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生物化学小抄3.doc

    • 资源ID:17670107       资源大小:327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物化学小抄3.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生物化学小抄3.精品文档.生物化学(论述、名解)论述题1、试比较DNA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的不同。答:在物质组成上,DNA是由磷酸、戊糖和碱基组成,其基本单位是单核苷酸,靠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而形成多核苷酸链。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是靠肽链相互连接而形成多肽链。DNA的一级结构是指多核苷酸链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DNA二级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DNA链,按照严格的碱基配对关系形成双螺旋结构,每10个bp为一圈,螺距为3.4nm,其结构的维持靠碱基对间形成氢键和碱基对的堆积力维系。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一条多肽链进行折叠盘绕,多肽链主链形成的局部构象。其结构形式有-螺旋、-折叠、-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其中-螺旋也是右手螺旋,它是由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圈,螺距为0.54nm,蛋白质二级结构维持靠肽键平面上的C=O与N-H之间形成的氢键。DNA的三级结构是在二级 结构基础上有组蛋白参与形成的超螺旋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盘绕形成整体的空间构象,部分蛋白质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借次级键缔合而构成蛋白质的四级结构。2、 1mol甘油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多少mol ATP?请写出反应步骤和计算过程。甘油 + ATP3-磷酸甘油 + ADP; (消耗一个ATP) 3-磷酸甘油 + NAD+ NADH+H+ + 磷酸二羟丙酮;(1个NADH=2.5个ATP或1.5个ATP) 3-磷酸甘油醛+ NAD+ Pi1,3-二磷酸甘油酸+ NADH+H+; (1个NADH=2.5个ATP或1.5个ATP) 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3-磷酸甘油酸+ ATP; (生成1个ATP) 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丙酮酸 + ATP; (生成1个ATP) 丙酮酸+ NAD+乙酰CoA + NADH+H+ + CO2(1个NADH=2.5个ATP) 乙酰CoA进入三羧酸途径可以产生10个ATP 由此可得出甘油的氧化分解总共可以产生: -1+2.5(1.5)×2+2.5×1+1×2+10=18.5个ATP或16.5个ATP3、试述短期饥饿时(13天),机体内糖与脂肪的主要代谢变化。(写出有关代谢途径及其主要反应、关键酶)答:短期饥饿时(13天),机体内糖的主要代谢表现为糖异生,脂肪的主要代谢表现为脂肪动员、脂肪酸-氧化。糖异生(以乳酸为例)(1)乳糖经LDH催化生成丙酮酸;(2)丙酮酸在线粒体内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后者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作用下可在线粒体中直接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再进入胞液,也可在胞液中被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与磷酸二羟丙酮反应生成1,6-二磷酸果糖;(4)1,6-二磷酸果糖经果糖二磷酸酶-1催化生成6-磷酸果糖,再异构为6-磷酸葡萄糖;(5)6-磷酸葡萄糖在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下生成葡萄糖。脂肪动员:甘油三酯在甘油三酯脂肪酶等酯酶的催化下生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氧化:(1)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在脂酰CoA合成酶的催化下生成脂酰CoA。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酰CoA在肉碱脂酰转移酶的作用下进入线粒体。(3)脂酰CoA-氧化:经过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全部生成乙酰CoA。4、试述乳酸异生为葡萄糖的主要反应过程及其主要的酶。 乳酸经LDH催化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线粒体内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AST催化生成天冬氨酸出线粒体,在细胞浆中经AST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后者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作用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循糖酵解途径逆行至1,6-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经果糖二磷酸酶-1催化生成F-6-P,再异构为G-6-P ;G-6-P在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5, 试述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有哪些?其作用机理是什么?, 1)升高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肝糖原分解、糖异生增加、加速脂肪动员; 糖皮质激素:糖异生增加、抑制肝外组织摄取利用G;肾上腺素:加速糖原分解2)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促进G利用,促进糖原合成,加快G氧化,抑制糖异生,脂肪动员减慢。6, 试述四种血浆脂蛋白的化学组成特点、合成部位及主要生理功能7, 试述影响氧化磷酸化的诸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答: 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及机制:呼吸链抑制剂:鱼藤酮、粉蝶霉素A、异戊巴比妥与复合体中的铁硫蛋白结合,抑制电子传递;抗霉素A、二硫基丙醇抑制复合体;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抑制复合体。解偶联剂:二硫基苯酚和存在于棕色脂肪组织、骨骼肌等组织线粒体内膜上的解偶联蛋白可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寡霉素可与寡霉素敏感蛋白结合,阻止质子从FO质子通道回流,抑制磷酸化并间接抑制电子呼吸链传递。ADP的调节作用:ADP浓度升高,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反之,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甲状腺素:诱导细胞膜Na+_K+_ATP酶生成,加速ATP分解为ADP,促进氧化磷酸化;增加解偶联蛋白的基因表达导致耗氧产能均增加。线粒体DNA突变:呼吸链中的部分蛋白质肽链由线粒体DNA编码,线粒体DNA因缺乏蛋白质保护和损伤修复系统易发生突变,影响氧化磷酸化。8、简述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过程及生理意义。答:肌肉中的氨基酸经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丙氨酸经血液运往肝;在肝中,丙氨酸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生成丙酮酸,并释放氨;氨用于合成尿素,丙酮酸经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由血液运往肌肉,沿糖降解途径转变成丙酮酸,后者再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意义:肌肉中的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式运往肝,同时,肝又为肌肉提供了生成丙酮酸的葡萄糖。9、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的过程。(要求写出主要步骤、合成部位、关键酶、消耗ATP的步骤)答:鸟氨酸循环包括: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在线粒体中进行,消耗ATP;氨基甲酰磷酸和鸟氨酸生产瓜氨酸,在线粒体中进行;瓜氨酸和天冬氨酸合成精氨酸代琥珀酸,在胞液中进行,催化此步反应的酶为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为尿素合成的关键酶,消耗ATP;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为精氨酸和延胡索酸,在胞液中进行;精氨酸水解为尿素和鸟氨酸,在胞液中进行。10、从蛋白质、氨基酸代谢角度分析严重肝功能障碍时肝昏迷的成因。答:严重肝功能障碍时,肝脏尿素合成功能不足,导致血氨升高,氨进入脑组织可与脑组织中-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并可进一步生成谷氨酰胺,引起脑组织中-酮戊二酸减少、三羧酸循环减弱,使ATP生成减少,脑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肝昏迷。此外,肠道蛋白质腐败产物吸收后因不能在肝脏有效解毒、处理也成为肝昏迷的成因之一,尤其是酪胺和苯乙胺,因肝功能障碍未分解而进入脑组织,可分别羟化后形成-羟酪胺和苯乙醇胺,因与儿茶酚胺相似,称假神经递质,可取代正常神经递质儿茶酚胺但不能传导神经冲动,引起大脑异常抑制,导致肝昏迷。11、氨基酸脱氨基的方式有哪些及各举例说明。答:(1)氧化脱氨基作用: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脱氨(2)转氨基作用:如在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下将谷氨酸上的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相应的丙氨酸和-酮戊二酸(3)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酶和谷氨酸脱氢酶联合作用脱去氨基酸上的氨基(4)嘌呤核苷酸循环:首先氨基酸通过连续的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移给草酰乙酸,生成天冬氨酸。天冬氨酸与IMP反应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出延胡索酸和AMP。AMP脱氨基生成IMP。12、简述体内氨基酸代谢状况。答:分布于体内各处的氨基酸共同构成氨基酸代谢库。氨基酸有三个来源:(1)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氨基酸。(2)体内组织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3)体内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有四个代谢去路:(1)脱氨基作用生成-酮酸和氨,氨主要在肝脏生成尿素排泄,-酮酸可在体内生成糖、酮体或氧化供能,此是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去路。(2)脱羧基作用生成CO2和胺,许多胺类是生物活性物质如-氨基丁酸、组织胺等。(3)生成其他含氮物如嘌呤、嘧啶等。(4)合成蛋白质,以20种氨基酸为基本组成单位,在基因遗传信息的指导下合成组织蛋白质,发挥各种生理功能。13、阐述DNA半保留复制及实验依据答: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代细胞的DNA,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重新合成,两个子细胞的DNA都和亲代DNA碱基序列一致,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实验依据:Messelson和Stahl的实验,把含15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细菌在营养条件下,生长新一代,提取子一代的DNA再作密度梯度离心分析,发现其致密带介乎重带与普通带之间。14、简述信号假说机制。答:这一假说认为,分泌性蛋白初级产物的N-端有信号肽结构。在分泌性蛋白合成中,信号肽一出现,就被信号肽识别粒子辨认并结合,将正在合成蛋白质的核蛋白体带到细胞膜的内侧面,信号肽识别粒子与其受体对接蛋白结合,促使膜蛋白通道开放,信号肽带动合成中的蛋白质沿通道穿过膜,信号肽在沿通道折回膜内时,被位于膜外侧的信号肽酶在加工区切断,使成熟的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 15、详述胆红素分解代谢过程答:胆红素在血中以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的形式运输,到肝内与双葡萄糖醛酸结合为结合胆红素,随胆汁进入肠道,生成胆素原。大部分生成尿胆素和粪胆素随尿液和粪排出,10%-20%的胆素原可被肠黏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名词解释1、 肽(peptide):是氨基酸之间脱水,靠肽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2、肽键:是一个氨基酸-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氨基脱水形成的键,也称为酰胺键。3、 肽单元: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1、C、O、N、H、C2在同一平面上,构成了所谓的肽单元。4、 -螺旋:多肽链的主链围绕中心轴有规律的螺旋式上升,每3.6个氨基酸残基盘绕一周,形成的右手螺旋 ,称为-螺旋。5、 模体:二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称为模体6、 结构域: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常可折叠成多个结构较为紧密的区域,并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7、 亚基:有些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才能完整的表现出生物活性,其中每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单位称为蛋白质的亚基。8、 蛋白质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值时,其分子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成为兼性离子,此时该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9、 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使蛋白质严格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10、 电泳: 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它所带的电荷相反方向泳动的现象称为电泳。11、 双缩脲反应:是指蛋白质和多肽分子中肽键在稀碱溶液中与硫酸铜共热产生紫红色络合物的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12、 核酸:许多单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核酸。13、 稀有碱基:核酸分子中除常见的A、G、C、U和T等碱基外,还含有微量的不常见的其它碱基,这些碱基称为稀有碱基。14、 碱基对:核酸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鸟嘌呤与胞密啶总是通过氢键相连形成固定的碱基配对关系,因此称为碱基对,也称为碱基互补。15、 核酸的变性: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核酸分子中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散分开,理化性质改变,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既称为核酸变性。16、 Tm值: DNA在加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核酸的变性温度或解链温度,用Tm表示。17、 DNA复性:热变性的DNA溶液经缓慢冷却,使原来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重新缔合,形成双螺旋结构,这个过程称为DNA的复性。18、 核酸的杂交:不同来源的DNA单链与DNA或RNA链彼此可有互补的碱基顺序,可通过变性、复性以形成局部双链,即所谓杂化双链,这个过程称为核酸的杂交。19、 酶:酶是由活细胞合成对特异的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体内催化各种代谢反应最主要的催化剂。20、 同工酶: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特性不同的一组酶。同工酶存在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或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中。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21、 酶的特异性:酶对催化的底物有较严格的选择性,即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生成一定的产物。酶的这种特性称酶的特异性。22、 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在空间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结合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23、 酶原及酶原激活: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称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酶原的激活,酶原的激活实际上是酶活性中心形成和暴露的过程。24、诱导契合假说:酶在与底物相互接近时,其结构相互诱导、相互变形和相互适应,近而相互结合。这一过程称酶底物诱导契合学说。25、 Km值:Km值是当反应速度等于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mmoL / L 。26、 最适温度:酶是生物催化剂,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有双重影响。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环境温度称酶的最适温度。27、 最适pH: 在某一pH时,酶、底物、辅酶的解离状态最适合相互结合及催化反应,反应速度最大。此pH称为酶的最适pH 。28、 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使酶活力降低或丧失,用简单透析或过滤的方法去除抑制剂,酶的活力得以恢复。这种抑制称可逆性抑制。29、 激活剂:使酶从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酶的激活剂。大多数为金属离子,少数为阴离子。也有许多有机化合物激活剂。30、 核酶:是具有高效、特异催化作用的核酸,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的生物催化剂,其作用主要参与RNA的剪接。31、 酶的Vmax: 在一定pH、温度和离子强度的条件下,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所得到的速度为酶的最大反应速度。32、 结合酶:结合酶由酶蛋白和非蛋白的辅助因子组成,二者形成的复合物又称其为全酶,全酶才有催化活性。33、 糖酵解(glycolysis): 缺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34、 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的反应过程称为有氧氧化。35、 磷酸戊糖途径:6-磷酸葡萄糖经氧化反应和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生成CO2、NADPH、磷酸核糖、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称为磷酸戊糖途径(或称磷酸戊糖旁路)。36、 糖异生: 由非糖物质乳酸、甘油、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37、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由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的合成。由糖原分解为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最后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原的分解。38、 三羧酸循环(krebs循环):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经反复脱氢、脱羧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由于Krebs正式提出三羧酸循环,故此循环又称Krebs循环。39、 巴斯德效应 (Pastuer效应: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产物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40、 丙酮酸羧化支路: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过程称为丙酮酸羧化之路。41、 乳酸循环(coris循环):肌肉收缩时经酵解产生乳酸,通过血液运输至肝,在肝脏异生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又可被肌肉摄取利用称为乳酸循环。也叫Cori循环。42、 三碳途径:葡萄糖先分解成丙酮酸、乳酸等三碳化合物,再运往肝脏,在肝脏异生为糖原称为三碳途径或称合成糖原的简接途径。43、 糖原累积症, 由于先天性缺乏与糖原代谢有关的酶类:使体内某些器官、组织中大量糖原堆积而引起的一类遗传性疾病,称糖原累积症。44、 血糖 (blood sugar)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其正常值为3.896.11mmol / L(70110mg / dL)。45、 高血糖(hyperglycemin) :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持续高于7.22mmol / L(130mg / d L )为高血糖。46、 低血糖(hypoglycemin) :空腹血糖浓度低于3.89mmol / L(70mg / dL ) 为低血糖。47、 肾糖阈:当血糖浓度高于8.8910.00mmol / L,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糖即随尿排出,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48、 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血糖升高伴有糖尿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称为糖尿病。49、 低血糖休克: 当血糖水平过低时,就会影响脑细胞功能,从而出现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休克。50、 脂肪动员: 储存在脂肪组织细胞中的脂肪,经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被组织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51、 脂酸的-氧化:脂肪酸的氧化是从-碳原子脱氢氧化开始的,故称-氧化。52、 酮体:酮体包括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是脂肪酸在肝脏氧化分解的特有产物。53、 必需脂肪酸: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但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54、 血脂: 血浆中的脂类化合物统称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其酯、磷脂及自由脂肪酸。55、 血浆脂蛋白:血脂在血浆中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脂蛋白是血脂的存在和转运形式。56、 高脂蛋白血症:血脂高于正常人上限即为高脂血症,由于血脂是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和运输的,故高脂血症即为高脂蛋白血症57、 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部分称为载脂蛋白。58、 LDL-受体代谢途径: LDL通过广泛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进入组织细胞进行代谢的途径称为LDL-受体途径。59、 脂肪肝:在肝细胞合成的脂肪不能顺利移出而造成堆积,称为脂肪肝60、 脂解激素:使甘油三酯脂肪酶活性增强,而促进脂肪分解的激素。61、 抗脂解激素:使甘油三酯脂肪酶活性降低,而抑制脂肪分解的激素。62、 磷脂:含有磷酸的脂类物质称为磷脂。63、 脂蛋白脂肪酶:存在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水解脂蛋白中脂肪的酶。64、 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血浆中催化胆固醇与卵磷脂反应,使胆固醇酯化的酶称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65、 胆汁酸:胆固醇在肝脏中的转化产物,胆汁酸是胆固醇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66、 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反应称生物氧化。67、 呼吸链:指线粒体内膜中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具有电子传递功能的酶复合体,可通过链锁的氧化还原将代谢物脱下的电子最终传递给氧生成水。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68、 氧化磷酸化:是指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69、 P/O比值: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即生成ATP的摩尔数,此称P/O比值。70、 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大于21kJ/mol的磷酸酯键71、 底物水平磷酸化:与脱氢反应偶联,生成底物分子的高能键,使ADP(GDP)磷酸化生成ATP(GTP)的过程。72、 氮平衡: 氮平衡是测定摄入食物中的含氮量即摄入氮和粪、尿含氮量即排出氮来研究体内蛋白质代谢情况的一种实验。73、 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机体需要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摄入的氨基酸,共8种: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74、 蛋白质互补作用: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合理调配使用,因所含必需氨基酸可相互补充故可提高其营养价值,此称蛋白质互补作用。75、 内肽酶:可水解蛋白质肽链内部肽键的酶称内肽酶。76、 外肽酶:可水解蛋白质肽链N端或C端肽键的酶称外肽酶,有羧基肽酶和氨基肽酶。77、 蛋白质腐败作用: 食物中一部分蛋白质未被消化,一部分消化产物未被吸收,肠道细菌对其的分解作用称蛋白质腐败。78、 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催化下,一种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种-酮酸上,生成另一种氨基酸和相应的-酮酸,此称转氨基作用。79、 氧化脱氨基作用: 氧化脱氨基作用是指L-谷氨酸在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脱氢脱氨基生成氨和-酮戊二酸的过程。80、 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酶与L-谷氨酸脱氢酶或腺苷酸脱氨酶联合作用脱去氨基酸的氨基,此称联合脱氨基作用。81、 多胺:含有多个氨基的胺类称多胺,有腐胺、精脒、精胺等。82、 一碳单位 :某些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有机基团83、 PAPS:PAPS为活性硫酸根,即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其是活泼的硫酸基供体。84、 SAM:SAM即S-腺苷甲硫氨酸,又称活性甲硫氨酸,其是活泼的甲基供体。85、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机体细胞利用现成嘌呤碱或嘌呤核苷重新合成嘌呤核苷酸过程。86、 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机体细胞从谷氨酰胺、CO2和天冬氨酸为原料,经过多步酶促反应合成嘧啶核苷酸的过程87、 Lesch-Nyhan综合征:由于基因缺陷而导致HGPRT完全缺失的患儿88、 de novo synthesis of purine nucleotide, de novo synthesis of purine nucleotide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是指由磷酸核糖、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多步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89、 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指利用体内游离的嘧啶碱基或嘧啶核苷为原料,经过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或嘧啶核苷激酶等简单反应合成嘧啶核苷酸的过程,又称为重新利用途径。90、 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指某些嘌呤、嘧啶、叶酸以及某些氨基酸类似物具有通过竞争性抑制或以假乱真等方式干扰或阻断核苷酸的正常合成代谢,从而进一步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以及细胞增殖的作用,即为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91、 feed-back regulation of nucleotide synthesis, feed-back regulation of nucleotide synthesis 核苷酸合成的反馈调节:指核苷酸合成过程中,反应产物对反应过程中某些调节酶的抑制作用反馈调节一方面使核苷酸合成能适应机体的需要,同时又不会合成过多,以节省营养物质及能量的消耗。92、 双向复制:复制时,DNA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解链,形成两个延伸方向相反的复制叉,称为双向复制。93、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在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DNA复制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94、 逆转录:逆转录的信息流动方向(RNADNA)与转录过程(RNADNA)相反,是一种特殊的复制方向。95、 DNA损伤:是由遗传物质结构改变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具体指个别dNMP残基以至片段DNA在构成、复制或表型功能的异常变化。96、 proofread:把错配的碱基水解下来,同时补回正确配对的碱基,复制可以继续下去,这种功能称为校读。97、 单链DNA结合蛋白:是在复制中维持模板处于单链状态并保护单链的完整。由17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同源四聚体,结合单链DNA的跨度约32个核苷酸。98、 DNA Ligase:把DNA链3-OH末端和另一DNA链的5-P末端连接起来,使二者生成磷酸二酯键,从而把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成完整的链。99、 逆转录酶:能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的酶。100、 中心法则: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向RNA,再向蛋白质传递的规律。101、 基因表达:从贮存状态的遗传信息表现为有功能的蛋白质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102、 半保留复制:复制时,母链DNA解开成两股单链,每股各作为一个子代细胞复制的模板。使子代DNA与母链DNA有相同碱基序列。103、DNA拓扑异构酶:能改变DNA拓扑状态的酶。其作用是在DNA链上作切口,使一链绕过缺口再连接,可达到理顺复制中DNA出现缠绕、打结、过度拧紧的现象。104、 引发体:在DnaA,B,C蛋白打开DNA双链的基础上加入引物酶及其辅助蛋白而形成的复合物。105、 领头链:在DNA复制中,解链方向与复制方向一致,因而能沿5至3方向连续复制的子链称为领头链。106、 冈崎片段:冈崎片段是由于解链方向与复制方向不一致,其中一股子链的复制,需待母链解出足够长度才开始生成引物接着延长。这种不连续的复制片段就是冈崎片段。107、 滚环复制:滚环复制,是某些低等生物或染色体以外的DNA的复制形式。环状DNA外环打开,伸出环外作母链复制,内环不打开一边滚动一边复制。最后一个双链环就滚动复制成两个双链环。108、 切除修复: DNA损伤修复一种方式。通过切除损伤部位,剩下空隙由DNA-pol 催化dNTP聚合而填补,最后由DNA连接酶接合裂隙。切除损伤在原核生物需Uvr蛋白类,真核生物需XP蛋白类。109、 转录 : 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四种NTP为原料,在DNA指导的RNA聚合酶(DDRP)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原则(A-U、T-A、C-G、G-C)合成RNA链的过程。  110、不对称转录: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叫做转录。转录时因为只以DNA双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而另一条链无转录功能;DNA双链的多个基因进行转录的模板并不在同一条DNA链上,故又称其为不对称转录。111、 转录中的摸板链:转录时,转录单位的DNA双链中仅一条链为转录的模板,另一条链无转录功能,故前者叫做转录的模板链。112、 .转录中的编码链:转录时,转录单位的DNA双链中有一条链不作为转录的模板,无转录功能。因该DNA链的走行方向与碱基排列顺序与转录生成的RNA链基本相同,只是前者碱基中的T在后者为U而已,故称其为编码链。113、内含子:在DNA分子中或mRNA分子中能被转录,但不能被翻译的核苷酸序列叫做内含子。114、外显子:在DNA分子中或mRNA分子中既能被转录又能被翻译的核苷酸序列叫做外显子。115、RNA剪接:真核生物的新生无活性的RNA需经转录后的加工修饰才具有活性,加工方式之一为切除多余的核苷酸序列,连接保留片段,这叫做RNA剪接。如:对mRNA切去内含子,连接外显子。116、因转子:因子是RNA聚合酶的一个亚基,在转录中起识别起始位点的作用。117、转录启动子:是在转录起始点上游的特殊碱基序列,一般包括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结合位点和转录起始点。118、RNA聚合酶核心酶:原核细胞的RNA聚合酶由5个亚基()组成,其中是该酶的核心酶,促进RNA链的5至3延伸合成。119、DDRP:是DNA指导的RNA聚合酶(或依赖DNA的RNA聚合酶)的缩写,该酶是以DNA为模板,NTP为原料,催化RNA合成的酶。120、并接体:是由sn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酸蛋白(核蛋白)复合物。其功能是结合内含子两端的边界序列,协助RNA的剪接加工121、 .Rho因子, 是原核生物转录终止因子:有ATP酶和解螺旋酶活性。依赖Rho的转录终止需要Rho因子参与。122、 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功能(酶的作用)的RNA分子。是一个暂定义名,英文名Ribozyme,由核糖核酸词首和酶的词尾构成。123、 结构基因:能转录出RNA的DNA区段。124、 Hogness盒:真核生物转录起始上游多数有共同5TATA序列称Hogness盒125、 Pribnow盒:原核生物转录起始点上游-10区的一致性序列5TATAAT。126、 转录起始前复合物(PIC):是真核生物转录因子之间先互相辨认结合,然后以复合体的形式与RNA聚合酶一同结合于转录起始前的DNA区域而成。127、 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若干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相间排列而成,因编码区不连续,称断裂基因。128、 hnRNA:是mRNA的初级转录产物,没有活性要经过剪接及首尾修饰才能生成成熟的mRNA。129、 翻译:以mRNA为模板指导的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130、 密码子, mRNA分子中:每相邻的的三个核苷酸(三联碱基)在蛋白质合成时代表一种氨基酸,称其为氨基酸的密码子,因此mRNA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乃至高级结构。密码子共有64组,其中AUG即是蛋氨酸密码,也是起始密码;UAG、UGA、UAA是终止密码。131、 反密码子:tRNA反密码环中的三联碱基与mRNA中的某密码子反向互补,故称其为反密码子。132、 密码的摆动性: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相互辨认,大多数情况是遵从碱基配对规律的。也可出现不严格的配对,这种现象就是遗传密码的摆动性。133、 核蛋白体循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以活化的氨基酸为原料,进行肽链合成的起始、延长、终止,如此便形成一条多肽链。这是一个循环过程,故将这三个阶段总称为核蛋白体循环。狭义的核蛋白体循环是指翻译延长的全过程,它包括三步连续的循环反应,即进位、成肽和转位,循环反应每进行一次,多肽连上就增加一个氨基酸残基。134、 移码突变:一种突变形式。由于mRNA链中插入或缺失一个碱基所引起的遗传密码变化。从mRNA上的异常点开始发生错读,叫移码。由于移码而造成的突变叫移码变,移码突变的结果是在肽链合成中插入一段不正确的氨基酸序列。135、 信号肽:是未成熟分泌性蛋白质中可被细胞转运系统识别的特征性氨基酸序列。有碱性N-末端区、疏水核心区及加工区三个区段。136、 SD序列: 原核生物mRNA分子上,翻译起始密码子的上游,有46个核苷酸组成的富含嘌呤的序列。这一序列以AGGA为核心,发现者是Shine-Dalgarno,故称S-D序列。此序列是结合核蛋白体小亚基的序列,又称核蛋白体结合位点(RBS)。137、 翻译后加工:蛋白质多肽链合成后,多需经一定的加工修饰、才变的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与功能,这个过程叫做翻译后加工。它包括剪切与剪接、修饰、结合辅基、亚基聚合等。138、多核蛋白体:在一条mRNA链上相间贯穿多个核蛋白体,该复合物称为多核体。这可在短时间内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以提高mRNA利用率,即提高蛋白质合成效率。139、起始者tRNA:携带起始氨基酸的tRNA。在原核生物是N甲酰蛋氨酰-tRNA,在真核生物是蛋氨酰-tRNA。140、 转肽酶:转肽酶催化来自P位的氨基酰基或肽酰基的-CO与A位上氨基酰-tRNA上的氨基酸的-NH2基生成肽键。转肽酶还有酯酶活性,可把P位上的肽链与tRNA分离开,这种活性在翻译终止时起作用。141、转位酶:转位酶催化已生成的肽酰-tRNA从A位移至P位,转位酶即是延长因子EFG(真核生物的EF-2)。142、 SRP:信号肽识别粒子,由蛋白质与低分子量的RNA组成的胞浆蛋白,可把合成中带信号肽的核糖体带到胞浆内侧面。143、 生物转化作用: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其极性增加或活性改变,而易于排出体外的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144、 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细胞中经一系列酶的催化转变的胆汁酸,包括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及其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的结合产物145、 次级胆汁酸:由初级胆汁酸在肠道中经细菌作用水解、脱羟生成的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及其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的结合产物146、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由肝细胞合成的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中约95%的胆汁酸(包括初级的和次级的、结合型的和游离型的)被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在肝细胞内,将游离型胆汁酸在重新合成为结合胆汁酸,并同新合成的胆汁酸一起再次被排入肠道,此过程称胆汁酸的肠肝循环147、 非酯型胆红素:在网状内皮系统中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胆红素,在血浆中主要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该胆红素称为非酯型(未结合)胆红素148、酯型胆红素:非酯型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质网的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催化下,与葡糖醛酸结合生成的葡糖醛酸胆红素称为酯型(结合)胆红素149、胆素原:胆色素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分解代谢产物,主要是衰老的红细胞在网状内皮系统中分解产生的血红蛋白进一步分解而来。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和胆素150、胆色素:经肝转化生成的葡糖醛酸胆红素随胆汁进入肠道,在肠菌的作用下大部分脱去葡糖醛酸基,并被逐步还原生成中胆素原、粪胆素原和尿胆素原。这些物质统称为胆素原151、胆素:胆素原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肠道下段与空气接触,被氧化为相应的物质称为胆素(包括粪胆素和尿胆素)152、胆色素的肠肝循环:肠道中生成的胆素原约有10%20%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又以原形随胆汁再次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素原的肠肝循环153、黄疸:胆红素为金黄色物质,大量的胆红素扩散进入组织,可造成组织黄染,这一体征称为黄疸

    注意事项

    本文(生物化学小抄3.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