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论文.docx
初中数学小论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初中数学小论文范文一: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研究数学,源于人们对生产与生活实际问题,抽象出的数量关系与空间构造发展而成的.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应用数学的发展,使数学日益浸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考实际应用题目更贴近日常生活,具有时代性、灵敏性,涉及的模型有方程、函数、不等式、统计、几何等模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老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实际背景中理清数学关系、把握变化规律,能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老师要为学生创造用数学的气氛,引导学生介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提问、自主解决,体验做数学的经过,进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影响数学建模教学的成因探析一是老师未能实现角色转换.建模教学离不开学生做数学的经过,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留有让学生考虑、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方法.然而部分老师对学生缺乏信任,由引导者变为灌输者,将解题经过直接教给学生,影响了学生建模能力的提高.二是老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开展建模教学,需要老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能驾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进行考虑,诱发学生进行探索,但是部分老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或以为建模就是解应用题,或重生活味轻数学味,或使讨论活动流于形式.三是学生的抽象能力较差.在建模教学中,老师须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题目长、信息量大、数据多,需要学生经历浏览提取有用的信息,但是部分学生感悟能力差,不能明析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影响了学生成功建模.二、数学建模教学的有效原则1.自主探索原则.学生长期处于师讲、生听的教学形式,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难有创造的意识.在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探究气氛,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探索、沟通、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因材施教原则.老师要着眼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构造,要贴近学生的近期发展区,引导他们从旧知的角度考虑,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3.可接受性原则.数学建模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能让学生理解所探究的内容.若设计的问题不切实际,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兴趣,老师要密切联络教学内容、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三、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种形式1.自学讨论式.先学后教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讲生练的形式,在老师的导学、导疑、导思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考虑,让他们在沟通中思想不断碰撞,构成新观点,进而本身认知水平得到提高.老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学,引发学生的探究.例如,如图,在河岸L的同侧有M、N两个村庄,现拟在河岸边修一座水泵站P,要求使管道PM、PN所用的水管最短,另修一码头Q,要求码头到M、N两村的距离相等,试画出P、Q的位置.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通过选点、测量,开展沟通讨论.学生1以为,是不是和异侧一样?学生2以为,假如M、N在直线L的异侧,连接MN即为最短.学生3以为,在同侧的话,能够根据轴对性的性质,将之转移为异侧.学生4以为,这有点像照镜子.这样,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在沟通中相互共享、互相促进、互相提高.2.引导探究式.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提出本人的猜测,在推理、论证的基础上获得结论、把握规律.例如,某景区团体购买公园门票价为150人的13元/张,50100人的11元/张,100人以上9元/张.甲团少于50人,乙团人数不超过100人,两团共计应付票费1392元.若组成一个团体购票,应付1080元.(1)乙团人数能否也少于50人,为什么?(2)求甲乙两团各有多少人?学生猜测乙团人数少于50人,进而推算两团人数会少于100人,团购价应少于1300元,与1392元矛盾,因此乙团人数应不少于50人,不超过100人.3.活动介入形式.老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小组活动探究,进行捜集数据、整理分析,然后解决问题.例如,某件商品的售价从原来的每件400元经两次调价后调至每件324元.经调查,该商品每降价2元,即可多销售10件,若该商场原来每月可销售500件,那么经过两次调价后,每月可销售该商品多少件?学生先计算每次的降价率为10%,然后根据件数单价=销售额列出方程.总之,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来解,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小论文范文二:多媒体技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一、对多媒体技术的利再认识1.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详细多媒体技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理论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数学的枯燥,由于是一种符号性的语言;数学的难学,由于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学生之所以学不好数学,是由于枯燥和抽象降低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直观的图形、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弥补了这种缺乏,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明了、直观,大大缩短了事物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有效的考虑知识的空间。多媒体技术的动态变化把形与数有机结合,将运动和变化展示给学生,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详细。加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例如讲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动画演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体现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讲述圆中角的互相关系,以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运动的角度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2.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增加课堂容量,拓展学生视野,优化课堂教学。例如讲述平移时,网上搜集生活中的平移图片,加深了学生对平移的印象,丰富了平移知识面。课件适时地通过声音、图像、视频形式在教学中补充一些数学史方面的知识,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诚然,多媒体技术节省了老师板书的时间,由于时间限制不宜在板书上逐一列出的练习题得以呈现,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在黑板上书写最重要的内容就能够了。3.促进学生获取技能和经历数学教学要求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揭示思维经过、促进学生考虑。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历的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讲述统计调查时,学生本人网络查询并采集相关资料,学生接受就很容易。学生通过网络查询采集资料的经过中,体会到网络互动沟通的学习方式,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底蕴。4.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老师备课时,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开拓了一条全新的途径,百度搜索点击一下就能短时间找到本人所需要的资料,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大大节省了备课的时间.二、多媒体技术应用存在的弊端1.追求形式,为使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大老师的认可,然而,不难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的老师以为只要选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才能紧跟时代潮流,不顾教学内容追求形式,为了使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弥补传统的一枝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缺陷,不能完全代替老师的教学活动。一些老师把一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融入课件之中,连一个小小的提问都不放过,本应老师做出的由电脑代劳了,过分依靠多媒体技术,完全放弃了直观的教具、板书。一些老师为了课件的漂亮,制作上花费了高倍的时间和精神,不研究教学方法,本末倒置。2.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空间课件是老师课前设计的,教学经过、教学内容、提问的问题都是安排好的,上课时,老师按部就班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每一个步骤。老师圈定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轨迹,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沿着轨迹走前行,不能雷池半步,这种程序化的教学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空间。3.阻碍了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多媒体技术增加了信息量,迫使学生眼睛紧跟课件的演示,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和质疑,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课的速度。老师忙于课件的顺利衔接,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减少了。4.造成老师对板书的遗忘多媒体技术的便捷性导致一些老师把能搬的知识都往课件上搬,造成了课件质量的下降、板书的冷落。数学学科是抽象的,要重视结论,也要重视经过,要重视形象思维,也要重视抽象思维。老师板书的经过中是带着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经过。这一经过是不可忽视的。把所有的经过集于课件之中,外表上看学生可能懂了,做题后发现了不少问题。5.追求快节拍,学生没有考虑的空间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节省了老师作图、板书时间,课堂节拍加快,密度增加,然而欲速则不达。学生考虑这一页的问题,屏幕已经显示下一页的问题。学生正在解题,屏幕上显示出解题思路、步骤、结果,学生不得不放弃本人的考虑。学生学习是一个认识、考虑、探索的经过,多媒体技术则起到了负面影响。6.学生产生疲惫厌倦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不好,会导致学生疲惫厌倦。有的老师过于依靠多媒体技术,不管教学内容能否合适与否,一律运用,一次性做好课件,每一学期没有变化。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疲惫,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总结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并不排挤传统教学手段,二者必须有机结合,扬长避短,获取最大教学效益。只要认清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利与弊,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得心应手。初中数学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