自己可以对别人说“不”,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如果这种力量感得到尊重,受到爱的约束,而非被权威镇压,那么成长中的孩子就可以维护他的自我认同,而不会伤害任何人,包括他自己。孩子会以惊人的速度学习新东西,使自己融入世界。对于这种日渐成长的独立和坚持,有些父母心存疑虑,甚至为之恐惧,因此他们可能会采取高压手段,慑服孩子的心灵。有关虐待儿童的研究一致发现,孩子长到十八个月至两岁时,人身虐待的案例即大幅上升,而这时其实正是孩子开始产生独立意志的时期。成人之所以使用暴力,是因为他们把孩子身上冒出来的任性行为,看成了无礼挑衅和故意作对,而没意识到它也是迈向独立意志的积极动力。于是他们认为从重处罚是必需,暴力管教是必要。这个极端当然不对。但是另一个极端也不可行,如果父母不设置任何界限,孩子的无法无天会让他自己觉得失控,进而感到茫然,最终造成另一类无力感。平衡的做法,是承认、乃至欣赏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种独立性,同时,又清楚地告诉孩子,他的界限在哪里,怎么做才是安全的。第三波自信力,贯穿于孩子在这个世界中寻找自己位置的过程,尤其是在同龄人的世界。不可避免地,每个人的童年都会经历一些坎坷,产生一些消沉、无力的负面情绪,这不足为怪。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孩子战胜这些负面情绪,使他逐渐培养起自信力和竞争力,这也是游戏力的价值所在。骂人能让孩子感到很有“力量”:既有“力量”支配自己的言行,又有“力量”伤害别人的感情。我为此发明了两个简单的游戏。当孩子叫我“臭狗蛋”时,我说:“嘘!千万不要把我的小名告诉别人啊。”几乎就是条件反射一样,他们会立刻喊起来:“科恩的小名叫臭狗蛋!”我说:“嘿嘿!我是闹着玩的!我真正的小名是米饭团。”(越傻的名字效果越好,因为此时的目的在于,用玩笑来消除导致骂人行为的情绪压力)那些孩子当然又喊:“科恩的小名叫米饭团!”于是我就哀求道:“不要,求求你,求求你,不要告诉别人!”这个游戏我们通常能玩上很长时间。还有一个游戏也很简单。孩子说了一些父母不乐于听到的字,主要是脏字,甚至下流话,我会说:“好吧,你随便说什么都可以,但是如果你敢叫我大胡子小矮人的话,你就是自找麻烦。”“大胡子小矮人!”我说:“嘿!你麻烦大了!”说这话时,我的声调轻松夸张,并不严肃。孩子被我追着满屋跑。偶尔有些羞怯的孩子需要我轻声暗示他们,可以说出“大胡子小矮人”,不必担心我找他们麻烦,我只是装腔作势而已。很简单,不是吗?但它很有效。他们喜爱这个游戏,会咯咯地笑个不停,重要的是,他们治好了说脏话的强迫症。“臭狗蛋”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到两种“力量”的存在,一是话语权的力量,二是闯禁区的力量。与其让他们拿别的孩子作为迫害对象(那会伤害到别人),还不如让你自己当他们的“受气包”和“垃圾桶”。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与孩子一起走出力量争斗的不快,享受游戏的愉悦。对胜负输赢的极端强调,已经渗出透在孩子的童年,甚至儿童游戏本身也是如此。在这个充满课程、运动团队、收费游乐场、电视和电脑的时代,自然的游戏已经消逝无踪。自从专家们发现游戏对学习的好处后,我们的社会就想尽办法确保游戏具有教育性、丰富性和竞争性。成人擅长把学习的乐趣变得无影无踪,不管学习的对象是游泳还是数学。更糟糕的是,我们有批评孩子的倾向。因为它发生得过于频繁,以至于我们根本注意不到。批评是一种危险的习惯,并且很难改正。它的作用,只是在孩子的脑袋里装时一个小小的声音(有时候又震耳欲聋),不断在孩子的生命中无情地批评着他们。也许,我们自己的脑袋里也常驻着同样的声音。孩子总会这样做贬损自己的作品或是能力。他们也会毫不留情的批评别人(当然会了,因为他们从我们这里学到的)。李伯蔓(alicia Lieberman)提到,游戏“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依照自己的意志来实验,暂时放下现实空间和真实社会中的规则与限制。”第5章 跟着笑声的脚步“跟随笑声的脚步”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件事能把孩子逗得咯咯笑,那就应该再来一次。一而再,再而三,一做再做。所有的笑都是好的,但是咯咯咯的笑声所传达出的愉悦太富有感染力了,因此也就被当作了判断游戏成败的指标。如果有两个大人在场,假装争夺孩子也会很有趣。“我要头。”“哈哈,我拿到脚了,这是最棒的地方。”“不行,他的全身都是我的,我好爱好爱他。”这个人身拔河游戏,是另一个能结合身体接触和笑声的例子,还有夸大感情的成分。孩子有个有趣的地方,那就是不管我们多急切地表达了我们的爱,他们仍会感觉自己不被爱或者没被爱够。许多父母和孩子会用这种滑稽的方法,夸张地表达爱和情感。这对蓄满杯子很有帮助,因为滑稽的部分是如此出其不意。用模仿加入孩子,跟随他们的步调,表达你想接近他们的急切渴望。一起大笑吧!真的威胁,愤怒的说教,会吓到孩子,结果肯定是他们把你拒之门外。假威胁,特别是针对自己的,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一旦放松下来,你更容易获得孩子的合作。真威胁传递的信息是,我很生你的气,这都是你的错,你最好赶快改过自新。可以预见的结果,是孩子的自我防卫和亲子间的冲突。假威胁混合了幽默,传递的信息是,对于我们两个之间现在的情况,我并不开心,而我想要改变这种情况。这样的结果是紧张状态的解除,以及各自退让。亲子之间大多数的难题,其症结的根源是缺乏联结。处罚是把坏的感受锁起来,而分享笑声则把它解放出来,让亲子间可以重新找到彼此。把尊严放下,对父母来说是很高的要求,有很多大人没有办法摆脱自己的日常角色。婚姻关系专家哈维勒认为“面对面的乐趣才最有效”。像孩子一样地游戏,就意味着你需要笨拙地犯错,夸张到极致,把严肃的心情放松,试着去享受乐趣。父母的工作很辛苦,而不快乐的心情,则会雪上加霜。大多数的父母都绷得很紧,有些人甚至过度忧郁。你可能觉得,生活中所有不得不做的事,刚好把你的精力榨干,你根本没有余力享受游戏和乐趣。也许,直到你试着加入孩子的笑声和游戏时,才发现自己并不快乐。如果因为你自己的一些感受而完全无法接受上述的方法,那么请你诚实地面对这些感受,检视自己的内心。孩子之所以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闹,是因为她有一些情绪,预先埋在了心里,平常她都把这些情绪牢牢地关住。有趣的游戏敞开了情绪的大门,她先是笑出声来,而其他的感觉也跟着一齐涌了出来。眼泪一旦开了闸,可能就会持续一段时间。很少有父母能够明白,让这些平时没机会哭出来的眼泪排放干净,对孩子有多健康。我们要是觉得这些泪水和这些脾气都是无理,于是生孩子的气,甚至大声训斥,那才是大错特错了。过去积累的情绪,通常会借助最不起眼的小事而发泄出来。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在哭泣时被拥抱,需要在生气时有人安静地倾听,需要在愤怒踢人时被温柔而坚定地拦住。如果有心理准备,你就可以放松地让孩子表达并完成情绪释放。不管是哪一种原因,你只需要爱他、抱他,对他释放的情绪表达安慰和接纳。他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才有这样的安全感。在评估学校的时候,没有人去问孩子是否快乐,我们忘了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习效果最好。第6章 学会打闹人类的孩子之所以摔跤和打闹,有时是为了考验自己的体能,有时纯粹是为了寻开心,有时却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好斗行为。那些在校园里、操场上到处惹是生非的孩子,需要有人专门指导怎么玩打闹游戏,才能把他们的恐惧、犹豫、冲动、愤怒等等这些情绪合理地释放出来。而那些不够活跃的孩子之所以需要和成人玩对抗游戏,是因为这样能锻炼身体,增强自信,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科恩的打闹规则:1、 提供基本安全。2、 发现任何可以联结的机会。3、 寻找一切机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力量。4、 抓住每个机会,处理情绪的旧伤。5、 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适当的难度。6、 仔细观察。7、 让孩子赢(一般情况下)。8、 当有人受伤或不愉快时,立刻停止。9、 不可以强制呵痒。10、 控制你自己的情绪,别跟孩子动真的。打闹对抗的重点在于提供难度和阻力,其目标并不是让他们输或者赢,而是让他们充分运用内在力量,同时不会伤害到别人。如果你能让他们笑出来,那就说明方向是对的。我们总是不明白,为什么男孩和男人不容易亲近,对感受不敏感?我们强烈地想要把男孩子武装起来,但我们并不明白,其实这并不是让他们在世界中感到安全的好方法。对于某些男孩或女孩,他们所需要接受的挑战,不是在受伤时仍需坚持,而是在休息之后能够重新回到游戏当中。成人刚开始和孩子打闹时,心里常会涌出自己童年的旧创。事实上,许多人对打闹游戏抱有成见的原因,要么是因为自己小时候不喜欢打闹游戏,要么因为目睹过大人与小孩打闹时,大人的内心折射出旧日的狂怒、争斗、自卑和无助。如果你无法把这些不良感受放在一边,那么你可以诚实地表达出来,但要用幽默方式,而不是野蛮方式。最有效的方法是夸大它。人类的幼仔也需要玩打斗游戏,特别是男孩。他们不仅在练习攻击能力,也在练习约束和控制。孩子需要与攻击的冲动和平相处,不管这种冲动是他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假如我们不让他们在游戏中练习,那么他们会在真实的生活中练习。禁止所有的攻击游戏会事与愿违。因为被禁止的缘故,孩子反而可能会着迷于战争和武器。而如果连生气或是暴力的感觉都不被允许,孩子更可能会觉得自己有问题。大多数的学龄前儿童,正在探索新事物:她的身体能做什么,控制自己攻击性的新方法,别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控制他们的攻击性。什么样的游戏可以处理这些主题呢?这个年纪的经典游戏是“红灯停绿灯行“,虽然与攻击性没有关系,但是与控制冲动有关。很多父母对体能游戏的困惑,在于如何平衡安全性和冒险性。我们经常是过于忧虑或忧虑不足。其实孩子就算骨头跌断了,愈合的速度也比胆怯和恐惧的恢复要快多了。波兰著名的医生柯尔恰克写道,给孩子一堆沙子、树枝、锥子、钉子和木头,好过游戏器材和店售玩具,即使这样可能有受伤的危险。孩子是在用身体学习。大人多半宁愿坐着思考和讨论,而实际上通过游戏、用身体解决教养问题,要比坐着谈论有效得多。体能游戏的益处:1、 自我安慰即使独处时也能安慰并帮助自己平衡的能力,是婴儿时期的主要成就。有一种流行的观点,把孩子放在一边不管,让他自己哭,可以锻炼孩子的自我安慰能力。事实正好相反,孩子学习自我安慰的能力,首先需要来自大人的安慰,然后慢慢在心里内化这种被安慰后的舒适感觉,最终发展并形成自我安慰能力。当孩子无法平静或是无法从低落情绪中振作起来,他们需要的是多多的拥抱。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机会玩打闹游戏,那么他们一有机会就会撒野。打闹对抗的游戏,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学会如何放松下来。2、 专注力(推荐:自我调节的游戏)3、 运动动作的计划及先后安排(如复杂的拍手歌和跳绳)4、 冲动控制第7章 暂停现实,置换角色现实中的常规,在游戏中被暂时中止,这是游戏力量的来源。游戏的基础变得平等,或者偏向孩子一点,以此来弥补他们在现实中因弱小而产生的挫折感。如果对孩子的游戏完全不加干涉,那也可能会好心办坏事,非但不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力,还可能把孩子完全交给了市场和商家商人不仅引导孩子买玩具,还引导孩子按照既定的方法玩玩具。讲故事,从而治疗恐惧受过惊吓的孩子,需要某种途径而从恐惧中康复过来。其方法之一,是重演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用说或者玩的方式都可以。孩子通常会一遍又一遍的重演同一个情节,这个情节与他们经历紧密相关,或者多少有些瓜葛。大人和小孩一样,都想把可怕的事忘掉。然而,掩盖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布鲁克斯和席格尔认为:“让孩子陈述故事,其意义在于让他释放与事件或经验有关的情绪。没有这个出口的话,这些残留在孩子心里的感受,会在未来困扰他。”故事紧密地关系到现实事件和感受,但与现实不一样的是,在故事里孩子能感到足够的安全。讲故事可以让孩子间接地引入话题,避免直接谈论、扮演的方式。游戏力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找到“最合适的距离”。我认为这是孩子们如此喜欢故事的原因。象征性距离,在故事中很重要。直接谈论一些困扰的问题或许太过困难,但是分享同一话题的虚拟版本,孩子则可以接受。好的故事虚实参半,有生活原型,也有虚构加工。与孩子有关的重要议题,故事都能切中,但都以动物或虚幻的形象,改头换面后才出现。另一方面,许多孩子喜欢听真实故事,特别是有关他们的出生或是领养的故事。孩子在游戏中很会运用象征性的距离,尤其是在由他们编造角色并演出剧情的戏剧游戏中。让他们来决定保持多远的情感距离,这很重要,因为他们才最清楚自己能够承受多少。大多数孩子自己没有办法利用假装游戏来处理他们的恐惧,他们对自己所恐惧的事情只是一味躲避。碰到这种情况,家长们可能会十分懊恼,一气之下甚至会强迫孩子去尝试他们害怕的东西。但是,孩子的恐惧仍然还留在原处。恐惧的作用,是让人本能地躲避自己害怕的对象。但是恐惧不是通过逃避就能去除掉的,我们只有面对它,才能消除它。如果大人可以发起一个与恐惧相关的,但是“好玩”的游戏,那么孩子就会发现,恐惧能够被克服,自己也能从克服恐惧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力。我见过父母让孩子逃避恐惧,通过限制孩子的活动来保护他们,也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恐惧不予理睬,强迫孩子游泳或把头埋进水里。游戏力与这两种方式都不同的是,以自然轻松的态度,既关注自信的建立,又强调联结的保持。大多数孩子,特别是男孩,之所以最后变成鲁莽或铤而走险的人,都是因为在当初,不得不把自己的恐惧埋藏起来,然后必须不断地证明自己一点都不害怕,结果做出更多的蠢事。一个常在游戏中处理的痛苦,是不被喜欢的感受。遗憾的是,大人常会误解孩子正在做的角色置换。例如,孩子常会说“我讨厌你”或是“你这个笨蛋”,父母会因此而气恼。但是,孩子不会主动蜷缩到你怀中,直接哭诉说“没有人喜欢我”,即便这是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我们必须透过他们的方式,读出他们想传达的真正意思:他们在内心有多难过,需要我们怎么帮助。因此,与其大声训斥他们的无礼或者关他们禁闭,我们不如说:“什么,你叫我笨蛋。天哪,没有人喜欢我。”或者:“你可以叫我笨蛋,但不可以叫我酥炸小牛排。”大多数的玩具都是垃圾,因为它们只有一种玩法,并且一再重复。但是好的玩具,就像是好的戏剧游戏,能够使孩子拥有这个世界,使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许多事先包装好的玩具,连孩子该怎么玩都设计好了。事实上,我们所处的文化,早就为每个孩子,乃至每个成人,事先编好的行为剧本,遵守的人将得到奖励,违反的人地受到惩罚。凭借几亿元的市场宣传,那些大公司为我们的孩子主创了一个庞大的剧本,而剧本中却只为孩子安排了一个角色,而且仅仅是那一个:消费者。孩子被分派了这个角色后,只能被动照做,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陷入了无力感的沼泽。(要让孩子掌握解读媒体信息的能力,而不是作一个被动的消费者。)萧瑟的童颜的作者艾肯,曾谈到这种媒体操控的消费主义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孩子的。他说:“以美国为代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特征就是,把孩子当作了可以榨取的消费者。玩具商、服装厂商、音乐业、电影业,都把孩子和青少年看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确实,未成年人的可支配收入,在所有人群里比率最高。当孩子和青少年开始成为市场,那么相对于资本积累来说,他们的健康和幸福,就都要退居次席了。这种情形,与工业革命时代何等的相似,只不过那时剥削的是他们的劳动力。”艾肯认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自发而自由的游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可以赚钱生财的游戏。有些孩子的情况,已经到了不给买玩具就不会玩游戏的地步了。同时,学校里的游戏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连幼儿园都加入越来越多的学业准备,为的是让孩子在今后成为社会机器中的合格零件。在纽约,很多广告并不是针对最终消费者,而是针对产品厂商。这些广告要传达的信息是:你不需要弄懂今天的孩子,我们懂就行了,只要把钱给我们,我们就会让电视观众变成你的消费者。在这个时代,父母不仅仅要困扰于代沟问题,还多了这样的广告,让我们觉得自己永远不会了解年轻人在想什么。拔掉电源,来游戏吧!第8章 给女孩更多勇气,给男孩更多关怀在游戏力的词汇里,蓄满孩子的杯子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为植物浇水,以便让它的根扎得更深,也象征着喂养小鸟,以便它最终可以展翅高飞。每个孩子都需要蓄满了的杯子,每个孩子都需要要根和翅膀。不幸的是,是男孩和女孩的区别待遇,伤害了他们的根和翅膀。游戏力的目标之一,就是治愈这些伤害。我们不太鼓励女孩自由探索,因此她们的翅膀一直就显得软弱无力。她们需要帮助才能伸展,才能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尽情探索,发现她们的力量之屋。而男孩呢,经常不得不彷徨在自己的情绪里,孤零零地面对自己,没有拥抱没有照顾,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才能扎下根。“爱之枪”的游戏能够帮助男孩建立人际联结,而跳出射击杀人的单调剧本。多年的性别研究可以归纳成一句话:先天的性别差异确实存在,但并不会起决定性影响。父母、文化和教育的后天因素,可以缩小或放大这些天生的差异,我们的社会则一直倾向于把差异放大。亲密的联结和自信的力量,都应是每一位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研究发现,女孩小时候若是沉浸在女孩子气的游戏当中,她们后来在学校中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成绩就会低于其他的女生。依此类推,我们也可以推测只玩男孩玩具的男孩,可能也受到了同样的局限。很多作家都感叹我们的文化削弱了女孩的力量,特别是在她们接近青春期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女孩对世界、对自己的理解出现了混乱,特别是对自己的外表。那种对女孩外表不切实际、扭曲变异的期待,关于美的观点,把很多女孩都送进了无力感的沼泽。如果外表很重要,而自己怎么看都不对劲,那么情况就会相当糟糕。为了抵消“桌面实验”中所描述的外界冲击,我们应该鼓励女孩去积极冒险,大声说话,加强体能,坚持己见。这可能需要我们,特别是母亲,认真反省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自己对打闹和对抗游戏的忌讳。父母的生气、教训和拒绝,会使孩子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把我们拒之门外。如果把问题留给孩子自己解决,等于把他们交到广告营销和娱乐产业的手里,而后者正迫不及待地想要填满父母所留下的缺口。竞争,是让男孩、女孩以及他们的父母都感到困惑的话题。女孩可能未尽全力就放弃努力,无法享受胜利的滋味,因为她们为失败者感到难过。男孩则被期待着要追求胜利,放弃友谊和情感也在所不惜。这里想再次指出的是,我们的社会所预设的程序,把男孩变得孤寂,而把女孩变得无力。男孩就应该为了竞争和胜利而牺牲联结和情感,而女孩就应该为了不伤害别人而牺牲自己的成就。在我们的帮助之下,男孩可以保有力量同时也懂得联结,女孩则在联结的同时能拥有自己的力量。大多数孩子的创作也充满了社会化的性别印象。男孩画武器和太空船,女孩则画爱心和彩虹,我不相信这是天生的,我认为这是受制于性别角色和期待的结果。几乎所有的男孩都有被强迫不哭的经历,或是曾因为哭泣而遭遇同伴嘲笑,所以我发明了一个角色叫“不哭侠”。我用夸张的口吻炫耀说:“英雄有泪不轻弹;我从来不哭;我是不哭侠。”接着,仅仅是因为帽子掉到地上,我就立刻假哭了起来。媒体用许多荒唐的形象钳制着孩子的思想,而游戏可以打碎那些荒唐。有关儿童性侵害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在家中受害,而男孩则容易在家庭以外的地方受害。也就是说,施害者利用了与女孩的亲近关系,而恋童癖则利用了男孩对爱和接触的渴望。对男孩情绪上的错误教育,使他们孤单寂寞,容易成为剥夺和侵犯的对象。接着,又因为他们无法自由表达情感,错误的教育还妨碍了他们从创伤中恢复的能力。这些受害者有很多是来自正常家庭,因此杯子被倒空的原因并不是家庭的忽略,而是我们社会对男孩的错误对待。我们的起点,就是情感的联结。同情心、情商和仁爱,都是从亲密关系中学习来的,而不是来自书本或是道德说教。鲁莽和真正勇敢的差别,在于联结。与一些注意力缺失症一样,鲁莽的症结在于早期的安全感问题。我见过太多不顾危险地比赛爬树的孩子,同时也见过站在树下只是看着而不敢尝试的孩子。如果孩子不能看到危险,他就无法安全地探索;如果孩子看到的只是危险,他则根本不敢探索。一些孩子不能持续蓄满杯子,于是他们会变得冲动,心不在焉。另一些则变得胆小如鼠,因为他们不被允许独立和坚持自己。男孩不能哭泣,并不表示女孩就可以自由表达所有的情绪。女孩被鼓励要听话,对别人好。这样一来,有几种关键的情绪就被列入社会不接纳的范畴,其中之一是愤怒。难怪有些女人变得“阴险毒辣”,因为这是唯一的拐弯抹角的发泄方式。每个男孩都需要帮助,才能面对他们周围的残酷和暴力,以及那些要求他们永远坚强有力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安慰、拥抱和珍惜孩子,并不会让男孩懦弱,相反会使他们在情感上更加坚强,使他们更有人性。第9章 跟随孩子如何跟随孩子1、 只说“好啊!”2、 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3、 注意安全,但不用过度担心4、 预留“游戏时光”5、 花些时间调整自己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有必要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或者把我们的知识当作建议给他们,但其实这些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父母的介入无助于培养孩子自己对事情的良好判断力。他们有时必须靠自己去发现,我们提供支持和鼓励,就是最好的帮助。我并非提倡放养不管。规则和界限是必需的。孩子需要在大人的监督和帮助下练习做决定,直到他们能够自主为止。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尝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不行”。假如孩子提出一个无知的想法,试试热情地回答:“噢,好酷的主意,我们来试试。”他们可能反而会说:“不行,那太危险了。”如果他们的建议无伤大雅但似乎不太可行,试着鼓励说:“好主意。但是怎么才能开始呢?”他们可能出你意料地真能找出解决之道,至少他们有机会为自己的想法而思考。以肯定代替否定,并不表示你要假装认同那件事。如果你很讨厌某个游戏,你可以表达你的感受,但是试着把以前严肃的“不,我不想玩”,改变成幽默的哀求:“求你别逼我玩这个,换个别的吧。”用关怀、欢迎和支持的态度,抵消自己的负面情绪,消沉、愤怒的你不可能玩得开心。事实上,一旦孩子在你这里玩得足够开心,他们通常也不会再苛求你分分秒秒都要关注了。我时常发现自己在说,“这行不通”或“这不可能”。我不但是一个没有想象力、不断干扰孩子的大人,还经常想为孩子提供一条捷径。我认为他们的想法不可行,所以他们就没必要再试了。真是这样吗?对于立即就有危险的事,我们当然应该直接告诉他们。然而对于生活里大部分的事情,他们却应该有机会经历和尝试。跟随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是惠芙乐(父母领导力研究院创办人)定义的“特别时间”的基础。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想要跟别人说些什么,但对方不停打断或是转移话题,或是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该怎么感觉。我们讨厌别人这样,但我们对孩子也会做同样的事。父母越能加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越能表现出合作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把真正的危险和自己的恐惧区别开来。在危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这让我害怕。我们来想想怎么才能安全地进行。如果不行的话就只好算了。”当孩子被允许运用他们的判断力时,他们会好好地思考。但是,由于我们总是告诉他们什么可以什么不行,他们没有什么机会来训练自己的判断力。对于安全问题,我们大都是过度焦虑,特别是我们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让他们单独玩的时候倒很少出现这种问题。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停下来,帮助他们想一下后果,而不是跳进去代替他们判断可能性或是危险性。当孩子选择要玩什么游戏和怎么玩游戏时,他们的杯子是满的。蓄满的杯子激发着他们的自信,滋养着与你的联结。跟随孩子的最佳方式,是预留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中完全由孩子主导。我把这段时间称为“游戏时光。”游戏力是一种态度,让我们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与孩子联结,拥有更多乐趣,让他们没有压力和恐惧地学习和成长。“游戏时光”的基本形式很简单。家长或其他大人为孩子预留出固定的一对一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大人必须不受干扰,注意力专一,所专注的只有联结、参与和互动。某种意义上,“游戏时光”是游戏力的加强版,所加强的是更多热情,更多参与,更多对亲密和自信的认同,更接受孩子感受的态度,更愿意把

    注意事项

    本文(游戏力读书笔记.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