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自然科学类课程设置教学研究-精品文档.docx
-
资源ID:17854079
资源大小:21.0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教育自然科学类课程设置教学研究-精品文档.docx
小学教育自然科学类课程设置教学研究【摘要】自然科学类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对贵州省普通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自然科学类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情况调查,发现存在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较枯燥、教学手段较单一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云平台等当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施行探究性教学,并加强理论联络实践教学等建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适应社会的需求。【关键词】小学教育;自然科学;课程设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促进人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出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承当(科学)课程的老师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作为培养小学师资的小学教育专业,能否培养出适应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合格人才,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怎样设置自然科学类的课程,怎样优化教学方法,施行探究性教学,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怎样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和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势在必行。自然科学类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学习的重要科目,这类课程的设置目的要和总体目的的要求相符合1。本文通过对贵州省部分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设置和教学进行调研,并对在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随机发放450份问卷,收集并整理各类资料,以期为小学教育专业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提供参考。一、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一)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设置现状。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都开设有自然科学类课程,课程设置的科目与课时有多有少;部分学校实行教育学大类招生的小学教育专业没有开设自然科学类课程。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除个别高校开设自然科学类课程外,其余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没有开设自然科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的设置在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是通过拓展自然科学中各学科的知识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向往;二是学校以公共选修课开设一些自然科学的综合型课程,从多方面增加学生的科学认识。部分师范院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忽略了自然科学课程,对自然科学课程不重视,更缺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教学现状。1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利用上课时间,列出36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主动开动大脑,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学生分组上台授课。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组长安排小组成员在课后以分工合作的方法进行备课,最后每个小组都各自推荐一位同学上台讲课。当每个小组都完成授课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纠正错误和补充内容。3传统教学与视频结合授课。老师在授课经过中适时适度地穿插影像视频资料,与自然科学教学内容相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成为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途径,这是目前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部分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利用学校的资源或整合学校资源,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到实践基地去亲身体验;但大部分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自然科学课程仅有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二、自然科学类课程设置和教学存在的问题(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局限性。通过调查得知,多数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中只针对理科方向的学生开设此类课程。在问卷调查的数据中,有57.0%的学生表示愿意上自然科学类课程;25.0%的学生觉得很愿意;觉得可上可不上的有12.3%;有2.1%的学生觉得不愿意;还有3.6%的学生觉得很不愿意。也就是讲有94.3%的学生是愿意学习自然科学相关知识,而学校只针对理科方向的学生开设此类课程,不利于学生就业后的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因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有课时的要求,专业选修课时所占比例较少,不能安排太多的专业选修课。2教学安排不匹配。学校能讲授综合性自然科学课程的老师较少,不能知足教学的安排。一些院校在小学教育专业开设了自然科学课程,但是这类课程的课时不多。一些高校是由多位老师共同完成教学,由于涉及到教学安排、工作量分配、期末考核等问题,多数学校是由一个老师完成自然科学的授课和考核,授课质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高校不缺乏单一学科的优秀老师,但缺乏讲授自然科学综合类课程的老师。而如今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是因人设课,有什么样的老师,就设置相应的课程,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3专业老师未能与时俱进。小学教育专业固然开设了自然科学课程,但是由于学校不同专业的老师由于科研和其他的教学任务,使得基础的专业知识素养逐步下降,也不太主动地去学习或运用其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传统的讲授法,学生提不起兴趣。小学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思,因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缺乏必要的训练,导致教学脱节。4课程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随着小学教育专业的崛起,实践性综合课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很不一样的作用。在自然科学课程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只是注重理论知识。其实在这个教学经过中,老师更要注重教会学习者学会将这些理论的课本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学校首先应该尝试开设一些实践性课程,还要教会他们怎样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科学现象,要用这些知识去指导实践。因自然科学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各高校不同分院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不同,而大部分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所属分院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资源,造成教学上理论多,实践少。(二)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缺乏现实性。以为课程设置的内容和知识点的讲授存在问题的学生超过21.3%,有16.2%的学生以为是老师教学时运用到的教学方法不妥,12.6%的学生以为是本人所处周围的环境问题,有15.5%的学生觉得是老师上课时使用的教学手段问题。还有34.4%的学生以为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其它问题。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得知,学生以为课程内容枯燥的原因有下面几点:一是学生觉得课本上的内容不太贴进现实生活,知识点比拟深奥或者过于简单;二是课本上的内容大多都是文字,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这与教材的选择有一定关系;三是老师对教材研究的深度不够,投入的精神缺乏,缺乏课堂教学的技巧和艺术,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教学手段单一。超过42.9%的老师在课堂上从不实行小组讨论,偶然会的占53.5%,经常的只要3.6%。课堂上偶然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的有63.9%;31.7%从不施行头脑风暴;经常使用头脑风暴的只要4.4%。老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手段较单一,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3老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学生对课题教学效果满意的有52.1%;有18.9%的非常满意;有25.9%的较满意;有3.1%觉得不太满意;没有人表示对课题教学效果不满意。学生有45.3%的以为老师的教学能力重要;有23.8%以为老师责任感重要;有15.3%以为学术造诣重要;有15.6%觉得老师应有较好的人格魅力。因而在学生心中,老师各方面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十分是希望老师能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知识素养。由于高校教学对象是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思维、智力发展水平都已经逐步到达稳定和成熟,对老师教学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4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通过对部分师生进行访谈以及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的态度是特别愿意接受自然科学课程,有超过52.1%的学生以为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有30.0%的学生以为是老师本身在表达方面存在问题;还有11.1%的学生觉得是和老师的年龄、性别和对待学生的态度相关;还有6.8%的学生觉得是老师本身的理论知识薄弱。实际上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高校对老师考核衡量的指标体系,断定一个老师的优劣以及老师的奖励和职称评定,更多地是在科研论文、项目上,致使很多老师不重视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得不到学生的共鸣。三、考虑与建议(一)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让学生在生活中碰到科学类问题时,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同时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大部分是要成为小学老师的,他们有可能会任教小学(科学),因而在这类课的课程内容里面能够适当地增加一个章节来介绍小学自然科学,这样做能够让这些师范生在走向讲台之前先熟悉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还能够让他们了解它的重要性和特征、把握它的的教学方法、明确它的教学目的。参照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把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融入到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解决高校学生培养与小学教育实践脱节的问题。自然科学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优化内容,适应小学(科学)教学需求。(二)课程教学方法调整。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不仅要从促进他们的发展为起点,还要从全面贯彻三维度教学方法来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者要学会尊重他们的不同点,在授课的这个经过中不但要用科学的方法,更要用当代的手段。改变过去一整节课都是由老师在不停地讲的教学现象,采用老师的“讲与学生的“学共同配合的方法,再加上分组讨论的方法教学。在授课经过中,配合与知识相关的图片,借助音像资料以及网络媒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三)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然科学老师应当理论结合实际来开展教学,适当增加一些动手操作的环节,为小学所开展的科学技术类的活动做好理论基础知识的垫脚石。充分挖掘学校和区域内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自然科学各分支学科本身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统一,知识从实践中来,又进一步指导实践,实践又不断提升理论,两者密不可分。(四)加强老师培训力度。老师作为一个直接的施行者,其成败的绝大部分因素是由老师决定的。大部分老师在课程改革经过中都会担忧本人能否备好课、上好课,能否教好学生。因而,教育部门和当地学校应该多沟通,一起组织教学者们开展活动。让老老师获得新的教学手段,增加新老师的教学技巧。在小学科学课程“国培适当增加部分高校老师,有利于高校培养学生与小学的教学实践结合。(五)结合教学内容浸透思想教育。老师不仅要得拥有广博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一个健康的身体。由于各种影响,如今一些同学不太喜欢坐在教室里学习,他们的心总是浮躁的。因而,通太多种且有效的途径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成为了老师的另一份职责2。(六)高校内部资源整合。小学教育专业在各高校都存在教育资源缺乏的现实,十分是自然科学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实现资源的分享,使资源配置逐步趋于合理和完善,促进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七)充分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经过中,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各种工具辅助课堂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够对布置的作业进行评分和成绩分析,建立试卷库和试题库,再对试题自由组合构成一套试卷进行课堂在线测验。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分享,对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同一门课程能够多位老师同时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使自然科学课程老师资源整合,发挥高校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只要对自然科学类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再从学生的学习规律性出发,教学的内容上才能构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老师不仅应该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要学会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等当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注意多与学生沟通互动,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