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见道前后八识的状态王均震.doc

    • 资源ID:17869779       资源大小:49.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见道前后八识的状态王均震.doc

    见道前后八识的状态王均震摘要本文主要根据护法唯识讨论了见道前后八识的状态。见道前后指世第一法、真见道、相见道。八识的状态主要指八识、识分、心所、三界、三性、三量、三境等。本文主要讨论菩萨的见道,附带讨论声闻的见道。1 前言:问题的提出见道,俗称“开悟”,是佛教修行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转变。见道之前是凡夫,见道之后是佛教圣人,在声闻乘称为初果须陀洹,在菩萨乘称为初地菩萨。在大藏经里,有大量的经论谈到见道。不同的部派门宗,对见道也有不同的认识。在唯识宗的成唯识论卷第九中说:“加行无间此智生时体会真如名通达位。初照理故亦名见道。”见道前后八识的状态究竟是怎样的?见道前后是指:世第一法、真见道、相见道。八识的状态指八个识的识分、心所、三界、三性、三量、三境等现行的状态。目前笔者还未发现有现存文献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详细论述。2 世第一法的八识状态 加行位分为四位:暖,顶,忍,世第一法。 暖、顶位主要修行四寻思。 从忍位开始,生起四如实智,发起印顺定。成唯识论卷第九:“忍虽亦印能取空。而未双能印于识境。”成唯识论卷第九:“依无间定发上如实智印二取空立世第一法。谓前上忍唯印能取空。今世第一法二空双印。从此无间必入见道故立无间名。异生法中此最胜故名世第一法。如是暖顶依能取识观所取空。下忍起时印境空相。中忍转位于能取识如境是空顺乐忍可。上忍起位印能取空。世第一法双印空相。皆带相故未能证实。”阿毗昙毗婆沙论认为菩萨证暖位都必须要通过四禅。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一切菩萨尽依第四禅生暖法。乃至生世第一法。得正决定故。问曰。辟支佛复云何。答曰。辟支佛独出世者。当知如佛。若众多出世者。此则不定。与声闻同。如渴伽狩。独生一角彼亦如是。独出世者。当知如佛。”大毗婆沙论卷第七:“菩萨唯依第四静虑。起暖顶忍世第一法。入正性离生。所以者何。菩萨一切殊胜功德。唯依第四静虑引起。”成唯识论卷第九:“菩萨起此暖等善根,虽方便时通诸静虑,而依第四方得成满。托最胜依入见道故。唯依欲界善趣身起余慧厌心非殊胜故。”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九(末):“此中复言前方便时通诸静虑。而依第四方得成满。即最后入时唯依第四。第四禅望余禅最胜。要托最胜依入见道故。不依下地入。有菩萨功德。六十九说。虽诸静虑皆能引发。多依第四静虑。不同二乘。”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六(末):“若大乘者。上忍第一唯第四定。余可通依近分中间。又解中下品忍及暖顶二方便通依。成满唯在第四静虑故。今此文云。虽方便时通诸静虑。而依第四方得成满。准此成满当不通下。故知中间定不得有三乘成满。方便皆通。以入见道七十一及六十九唯说五依非中间地。西明要集俱许得依者。乖文自说。西明引瑜伽第一百云。复有九依能尽诸漏。谓未至中间四静虑三无色。能起断惑能起善根。理必应尔。今谓不尔。彼说尽漏约修道断。非谓见道。七十一云三五依生。及六十九现观依未至及四静虑。不说无色及以中间。若以九依能断为证。亦应无色能入见道能起善根。若许起者违涅槃经暖等善根是色界系。”定性菩萨入世第一法,必在欲界依第四禅发起。因为世第一法是无间定,所以真见道和相见道也是欲界身。所以,世第一法时:第八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四分具足,五遍行心所作意、触、受、想、思。第八识是舍受,无覆无记,现量,性境。第七识四分具足,心所是:五遍行,别境慧,我贪,我痴,我见,我慢,八大随烦恼。第七识是舍受,有覆无记,非量,真带质境。第六识四分具足,心所是: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只有舍受,善性,非量,有质独影境,也是似带质境。相分是二取空的禅相,仍然带相。此禅相的状态因人而异。前五识不现行。声闻见道,不需要四禅,近行定即可。慧解脱的阿罗汉,甚至有的还没有证得初禅,仅仅是近行定。3 真见道的八识状态菩萨真见道时,八识状态如下:种子生现行部分:前五识,不现行;第六识,证自证分、自证分现行,自证分夹带真如,证自证分也夹带真如,两者互证。此时,见分与证自证分和自证分同种,也就是证自证分和自证分合称见分,四分中单独的见分不现行,相分不现行。现行的心所:五遍行,五别境(欲,胜解,念,定,慧),善十一。心所同样是证自证分、自证分现行。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七(末):“带者是挟带义。相者体相。非相状义。谓正智等生时。挟带真如之体相起。与真如不一。不异。非相。非非相。若挟带彼所缘之己以为境相者。是所缘故。若相言体。即有同时心心所之体相。亦心挟带而有。虽有所托。然非所虑故非所缘缘故。相者相分义。或体相义。真如亦名为相无相之相。所以经言皆同一相所谓无相。前句是缘。此句是所缘。”按成唯识论和述记,第六识真见道,应该是证自证分、自证分、见分三分现行,没有相分,见分夹带真如,真如是无相之相,无相是所缘,之相是缘。但笔者认为,证自证分和自证分已经是见分的一部分,而纯粹的见分似乎有些多余,自证分与真如不一不异,冥然如一,也就是唯识实性,夹带真如的无相(无遍计所执相)是所缘,自证分和证自证分互为所缘之缘。而真如是一个理体,不离见分这个体,无相之相的体不离见分,而这个见分实际就是证自证分和自证分。从逻辑上讲,自证分缘见分时,此时见分不现行,所以实际上自证分是夹带真如体相。第七识,观阿赖耶识见分无我。第七识别境中的欲、胜解、念、定和十一种善心所,都是无漏种子生起的现行。凡夫阿赖耶识中寄存有无漏种子,菩萨种性的众生,在第八识中有第七识如上相应的无漏种子。声闻种性众生同理可知也有无漏种子。如果众生没有这些无漏种子,就不能证得圣果,是无种性众生。成唯识论卷五:“菩萨见道及修道中法空智果现在前位,彼缘无垢异熟识等起平等性智。”菩萨见道时,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无我。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五(末):“若在真见道。及一切缘真如无分别智。此第七识。一向缘如不缘第八。唯理观故。其相见道。及修道中后得智品平等性智。或唯缘第八。或亦缘似真如。其实唯有为。通缘有漏无漏为境由第六识引生别故。今此总言缘异熟等。等真如等故。以后得智不亲缘真如。不名真俗双行。至五地中方合此难合合令相应。故亦无妨。”窥基法师认为真见道时第七识缘真如。但从因位菩萨第八识见分的种子从第七识相分熏而生来看,会存在困难。所以真见道时,第七识观阿赖耶识见分无我,仍然可以相分熏第八识见分种子。第八识,证自证分、自证分、见分、相分均现行。五遍行心所均现行。相分中:根身现行,器界现行,种子(第六识分别我执种子和分别法执种子断尽,前六识分别烦恼障种子断尽,前六识分别所知障种子断尽)。现行熏种子部分:前五识,不现行则不熏。第六识及相应心所熏自己的证自证分和自证分种子,无相分熏。第六识的见分此刹那只有种子生种子。第七识,证自证分、自证分、见分、相分均现行熏习。同时第六识和第七识的熏习,使第八识的部分种子灭尽。真见道时,第六、七、八识均是舍受、现量、性境,第六、七识是善性,第八识是无覆无记。4 相见道的八识状态 成唯识论卷第九:“诸相见道依真假说世第一法无间而生及断随眠非实如是。真见道后方得生故。非安立后起安立故。分别随眠真已断故。前真见道证唯识性。后相见道证唯识相。二中初胜故颂偏说。前真见道根本智摄后相见道后得智摄。”按照成唯识论的意见,真见道时断分别随眠种子,第一种相见道是假安立的,是根据世第一法无间而生真见道及断灭分别随眠而假安立的。第一种相见道是指:“一观非安立谛有三品心。一内遣有情假缘智能除软品分别随眠。二内遣诸法假缘智能除中品分别随眠。三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能除一切分别随眠。”因为真见道时,第六识见分夹带真如,无相分,真如是无为法不能造作。所以把夹带真如的见分熏灭分别随眠,假立为相见道。真见道的第一刹那,无漏种子第一次现行,同时通过夹带真如的见分第一次新熏无漏种子,使分别随眠的功能丧失。真见道其实有多个刹那,多次熏习后使分别随眠的功能彻底丧失,灭尽。真见道时,菩萨初证圣果,心力较弱,见分一般不能夹带真如常住多时,从而进入相见道。成唯识论卷第九:“二缘安立谛有十六心。此复有二。“一者依观所取能取别立法类十六种心。谓于苦谛有四种心。一苦法智忍。谓观三界苦谛真如。正断三界见苦所断二十八种分别随眠。二苦法智。谓忍无间观前真如证前所断烦恼解脱。三苦类智忍。谓智无间无漏慧生于法忍智各别内证。言后圣法皆是此类。四苦类智。谓此无间无漏智生审定印可苦类智忍。如于苦谛有四种心集灭道谛应知亦尔。此十六心八观真如八观正智。法真见道无间解脱见自证分差别建立名相见道。“二者依观下上谛境别立法类十六种心。谓观现前不现前界苦等四谛各有二心。一现观忍。二现观智。如其所应法真见道无间解脱见分观谛断见所断百一十二分别随眠名相见道。”这两重十六心可以合在一起,后十六心相当于前十六心的八心。后面还有九心的说法是一种方便说,我们这里先不予讨论。按成唯识论,相见道是两重十六心。相见道是后得智,缘安立谛、世俗谛、唯识相,实际是观四圣谛真如。第六识:见分观相分:欲界及上界苦集灭道四无间道法忍,欲界及上界苦集灭道四解脱道法智。自证分观见分:欲界及上界苦集灭道四无间道类忍,欲界及上界苦集灭道四解脱道类智。忍和智,是根据胜解心所与慧心所的强盛不同而区分,前一刹那初观,胜解强而忍可,后一刹那慧心所强。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四者安立真如。谓我所说诸苦圣谛。五者邪行真如。谓我所说诸集圣谛。六者清净真如。谓我所说诸灭圣谛。七者正行真如。谓我所说诸道圣谛。”第六识观集圣谛和道圣谛时,观到一分依他起自性。因为第八识在见道时没有生起别境心所和善心所,不能直接生起忍智。相当于第八识第八识寄存的一部分的种子为疏所缘缘,在第六识的相分中变现一个相似法为亲所缘缘。第六识观到一分唯识所现的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是现量性境,是一分妙观察智。第七识观阿赖耶识见分无我,是一分平等性智。第六识、第七识四分具足,心所与真见道时相同。第八识与前五识的状态同真见道时的状态。此时,没有大圆镜智和成所作智。相见道时,第六、七、八识均是舍受、现量、性境,第六、七识是善性,第八识是无覆无记。佛地,八识功能完备,种子生现行,现行生种子,都是自种子,没有新熏。5 南传上座部的见道南传上座部觉音尊者著的清净道论.说智见清净品:“同时在一速行的过程最长的是七心,所以对有些人有二随顺(心),第三为种姓(心),第四为道心,(最后的)三(剎那)为果心。对有些人则有三随顺心,第四为种姓,第五为道心,(后面的)二(剎那)为果心。因此故说生起或二或三的果心。”行舍智“(观空)(一行相空与二行相空)他这样以审察随观智而把握了一切诸行是空之后,再以我(空)与我所(空)而把握二空。”行舍智类似于加行位的忍位的印顺定。“他现在要生起圣道了他的行舍智思惟诸行为无常或苦或无我而入于有分。在有分之后,于行舍智同样的以诸行为所缘,是无常,或是苦,或是无我,而生起意门转向(心)。此后,在转有分而生起的唯作心之后,无间的心相续连结,以同样的诸行为所缘,生起第一速行心,是名遍作(准备心)。此后亦以彼同样的诸行为所缘而生起第二速行心,是名近行。此后亦以彼同样的诸行为所缘而生起第三速行心,是名随顺。这是它们的各别之名。如果概括的说,则这(遍作、近行、随顺)三种都得名为习行,亦得名为遍作,近行及随顺。”随顺智相当于国王,随顺行舍智法官大臣,无间道生起种姓心,所以随顺智相当于是世第一法。“生起以无相、不转起、离(有为)行、灭、涅槃为所缘的,超越凡夫种姓、凡夫名称,凡夫之地的,入于圣者种姓、圣者名称、圣者之地的,最初转入、最初专念、最初思虑于涅槃所缘的,以无间、等无间、修习、亲依止、非有、离去的六种缘的状态而实行于道的、达顶点的、是观的最高的、不再退转的种姓智。”种姓心是真见道。“然而这(种姓智自己)虽非转入(于道),但是它站于转入之处,而给与当如是生这样的道的想念(印象)之后而灭。而道亦不放弃由此(种姓智)所示与的想念,无间相续的随从于此(种姓)智,即生起而摧破那未曾摧破的贪蕴瞋蕴与痴蕴。”须陀洹道心和果心相当于唯识假立的相见道。须陀洹果心之后,生起观察“由于它们的生起,他(一)观察道,(二)观察果,(三)观察已断的烦恼,(四)观察残余的烦恼,(五)观察涅槃。”这相当于相见道。6 结论定性菩萨通过第四禅入世第一法,前五识不生起;第六识四分具足,心所是: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只有舍受,相分是二取空的禅相;第七识四分具足,心所是:五遍行,别境慧,我贪,我痴,我见,我慢,八大随烦恼。第八识四分具足,五遍行心所。菩萨真见道,前五识不生起;第六识,证自证分、自证分现行,现行的心所:五遍行,五别境(欲,胜解,念,定,慧),善十一,心所同样是证自证分、自证分现行;第七识,四分具足,现行的心所:五遍行,五别境(欲,胜解,念,定,慧),善十一,相分是观第八识见分无我;第八识四分具足,五遍行心所。菩萨相见道,前五识不生起;第六识,四分具足,现行的心所:五遍行,五别境(欲,胜解,念,定,慧),善十一,相分是四圣谛真如;第七识,四分具足,现行的心所:五遍行,五别境(欲,胜解,念,定,慧),善十一,相分是观第八识见分无我;第八识四分具足,五遍行心所。参考文献:1成唯识论,玄奘译,大正藏。2成唯识论述记,窥基著,大正藏。3成唯识论了义灯,慧沼著,大正藏。4成唯识论演秘,智周著,大正藏。5成唯识论疏抄,灵泰著,大正藏。6清净道论,觉音尊者造,叶均居士译,2009网络修订版。7阿毗昙毗婆沙论,大正藏。8大毗婆沙论,玄奘译,大正藏。9解深密经,玄奘译,大正藏。5

    注意事项

    本文(见道前后八识的状态王均震.doc)为本站会员(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