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司社会保障制度范文.docx
2020年公司社会保障制度范文 2020年公司社会保障制度范文 社会保障体系能否健全、这方面的法制能否完备,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公司社会保障制度范文4篇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司社会保障制度范文1 社会保障制度是当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能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亲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社会保障体系能否健全、这方面的法制能否完备,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针对国民保障需求的多元化,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形式。 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历的基础上,注重结合本人的国情与国力,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形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国家建立的基本保障制度只能起到基础性作用,解决国民在碰到收入风险时的基本生活问题,尚无法知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这样,补充保险或政府鼓励的基本保障以外的其他保障选择就显得特别重要。 多样化的社会保障形式由多功能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包括国家强迫的最低水平的社会保险、由缴费决定或自愿购买的补充保险在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构成。 要扩大筹资渠道,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以往主要采用现收现付制。这种形式既不公平,也不能筹集到足够的基金以备将来之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社会到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社会保障既能体现本人养活本人的原则,又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备将来使用。 这就要务实行多样化的筹资形式,即实行以部分积累制为主体,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并存,个人账户制、捐赠、发行彩票和可降低管理成本的志愿者服务等形式相结合的多种来源渠道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形式。 加强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构成法治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社会保障运行管理体制。依法办事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运行、管理只要以法律为根据,才能公平、高效、健康地发展。 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宁的稳定器、安全阀,事关广大社会成员的亲身利益,因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完善社会福利,进而维护社会稳定。 【重要切入点】 1.社会救助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保基本、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制度,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确保网底不破,能够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避免陷入生存窘境,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也能让人民群众消除后顾之忧、放心创业就业,这对于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公正,使全体人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2.大病医保 大病保险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保障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所谓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详细而言,就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城乡居民因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给予报销的一项制度性安排,是基本医疗保障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社会保障制度范文2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劳动法 第七十二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劳动合同法: 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下面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能够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机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工之日满1个月的次日起)。 公司社会保障制度范文3 (社会保险法)第三条规定,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 (1)广覆盖。就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要广,使尽可能多的人纳入到社会保险制度中来。这是维护(宪法)和(社会保险法)赋予公民的社会保险权益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从我国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发展经过看,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都是逐步扩大的;从国有单位到非国有单位,从单位职工到个体工商户、灵敏就业人员,从就业相关人员到非从业人员,从城镇人口到农村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体居民,其目的是做到使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与就业相关,主要覆盖职业人群。 (2)保基本。就是社会保险待遇以保障公民基本生 活和基本需要为原则。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确定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既要防止超出现实可能的过高标准造成国家财政、用人单位和个人负担过重,又要避免有劳动能力的人过分依靠社会保险而阻碍其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保基本是相对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 (3)多层次。就是社会保险除了基本保险之外,国家还鼓励和支持建立补充保险(如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和发展各类商业保险,以知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可持续。就是社会保险制度应当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十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影响,努力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长期平衡,以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稳定良性运行,也不给用人单位和个人造成过重的缴费负担。 以上“12字方针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明确了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立足点。第二,明确了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的实现途径。就是要优先解决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弥补制度缺失;继而解决覆盖面“从小到大的问题,将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在此基础上,稳步解决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第三,明确了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确实定,要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基本需要为原则。 公司社会保障制度范文4 一、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的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是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历程,到上个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基本到达小康,按有关部门确定的16个指标进行测算,2000年全国平均实现程度为96%。但目前的小康还只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农村还有3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城镇有近2000万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下面,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固然解决了温饱但距离比拟富有的小康生活还有较大差距。因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首先取决于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场经济运行总是伴随着不稳定性,这是由市场经济内在规律作用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造成经济不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 (1)信息的不完备。在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在一定的经济活动时限内,无人能够具备全部必要的信息,人们接受信息、传递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信息不完备,就可能导致经济决策失误,造成竞争失败。 (2)竞争机制作用。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形式。企业无一例外必须介入产品技术、成本、质量、服务和价格等剧烈的竞争,必然承受残酷的优胜劣汰。上轮竞争的大浪淘沙,构成这一轮的市场平衡,又为下一轮竞争和实现新的平衡开拓道路。任何企业都不敢保证本人永远是赢家,相反,在竞争中被淘汰的企业却屡见不鲜。企业的关闭、破产,关系到劳动者的命运,直接影响人们的收入状况和生活境况,必然造成经济不稳定性。 (3)投资跟进陷阱。当一种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利润丰厚,企业会自动跟进先期投资者,把资本向这一领域转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扫除了大规模、大范围配置资源的障碍,企业为了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利润,促使这种经济跟进行为愈加迅速,愈加集中。过去一种商品的兴衰周期是十几年、几十年,如今一种新产品刚面市,就会有大量投资跟进,迅速集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要素,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更新换代,几年内就走完了从供不应求到供求平衡再到供过于求的路程。金融市场更为典型,一些金融产品的行情周期只能以小时为计,竞争便尘埃落地。在这个经过中,隐含着扩张的盲目性,在造就创业成功者和投机胜出者的同时,也使相当一批盲目投资者跌入“跟进陷阱,被淘汰出局。 (4)科技革命带动的构造调整。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在经济增长中日益发挥着本质性的作用。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产业构造调整和企业组织构造调整,充满弹性的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市场是构造调整的基础和前提。这意味着工人在经济风险面前愈加脆弱。技术革命带动劳动生产率提高,其趋势是力争用越来越少的人力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产品。技术或市场变化甚至一夜之间就能毁掉公司的赢利地位,劳动者也不能置身于这个经过之外,使一部分人处于构造性失业,陷入窘境;一部分人固然报酬较高,但工作并无保障;还有一部分人由于本身条件的局限,被排挤在竞争之外,成为长期贫困人口。 (5)外部突发事件。来自经济系统外部的一些因素,往往起到推动经济不稳定性加强的作用。如严重自然灾祸、政府决策失误、他国金融危机、战略性物资和产品进口价格上涨、战争以及突发性政治事件等等,都可能激发一国内的经济不稳定,进而对世界经济产生冲击。 (6)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不稳定性。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各类经济资源打破地域、民族和国家的界线,在世界范围内自由、频繁、大量的流动,力求得到最佳配置,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日益互相开放,互相依存,这种严密联络的经济运行交汇为世界经济潮流,又反过来制约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世界经济更为剧烈的竞争。国际融资发展迅速,跨国持有股票和债券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增加了国际金融业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一国的股市或汇市的跌宕起伏,马上波及其他国以致产生全球效应,甚至引发一场经济风暴。1997年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受“9 11事件影响,经济不景气,就引起整个世界经济增长下滑。因而,一个国家想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独立独行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可见,经济不稳定性不仅仅是由于经济外部的原因导致的,它们还内在于追求经济增长的经过中。增长的主要来源中的大多数因素同样也是不稳定性的根源,随着不稳定性的增长,创新和赢利的时机也在增加。也就是讲,经济增长和经济不稳定性是同根生长、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经济不稳定性影响人们的理性选择。作为“经济人,从本身利益最大化出发,会自动采取躲避和抵制经济不稳定性的行为。作为消费者,面对目前和即将需要支付的生活需求不断增加,一般会强化储蓄倾向,把收入中更多的部分积累起来,为应付将来的生活所需;强化流动偏好,在手头上保存更多的现金,以防止忽然来临的风险。作为投资者,由于投资回报收入的不确定性加强,投资行为愈加慎重,造成投资增长缓慢或下降。经济人对抗经济不稳定性的行动汇合,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经过产生直接的影响。一是减少了即期消费和投资,使得有效需求缺乏,产品相对过剩。企业开工缺乏,裁减员工,造成大量失业。进一步构成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压力。二是引起调控失灵。在经济不稳定性比拟突出的情况下,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不佳。尽管中央银行连续降息,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兴建公共设施,期望启动消费和带动社会投资。但事实上银行储蓄仍然只增不减,消费市场仍然疲软,私人消费支出和私人投资尚未成为带动增长的主要气力。三是假如经济不稳定性状态得不到改善,经济就会在低迷状态下运行,被竞争淘汰的失业人员和社会贫困人口急剧增加,社会矛盾尖锐,甚至会酿成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曾经发生过。有的专家以为,由于社会保障改革,所以人们不敢花钱。这个观点不全面。本质上是由于经济不稳定性,人们不敢花钱;恰恰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们就更不敢花钱了。 在当代市场经济发展中,着力于效率的市场机制和着力于公平的稳定机制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的基础,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的实现。市场机制的手自发地挥舞,稳定机制却需要宏观调控,以到达有效需求与供应的平衡。什么样的公共政策能够促进这样的平衡呢?这就必须根据经济人抑制经济不稳定性行为的规律性,综合运用分配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收人增长的不确定性,使人们恢复和保持有效需求的合理增长。其中一个直接和有效的稳定机制就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内在稳定机制。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基本生活层面上保证收入的稳定性,推动有效需求适度增长。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看作是各个经济人抑制经济不稳定行为的集合。通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积累社会保障资金,构成个人收入不确定部分的补充,当人们担忧本人失业、退休、生病和出现事故伤残时所需求的支出没有或缺少收入来源时,社会保障提供了相比照较稳定的收入,来知足基本需要,进而恢复和保持有支付能力需求的适度增长。社会保障制度传递了经济增长稳定性的信息,改善了人们的收入预期,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刺激投资需求,拉动公共和私人部门增加投资。其次。社会保障运行经过是一个宏大的经济变量,年运行资金3100亿元,其中养老、失业基金2300亿,财政支出800亿。社保基金的一收一支,能够调节供求失衡,使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再次,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不会自动帮助那些因各种无法抵御自然灾祸和市场风险的困难群体,不能自动消除贫困。社会保障制度弥补了“市场失灵,通过转移支付调节社会收入,改善收入差距悬殊状况,缓解市场竞争的不良后果,促进社会公平。 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维系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一方面,从长远看,本世纪前20年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机遇期,也是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风险期。我国老龄化社会具有高龄、少子、大基数、高速度的特殊性。我国如今超过60岁的人口接近全国人口的10%。估计明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到达1.4亿人,占总人口的10.2%,当年净增1300万。到2030年到达21.9%,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9%。65岁老人比例从7%上升到14%。法国用115年,瑞典用85年,德国、英国用45年,我国将只用 26年(2003 2029)。我国是在刚刚进入低水平的小康社会情况下,在人均国民收入远低于发达国家的阶段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一时期又是以独生子女劳动力为就业者主力军的阶段。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是代际分配关系,怎样协调处理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 另一方面,从目前看,在体制转型时期,稳定问题尤为突出。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帮助陷入生活窘境的社会成员摆脱生存危机,使得大多数人能够共享经济增长的好处;大多数人能够承受体制转型的压力。有了这“两个大多数,才能够防备和化解社会成员因生存困难引发社会秩序混乱与失控的风险,避免社会矛盾冲突,稳固国家政权。在这一点上,发达国家从来就开宗明义地把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调整利益集团关系的手段。西方学者和政要普遍以为,在制度层面,近百年来十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保障制度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资本主义。在我国经济主体多元化和利益多元化的今天,也丝毫不可忽略社会保障制度的宏大政治功能。 三、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看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不仅要看经济构造、政治运作和社会环境的改善,还要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生存权利是人的首要权利,是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的安全感,维护了人格尊严,保障人的生存权利。通过建立医疗保障制度、社会救助贫困学生、施行失业者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保障人的发展权利。社会保障制度还拓展了人的社会发展空间。人的发展必将经历从“家庭人、“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过渡,进入市场经济,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打破了固定的身份,人越来越成为“社会人。加之人们生活方式的社会化和家庭构造的小型化,人们已经不能完全依靠单位和家庭来保障本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的社会化呼唤建立健全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不管贫富,不管强弱,包涵了社会各阶层人员,充分体现人的社会性,成为沟通社会成员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必须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国情出发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呈现二元构造的实际,人口诸多、老龄化集中到来的实际,社会保障资金积累缺乏、财政支撑能力有限的实际,构造调整与体制转换交融、工业化、城市化并进,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实际。加快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十分要突出抓好这样几件事 第一,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立法,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规范性和强迫性的特点,各国都是先法而后行。目前,我国还主要依靠行政法规,已经很不适应。尤其是养老、失业、医疗和低保这“四保,迫切需要基本成熟一个就出台一个,逐步在施行中完善。 第二,遏制退休低龄化趋势,世界趋势是逐步延迟退休年龄,我们不能逆行。应把领取养老金年龄与退休分开,严控提早退休,适当机会延迟退休年龄。 第三,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强化征缴,堵塞漏洞;制定法定预算,不搞分光吃净,构成财政社会保障资金积累;开设个人限额养老储蓄,免征利息税,作为社会养老的补充;国有资本出售收益归入社会保障基金;规范彩票收入使用,彩票属于国家垄断资源,应当统一规范发行,按需调剂使用,避免成为部门所有;其他收入,如利息税积累、放开护照申领收费等。 第四,建立社会保障支出的合理增长机制。社保资金支出具有刚性,上去容易下来难。社会保障支出应主要与物价指数挂钩,而不应主要与工资增长挂钩,假如构成与工资挂钩的增长定式,就难以解决工资与养老金轮番增长,且人们心理仍互相攀比不满意的怪圈。 第五,妥善解决当前的难点问题,如企业裁员处理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问题、特殊困难人员再就业问题、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构造以及农村扶贫救济问题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推进器和稳定的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