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产品的色彩设计分析-精品文档.docx
儿童产品的色彩设计分析【摘要】在现今物质丰裕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成长经过,对儿童产品从质量到设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儿童产品的色彩设计也至关重要,设计者要能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设计产品色彩,继而激发知足儿童的消费购物欲望,进而对儿童起到教育引导的意义。【关键词】儿童产品;色彩设计;儿童特征儿童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是正在发展的人,他们在选择物品时还不能够根据本身的想法进行选择,但要想使儿童产品能够迅速的融入市场,遭到儿童的欢迎和消费,设计者就要通过儿童产品的色彩给儿童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提高儿童对产品的兴趣。本文将从儿童产品的色彩设计重要性入手,对儿童产品的色彩设计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1儿童产品的色彩设计的重要性1.1开发儿童的模拟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心理学家以为,每个时期儿童的心理特征都是各不一样的,从儿童出生到学会各种生存能力都处于不同的阶段,而儿童在成长的经过中,需要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教育,才能使其本身健康的成长。因此,设计者根据儿童的成长特征对产品的色彩进行设计,能够激发儿童对新事物的兴趣,进而对其进行模拟,继而在产品的学习使用经过中,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儿童在对产品研究时,会集中本身的注意力,也会动手操作产品,进而增加本身的灵敏性。1.2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儿童在对产品进行观察研究时,就会发现产品独特的魅力,会对色彩鲜艳的产品整体感悟,并通过对色彩鲜艳的产品的真实体验,提升本身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色彩鲜艳的产品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会想通过产品了解每个颜色的不同,如产品中哪个部分是红色,哪个部分是蓝色,设计者对产品的颜色协调设计,才能使儿童发现其差异性,这样才能遭到儿童的欢迎。2儿童产品色彩设计的影响因素与设计方法2.1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设计产品色彩儿童在每个时期的心理特征都是不同的,婴幼儿时期的儿童对产品的购买欲还没有完全产生,这时设计者就要根据宝宝的监护人的色彩倾向性设计。产品色彩设计者要能够结合成人的心理特征对婴幼儿时期的产品进行色彩设计。而当儿童步入童年期后,儿童与父母的联络就是会减少,儿童有了自主权,就会选择本人喜欢的产品,而这时也是儿童的视觉发展的重要经过,例如色彩设计很成功的小黄人毛绒公仔,很受儿童喜欢,除去它大眼睛的设计以外,选择纯度很高的明黄作为主色调,亮堂的色彩吸引儿童注意力,能够从其他色彩中脱颖而出,可以以加深儿童对其产品的记忆力。与此同时,设计者还应考虑产品的受众人群,如针对男孩的产品设计,颜色的搭配就要能够偏于冷色调,而合适女孩则要是暖色调。因而,很多企业所设计的产品色彩鲜艳,进而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促进儿童的消费购买欲。2.2根据儿童产品的使用设计产品色彩安全问题是儿童产品使用的首要因素,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遭到伤害,所以在对产品的色彩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安全使用问题。例如在儿童服装面料设计时,就要考虑到染色的安全性。由于色彩越鲜艳的服装染料,所析出的化学物质越多,就像绘画颜料的藤黄色,色彩越鲜艳毒性越高。所以婴儿和儿童的服装色彩设计多项选择用明度较低的淡粉色、淡黄色或淡蓝色等等。其次也要从产品的构造方面来设计色彩。据调查显示,年龄小的儿童喜欢红色的物体,年龄大的儿童,喜欢紫色的物体,这时儿童在得到产品后就会对产品产生研究的欲望,而这样就会导致意外发生,因而,设计者要能根据儿童对颜色的喜欢心理和厌恶心理科学的设计儿童产品的颜色,进而引导儿童正确的操作其产品,这样就会给儿童带来不同的感受。2.3根据儿童产品的性质设计色彩不同的产品适用不同的色彩。色彩具有引导性、教育性,设计者在设计时要考虑色彩的特点再对产品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使设计出来的儿童产品到达完美的程度。如在儿童食品进行包装设计时,就要考虑色彩本身的特性。如暖色调能够增加人的食欲。色彩能够引导儿童构成良好性格和健全的人格,可以以提升儿童的智商,鲜明的色彩能够使儿童开心、保持活力;而灰暗的色彩会使儿童产生疲倦感,而且儿童长期的接触昏暗的色彩,会影响儿童的心理的正常发展。例如在儿童药品设计时就要考虑儿童对药品苦味的恐惧感,能够选择接近糖果和冰激凌类的色彩进行设计,减弱儿童的恐惧心理。3结语总而言之,只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儿童产品的色彩,才能激发儿童的消费欲望,也才能将产品推销出去。而有效的设计产品的颜色,可以以使儿童对产品进行研究时,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儿童产品要想能够在市场上立足,所设计的产品就要能够符合儿童的特征,知足儿童的消费心理,只要从儿童的视觉出发,才能设计出良好的儿童的产品。参考文献 1吴振韩.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包装世界,2011,(01):12-34. 2王茜.展示设计中的色彩应用J.当代装饰(理论),2013,(07):77-90. 3宓胜杰,宋红毅,赵庆.论展示环境的色彩设计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04):1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