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罢工权立法核心-精品文档 (2).docx

    • 资源ID:17861248       资源大小:23.9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罢工权立法核心-精品文档 (2).docx

    罢工权立法核心论文摘要:本文聚焦罢工权立法要点-保护性规范和限制性规范,阐述通过罢工权立法实现劳动合同关系中的权利制衡的核心内容。关键词:罢工权保护性规范限制性规范权利制衡与社会效益内容: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越来越频繁,而劳方对于改善劳动条件、中止人格污辱行为的诉求直接表明在劳动合同关系中存在着严重不平等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而赋予劳方以罢工权,以到达企业内部劳资双方权利的制衡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学界普遍认可。本文着重对罢工权在立法方向上的几个焦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一、对罢工权的理论认知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罢工的认识不清,没有区分不同性质的罢工,混淆劳动法范围的经济性罢工与出于特定政治目的的政治性罢工,致使罢工这一概念一经诞生就被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罢工权也相应地被躲避、被排挤。广义的罢工包括政治性罢工和经济性罢工。政治罢工通常指以实现特定政治主张为目的,针对国家机构的有计划中止工作的行为;相应地,经济罢工,又称狭义上的罢工或劳动法上的罢工,通常是指多数受雇人员为了维持和改善他们的劳动条件,或者其他经济利益诉求而共同中止劳动的行为。政治性罢工不利国家稳定,任何国家都是禁止的,我国学界成认的罢工权指的也是经济性罢工权,不包括政治性罢工权。本文涉及到的罢工权是指劳动者为签订集体合同或维护其集体合同规定的权益,针对雇主的特定主张或行为有组织地共同停止劳动的权利,是集体会谈权的逻辑延伸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当代经济形势下的一种契约自由的体现。中国建国后对罢工权的态度经历了一个肯定到否认的经过,目前仍然停留在学界讨论的层面。建国后的四部宪法中,1954年(宪法)没有罢工权规定,1975年、1978年两部(宪法)把罢工列入公民权利范围内,1982年宪法则取消了“罢工自由的规定。西方国家对罢工权的态度则经历了由禁止、限制、允许存在到最终立法加以保护的经过。中国这种与国际社会几乎相反的态度有其构成的历史根源。首先,在单一的计划经济下,企业归国家所有,经济罢工易于政治罢工相混淆,被一概否认;其次,不加限制的罢工、罢课对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毁坏;再次,两部罢工权宪法立法过于笼统,对罢工主体和合法罢工没有进行界定,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文件进行限制。立法上的欠缺,也导致了经济罢工的毁坏性远远大于其平衡作用。局限于当时的历史背景,1982年宪法取消罢工权是一次拨乱反正,有利于计划经济下的社会发展,只是不再适用于市场经济罢了。罢工权立法将有利于中国市场经济构建。首先,确定法定范围内的经济罢工的合法性,利益化劳资双方权利的制衡,便于在平等条件下自由协商达成集体合同;其次,有利于引导罢工,避免不合法罢工,进而尽快地解决企业内部劳资矛盾,有利于经济平稳发展;另外,能够把政府从经济发展中的细节中解放出来,致力于总体规划和发展大方向的把握。罢工权立法不是支持罢工,其最终目的是把企业管理中产生的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进而消除罢工对国家稳定和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罢工潮在各地不断涌现,引起司法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发生停工、怠工事件,工会应现代表职工同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有关方面协商,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并提出解决意见其中有关处理停工、怠工规定,明确无误是指集体停工、怠工,而所谓的集体停工和怠工应该是能够理解为罢工。但是,法律对这类罢工没有明确定性,工会好像一个有义务但是没有权利的第三方。学界对罢工权立法有修宪讲和缓行讲两种主张。修宪讲观点以为通过修改(宪法)、修改完善(劳动法)、制定(罢工法)等方式,一步到位地实现公民的罢工权,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构建形式。缓行讲观点,对罢工权执有审慎态度,以为我国目前以法律形式直接规定罢工权的机会尚不成熟,片面追求社会秩序并把它作为最终价值目的,以为不能够贸然将罢工权提升到法定权利的高度,进而主张罢工权应该缓行。在中国,劳动合同关系已经占据社会经济关系的主导地位,“政府工会的地位及工会经费都是由法律直接赋予的,它的社会地位远高于西方国家工会的地位。鉴于宪法是根本大法这一法理,不应舍本求末,笔者支持修宪讲,即通过修宪赋予劳动者制衡权利,维护公允的劳动合同关系,最终实现社会稳定发展这一价值体系需求。由此可见,中国对罢工权的认识正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深化,它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亟待通过立法加以明确。二、罢工权的保护性规范罢工权是中止资方侵犯劳工保护合法权益的最终自主权利,其立法宗旨应当保护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劳动者,罢工权立法只要旗帜鲜明地确立、保护这一宗旨,才会收到威慑、约束资方行为的效果,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劳资矛盾的激化。因而,罢工权的保护性规范应当做为罢工权立法的主要内容拟定条款。罢工权的保护性规范,是指法律为实现罢工权这一劳动者基本权利而提供的保护性措施。它至少应当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工会独立享有罢工组织权,具有排他性,应当遭到法律保护。一方面,基于工会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工会做出的罢工决定必须符合所属会员意愿,并且经过会员大会绝对多数表决通过。另一方面,劳动者个体的权利诉求只要上升到集体诉求,由工会组织施行方可受法律保护。罢工权与工会组织权即结社权或者团结权、集体协商权即集体会谈权或团体交涉权和民主管理权即劳动者介入权或共同决定权共同属于劳动基本权。劳动基本权是劳动者为本人利益的同时兼为其他劳动者利益而行使的权利,是劳动者在生产经过以外的权利,为劳动者共益权,它有别于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权。在企业正常执行集体合同的情况下,由少数劳动者擅自发动的自发性罢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远远大于个体劳动者的权利拆求,同时也阻碍到其他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权的正常行使,国外称之为“野猫罢工,属于非法罢工。再者,工会应是唯一的法律保护的罢工权行使主体。有学者称,职工代表大会应与工会同等享有罢工组织权。他们主要是根据国有企业现行机构下的职工代表大会职能而提出这一观点的。我们应该看到职工代表大会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深化,其介入制定企业重大决策等职能正逐步被股东大会所代替,而这种权利的划分易产生推诿,不利于矛盾冲突的解决。2、准许罢工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罢工的有序性。罢工必竟会对资方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资方出于固守既得利益的目的考虑,一般会本能地对罢工进行阻挠,这就对解决产生罢工的矛盾带来不利影响因素,甚至会使双方矛盾加剧,最终激化到非通过诉讼无法解决的窘境,这就无法实现最终协商缔结集体合同的目的。因而,准许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罢工的有序进行有利于加快矛盾解决的进度。例如设置纠察线,成立纠察队;在资方严重损害劳动权益时,能够采取占领劳动场所等自力救济手段,只要没有发生打砸抢等恶性事件,符合妥当性标准,一般应为“正当非暴力。3、行使罢工权的法律责任豁免。合法罢工享有特定的法律保障,这主要表如今合法罢工的民事免责和刑事免责方面。所谓刑事免责,是指罢工权作为公民权或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只要是合法行使这一权利便不承当任何刑事上之责任。民事免责,即便罢工直接或间接违背有关劳动合同或给资方以及第三方利益造成损害,若未违背法律禁止性规定,则免除由此产生的违约和侵权责任。确立罢工权行使的法律责任豁免,主要是解决法律间的冲突问题,对于非出于解决矛盾为目的而成心施行的毁坏行为则应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4、保护参加罢工的劳动者个人权益。一旦劳动者因罢工而导致失业或者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罢工权立法将形同虚设。罢工期间,由于劳动合同中止,罢工者无法获得劳动报酬,为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工会应发放必要的救济金,而工会也有义务筹集和管理有关基金。资方不得以参加罢工为由辞退或歧视劳动者。罢工结束,劳动合同复效,资方不得以此为由拒绝恢复罢工者原有职务或解除劳动合同。5、严格限制资方阻碍罢工的行为。为防止罢工权滥用,国际上通用的作法是赋予劳动者罢工权的同时,给予资方闭厂权,以降低资方损失,但是我们同时要谨防资方滥用该项权利,否则罢工权将形同虚设。只要在罢工造成企业的严重混乱,使公私财产及公共安全处于紧急危险状态时,资方才有权关闭工作场所,可有效防止劳动者罢工权的弱化。资方为维持必要的生产经营,在罢工期间能够招聘临时工,但是应当明确禁止永久替代原有岗位工人或者提供高于罢工者的劳动条件。资方以其他方式干预、约束劳动者行使团结权、集体交涉权或集体行动权的行使构成不当行为,应当禁止。三、罢工权的立法限制罢工权立法修宪讲和缓行讲两种观点分别主张权利制衡和社会价值。笔者以为实现社会经济价值是权利制衡的目的,权利制衡是实现社会经济价值的手段,两者互相依靠,不可分割。因而在支持修宪讲的同时,对罢工权的行使进行规范是必要的,笔者赞成学界提出的对罢工目的、罢工主体、罢工程序和特殊时期及冷静条款等条件进行限制。罢工权的限制性规范,是指为保证罢工行动的有序性,平衡各种利益,而对罢工权划定的合法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下面:1、罢工目的限制。一是必须对政治罢工进行限制。政治罢工缺乏宪法根据,不利于政局稳定,政治罢工当属非法罢工。二是经济罢工必须是以在法律范围内达成集体会谈意向,缔结集体合同或者维护集体合同所约定的条款为目的。三是中国的主体经济体为国有企业,其财产是国家财产,笔者以为企业雇工在企业管理人员恶意低价评估、出售企业财产出售时进行罢工应为合法罢工。四是同情罢工易使矛盾激化,即为支援其他劳工之罢工行为而进行的罢工,并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罢工潮,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超出了其制衡企业内部劳资权利的范畴,也应视为非法罢工。2、罢工主体限制。首先,应对罢工组织主体进行限制。法律只应保护工会的罢工组织权,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享有这项权利。要保证经济罢工有序进行,顺利到达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目的,确立其组织主体是首要的,其介入主体必须在此基础上加以限制。若是只对参加罢工人员合适范围进行了限制,假如任由这些合格个体举行罢工,就会构成“野猫罢工的非法罢工状态,因而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对罢工组织主体进行保护的同时进行限制。正如前面在罢工权立法保护规范中所阐述的,职工代表大会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其做出的决定往往对企业有强迫约束力,与最终要务实现自由协商达成契约-集体合同或正常履行的目的相冲突,不应列入罢工主体;劳动者的个人权益不同于劳动者基本权益,它与资方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劳动争议机构和法院一般能够很好的解决,也不应列入单独行使罢工权利。无论何种行业,其罢工组织者都应当是工会,而不是其他组织或机构。中国工会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组织,它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它的社会地位和经费来源都有法律上的保障。在国有企业改制经过中,中国工会出现会员流失现象;在非国有企业里,组建工会组织非常困难。这些困难并不能讲明工会缺乏独立性,相反地,它反映着赋予工会以罢工权主体资格的迫切性。其次,可根据能否存在劳动关系进行限制,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外的人员不得介入罢工。经济性罢工既然是以签订和维护劳动集体合同为目的,不存在劳动关系自然无法理基础,应当加以限制。根据1995年(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动法十分是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其他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其适用范围排除了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自然不是合格的罢工权主体,应当加以限制。另外,根据社会价值标准评价体系,罢工群体所从业行业对公共事业影响较大的应当加以限制。比方,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等为实现公共福祉而设立的工作岗位;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水电煤气供给、医疗卫生和教育等为保障人类生存发展基础的行业从业人员,一般也加以限制。3、罢工程序限制。罢工权立法主要应对罢工前置程序进行限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罢工决定进行限制。工会在做出罢工决定前,必须召开会员大会,经过绝大多数会员同意。二是罢工权施行之前,应当经过劳动争议调解机构调解,调解无效方可进入罢工程序。三是应当履行提早通知义务。工会在施行罢工前应通知资方和相关部门,突袭性罢工应属非法罢工。以上三项程序应当作为认定合法罢工的形式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七条规定,“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按照本法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现行法律对“集会、游行、示威实行了审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详细部门的处理矛盾的紧迫性,致使相应部门在实践操作中往往采用的是治标不治本的粗暴的严禁措施。而经济性罢工固然限于对经济目的的实现,但处理不当也会扩大社会经济损失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罢工权的主要目的是制衡资主的权利,若实行批准制度,将可能滋生官僚主义,出现严重官商勾结损害雇工利益的事情,造成事态进一步恶化。鉴于些,笔者主张前置程序实行通知义务。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程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起到重要作用,相应的机制比拟健全,调解工作的作用不容忽视,从“平衡原则出发,减少不必要的罢工事件发生,调解或仲裁应列入前置程序。4、特殊时期和冷静条款限制。在受灾区域在抢险救灾或受灾威胁急迫的区域防险期间、戒严期间和地点、公布进入发动状态、战争状态及其他与国防紧急状态相关的特殊时期或特殊地点罢工被禁止,我国立法上已有所体现,例如1996年(戒严法)第13条规定,戒严期间,戒严施行机关能够决定在戒严地区“禁止罢工、罢市、罢课。此外,行政机关在有证据证实罢工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国家安全时可申请法院一定期间不得罢工的禁令,而有关机构在冷静期应积极参与劳资会谈,斡旋调解。5、罢工限度限制与和平条款限制。罢工不是目的,劳动者行使罢工权的合法目的只是期望借此制衡资方对企业的绝对自主控制权,以到达最终双方处于一种比拟公平的地位进行协商,而到达自由契约的目的,因而应当限制罢工限度。对于恶意毁坏或侵占资方财产以及对资方人身进行攻击的不当行为应当禁止,因而而带来的后果,不应免责。对于双方已经缔结尚末期满的集体合同,只要没有严重损害劳发动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应当保持抑制,对于违背各平条款的行为应当加之限制。四、结论罢工的最终目的是非强迫性的自由协商契约,它要求劳资双方就其各自利益不断进行妥协,最终到达平衡。法律环境一旦成熟,将会大大降低社会公共财富的损耗,构成良好的契约机制,有利于中国市场经济中劳动合同关系的推行。在实现这一目的的经过中,经济性罢工权对资方的威慑作用与法律强迫处罚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有效施行将起到较和平处理企业劳资双方矛盾的作用。罢工权立法能够有效地抵制官僚腐败现象。中国市场经济尚不成熟,因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不断,中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很好地解决纠纷。但是,市场经济的推进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本官僚的侵蚀,而争议处理部门的不作为又将直接引发矛盾的激化,甚至使劳方对政府产生怨言,劳动合同矛盾转移成劳方与政府间的矛盾,不利于而国家稳定。而劳动者拥有最终的罢工权,就会对其产生威慑,能够有效地提升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对罢工权进行符合中国国情的保护和限制规范,是保障罢工权立法成功的关键。保护规范是为了避免干扰,便于早日达成一致意见,而限制规范是出于平衡和合适原则,在保护劳动者基本劳动权的同时维护正常的经济发展秩序,其中工会在罢工期间的组织地位不容动摇。参考文献资料1、史探径(中国劳动争议情况分析和罢工立法问题讨论)刊于(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2、苏苗罕、姚宏敏等(法律对罢工权确实认及规范)刊于(法学)2001年第2期3、管斌(劳动基本权研究)4、张千帆(法治经过中的权利制衡)刊于(法制日报)2004年1月29日5、迈克尔D.耶茨(美),张文成译(美国工人失业和工会组织现状)载于美国研究网2004年12月30日6、蒋德海(为什么讲权利制衡比权利监督更重要)载于中国学术期刊网7、闫海(讨论罢工权的法理分析与规范设计)载于法律论文网2010年4月19日

    注意事项

    本文(罢工权立法核心-精品文档 (2).docx)为本站会员(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