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建构-精品文档 (2).docx
-
资源ID:17863158
资源大小:19.9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1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建构-精品文档 (2).docx
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建构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问题分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从世纪年代开场,初步确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从课程的施行现状来看,存在下面几个主要问题:一课程目的重弥补预防轻发展促进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目的主要是预防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心理问题的解决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这样的课程目的导致了不少大学生只知道应该如何避免负面情绪却不知道该怎样提升本人的积极情感体验能力;只知道悲观、自卑、嫉妒等各种不良人格是如何构成的却不知道如何去发展诸如乐观、自信、宽容等积极的人格品质。二课程内容重学科专业性轻实际应用性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陈述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一般围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等内容展开,比拟忽视学科在详细生活领域的应用,缺乏教育载体的深度开掘。比方:体育运动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在大学生情感心理教育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在促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等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充分利用多样化教育载体,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课程形式单一施行途径简单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主要是学科课程形式,基本上按健康心理学的知识逻辑来组织课程体系,很少兼顾学生的心理逻辑,课程形式缺乏灵敏性且比拟单一。课程施行途径主要有专题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健康活动以及心理咨询,课程施行途径相对简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课程形式还是课程施行,都应该从系统发展观的角度出发,以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自我潜能的开发为教育目的,建构科学有效的课程形式和施行途径。二、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特征健全的心理素质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内源性条件,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健全心理素质的构成是个体维护心理健康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以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做既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能培养学生成为愈加积极、乐观、幸福、进取的个体。该课程体系将综合多个学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有效手段,其基本特征如下:一发展与适应并重的课程目的设置发展与适应并重是指该课程是基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首要目的的课程理念。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心理健康教育秉承积极心理学对人性持积极评价的取向,重心是重视人和社会的积极因素的教育功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以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心理健康教育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上。因而,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目的既应指导学生积极适应又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良好适应能力的发展。二综合化的课程内容构建综合化的课程内容是指一切与大学生有关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以及社会实践都能够整合成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成和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即生活即课程的大课程观。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全方位、全经过、全面浸透、全员介入的途径,构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老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老师为生力军,以宿管员和同伴为社会支持气力,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气氛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重视学校教育与社会活动的有机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自我教育与同伴互动的有机结合。三自主介入的课程组织形式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激发、调动大学生自主介入、自主体验、自主感悟为核心,构成围绕心理健康和积极心理品质的自我教育活动。实践活动是个体心理品质构成的主要形式。根据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从心理发生的角度分析以为,心理品质是主体依托实践共同体,通过实践活动内化外部刺激而构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不是灌输课,而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体验课程,老师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学习经过中的感悟、体验与操作。因而,该课程体系非常重视大学生通过自主介入实践活动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十分强调课程的情景性、介入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三、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成一专题训练课程专题训练课程是基于“明理导行的原理,让学生转变观念,提升认识,了解和把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与技术。专题训练课有两种施行途径,分别为专家讲座和心理训练心理教育课。专家讲座课一般由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讲授,受众面比拟广,使大学生深化了解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专家讲座的缺陷是难以施行详细的行为操作,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悟成长较少。心理训练心理教育课是由心理教师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以学科课程的方式,围绕大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健康主题开展的课堂训练或团体辅导。心理教育课让大学生亲身介入,共同沟通,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心理问题或者领悟构成一些积极的心理品质。二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技能构成、心理素质提高的实践训练活动课程。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重视实践活动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课潜移默化地构成健全的心理素质。借鉴国内外实践经历,实践活动课主要采用如下形式开展:营销活动。以市场竞争实践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施行方法是邀请营销专业的教师介入到该课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和技巧来消除或缓解某些心理障碍如社交恐惧到达维护心理健康之目的。媒体设计。让学生设计心理健康主题方面的多媒体作品,并介入竞赛。邀请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的新媒体专业的教师介入该课程,在课程中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主题方面的信息以及校园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自我超越训练。自我超越训练能够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强化大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增进团队介入意识和责任心,为大学生将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健康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体育运动教育不仅促进学生身体技能发展,而且有益于学生社会技能、自尊、亲社会倾向以及学业成绩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三艺术陶冶课程艺术陶冶课程指利用艺术的审美心理教育功能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艺术的审美心理教育主要指个体通过艺术欣赏和实践,获得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的思想、情感、理想、追求发生深入的变化,引导个体正确地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艺术陶冶课程的详细施行途径包括下面内容:音乐心理调节。音乐不仅能治疗心理问题,也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音乐能浸透到人们灵魂的深处,激起大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使其构成积极的心理品质。舞蹈心理教育。舞蹈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而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舞蹈不仅是身体的展现,可以以治愈心理创伤。舞蹈心理教育致力于将舞蹈的治疗功能和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这种课程要求学生编排具有情感愈合功能或者积极情绪体验功能的舞蹈。美术心理教育。美术心理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通过美的事物来调动主体的各种心理功能,升华情感,使其通过丰富的内心体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促进本身内在的协调发展以及本身与外在环境良好共生关系的建立。美术教育也是张扬个性、表达自我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利于促进自尊、自信和个性成长。影视观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忌讳强迫、讲教和指责,尤其要讲究分寸。电影艺术非常重视人物情感的宣扬和抑制,这使电影的情感心理教育功能成为可能并富有实效。影视观赏一定要在观看影片后进行有指导的共享沟通。校园心理剧。校园心理剧是利用舞台创设的生活情景,通过行为表达的方法和技术,重现生活情景中的心理冲突,使心理问题和心理经过表现出来,促使观众和演员产生新的领悟、体验新的情绪进而改变行为的一种综合性和表达性的心理干涉活动。校园心理剧使介入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和梳理,认知构造发生变化,使介入学生本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起新的行为形式,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社会,完善自我。校园心理剧以其独具魅力的原创性、互动性、生动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和人格影响,提高他们自我帮助和帮助别人的心理健康意识。四微环境文化课程大学生生活的微环境对其心理问题的预防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交往最多的人就是微环境中的同学,比方宿舍同学、班级同学等,因而宿舍环境和班级环境对大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宿舍文化心理塑造。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和谐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能够让宿舍成员获得一种归宿感,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本身的价值,进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的心理成长。班级文化心理建设。班级是大学生互相交往的重要组织形式。大学生与班级成员交往比拟多,班级的文化气氛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很大。良好的班级气氛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班级同学的情感支持对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了预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提高其心理素质,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气氛,建立积极的班级人际关系,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同合作精神。通过组织班级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气氛。四、结语综上所述,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全体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目的,充分相信大学生自我发展潜能,综合各种课程内容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专题训练课程、实践活动课程、艺术陶冶课程以及微环境文化课程等多样化的形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我们只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将来应该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争取使该课程体系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构成健全心理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来自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简介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