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中的艺术感受论文.docx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中的艺术感受论文 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意境的创造。所谓“意境是超越了具限的物象进入无限的四维空间,进而对人生、物象、历史等方面获取一种具有一定哲理因素的感触与领悟。意境的美感实际上是一种人对实物空间景的欣赏、感悟而在人的心底产生的超出景物之外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思维空间。中国古典园林素有“形象的立体画之称,其具有画的构图与神韵以及诗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在追求 “意的优雅与“境的深邃方面,是通过其本身的形象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景艺术手法,将感情寄托于构成园林中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产生其意境的美感。这种意境的美感体现出人与景的情感交互,表达自然空间的境域内涵,进而给体验者无限的遐想与感触,引起共鸣。 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的创造方法 (一)大中见小、小中见大、以少代多 我国古典园林擅长模拟于自然,其在遵循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上,提取自然界中的某些景象精华进行其大小、色彩、形态、质感等要素的空间组织与控制,使其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到达其意境感受的特殊效果。例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某些小型山石、水体常会给人以“咫尺山林、“一峰若太华千寻,一勺若江湖万里的意境心理感受。 我国古典园林中还常通过利用空间关系的组合变化来造成小中见大的错觉,进而更好的营造出空间的意境美感。如采用园中园,大园套小园的空间分割与联络来创造空间、组织空间和扩大空间(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再如通过园林建筑、墙垣、假山、园林植物分隔空间,造成园中曲折多变,峰回路转的效果。又如在很多狭小庭院的空间处理上采用多样的空间形式,扩大空间;利用云墙、月洞及曲廊等这样时闭时开的变化,使空间愈见幽深;利用各种物象进行组景与借景,对空间多样划分,进而可使空间愈分愈见其大。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消除人们心里上的空间压抑感,而且通过云墙、月洞、曲廊等这样的空间方式,增加了整个园林空间的意境美感。 (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常用艺术处理手法之一,其能从视觉上产生景深错觉,加强园林的意境美感。例如在有些园林中,有一个狭小的天井,造景者会在天井的壁墙前,种植竹子、芭蕉,再配几块假山石,构成一幅立体图画,使人忘记视线的局促。在靠近优美景色的墙上开窗,且窗户的形状各异,使墙外景色半隐半露,扩大了空间,加强了景深。在这里墙上的窗户是实体,而映射过来的景色就是虚体。这样一实一虚的表现,获得了特殊的效果,增加了园林空间的整体意境感。 除上面我们提到的实景的虚实处理,中国古典园林中也重视虚景的处理。如月影、花影、树影、风声、雨声、鸟语花香、等虚景。 (三)有藏有露、有收有放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段中还经常运用曲折、断续、比照、衬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营造一种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因而获得所谓“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清·沈复(浮生六记))等的造景艺术手法。这些手法都很好的体现出了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意境美概念。 我们以苏州园林为例,苏州园林打破古代正居建筑中严格的对称性,在意境美的创造方法上以模拟和亲近自然山水为审美取向,通过空间构景上的有收有放、有实有虚、有藏有漏、有比照等方法,使整个园林空间有畅有阻,迂回曲折,使其布局构景具有韵律感与节拍感,引起游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由而产生了一种“意境美。在整个苏州园林中,留园就很好的体现出了苏州园林“收放、比照、藏露、围透、虚与实比照的意境创造特点,留园的入口是一古朴典雅的大门,而从大门入口至园内各山池、会客区、书斋区,必经过一道50米长的走道,走道两壁都为高墙,且狭长、封闭、忽收忽放、忽明忽暗。有意识地使游人的视角遭到极大的压缩和极度收敛,在走道两侧忽左忽右地出现几次收与放的比照,颇能引发游人“庭院深深几许的感慨。 而花样繁多的漏窗设计,愈加强了苏州园林“意境美这一特色。例如拙政园里的漏窗,这些漏窗是通过形状和花纹样式的丰富性,再加上光线的影响,透过漏窗观看园中景色,使园林的优美意境尽在这一虚一实,一藏一露,一明一暗中彰显出来,含蓄且富于变化,有限的景色中蕴涵了无限的美的联想,使人的情感得到抒发,心情得到愉悦。 三、“意境美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物质体现 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园林山石水景,是构成园林艺术的三个重要的物质要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也是通过这三个物质要从来得以体现、升华的。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三个物质要从来依次讲明其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的体现: (一)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的意境美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园林中都是通过其优美的形态和若隐若现的布局来到达造景和观景的目的。同时又结合四周环境用景题、匾额、对联的方式来表达人对景观意境的追求。 (二)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水景的意境美体现 我国古典园林在早期时是以模拟自然界的山石、水景进行构景,到了中后期时,是以写意性为主的构景。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石,我们通称为“假山,它源自于自然,而且又凝结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因此除神形兼备外,还具有传情的作用。在(园冶)中曾提到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山石造型,千变万化,从山石的造型类型上,我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塑物型,一为筑山型。前者主要通过造型模拟一些人间存在的物象,但这种造型的模拟只是有几分形似,介乎似与不似之间,主要目的是传达一种寓意和神韵,有若中国写意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系既有旷阔之意又表达了深奥的审美意境。水能发人远思,这一文化心理积淀在园林的审美主体乃至审美客体之中。例如:以水面为镜、倒景为图作影射景等,使人心旷神怡。在(网师园记)这本书中曾提到,“沧波渺然,一望无际这样对水赞美的语句,在表达主体情思和审美意趣的同时,也体现出水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得审美特征。 (三)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意境美体现 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中,园林植物是造景的重要要素之一。园林植物具有优美的形象,人们通过千姿百态的园林植物单体或者群体所组成的景象进行联想而深化展开,能够产生生动优美的园林意境,这是由于造园家倾注了主观的思想情趣,使园林植物具有了优美的形象,所以人们从对景观的直觉开场,通过联想而深化展开,能够产生优美生动的园林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些园林植物之所以能让人产生美妙的联想以及优美生动的意境,不仅仅是靠其优美的形态,笔者以为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意境美还能够通过下面几个方面去体现: (1)园林植物都有一定的生命节律,会随气候的变化而变换出不同的空间、时间的意境美效果。例如:“竹处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苏轼借竹与桃花意喻春意。独生幽草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借深林、青苔、幽里等这些植物构成悠然、静谧的空间意境。 (2)园林植物不仅有着各自独特的物质形态,还有着各自独有的色彩和气味,通过色彩和气味的渲染,能很好的表达出园林植物的意境美效果,进而更好的体现出园林艺术的意境美内涵。例如: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常用的牡丹、梅花、竹子等园林植物,人们会这样形容:牡丹的“千片赤英夏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照地初开锦绣段,盈泛紫艳,朝阳照辉生红光。 (3)植物的形象常被人们“人格化,常用来表达人的性格、思想、品质等,进而表达人们感情的寄托。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也都被斌予了一定的人格特色,例如:梅、兰、竹、菊为“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的“四君子。此外,还有牡丹国色天香,梅花清致雅韵,玉兰幽谷品逸,青竹高风亮节等等,突出了植物本身深入的文化内涵,引起人们的共鸣,产生一种意境美的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通过造园者把思想感情融铸于自然山水之中,凭借艺术的技巧所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能调动观赏者丰富的联想,使人们遭到强烈的感染。她把人们带到能够凭感官感觉到的物质空间升华到能够在人的情感思维中起到作用的意境空间,进而创造了一种变化万千的意境美。 参考文献: 1赵春林.园林美学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明)计成.园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