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实验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精品文档.docx
-
资源ID:17837530
资源大小:17.1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工业设计实验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精品文档.docx
工业设计实验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探索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工业设计综合实验中的应用,分析了在工业设计综合实验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的必要性以及运用虚拟仿真的详细优势和意义,旨在对工业设计实验教学的改良的提供一定的帮助。关键词:虚拟仿真;工业设计;综合实验虚拟仿真实验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1主要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系统等技术,构建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到达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效果。2工业设计综合实验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实验实训课。主要围绕详细产品或项目,开展研究、实验与设计等活动,实践性极强,3是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综合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理论联络实际的重要环节。4学生通过系列课程的训练,进一步提高了对产品设计流程和创新方法的理解,加强了设计与生产制造的衔接,培养出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1虚拟实验的迫切性分析1.1实验条件受限工业设计综合实验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开设班级诸多,给实验教学的安排带来了宏大的压力。一方面,开课班级多导致实验教学设备使用紧张。假如班级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则实验设备安排不过来;假如选择分组实验,则无法保证所有学生介入到实验操作中,实验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实验场地也存在众多限制,实验场地面积有限。难以包容所有学生同时进行实验,只能分批进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1.2实验成本高昂工业设计综合实验中部分实验成本高昂。以3D打印快速成型实验为例,现有3D打印技术中如立体光固化、选择性激光烧结等工艺的材料成本和设备成本均很高昂。其中立体光固化工艺中的光敏树脂材料平均价格为每克210元。当模型重量增加时,实验成本也随之增加,学生往往难以承受。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更是以小时计算实验成本,包括后期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叠加起来,成本高昂,进而限制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1.3实验的安全性工业设计综合实验中部分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以数控雕刻实验为例,数控雕刻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要求极高。由于数控雕刻机的主轴转速较快,假如装卡刀具或装夹试件时没有严密固定,极有可能产生危险,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而,从安全角度出发,虚拟仿真技术在工业设计综合实验中的应用势在必行。2运用虚拟仿真的详细优势和意义2.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训练形式探索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旨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为基础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训练形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学生能够根据本人的时间安排,利用网络资源自由地开展主动学习。通过虚拟实验,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体验完好的实验流程,把握详细实验经过中相关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而变老师主导为学生自主,变机械式完成为研究、探索和合作完成的新形式。2.2开展以项目为引领、探究式的教学形式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如今综合实验课程中只是对单一设备的学习和认知。虚拟仿真实验是以项目为引领的教学形式。该形式通过项目引导,学生在完成详细项目时,要不断解决实验经过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到达最终的实验要求。对于学生解决的每个问题,虚拟仿真系统都进行考核和反应。这种教学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2.3运用先进技术,实现“理实融合的学习效果虚拟仿真实验详细项目设计中,既有理论知识,又包含了实验操作,创造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学习环境。通过VR等先进技术的引入,能够对理论知识中较为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生动的演示,补充理论教育的缺乏,6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考虑与动手操作的能力。本文探索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工业设计综合实验中的应用,分析了工业设计综合实验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的必要性以及运用虚拟仿真的详细优势和意义。虚拟仿真技术在工业设计综合实验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水平,在训练基础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