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近二十年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新进展及趋势.docx
-
资源ID:17714708
资源大小:16.6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试论近二十年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新进展及趋势.docx
试论近二十年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新进展及趋势试论近二十年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新进展及趋势我国旅游地理学科研究起步较晚,自80年代初传入中国大陆,发展至今只要近30年的历史,固然如此,由于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旅游地理实践活动大量开展,一些理论、方法、技术得以发展和完善。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1主要研究包括,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旅游市场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地图等基本内容。2下面从这些方面进行阐述。一、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包括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和旅游者的决策行为。一般来讲,旅游者行为随着旅游目的地距离的增加,游客的数量减少;大空间尺度行为中,人们力图到级别高的旅游点旅游,并力图采取闭环状道路旅游;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中,人们较多采用节点状旅游道路。在20世纪90年代后加强了游客的市场细分,并根据市场细分结果对不同旅游者空间行为进行了深化研究,构成了很新的研究成果。如谢彦君(1990)提出了一种游客心理状态与目的地景观状态之间的关系模型来解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目的地选择的不同偏好影响。3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为感悟环境、旅游效益和旅游偏好。由于人们日益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在21世纪初期出现了一种体验性旅游现象,这些旅游者称为新旅游者。所谓的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环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商品、服务对消费者来讲是外在的,而体验是内在的,存在各人心中,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介入的所得。这种追求体验的新旅游者追求的目的与传统旅游者也不完全一样,决策行为与传统旅游者的决策行为不同,表现出新的规律性。二、旅游市场预测旅游市场预测在市场细分基础上对游客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出现了分析的多学科方法,分析的手段、模型多样化。数学模型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有个缺点就是只能进行线性分析,对于非线性问题没办法解决,一种新的预测方法是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简称ANN)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其中包括很多模型和算法,其中BP模型的HEBB算法应用最广。王娟、曾昊的(人工神经网络一种新的市场需求预测系统)是我国第一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旅游市场需求的文章。三、旅游资源评价国家旅游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公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这一旅游资源评价标准给出,使全国的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构成了共鸣,在此文件出台后,定量分析旅游资源的文章明显减少,但是学术界并没有停止探索。在这时期SWOT分析法和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在定性评价中最常用。四、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的环境容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环境容量就等于旅游容量的概念,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环境容量,二是社会经济和旅游者感应气氛的容量,保继刚把环境容量为五种基本类型,即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的生态容量、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和其他非基本容量。1狭义的旅游环境容量就仅指自然环境容量,与管理容量、社会容量并列。3在20世纪90年代环境容量研究方面表现出由早期重视自然环境容量向重视社会心理容量方向转变的迹象,从重视游客的心理容量到当地居民的心理容量研究的转变。五、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方法在21世纪初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2001年刘滨谊提出的旅游规划三元论最有影响,以为当代的旅游规划为了知足游客的三个不同层面的需求,旅游规划内容相应包括三元,即旅游、生态、景观,根据三元论中的三元,把旅游规划分为三个流派即游憩流派、景观流派、生态流派。刘峰的一种新的旅游规划思路即用系统论方法对旅游系统进行规划也趋向成熟。在此同一时期,魏小安对规划的形式化的倾向进行了反思,提出情景规划与体验设计,这种规划目的是使旅游者在活动中感遭到美妙的体验。六、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分为几个方面,有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其中国内研究者对旅游的环境影响研究比拟多,为了减少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鼓励环境保护的同时获取经济利益,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的概念从此向各种不同的旅游形式浸透,如今已经泛化。并影响了多种新的旅游形式,遗产旅游就是其中之一,王大悟以为生态旅游的内涵向遗产旅游演进。保继刚在这方面做出了全面探索。七、旅游地图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的旅游地图的内容由传统的区域综合地图和向专题地图方向发展。传统的区域旅游地图除了有以省为行政单位的旅游地图外,还有跨省的区域地图,如(中国长三角名胜精华)、(南部旅行)。专题旅游地图在近几年发展较快,如雨后春笋呈现出来,例如(世界遗产地图集)(中国卷)英文版、(古镇旅游地图)、(乡村旅游地图)、(三国旅游地图)、(美女旅游地图)、(中国将帅地图),自助游地图有(中国登山之旅)、(东北知行书)等。八、旅游地理学发展新趋势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现象的空间规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使研究的空间空前扩大、研究的对象变得纷繁复杂。趋势表如今:研究的视野将扩大,研究范围从小区域向大区域发展,研究的旅游产业空间分布不仅仅是旅游产业的分布,还会考虑到相关产业空间分布;旅游者数量变得更为宏大,类型更为多样,研究对象更复杂;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经济条件是影响旅游产生的客观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生产力水平也会改变,旅游流将发生变化,影响因素也变化,分析模型也将变化。信息化与信息技术也对旅游地理学发展也有促进。信息化与信息技术为研究提供了新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化,研究技术手段的先进,使得研究由定性向定量的方向发展,研究周期缩短,科学性提高,更合适旅游业发展需要。试论近二十年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新进展及趋势我国旅游地理学科研究起步较晚,自80年代初传入中国大陆,发展至今只要近30年的历史,固然如此,由于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旅游地理实践活动大量开展,一些理论、方法、技术得以发展和完善。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