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校本课程施行方案..docx
“德育校本课程施行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施行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根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二、开发研究背景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构造,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学校,理应积极介入课改,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2、学生现状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擅长或不懂行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拟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听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当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而,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活动具有特别现实的意义。3、我校校情的需要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沙坨子。一方面,里面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当地农民子弟,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缺乏,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怀老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么尊者爱糼,怎么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么着装,怎么待客做客,怎么遵守社会公德,怎么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拟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而,开设德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4、知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要学生的需求得到知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拟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而在小学阶段开设“德育课程,使他们从小系统地遭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进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5、我校育人目的的需要我校首要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在长期的教育经过中,己获得了一定的效果,老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历。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好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的,拓展愈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德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构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6、丰富的课程资源我国早已公布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我校各班还制订有学生(文明公约)。去年我国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施行纲要)一书。社会上服务性行业,如“宾馆酒店“市场超市等都有本人的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的藏书以及宽带网、校园网的建成更方便人们网上资源的利用这些都是我们对孩子进行德育的资料;,为我校该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资源保障。人类的一切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为前提的。对于人来讲,交往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趋频繁,国际往来日益重要,人们对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愈加关注。随着我们对交往礼仪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我校已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浸透,学校德育组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而作为德育的开展,我们重在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遭到人们的欢迎。再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进而推动社会以及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也正是由于开展德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客观的前瞻性,我校决定把“德育由学科浸透发展到作为校本课程主科目来开发,确定了以: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学科浸透系列、社会实践系列、自主管理系列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校本课程,从一年级开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殿堂。三、课程的目的1、促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度民族的基本礼节,养成在各种场合经常使用文明礼仪的习惯。2、自觉参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构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构成。四、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包括五个单元:“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学科浸透系列、社会实践系列、自主管理系列。详细见下:(课程内容固然分为五大单元,但详细施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穿插进行。1、“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2、“文明道德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孩子。3、“学科浸透在各科教学中浸透思想教育,使德育真正落到实处。4、“社会实践进行社区活动,在社会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孩子。5、“自主管理时刻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约束本人,无论在校、在家、在社会都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好孩子。五、课程的施行:我们的初步设想本课程在课改实验年段(一年段预先开设,再向全校铺开,五个单元穿插进行。每一个单元都是以“文明礼貌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介入研究为突破口,突出“德育的主题。逐步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后再向社会推进,同时让学生养成文明交际礼仪风范,以此促进学校校风更上一个新的台阶。1、专项课程设置。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老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2、学科浸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浸透德育,切合机会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3、课外实践:(1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与各级图书馆采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3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选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4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4、在课程施行的经过中应注意下面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灵敏性原则等。六、适度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老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因而,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学校对老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施行工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包括老师制订、撰写的(校本课程施行计划)和(校本课程教案(设计)的情况也应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比拟突出的,有创新的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2、老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3、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施行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良建议等等。学校、老师要根据施行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不断地改良和完善。七、保障的措施: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3、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工作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4、组织的保障。补充讲明:一、课程施行效果设想:1、教材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案例不断完善,逐步构建一套完好的校本课程教材。2、全面开设德育课程,逐步推向其它年级。3、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改善,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声声亲切的问候,感受浓浓的文明景象,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气氛进一步地构成。4、促进老师施行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改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及发展专业,加强老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1、课程生命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校本课程持久的生命力。2、评价体系问题:课程施行的评价体系是个复杂而又综合的问题,怎样做到定性与量化的统一,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统一,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统一。3、由于班级班容大,学生数多,要组织社交体验难度较大。4、师资配置问题:老师手头的事情过多太杂,而他们的时间精神却有限,无法对该课程作出更多的研究,如设专职老师,老师的编制又有限制,而且老师们又担忧职称的评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