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道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docx
谈道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摘要:毕业设计环节是大学本科生在校的最后一次综合训练,是对这几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整体应用。在整个毕业设计经过中,选题起着尤为重要的重要。针对目前道路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中存在的题目陈旧、选题缺乏自主性、科研型题目偏少等问题,结合本身指导毕业设计的经历,提出了毕业设计选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关键词:道路工程;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是本科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大学生在校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全面检查。通过毕业设计,道路工程毕业生将对公路道路、路基路面、构筑物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设计,学生能熟悉公路设计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设计文件组成及编制等,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整个毕业设计经过中,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将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设计的能力,将专业知识从头到尾贯穿起来,到达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稳固和灵敏运用的目的。公路毕业设计一般由选题、毕业实习、道路方案设计、图纸绘制、讲明书撰写等经过组成。选题作为设计第一步,决定了设计的方向、角度和范围,选题的优劣是毕业设计质量的一项很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指导教师,在拟定题目时,应该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在题目的大小、难易程度上要严格控制,保证学生成果的明朗性,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1道路工程本科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1.1毕业设计选题陈旧,缺乏新意由于有的指导教师所带学生较多,而且时间仓促,所以把经常会把以前的设计题目拿出来稍作改动,多年不变,没有到达真正的与时俱进。甚至有的题目范围窄,工作量明显缺乏;也有的题目非常大,固然宏观性、综合性较强,但导致学生成果只好泛泛而谈,没有深度,而且与在校所学知识和将要从事的工作相关性不大,导致难以体现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毕业设计选题缺乏自主性目前,大部分院校实行由指导教师本人拟定题目,而后将题目汇总后发给学生网上选题目,最后经系里统一平衡协调,进而确定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尽管设计题目总数比学生数多,保证人手一题,但有部分学生可能无法选择本人喜欢的题目。其次,指导教师在拟定题目时,没有区分学生的偏好和擅于,导致题目类似度极高,缺乏广泛性、多样性。1.3选题主要集中在设计型,科研型偏少在很多老师心目中,设计型毕业设计题目更容易出成果,学生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地形图,进行一系列的选线等工作,由于地形图不同,导致成果不可能雷同,也不存在现象。所以工科学生更倾向于设计型选题。但是很多教师科研项目较多,完全能够让学生做些科研型毕业设计,来丰富选题的多样性。2道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一些建议2.1题目新颖,有创新指导老师在拟定设计题目时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毕业设计是毕业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完好经过,同时也是扩展深化学习知识的经过。设计题目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另外,在设计中,通过大量查阅积累关于道路方面的最新资料时,能够了解本行业最新的发展,了解前沿,对于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开拓其考虑问题的思路,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丰富的经历。在设计选题上,指导老师除了考虑学生运用和稳固已学的知识外,还应侧重学生所选题目的创新性。这需要老师不仅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安然平静科研能力,而且在专业知识上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选题在研究手段和方法等上要有一定的预见能力。2.2自主科学选题科学选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几年,我们在学生选题前都会集中开一次选题介绍会,拟带毕业设计的教师对本人的题目作简单的介绍。学生根据每个教师的题目介绍,结合本人的兴趣以及要从事的工作方向进行选择题目,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知足学生个人选题的要求,真正实现师生双向选择。同时,从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兴趣及知识积累,自主拟定毕业设计题目,经教师审核,到达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目的。2.3选题和科研相结合,增加科研型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指导老师应尽可能结合实际,真题相比于假拟题目来讲,有很多无法替代的优点,比方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完成效果好;由于选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性,学生在这个经过中也能和研究生师兄师姐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参入到科学研究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科学研究方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团体协作的精神等。尤其对于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学生来讲,这点非常重要。科研项目能够是老师本人的项目,可以以是设计院、研究所等单位委托的科研课题,或者是结合实验室建设的课题。另外,我们固然反对选题“缺乏新意,但是有些科研项目比拟大,需要几年时间来完成,不同届的毕业生能够更从广义和深度上延伸和扩大。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选题直接决定了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作为指导老师,我们要根据毕业大纲要求,在保证拟定选题的新颖性、可行性和适应性等前提下,正确引导学生怎样根据本人的兴趣和工作需要选择适宜的题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学会正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尽可能给本人的大学四年一个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