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燃料电池在环境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精品文档.docx
-
资源ID:17796370
资源大小:19.9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环境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精品文档.docx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环境工程教学中的应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够同时处理污染物并产电,是将来理想的废弃物资源化工艺。这是一种以微生物为阳极催化剂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如图1所示。其原理是细菌降解有机物,释放出电子与质子,电子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转移到阳极,再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进而产生电流;而质子通过分隔材料到达阴极,并与电子及高电极电势物质通常是氧气结合,进而完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整个反响。与常规燃料电池相比,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微生物代替昂贵的化学催化剂,因此具有下面优点5:1燃料来源广泛;2反响条件温和,常温常压下即可运行;3环境友好,无酸、碱、重金属等污染物产生;4因能量转化经过无燃烧步骤,理论转化效率较高。早在1911年,英国植物学家Potter便发现细菌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这是关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最早报道6。1984年,美国制造了一种能在外太空使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用以处理宇航员的尿液。近年来,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因其本身的众多优点及应用范围的扩大,引起世界各国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而其研究涉及材料学、电化学、微生物学以及流体力学、机械原理等多方面,这与环境工程的教学与研究方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能够将此引入到环境工程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相结合。归纳起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知识点有学科基础理论与技能、环境相关基础知识、污染控制技术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环保处理设施与工艺设计、环境与经济社会相关知识等。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与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知识点,尤其前三点都密切相关,能够通过教学设计,将其引入,提升教学质量,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新型案例教学设计基于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多年的研究基础及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笔者总结了微生物燃料电池与下面课程的结合。1.水质工程学教学微生物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技术,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也获得了进展。而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够作为案例,引入到水质工程学的教学中来。在讲授生物处理部分,能够引入微生物燃料电池这项新技术。首先需要向学生讲清楚微生物燃料处理废水的原理。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室内,同时发生着厌氧生物处理、电化学氧化、生物氧化与生物混凝等多个经过,并逐一介绍此四个经过的原理特征。然后向学生介绍当前应用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进行污染处理的研究状况。近年来,一系列富含生物可降解有机物的废水,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逐步被尝试用来产电,同时废水本身得到降解。在介绍完好体研究状况后,任课老师能够根据熟悉的特征废水,展开而深化地向学生展示。需要提及的是,氮污染控制是当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氮废水是该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也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地下水污染防治为特色的环境工程教学特点密切相关。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脱氮的研究最早开场于2004年,研究者发现当阴极电势控制在-500mV时,微生物能够直接以阴极作为电子供体将NO3-复原7,这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氮废水的实际应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也需要向学生讲明,当前受制于材料成本,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废水还只停留在实验室研究,还未真正应用。这样既向学生教授了生物水处理的相关知识,又激发学生进行深化了解研究的动力,培养了学生擅长考虑与联想的能力。在讲授水处理系统部分时,在讲解完生活污水传统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能够针对当下相对难以处理的工业废水,介绍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新型处理工艺。如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尝试用UASB-MFC-BAF的组合工艺处理糖蜜酒精废水8,高效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并获得1410.2mW/m2的最大功率密度。其中,在UASB单元高效去除COD并进行硫酸盐复原,MFC单元氧化硫化物的同时产电,BAF单元去除色度并降解苯酚衍生物。与常规工艺的结合为MFC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处理方式。这除了向学生传递了水处理工艺的相关知识,也示范了工艺组合的特点与基本规律,培养了学生讲本人所学的水处理技术融会贯穿,灵敏运用的能力。2.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教学堆肥处理是主要的资源化技术之一,在讲到堆肥部分时,能够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固体废物堆肥中的应用案例,即微生物燃料电池既能够处理废水,可以以处理固体废物,展示了该技术良好的发展前景。其在固体废物堆肥中,底物不需要频繁更换,而且有机质含量高,堆肥经过本身产热可提高温度,为堆肥经过中构成的高度复杂的微生物种群的富集和生长提供了愈加稳定的外部环境,当前以厨余垃圾和园林肥料为原料的堆肥微生物燃料电池也已经有报道9。剩余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中最为头疼的问题,在讲授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处置部分时,能够着重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剩余污泥资源化经过中的应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够将剩余污泥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最清洁的电能,为污泥资源化提供了新的思路。详细包括直接利用剩余污泥与间接利用剩余污泥两方面,前者是直接以剩余污泥为燃料,在输出电能的同时,能到达良好的污泥减量效果;后者是分别以剩余污泥微波预处理上清液与剩余污泥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作为燃料,能够有效地资源化利用剩余污泥,同时到达污泥减量的目的。将此类案例介绍给学生,既能够教授了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处置的相关知识点,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并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环境工程意识和环境工程研究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环境学教学环境学是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以及基本原理,以便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而微生物燃料电池与其课程教学也有密切联络,能够成为加强教学效果的有力工具。污染物是环境工程的处理目的,而污染物指标是检验环境技术优劣的标准,在水体污染教学方面,五日生活需氧量BOD5的含义与测定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常规BOD5测定主要采用呼吸法,该法测定较为复杂,而且耗时长,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的BOD5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电流或电压与污染物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而且能够快速响应,并且测量范围较宽,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因而成为微生物燃料电池实际应用领域较为重要的直接应用方向。在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类型的传感器测定BOD5时,以待测废水为阳极液,通过之前测定的电压与浓度对应关系,读取电压值,便可换算为BOD5的浓度。此测定方法发现电池转移电荷与BOD5之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到达0.99,标准偏差为3%12%。而且微生物燃料电池类型的BOD5传感器响应快,恢复能力强,当污水浓度发生变化时,电流滞后1h即可到达稳定。而且微生物燃料电池型BOD5测定方法的另一突出优点是可连续运行,无需路外保养。通过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测定BOD5中的应用,能够加深学生对BOD5的理解,教授了水体污染指标的概念,也培养了学生触类旁通、理论联络实际的能力。在环境学课程讲授中,会涉及全球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也会提到一些新型的清洁能源如氢能、核能等。此时能够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助产氢的相关知识,这也是微生物燃料电池可能直接利用的主要形式。根据电化学理论,电解水的分解电压为1.6V,而在无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施加一个远小于水的分解电压的小电压一般小于0.8V,能够促进外电路转移至阴极的电子和阳极转移至阴极的质子结合而生成氢气,进而到达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产生氢气的目的,该工艺产生的氢气纯度较高,并能够积累和储存以及运输,克制了以前微生物燃料电池输出功率低、无法直接应用的缺点,进而促进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朝着实际应用又迈进了一步。这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更深的了解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而且培养学生的研发兴趣与喜好,另一方面教授了氢能等清洁能源的相关知识,拓展了氢能的来源,启发了学生深化探究、勤于联想的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实践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笔者主要介入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心得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对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在环境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在讲授烯烃部分时,讲到石墨烯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优点,更多地利用了其比外表积大、易于微生物附着的特征,促进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与污染物去除,使得学生对于石墨烯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教学起到了促进与拓展的作用,符合当下理论联络实际的教学思路。在环境专业主干课环境生态学的教学中,将水生生态系统部分引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概念,介绍了产电微生物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并介绍了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这不仅向学生传递了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微生物的类群与功能,以及污染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知识点,而且能够使学生明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形象地展示了微生物燃料电池介入污染迁移转化的经过,对于此部分知识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讲到这些案例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比拟高涨,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可见微生物燃料电池确实是良好的教学载体,有助于提高环境工程教学的质量,笔者在后续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完善提炼。结束语以环境保护案例介绍与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发为主要特点的环境工程教学,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案例,并能够与传统好氧、厌氧水处理技术相联络,因而能够引入到环境工程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来,启发学生进行深化讨论,并且进行类比,使得案例教学法与类比法能够自然的引入到环境工程的教学中,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该技术又在不断发展中,课堂的引入能够激发更多人对该技术的关注与讨论,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下一步教学实践中,各科目任课老师可深化挖掘,多多总结,以微生物燃料电池为载体,努力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