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 论文有关防腐剂的论文.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表面活性剂 论文有关防腐剂的论文.精品文档.表面活性剂 论文有关防腐剂的论文表面活性剂在分散体系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工业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文章就表面活性剂在分散体系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并对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分散体系;缩聚法;固液分散体 1什么是表面活性剂 合成表面活性物、天然活性物、固体超细粉末是三种常见的表面活性物,而合成表面活性物是我们最常用到的。合成表面活性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业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它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本文对于其他两类表面活性物不做讨论。 就表面活性剂来说,虽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机构和极性基团,在不同的介质中其特性也有不同的表现,但是,通过对表面活性剂的深入研究,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其中的共同特性。在界面上的吸附的趋向性和在各种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不同结构的分子聚集体是表面活性剂的两个最为重要的特征。 2表面活性剂对于分散体系的形成的影响 影响表面活性剂对于分散体系的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表面活性物结构对于分散体系形成的影响;表面活性物的用量对于分散体系形成的影响。 3表面活性剂在分散体系中的应用 3.1缩聚法制备固液分散体 表面活性剂在用缩聚法制备胶体分散体/颗粒中的作用可以从晶体生长过程来理解。晶体生长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当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达到过饱和状态时,一个新相晶核就会出现。在小晶核阶段,表面对体积之比很大,因此比表面能很重要。随着晶核的长大,表面对体积之比逐渐变小,最终形成新相的自由能变得大于表面自由能,由此导致晶体随比表面能的作用的减少而自发增长。如有表面活性剂存在,它可以吸附在晶核的表面,或者作为一个诱导结晶作用的中心。这样表面活性剂就可以用来控制晶体的生长过程和稳定所形成的颗粒。 胶束的加溶作用影响物种的化学势,从而可能增加或减少晶体增长的速度。此外,如果表面活性剂在形成的颗粒的表面有特殊的吸附(某一面或棱角),则可改变晶体的最终结构的形成。表面活性剂在异相成核制备高分子乳胶分散体中起重要作用。在乳状液聚合中,有机单体在非溶剂(常为水)中用表面活性剂乳化,而把引发剂溶解在连续相中。晶体成长过程可在膨胀胶束(微乳)中进行。如前所述,此种方法在制备纳米颗粒中应用甚广。 在分散均相乳液聚合中,反应物单体、引发剂和溶剂(水和非水)在初始处于一个均相分散体中,随着聚合过程的进行,高分子从反应连续相中分离出来,反应以异相反应的方式来进行。分散剂(主要为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往往需加入到分散体中用以稳定所形成的颗粒。为了达到最佳稳定的效果,不同的分散体选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来加以稳定。现认为最有效的稳定剂是梳状接枝共聚物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不溶于介质的(憎水)对颗粒有很强的亲合力的主链,可以牢固锚在颗粒的表面;而另一部分由由溶于介质并被介质溶剂化的高分子支链组成。 3.2分散(破碎)法制备固液分散体 分散破碎法常用于工业粗分散体中(>0.1m)。分散是指把固体颗粒完全均匀地分布在液体连续相之中。在此分散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可以在制备分散体的各个阶段之中均可发挥作用。在液体润湿固体粉末过程中,固液界面取代固气界面,把所有吸附在表面的气体分子由液体所取代。这就要求添加分散剂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或聚电解质于介质之中来帮助润湿固体。润湿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粘湿、浸润和分散。显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使界面张力降低,使润湿角接近于零,固体粉末就可自发地分散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 此外,表面活性剂可以帮助液体润湿固体的内表面,使液体渗透到颗粒内部聚集体之间的通道和空隙之中。这样,粉末中基本单元颗粒的聚集体也可以通过表面活性剂来得到破坏。在一些情况下,仅仅依靠表面活性剂溶液渗透到颗粒内部聚集体之间的通道和空隙之中就可以提供足够的压力而使其破裂。如常这还不够,则可辅之于高速混合搅拌。假如粉末颗粒聚集体有很强的化学键合力,则需要用机械方法来使之破坏。利用机械力来破碎单一晶体成为更小的单元的过程称之为研磨。研磨过程包括破坏分子间的化学键从而产生新的表面。表面活性剂可以帮助研磨,减少颗粒的表面能,阻止已被破坏的表面恢复键合,从而达到防止颗粒聚结之目的。表面活性剂通过吸附在固体表面的结构缺陷部位而达到促进表面的变形或破坏的。 4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展望 我国表面活性剂工业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领域。天然表面活性物在生物和医学上的潜在应用,使得人们对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4.1民用洗涤剂的发展 民用洗涤剂的基本原料发展趋势是:基本品种仍然是阴离子LAS、FAS、AOS、AES,非离子AEO和APE。从洗涤活性物发展看,醉系表面活性剂将占主导地位。美国、西欧、日本醉系总用量达100万吨/年以上,其中美国43万吨、日本18万吨、西欧43.6万吨,都分别超过了本国LAS的用量。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LAS和醉系产品仍然是主要表面活性剂。新开发和有发展前途的品种有SAS、MES、AOS以及非离子烷基多糖昔(APG)等。1990年日本AOS的耗用量达3.2万吨,并且仍将继续发展。美国、德国、日本都在扩大MES的规模,他们分别利用东南亚天然油脂资源,兴建和扩建脂肪酸甲醋工厂。日本狮子公司在国内建成7万吨/年甲醋和1万吨/年MES工厂。欧美和日本都在重视发展APG,世界产量约3万吨。它是以纯天然淀粉的葡萄糖为原料制成的产品。从配方设计的发展看,重垢衣用液体洗涤剂由原来含大量非离子活性物的无助剂产品改进为采用阴离子与非离子(31)复配物,增加了LAs和AEs用量。另一方面是提高低温去污力,开发低温漂白剂和加酶技术。研究液体洗涤剂加酶技术、解决酶稳定性问题、选择酶与活性物的最佳配伍、减少酶活性的降低,开发脂肪酶和纤维素酶在液体洗涤剂中的应用、积极研制浓缩无水重垢液体洗涤剂的配制技术,这将是液体洗涤剂配方研制的发展趋势。 4.2工业表面活性剂的发展 近年来,国外工业表面活性剂发展很快,品种逐年增多。目前全世界共约有5000多种,已形成了各种专门用途的系列产品。某些大公司已拥有几百到上千个品种。据统计,日本的工业表面活性剂比重最大,占其总量的70%,美国为45%、西欧为44%。预计今后几年各国仍将以4%5%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我国工业表面活性剂起步较晚,无论在品种还是数量上都处于劣势,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从应用的工业领域来看,目前我国是以纺织工业为最大用户,其次为石油和建材工业。其它行业所占比例较少。今后工业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仍将立足于纺织、石油、建材大用量行业,发展系列化、专门化、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面向其它工业行业。 4.3表面活性剂品种的发展 我国表面活性剂品种以非离子为主,阴离子占1/3,阳离子和两性离子所占比重小。说明后两者开发系列化品种不够,衍生产品开发得少,这将是今后研究、生产的课题。 5结语 由以上结果可知,表面活性剂的主要作用之一是表面或界面性质的改变与体系中胶束量无关,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存在完全由以非胶束形式存在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提供,与油/水两相同时具有良好相容性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界面膜。CMC是表面活性剂在分散体系中使用量和作用极限的直接判据。对于某一具体体系,超出CMC所限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对分散结果没有影响,而且不利于分散体系的稳定。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表面或界面(包括对可能形成的表面或界面)的稳定存在(以紧密堆积方式)是其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李伟娜,刘志红,谢皓雪.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研究进展J.长春医学,2008,(2). 2 杨育杰,张新申,俞凌云.表面活性剂测定研究进展J.西部皮革,2010,(1). 3 杨师棣.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J.安徽化工,2006,(3). 4 张星杰,贾平福.中国的表面活性剂市场及展望J.中外轻工科技,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